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裂腹鱼资源与分布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人铭 郭焱 +1 位作者 马燕武 吐尔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78,共3页
于2003~2006年在新疆塔里木河水系调查了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 Gunther)的分布和资源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在流域内各主要河流均有分布;分布范围较广,但分布区域缩小;栖息环境条件恶劣,水温低,饵料少;... 于2003~2006年在新疆塔里木河水系调查了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 Gunther)的分布和资源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在流域内各主要河流均有分布;分布范围较广,但分布区域缩小;栖息环境条件恶劣,水温低,饵料少;主要种群分布在海拔1000~3300m区域;个体低龄化,种群数量占土著鱼类的比例小。水利工程、过度捕捞、引入外来物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已对该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 gtinther) 资源 分布 塔里木河水系
下载PDF
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强 姚明予 +4 位作者 周波 陈先均 龙治海 周传江 李孟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5,共4页
对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水域中收集质量为25.0~100.0 g的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进行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沙鳅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和繁殖。注射人工催产药物鲤鱼脑垂体(PG)和... 对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水域中收集质量为25.0~100.0 g的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进行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沙鳅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和繁殖。注射人工催产药物鲤鱼脑垂体(P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100尾雌鱼中有60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约3万粒,孵出鱼苗约1.1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60.0%、47.5%和36.7%。水温19~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34~37 h,仔鱼经过30 d的培育全长可达到30~33 mm,出苗率平均为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 人工繁殖 孵化 鱼苗培育
下载PDF
一种病毒感染引起半滑舌鳎腹水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正 荣小军 +3 位作者 王印庚 王岚 廖梅杰 李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对患有腹水症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主要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腹水症的半滑舌鳎全身主要的组织器官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鳍部皮肤出现血...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对患有腹水症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主要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腹水症的半滑舌鳎全身主要的组织器官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鳍部皮肤出现血红细胞浸润和淤积;鳃小叶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柱状细胞发生炎症;肝胰脏和肾脏都出现了局灶性的组织坏死和溃烂,组织间充满空泡变性的细胞,超微病理观察发现大量病毒粒子;心脏的心肌组织出现固缩和局灶性溃烂;胆囊壁浆膜层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消化道黏膜层和黏膜固有层分离,黏膜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固缩或水样变性,致密层变疏松。根据病理学研究结果初步分析认为,一种未知病毒可能是半滑舌鳎腹水症的主要致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鱼病 腹水 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滤食性双壳贝类对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少军 周毅 +2 位作者 张延青 刘鹰 徐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3-367,共5页
针对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养殖池排出水中大量絮状悬浮物难以用常规机械过滤法去除的问题,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滤食性双壳贝类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它们对鱼类养殖排出水中悬浮物... 针对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养殖池排出水中大量絮状悬浮物难以用常规机械过滤法去除的问题,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滤食性双壳贝类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它们对鱼类养殖排出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海水流速为10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80±0.45)cm,湿重(117.0±10.0)g]和贻贝[壳高(6.54±0.26)cm,湿重(29.7±2.4)g]对养殖排出水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40.28~45.30mg·ind-1·d-1[平均(43.40±2.16)mg·ind-1·d-1]和6.96~8.87mg·ind-·1d-1[平均(7.66±0.99)mg·ind-·1d-1];在实验海水流速为15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33±0.99)cm,湿重(95.8±31.4)g]和贻贝[壳高(6.39±0.91)cm,湿重(28.0±15.4)g]对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13.68~22.50mg·ind-1·d-1[平均(17.35±4.59)mg·ind-1·d-1]和5.37~5.67mg·ind-·1d-1[平均(5.55±0.15)mg·ind-·1d-1]。表明长牡蛎和贻贝两种双壳贝类对半滑舌鳎养殖池出水中悬浮物具备很强的生物滤除潜力,且能吸收和利用悬浮物中的有机质实现养殖废物的生物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海水养殖 悬浮颗粒物 滤食性双壳贝类 半滑舍鳎 生物滤除 沉积物
下载PDF
半滑舌鳎基因组的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志伟 陈大鹏 +2 位作者 张曹进 许广平 张志勇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CTAB法和STE法提取半滑舌鳎基因组DNA的效果,通过优化半滑舌鳎ISSR-PCR反应体系,将新型分子标记简单重复间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引用到半滑舌鳎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方法:以95%酒精固定的半滑舌鳎鳍条为材料... 目的:比较CTAB法和STE法提取半滑舌鳎基因组DNA的效果,通过优化半滑舌鳎ISSR-PCR反应体系,将新型分子标记简单重复间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引用到半滑舌鳎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方法:以95%酒精固定的半滑舌鳎鳍条为材料,运用CTAB法和STE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分析了模板DNA、Mg2+、dNTPs、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好于STE法提取的结果,同时确立了稳定性强、重复性好的半滑舌鳎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在25lμ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PCR缓冲液,2mmol/L MgCl2,0.2mmol/L dNTP,0.2μmol/L ISSR引物,20ng模板DNA,1.5U Taq DNA聚合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进入PCR循环,即94℃变性45s,52℃退火45s,72℃延伸90s,共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结论: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该新型分子标记可应用于半滑舌鳎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基因组DNA ISSR 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半滑舌鳎促滤泡激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珊珊 柳学周 +5 位作者 史宝 温海深 徐永江 李晓晓 刘芝亮 王妍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3,共9页
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脑垂体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半滑舌鳎促滤泡激素(FSH)基因全长cDNA序列。半滑舌鳎FSHcDNA全长为541bp,开放阅读框为393bp,编码130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 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脑垂体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半滑舌鳎促滤泡激素(FSH)基因全长cDNA序列。半滑舌鳎FSHcDNA全长为541bp,开放阅读框为393bp,编码130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录号:JQ277933)。发现一个N-糖基化位点:24~27NTT。与其他脊椎动物的FS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半滑舌鳎FSH与鲽形目和鲈形目鱼类FSH同源性为42%~49%,与鲤形目和高等脊椎动物FSH同源性为27%~319/5。用MEGA4.0软件构建了NJ树,获得的进化树表明,半滑舌鳎FSH与其他鱼类FSH聚类,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组织表达分析表明,FSHmRNA除在垂体中大量表达外,其他组织也有表达,尤以脑、性腺表达量较高。半滑舌鳎FSHmRNA在垂体以外组织中的广泛表达,暗示FSH可能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促滤泡激素基因 CDNA克隆 组织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养殖半滑舌鳎腹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璇 孙敬锋 +1 位作者 陈成勋 邢克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菌药物对HST2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HST2对氨曲南等4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杆菌肽、阿洛西林6种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腹水病 副溶血弧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施瓦布生态思想论辨
8
作者 江山 胡爱国 《鄱阳湖学刊》 2013年第5期34-41,共8页
奥地利作家君特·施瓦布的《与魔共舞》是一部不朽的生态文学名著,比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还要早4年问世,但很遗憾的是,它迄今为止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保护"和"绿色&qu... 奥地利作家君特·施瓦布的《与魔共舞》是一部不朽的生态文学名著,比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还要早4年问世,但很遗憾的是,它迄今为止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保护"和"绿色"等生态理念还没有诞生之际,施瓦布就已提出人类应尊重自然并和自然友好相处、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禁止对森林进行滥砍滥伐、尊重和保护动物、理性使用科学技术等一系列超前的生态思想,诚为宝贵且实属难得,他也因此赢得了后世的尊重。本文通过对他的27部生态著作和许多生态专场报告进行剖析和解读,着重分析其闪光的生态哲理思想,旨在提请学术界对这位欧洲"蕾切尔·卡逊"的环保实践和思想成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当今生态文化的传播开拓一个新的视野和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特·施瓦布 生态批评 生态思想
下载PDF
土霉素对半滑舌鳎肠道细菌耐药性影响与药物残留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剑利 江晓路 +1 位作者 刘瑞志 杨学宋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肠道细菌耐药性与其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之间的关系。养殖水温(22±1)℃,以125mg/(kg.d)剂量拌料投喂体重为(200±20)g的半滑舌鳎11d,利用土霉素选择培养基检测其肠道细菌耐药率... 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肠道细菌耐药性与其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之间的关系。养殖水温(22±1)℃,以125mg/(kg.d)剂量拌料投喂体重为(200±20)g的半滑舌鳎11d,利用土霉素选择培养基检测其肠道细菌耐药率的变化,同时检测其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结果表明,投药期间,在土霉素含量为16mg/L和160mg/L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肠道细菌耐药率迅速上升,第1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15±4.20)%和(18.64±0.45)%,远远高于对照组平均耐药率;土霉素在肌肉中的残留量为(2.23±0.40)~(3.14±0.15)mg/kg,呈上升趋势,投药期结束后残留量迅速下降,第11天降到检测限0.05μg/mL以下。休药期鱼体内的土霉素残留量随着肠道细菌的耐药率降低而迅速下降,并且形成了较好的拟合关系。试验对进一步利用鱼肠道细菌的耐药率来表征鱼体内土霉素的残留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肠道细菌 土霉素 耐药性 拟合曲线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胚后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韦敏侠 宋红梅 +3 位作者 祁宝伦 刘超 罗建仁 胡隐昌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2 dph(day post hatching,dph)黑色素增加,眼窝变黑,未有视觉功能;3dph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黑色素细胞分支,形态多样;4 dph仔鱼有视觉功能,能自行游动;5 dph仔鱼开口,卵黄囊明显变小;7 dph仔鱼出现虹彩细胞;10 dph仔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12 dph各鳍被成鱼鳍膜所取代,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继续增多,视觉看到鱼体变黑。稚鱼期:19 dph有鳞片产生,各鳍条发育完全,30 dph发现红色素细胞;幼鱼期:35 dph幼鱼体表为黑色,初步形成7条色素带,全身布满鳞片;65 dph鱼体部分黑色素开始褪去;85 dph黑色素细胞全部褪去,鱼体变为亮黄色。研究结果为培育褪黑完全而且遗传稳定的橘色双冠丽鱼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体色变化 早期生活史 形态观察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圆筒吻鮈生长与食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星 李英文 +4 位作者 田辉伍 贾向阳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5-911,共7页
2010年7月—2012年7月逐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万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样本547尾,以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耳石优于其他年龄... 2010年7月—2012年7月逐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万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样本547尾,以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耳石优于其他年龄材料,鉴定成功率为93.7%;圆筒吻鮈样本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4龄为主(79.89%),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8×10-6L2.977(r2=0.955,P<0.01),体长(L)与耳石半径(R)关系式为L=8×10-4R2.149(r2=0.945,P<0.0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389.37(1-e-0.177(t+0.739)),Wt=515.26(1-e-0.177(t+0.739))2.977;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ti=5.44龄;圆筒吻鮈全年摄食,主要食物为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从数量百分比看,藻类和软体动物居多(93.12%),从重量百分比看,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占主要(78.38%),为杂食性鱼类。与历史研究对比显示,圆筒吻鮈个体已出现小型化现象,但体重变化不大。对出现的过度捕捞状态,提出了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吻鮈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食性
原文传递
中华鰟鮍逃逸运动的方向偏好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静 曹振东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为考查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逃逸运动过程中的行为不对称性,将67尾实验鱼单独饲养,然后分别于(20±1.0)℃条件下进行10次T形迷宫实验,以确定实验鱼是否存在方向偏好(朝迷宫同一方向8次及以上则认为该实验鱼有方... 为考查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逃逸运动过程中的行为不对称性,将67尾实验鱼单独饲养,然后分别于(20±1.0)℃条件下进行10次T形迷宫实验,以确定实验鱼是否存在方向偏好(朝迷宫同一方向8次及以上则认为该实验鱼有方向偏好行为),并计算具方向偏好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随后将上述实验在3 d后进行一次重复,以考查初次测试中具偏好个体在重复实验中是否仍保持初始方向偏好,并计算保持了初始方向偏好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结果显示,两次测试中具方向偏好个体分别占全部实验鱼的25.4%和22.4%,其中左、右偏好分别各占9.0%、16.4%和11.9%、10.4%,两次测试之间的相对偏侧指数(Relative lateralization index,LR)没有差异(p>0.05)且均呈正态分布;经一次跟踪重复测试后,保持了初始方向偏好的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由25.4%显著下降至9.0%(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鱼种群中存在具运动方向偏好的个体;评估该种鱼逃逸运动方向偏好需要进行跟踪重复测试;具稳定方向偏好的中华鰟鮍比例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的其他鱼类,因此该种鱼的运动方向偏好可能对它的生存适合度的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偏好 T形迷宫实验 跟踪重复测试 中华鰟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