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possibilities of taking ground ice in permafrost as water sourc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uring climate warming 被引量:1
1
作者 JiChun Wu,Yu Sheng,QingBai Wu,Jing Li,XiuMin Zh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4期322-328,共7页
Large amounts of ground ice are born with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resulted from the climate warming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elting of ground ice.The water released from the m... Large amounts of ground ice are born with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resulted from the climate warming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elting of ground ice.The water released from the melting ground ice enters hydrologic cycles at various levels,and changes regional hydrologic regimes to various degrees.Due to difficulties in monitoring the perma-frost-degradation-release-water process,direct and reliable evidence is few.The accumulative effect of releasing water,however,is remarkable in the macro-scale hydrologic process.On the basis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water-levels changes in some lak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the hydrologic changing trends at the regional scale,the author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degrading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a potential water source during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thawing permafrost melting ground ice potential water source
下载PDF
Warming effects on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and correlations with the soil environment in an alpine meadow,China 被引量:11
2
作者 XU Manhou LIU Min +1 位作者 XUE Xian ZHAI Dat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73-786,共14页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is fragile and 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llocation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plant biomass and cor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lpine meadow ecosyst...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is fragile and 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llocation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plant biomass and cor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can result in better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lpine meadow vegetation.We chose an alpine meadow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designed experimental warming plots using a randomized block experimental design.We used single-tube infrared radiators as warming devices,established the warming treatments,and measured plant above- (AGB)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BGB)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May to September) in 2012 and 2013.We determined the allocation of bioma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and soil environment under the warming treatment.Biomass indices including above-ground biomass,below-ground biomass and the ratio of root to shoot (R/S) ,and soil factors including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GB of the alpine meadow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allometric correlation with its AGB (y=298.7x~ (0.44) ,P〈0.001) ,but the relationship decreased under warming treat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unctional equation was 0.102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of 0.188 of the unwarming treatment (control) ; (2) BGB in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s under warming treatment (P〉0.05) .At 0–10 cm soil depth,the percentages of BGB under warming treatment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with the decreases being 8.52% and 8.23% in 2012 and 2013,respectively.However,the BGB increased 2.13% and 2.06% in 2012 and 2013,respectively,at 10–50 cm soil depths; (3) BGB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il moisture at 100 cm depth and with soil temperature at 20–100 cm depths (P〈0.05) ,but the me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temperature was 0.354,greater than the 0.245 of soil moisture.R/S ratio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temperature at 20 cm depth (P〈0.05) .The warmer soil temperatures in shallow layers increased the biomass allocation to above-ground plant parts,which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in AGB;whereas the enhanced thawing of frozen soil in deep layers causing by warming treatment produced more moisture that affected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soil environment warming
下载PDF
Responses of Climatic Change on the Lagging Time about Ground Temperature Reaching the Extremum at Shallow Layers Soil in Wuli
3
作者 Qian WANG Guangyue LIU +2 位作者 Jianzong SHI Zhiwei WANG Ying C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7期1530-1532,共3页
The air temperature of Wuli,which is located in seasonal frozen ground zone,is rising by 13 ℃ yearl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ys that each ground layers' temperature lags behi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reach... The air temperature of Wuli,which is located in seasonal frozen ground zone,is rising by 13 ℃ yearl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ys that each ground layers' temperature lags behi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reaching extremum.The results were shown:The time of each ground layers' lagging days was increasing;the lagging day in warm season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ld season;the growth rate of lagging days in warm season was 0.5 d/y,while the growth rate of lagging days in cold season was 0.7 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 yearly frozen accumulative warming behind reaching ground climatic extreme
下载PDF
Evolu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Recent Global Warming Hiatus 被引量:8
4
作者 Lihua ZHU Gang HUANG +3 位作者 Guangzhou FAN Xia QU Guijie ZHAO Wei HU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249-1262,共14页
Based on regula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NCEP/DOE reanalysis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SH)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CE-TP) under the r... Based on regula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NCEP/DOE reanalysis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SH)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CE-TP) under the recent global warming hiatu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H over the CE-TP presents a recovery since the slowdown of the global warming. The restored surface wind speed together with increased difference in ground-air temperature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in SH.During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the persistent weakening wind speed is alleviated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Meanwhile, th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difference in ground-air temperature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n that period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total cloud amount, especially at night. At nighttime, the increased total cloud cover reduces the surface effective radiation via a strengthening of atmospheric counter radiation and subsequently brings about a clear upward trend in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difference in ground-air temperature.Cloud–radiation feedback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ven SH during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Consequently, besides the surface wind speed, the difference in ground-air temperature becomes another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variation in SH since th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articularly at n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nsible heat Tibetan Plateau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urface wind speed global warming hiatus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降雨增加和气温升高对多年冻土水热动态贡献研究
5
作者 张明礼 雷兵兵 +3 位作者 周凤玺 侯彦东 冯微 周志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0-2152,共13页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青藏高原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由此引发的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对寒区生态环境和寒区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温度升高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机制较为明确,但降雨增加、降雨增加与气温升高共...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青藏高原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由此引发的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对寒区生态环境和寒区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温度升高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机制较为明确,但降雨增加、降雨增加与气温升高共同作用下的多年冻土水热响应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在考虑雨水感热作用的地表能水平衡-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气温升高、降雨增加单一作用及其共同作用对活动层水热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相比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单一作用,暖湿化复合作用导致地表净辐射通量和蒸发潜热通量增长显著,地表感热降低更加明显,雨水感热影响较小,地表土壤热通量呈增加趋势;暖湿化复合作用下温度梯度液态水通量增长显著,基质势梯度液态水通量在浅层增幅也大于单独升温作用,但小于单一降雨增加作用,暖湿化导致暖季土壤含水率增幅小于单独降雨作用;暖湿化作用下活动层热传导通量在冷季增加显著且增幅小于单独升温作用,而液态水对流传热在暖季增加明显且增幅小于单独湿化作用;降雨增加促使土体暖季降温显著,暖湿化与单一气温升高均导致土体在冷季升温效果高于暖季;气温升高1.0℃引起多年冻土上限下移10cm,降雨增加100 mm促使上限抬升8 cm,暖湿化共同作用导致冻土上限下移6 cm;在暖湿化作用下,降雨增加对冻土降温作用较小,气温升高对冻土的升温效应仍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暖湿化 地表能量平衡 水热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热示踪法对广州城市化地下温度影响的辨识
6
作者 连健斌 李绍恒 +3 位作者 陈建耀 龚柔艳 梁贝竹 董林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之间存在内在能量交换,随着时间推移,地表温度变化的信息会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可通过当前地温剖面,反过来重建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评估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对广州地下温度的综合影响,本文收... 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之间存在内在能量交换,随着时间推移,地表温度变化的信息会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可通过当前地温剖面,反过来重建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评估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对广州地下温度的综合影响,本文收集了广州站自1958—2022年的气温数据并对这段时期的气温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距平分析,获得了广州16个观测钻孔的温度-深度剖面;再利用温度-深度剖面下段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地温梯度以及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最后,结合气温数据得到开始增温时间和增温幅度,运用解析解方程得到广州地表增温下温度-深度剖面的理论曲线。结果显示广州气温在1958—2022年间的增温速率为0.33℃/10a,开始增温的时间为1987年,增温幅度为2.6℃。广州区域观测到的地温梯度值为0.036℃/m,而地温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为54.8 m,与通过解析解计算得到的理论深度57.6 m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城市化导致的地表变暖开始时间越早,地下温度与恒定地温梯度偏离的深度越大,表明城市区域地温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可作为描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城市化 气温 地温 广州
下载PDF
基于地面/遥感监测的严重沙化温性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工程效益评价
7
作者 刘雪骄 高韶勃 郑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51-54,77,共5页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成果和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结果表明:温性草原严重沙化草地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年后,2种修复措施(围栏+补播+管护、土地平整+补播+施肥+沙障)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采取围栏、补播、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其生态效益更为明显;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波动较大,仍需探索提高监测精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草地退化 地面监测 遥感监测 生态修复 工程效益
下载PDF
哈尔滨地下交通暖廊在供暖空调方面的减排讨论
8
作者 王昱心 袁国柱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8期96-98,共3页
文章研究了哈尔滨地下暖廊内采暖及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提出了地下暖廊在保证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章同时建议多采用地源热泵及太阳能系统等清洁能源,以实现暖廊在供暖与空调系统上的节能降耗。根据国际及国内相关标准... 文章研究了哈尔滨地下暖廊内采暖及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提出了地下暖廊在保证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章同时建议多采用地源热泵及太阳能系统等清洁能源,以实现暖廊在供暖与空调系统上的节能降耗。根据国际及国内相关标准所提出的舒适度评价指标等,对暖廊进行指标的选取及计算。针对指标计算中各个参数提出降耗建议,并结合国内已有案例的降耗情况,测算采用新能源系统后暖廊的整体降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暖廊 供热 空调 地源热泵 太阳能
下载PDF
基于个体模型的东海鲐鱼渔场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曰嵩 潘灵芝 +1 位作者 严利平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4,共8页
鲐鱼Scomber japonicus资源丰富,在我国近海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渔场的形成受海洋环境的制约,本文确定鲐鱼运动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起了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洄游模型。结果显示,鲐鱼集群分布与捕捞生产渔场基本吻合,鲐... 鲐鱼Scomber japonicus资源丰富,在我国近海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渔场的形成受海洋环境的制约,本文确定鲐鱼运动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起了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洄游模型。结果显示,鲐鱼集群分布与捕捞生产渔场基本吻合,鲐鱼聚集主要受台湾暖流、大陆沿岸水、黑潮影响,往往集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并在冷暖交汇区温盐梯度大偏暖水一侧。在台湾暖流和沿岸水交汇的锋面附近、台湾暖流暖水舌前端、黑潮与中国大陆沿岸水形成的潮境区域均有大量的鲐鱼聚集,并形成渔场。产卵位置的变动使偏西产卵位置的鲐鱼由于受台湾暖流影响较大,鲐鱼会呈长带状大量聚集在台湾暖流和沿岸水的锋面附近,并使在台湾暖流暖水舌前端的聚集数量增多,而偏东的产卵的鲐鱼受黑潮影响较大,聚集分布范围较大,会使黑潮形成的锋面附近聚集数量增多,而使台湾暖水舌的前端的聚集量减少。正常产卵位置在生存率方面是最佳产卵位置。研究表明鲐鱼所处空间位置不同,会影响其集群的位置,用数值模型验证了物理环境会对鲐鱼的洄游和渔场的形成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模型 东海鲐鱼 渔场 台湾暖流和黑潮 补充量
下载PDF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 被引量:41
10
作者 汪青春 李林 +4 位作者 李栋梁 秦宁生 王振宇 朱西德 时兴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8-713,共6页
利用青海高原气象台站的年平均地温资料,建立了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模型,结合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和DEM数据模拟出青海高原的冻土分布图,分析了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已引起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的... 利用青海高原气象台站的年平均地温资料,建立了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模型,结合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和DEM数据模拟出青海高原的冻土分布图,分析了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已引起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的减少和冻土下界的升高,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边缘不衔接或岛状冻土区发生比较明显的退化。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相比,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分布高度上升约71 m,季节性冻土厚度平均减小20 cm。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青海高原近40年来气温变化的空间特征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冻土 年平均地表温度 气候增暖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中地下冰作为水“源”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吉春 盛煜 +2 位作者 吴青柏 李静 张秀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0-356,共7页
多年冻土中含有大量地下冰,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导致多年冻土退化,地下冰融化,部分水分被释放并参与到区域水循环之中,改变了区域水文状况.冻土退化-释水的过程在监测上面临较大困难,无法提供直接证据,但其长期累计的效果在宏观水文过程中... 多年冻土中含有大量地下冰,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导致多年冻土退化,地下冰融化,部分水分被释放并参与到区域水循环之中,改变了区域水文状况.冻土退化-释水的过程在监测上面临较大困难,无法提供直接证据,但其长期累计的效果在宏观水文过程中表现显著.为此,利用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湖泊水位变化监测以及地区水文情势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层中的地下冰作为一种潜在水"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多年冻土退化较强烈地区,补给源头在多年冻土区的封闭湖泊水位上涨、地下水位上升,排除其它补给量增加的可能性后,多年冻土地下冰很可能是补给水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多年冻土退化 地下冰融化 潜在水源
下载PDF
舟山渔场的水温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侯伟芬 俞成根 陈小庆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调查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渔场水温的分布概况,结果发现:水平分布上,无论冬夏,渔场中北部始终存在1个低温区,台湾暖流处(位置冬季偏东,夏季偏西,平均位置在124°E附近)存在高温水舌指向偏北,冷暖水系交汇明显;垂直分布上,由于渔场... 通过调查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渔场水温的分布概况,结果发现:水平分布上,无论冬夏,渔场中北部始终存在1个低温区,台湾暖流处(位置冬季偏东,夏季偏西,平均位置在124°E附近)存在高温水舌指向偏北,冷暖水系交汇明显;垂直分布上,由于渔场岛屿众多,海水混合作用强烈,水温垂直梯度终年都很微弱,即使在盛夏也很难形成强大的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水温 台湾暖流
下载PDF
湖南地热资源分布及远景区划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超文 彭头平 《湖南地质》 2001年第4期272-276,共5页
湖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背景特殊,因而发育了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初步总结了省内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划分了湘西北慈利—桑植—吉, 首、湘中隆回—武岗—洞口、湘东娄底—株洲—衡阳及湘南郴州—宜... 湖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背景特殊,因而发育了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初步总结了省内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划分了湘西北慈利—桑植—吉, 首、湘中隆回—武岗—洞口、湘东娄底—株洲—衡阳及湘南郴州—宜章—汝城个地热异常区,4为地热远景开发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分布规律 地质构造环境 水化学特征 远景区划
下载PDF
东北多年冻土地区地基承载力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原喜忠 李宁 +1 位作者 赵秀云 杨银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65-3272,共8页
近年来,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地区正处于显著的增温过程中。由此导致多年冻土逐渐退化,并严重影响到构筑物的稳定性。以0.05℃的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背景,采用带有相变的传热学有限元方法,对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地区不同初始气温条件和不同含冰... 近年来,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地区正处于显著的增温过程中。由此导致多年冻土逐渐退化,并严重影响到构筑物的稳定性。以0.05℃的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背景,采用带有相变的传热学有限元方法,对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地区不同初始气温条件和不同含冰量类型冻土的地基温度状况以及季节活动层厚度变化进行了模拟;利用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试验结果和已有承载力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冻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对气温变化敏感性,评估了气温变化对各类冻土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地区构筑物稳定性影响程度取决于两个环节:其一,冻土地基温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其二,冻土地基力学性质对地基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冻土地基含冰量和温度状态对其承载力随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含土冰层地基承载力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气温变化对高温冻土地区浅层地基承载力以及桩-土冻结强度影响较大;而深基础桩端冻土地基承载力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地基承载力 温度状况 气候变暖 敏感性
下载PDF
经济学视角下对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梓祥 李江奇 龚胜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经济学视角,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环境以及家庭背景两方面。本文利用公司金融学中的暖光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了"出生越低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社会现象。...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经济学视角,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环境以及家庭背景两方面。本文利用公司金融学中的暖光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了"出生越低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社会现象。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本文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公平 教育环境 家庭背景 暖光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暖特征分析及对深层地温和冻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海燕 张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8期205-209,共5页
为了研究区域性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深层地温和冻土的影响,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西部地区1961—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深层地温和冻土深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71℃/10... 为了研究区域性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深层地温和冻土的影响,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西部地区1961—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深层地温和冻土深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71℃/10 a,变暖区间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2月间,冬季是气候变暖的主体,倾向率高达0.778℃/10 a。气候变暖对深层地温和最大冻土深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年平均气温升高1℃,深层平均地温随之升高0.5℃;秋冬季气温升高1℃,冻土深度变浅5.8 cm;深层地温倾向率为0.258℃/10 a,最大冻土深度倾向率为-4.095 cm/10 a。研究结果可为辽宁西部地区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气候变暖 深层地温 冻土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莉莉 赵国良 +2 位作者 高强 宋建荣 岳维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2,共7页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天水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缩短,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气温升高使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延长。【结论】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平均气温 地温 冬小麦 生育期 天水市
下载PDF
多年冻土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及近似计算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述训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97-205,共9页
本文应用解析方法近似计算了多年冻土形成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多年冻土的形成演化过程主要由地层的含水量(或多年冻土地下冰含量)、岩性、依赖于岩性、含水量的地层冻融状态的导热系数和地中热流决定。在天然条件... 本文应用解析方法近似计算了多年冻土形成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多年冻土的形成演化过程主要由地层的含水量(或多年冻土地下冰含量)、岩性、依赖于岩性、含水量的地层冻融状态的导热系数和地中热流决定。在天然条件下,由于多年冻土层内地下冰的存在,持续的气候变暖在百年内不会对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果50a内年平均气温升高2℃,根据程国栋(1984)提出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带草案,主要影响多年冻土的下带和中带过渡型部分区域,包括不衔接型多年冻土在内,其面积可能将减少约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 气候变暖 年平均地温 冻土分布
下载PDF
低温供水地暖对空间热传递的计算分析
19
作者 李晓敏 高峰 +1 位作者 王立军 王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研究地暖对空间温度分布和热流流动的影响,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铺设方式的地暖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铺设方式条件下室内温度分布的对比,得出了不同铺设方式所适用空间区域的大小;通过对不同高度层次温度的计算,得出了地暖供暖对... 为研究地暖对空间温度分布和热流流动的影响,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铺设方式的地暖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铺设方式条件下室内温度分布的对比,得出了不同铺设方式所适用空间区域的大小;通过对不同高度层次温度的计算,得出了地暖供暖对空间垂直方向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对空间内热流流动的分析,得出了热量在空间内的传递方向。对提高热量利用率和人体舒适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暖 计算分析 热流流动 温度分布
下载PDF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玲 史丹妮 《黑龙江气象》 2014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以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降水 地面暖锋 暴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