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处理地下水石油污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荫薇 王世明 张建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探讨中国淄博地区地下水源石油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技术 .从污染地分离筛选出1 0株除油菌 ,经测定单菌株的降油率在 2 0~ 50 %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71 .4% .在含油地下水模拟反应器中 ,当投菌浓度保持在 1 0 6 个·ml- 1 时 ... 探讨中国淄博地区地下水源石油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技术 .从污染地分离筛选出1 0株除油菌 ,经测定单菌株的降油率在 2 0~ 50 %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71 .4% .在含油地下水模拟反应器中 ,当投菌浓度保持在 1 0 6 个·ml- 1 时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 53.1 % .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现场治理时 ,MZ940 2的投菌量为1 0L·d- 1 ( 1 0 9个·ml- 1 ) ,1 1d后在地下水流段面形成较稳定的微生物带 ,降油率保持在35%左右 .经初步鉴定 ,所投加的MZ940 2菌群未发生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微生物治理
下载PDF
生物可渗透性反应墙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效果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虹 张兰英 +2 位作者 刘娜 高松 李志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共5页
采用可渗透性反应墙(PRB)协同微生物作用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进行室内模拟修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PRB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运行200d后,生物PRB前端介质总石油烃(TPH)含量高,15个取样点的TPH质量浓度为0.74~5.4... 采用可渗透性反应墙(PRB)协同微生物作用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进行室内模拟修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PRB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运行200d后,生物PRB前端介质总石油烃(TPH)含量高,15个取样点的TPH质量浓度为0.74~5.42mg/L,后端介质TPH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10个取样点中TPH均低于0.29mg/L,生物PRB出水中未检出TPH。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生物PRB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PRB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随着横向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其中B2与B5取样点微生物相似度最高,达83.1%。在生物PRB前端TPH浓度高的部位,微生物群落较为稳定,多样性较低,而后端TPH浓度低的部位,微生物群落不稳定,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地下水 可渗透性反应墙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辉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修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鉴于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有低温、贫氧等特点,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强调指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优良"土著"菌株的筛选和菌群的构建、低温缺氧环境下的降解研究、同位素技术、原位修复的现场研究以及微生物-植物的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浅层地下水 微生物修复 原位修复技术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 被引量:14
4
作者 汪春香 孟凡生 王业耀 《新疆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地下水受石油烃类污染以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各国环境学者和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概述了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石油烃 地下水 污染 处理
下载PDF
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微生物净化方法
5
作者 狄娜 《江西化工》 2022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实现对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有效处理,降低石油污染程度,必须对污染物进行净化。为此,提出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微生物净化方法研究。分析了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形成原因和构成成分;以某石油开采区的实际地下污水为测试对象,... 为了实现对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有效处理,降低石油污染程度,必须对污染物进行净化。为此,提出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微生物净化方法研究。分析了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形成原因和构成成分;以某石油开采区的实际地下污水为测试对象,采用生物炭作为微生物载体,以草芽孢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和抗辐射不动杆菌作为微生物净化群体;测试这些微生物在不同使用方式下对硫化物、挥发酚、氯化物、液相石油类物的净化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在90d的净化周期内,三种微生物的使用比例为2:3:3时,对硫化物的净化效果最佳;三种微生物的使用比例为3:2:2时,对挥发酚的净化效果最佳;三种微生物的使用比例为1:1:1时,无法实现对卤化物进行有效净化;三种微生物的使用比例为3:2:3时,对液相石油类物质的净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区 地下水污染 微生物净化 草芽孢杆菌 多食鞘氨醇杆菌 抗辐射不动杆菌
下载PDF
石油污染含水层介质表面活性剂脱附净化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书鹏 康绍果 +2 位作者 刘鹏 王文峰 李广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62-1669,共8页
通过批式振荡及溶出模拟实验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TW80)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介质的脱附净化效果,考察了振荡时间、SDS浓度、脱附净化流程等对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对石油污染的... 通过批式振荡及溶出模拟实验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TW80)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介质的脱附净化效果,考察了振荡时间、SDS浓度、脱附净化流程等对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对石油污染的脱附净化效果优于TW80及AES,适宜的振荡时间为3 h,适宜的SDS浓度为4.0 g·L-1;脱附净化流程实验证实,按照流程3(首先采用去离子水脱附,然后采用4.0 g·L-1的SDS溶液进行脱附,最后采用去离子水脱附)进行脱附净化后,污染物溶出浓度最低,推荐流程3作为适宜的脱附净化流程。经上述推荐的实验条件处理后,含水层介质溶出模拟实验中TPH浓度降低了99%以上,接近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限值;苯浓度降低超过了87%,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限值,污染含水层环境及人体健康风险大大降低。基于SDS的脱附净化技术是一种有工程应用前景的石油污染含水层介质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石油污染 抽出-处理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脱附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