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虞区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对比
1
作者 顾淑华 罗高明 朱化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95-798,共4页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为此,2022年该地区引入秀水7204和春江166等4个新品种,进行大区对比。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熟期、产量、抗性等均优于当年的主栽品种,适宜在上虞区作为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粳稻 品种 生育期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江西省双季稻“早籼晚粳”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2
作者 乐丽红 黄梅梅 +10 位作者 何虎 帅鹏 杨宙 邱在辉 肖宇龙 刘凯丽 蔡辉 杨红兰 何峰 胡雨 平先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01-206,共6页
通过设置“早籼晚粳”、优质稻全程机械化2种常用栽培模式,对比分析了周年产量构成、温光资源利用、氮肥利用、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差异,探索了“早籼晚粳”模式高产的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与晚籼稻相比较,籼粳... 通过设置“早籼晚粳”、优质稻全程机械化2种常用栽培模式,对比分析了周年产量构成、温光资源利用、氮肥利用、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差异,探索了“早籼晚粳”模式高产的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与晚籼稻相比较,籼粳杂交稻生育期更长,灌浆结实期延长了25 d,可充分利用晚稻后期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的温光资源,并且籼粳杂交稻穗大粒多、总颖花量大、库容量大,干物质积累量多,因此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与全程机械化模式相比,“早籼晚粳”模式周年产量增幅为17.57%,周年光能利用率增幅为12.68%,周年热能利用率增幅为14.07%,周年氮肥利用率增幅为6.89%,周年水分利用率增幅为11.63%,周年经济效益增加了2770元/hm2。“早籼晚粳”模式可充分利用南方稻区双季稻温光资源,大幅提升产量、水资源、温光资源及经济效益,适合在江西省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晚粳 生育期 温光利用 栽培模式 周年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华 陈新光 +3 位作者 胡飞 林青山 唐湘如 蔡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61-4269,共9页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期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可提早或推后。综合分析认为晚稻播期提早较推后更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气象灾害的减轻。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当前广东晚稻主栽品种在各地区播期提早或推后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合气候因子和耕作习惯等因素,认为晚稻播期提早优于推后。建议广东晚稻播期各区的调整方案为:北部可提早8—9 d,中部可提早10—12 d,南部可提早12—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晚稻生长季 播期调整
下载PDF
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自明 时红 +3 位作者 石秀兰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8-713,共6页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双季晚稻的生长发育,缩短双季晚稻生育期4~6d;前期夜温升高提高了双季晚稻的分蘖能力,增加了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双季晚稻的生长发育,缩短双季晚稻生育期4~6d;前期夜温升高提高了双季晚稻的分蘖能力,增加了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颖花分化和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另外,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形成,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结论是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夜温升高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7 位作者 陈明 李钟平 黄天宝 肖小军 李亚贞 刘小三 张昆 叶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文廷刚 王伟中 +3 位作者 顾大路 杜小凤 施洪泉 钱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21-23,37,共4页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共生稻套麦(共生期0 d)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其基本苗、茎蘖数和成穗数均比较稳定,较对照显著提高。此外,短共生期会增加不孕小穗数,降低千粒重,产量较对照仅增加了0.83%,但不显著。0共生显著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显著减低,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67%。[结论]0共生稻套麦是在晚播条件下较短共生稻套麦和常规栽培好的一种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期 晚播稻茬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稻发育中后期低温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褚春燕 王锦冬 +3 位作者 孙桂玉 王艳 王秀娟 徐曼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6期1-7,共7页
选取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应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低温处理,通过对水稻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分析,研究水稻发育中后期低温对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和灌浆后... 选取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应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低温处理,通过对水稻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分析,研究水稻发育中后期低温对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和灌浆后期低温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较大,各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RVA谱特征一级参数均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和二级参数因品种差异有升有降。本研究的性状中共有17对极显著相关和5对显著相关,最高粘度的相关性最大,与6个性状有相关性,垩白粒率与5个性状有相关性,每个性状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该试验根据低温对水稻品质影响进行判断,为三江平原水稻品质认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水稻生产栽培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人工气候箱 发育中后期 低温 品质
下载PDF
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二化螟的避害控虫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修慧 谢南昌 +3 位作者 王颖娴 谢嵩 徐雪亮 姚英娟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第2期84-87,共4页
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 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稻产量、生育时期及温光资源配置的生态性差异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孟佳 殷敏 +5 位作者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陈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86,共12页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产量表现、生育期及温光资源配置差异,为早籼-晚粳模式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浙江富阳(30.13°N,海拔41.7 m)和温州(28.52°N,...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产量表现、生育期及温光资源配置差异,为早籼-晚粳模式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浙江富阳(30.13°N,海拔41.7 m)和温州(28.52°N,海拔83 m)开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以高产籼稻(IR)为对照,设置常规粳稻(IJR)和籼粳杂交稻(IJHR)2个处理。比较不同生态区晚季温光条件下籼稻、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在产量、生育特性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低纬度下粳型水稻品种干物质量、有效穗数及库容较高纬度均有所下降,导致产量降低2.4%~19.1%;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或略有提高。同时,籼粳杂交稻产量在两地均最高,分别为8.8~10.3 t/hm2(富阳)和8.0~10.2 t/hm2(温州);2)供试品种生育时期因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与高纬度相比,低纬度的水稻营养生长期无显著差异,穗发育期有所缩短(4.2%~27.3%),而灌浆期显著缩短,其中籼稻、常规粳稻以及籼粳杂交稻分别缩短7.3%~11.9%、20.8%~41.9%以及23.1%~35%。3)不同生育阶段温光配置差异主要体现在灌浆期,平均温度低纬度要高于高纬度(籼稻提高0.4~2.4℃;常规粳稻2.3~3.5℃;籼粳杂交稻2.5~2.8℃);有效积温纬度间的差异随品种类型而异,其中籼稻无显著变化,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分别降低24.7~126.4℃和25.7~107℃。4)主成分分析表明,纬度变化造成的温光资源积累差异(PC1和PC2)是主因(贡献度49%),也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品种的温光敏感性(PC5,贡献度18%)以及品种的穗粒结构(PC3,贡献度14%)。【结论】与高纬相比,低纬粳型水稻产量降低主要源于生育期缩短(灌浆期为主),有效积温减少,库容降低。籼粳杂交稻在低纬度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强的穗粒优势。有鉴于此,重(大)穗型粳稻在长江中下游较低纬度双季晚稻种植可能更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粳稻 长江中下游 纬度 产量 生育时期 温光资源
下载PDF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俊豪 解嘉鑫 +6 位作者 熊若愚 郭琳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0,共6页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籼稻 播期 温光资源 生育期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农业气象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海云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505-507,共3页
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具有气温由高变低、光照由长变短、降水量由多变少、后期温度变化大、低温出现频繁等气象特点。文章分析了桂平市晚稻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有寒露风、气温、光照、干旱等,提出应根... 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具有气温由高变低、光照由长变短、降水量由多变少、后期温度变化大、低温出现频繁等气象特点。文章分析了桂平市晚稻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有寒露风、气温、光照、干旱等,提出应根据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和晚稻产量影响因素做好农事安排、良种选育、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等生产措施,以提高桂平市晚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生育期 农业气象分析 桂平市
下载PDF
中籼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冬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5-17,共3页
2012年引进10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抗性及农艺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钰优1659产量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关键词 中籼稻 新品种 产量 生育期 性状
下载PDF
南丰县近29年双季晚稻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寿仁 涂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5期68-69,106,共3页
选用南丰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1990—2018年双季晚稻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平行观测气象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双季晚稻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南丰县双季晚稻生育期间(6—10月)平均气温、... 选用南丰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1990—2018年双季晚稻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平行观测气象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双季晚稻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南丰县双季晚稻生育期间(6—10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随年际变化升高;双季晚稻播种、出苗、三叶期随年际变化正相关极显著,齐穗、乳熟两生育期随年际变化负相关显著,成熟期和双季晚稻全生育期(播种至成熟)天数随年际变化负相关极显著;双季晚稻移栽、分蘖两生育期与早稻移栽、齐穗两生育期线性正相关极显著;双季晚稻分蘖、孕穗、齐穗、乳熟、成熟等生育期与7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线性负相关极显著,孕穗、齐穗、乳熟、成熟期及双季晚稻全生育期天数与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线性负相关极显著,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天数与9月下旬平均气温线性负相关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丰县 双季晚稻生育期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不同晚稻品种机械插秧的播插期研究
14
作者 黄伟明 张克修 +1 位作者 任兵 胡德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2-15,共4页
为筛选适宜汨罗市机插的晚稻品种,以及确定适宜的播插期,对当前应用的几个晚稻品种进行了播插期试验。结果表明,H优518可以作为汨罗市晚稻机插主推品种,且6月25-28日播种,在7月20日以前栽插,较为理想;陵两优268是早稻组合,价格较晚稻组... 为筛选适宜汨罗市机插的晚稻品种,以及确定适宜的播插期,对当前应用的几个晚稻品种进行了播插期试验。结果表明,H优518可以作为汨罗市晚稻机插主推品种,且6月25-28日播种,在7月20日以前栽插,较为理想;陵两优268是早稻组合,价格较晚稻组合便宜,且产量较理想,可将其与其他晚稻品种搭配,以缓解机械矛盾,适宜在7月1-4日播种,7月23日以前栽插;岳优9113及盛泰优9712两个组合,产量与H优518有显著差异,且不能在9月10日前安全齐穗,不宜用作晚稻机插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品种 机械插秧 播插期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和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坤 吕伟生 +4 位作者 段里成 胡水秀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种植方式 生育期 生长发育 植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