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 of Gu-qin and Its Inspiration to Translation——Based on a Maxim from a Chinese Classics The Roots of Wisdom
1
作者 赵明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7期11-14,共4页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lute"—to add to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erminology and to enrich some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ome related theories in linguistics,pragmatics,aesthetics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sho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levant with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a new ang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rich in cultural implications,can best describe translation and bring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diversity and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cultural implications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下载PDF
古琴题写与乾隆的雅正琴乐观
2
作者 郭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I0004,共8页
乾隆初期,乾隆与陈邦彦、梁诗正等七位翰林词臣对宫中旧藏及新斫古琴进行了多次题写活动。这批题写诗文作品体裁不一、数量众多且普遍运用比兴之法,体现出乾隆初期清秀典雅的古琴文学美学与艺术审美。在对古琴的多次题写中,乾隆不断确... 乾隆初期,乾隆与陈邦彦、梁诗正等七位翰林词臣对宫中旧藏及新斫古琴进行了多次题写活动。这批题写诗文作品体裁不一、数量众多且普遍运用比兴之法,体现出乾隆初期清秀典雅的古琴文学美学与艺术审美。在对古琴的多次题写中,乾隆不断确立古琴的卓越地位、并阐发古琴中和节止的儒家内涵,反映其一以贯之的雅正琴乐观。大规模的古琴题写活动表现出乾隆作为政治人物在诗教与乐教上的双重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初期 古琴题写 雅乐观
下载PDF
“过秦”与“伪新”:班固历史兴亡观的再认识
3
作者 宣扬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秦朝和新朝短祚而亡,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波谷”。班固考察秦、新两个大一统皇朝的正统性、兴亡过程和政治遗产,指出:秦朝是顺承天命的“闰统”,新朝是不入五德闰位的“无统”;两个皇朝都由创业之君适应当时的政治趋势而建立,... 秦朝和新朝短祚而亡,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波谷”。班固考察秦、新两个大一统皇朝的正统性、兴亡过程和政治遗产,指出:秦朝是顺承天命的“闰统”,新朝是不入五德闰位的“无统”;两个皇朝都由创业之君适应当时的政治趋势而建立,却因统治者施行错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从而走向儒家制度精神的反面,亡不旋踵;汉承秦制是迫于时势的权宜之计,具有两面性,新朝制度则在形式上被东汉统治者废除了。暴秦、伪新最终成为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化符号。班固在考察秦朝和新朝历史的过程中,寄寓着他对东汉皇朝完成西汉统治者未竟之功、迈入王道治世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秦朝 新朝
下载PDF
华阳顾氏递传明初“飞瀑连珠”臞仙琴样连珠式琴——概及明“宁衡益潞”王府斫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9,165,共14页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式,与“飞瀑连珠”琴的形制应有关联。因而此琴即为宁王琴。另外,文章对该器物的承传做了系统考证,由康熙末年开始,先后有辽阳李廷栋、长沙陆长森,光绪年间转归华阳顾氏,历五代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衡益潞 飞瀑连珠 连珠式琴 臞仙琴样 顾梅羹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的“生活流”式叙事——以《秦腔》《古炉》《暂坐》为例
5
作者 刘潇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盎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盎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步发生变化或调整,作家的审美方式随之出现“拐点”。他执着地对文本细部进行密集而厚实的精雕细刻,以真正植根于土地,呈现生活内部丰盈而繁杂的结构与肌理。这些极具个性色彩的叙事细节与叙事语言等,蕴蓄出了贾平凹充满个性化和独创性的“生活流”叙事,凝聚成贾平凹小说“细部的力量”。自然地透视与还原出存在世界的本相、与日常生活肌理的契合与统一、对于暴力与苦难的“观照”与“救赎”等创作意旨,都在“生活流”叙事中得到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生活流”叙事 《秦腔》 《古炉》 细部的力量
下载PDF
共饮长江水——李之仪与北宋官妓杨姝琴事考
6
作者 章华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1,I0005,共8页
宋代是一个声妓繁华的时代,杨姝是北宋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官妓,以古琴见长,与宋代文人黄庭坚、郭祥正等人皆有交往。本文依照相关史料,对北宋名士李之仪与琴的关系,李之仪羁管当涂期间与杨姝的相识与结缘,两人在当涂的人生经历及琴事... 宋代是一个声妓繁华的时代,杨姝是北宋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官妓,以古琴见长,与宋代文人黄庭坚、郭祥正等人皆有交往。本文依照相关史料,对北宋名士李之仪与琴的关系,李之仪羁管当涂期间与杨姝的相识与结缘,两人在当涂的人生经历及琴事等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李之仪一生屡遭厄境,令人唏嘘。而古琴,则是他坎坷多难的人生之旅中的精神慰藉。歌妓杨姝的琴声,更是让他忘却了飘零尘世的痛苦。两人虽历尽艰辛,亦终成眷属。两宋歌妓轻歌曼舞的身影与才华横溢的士人,共同营造了一代盛世的风流柔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杨姝 古琴 当涂
下载PDF
文人征诗题咏深层意蕴解读——以惠山“竹炉题咏”为例
7
作者 马国云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2期19-23,共5页
无锡惠山“竹炉题咏”自明初发轫,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这些题咏充分反映了江南文教兴盛、文人热衷结社雅集的特征。若将其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同时充分考虑士人心态、地方文化等要素,“竹炉题咏”亦具有反映参与者内心世界的作用,具有... 无锡惠山“竹炉题咏”自明初发轫,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这些题咏充分反映了江南文教兴盛、文人热衷结社雅集的特征。若将其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同时充分考虑士人心态、地方文化等要素,“竹炉题咏”亦具有反映参与者内心世界的作用,具有丰富的意蕴。秦夔访求竹炉一事具有梁溪秦氏家族介入地方艺文风雅的滥觞意义,顾贞观仿制竹炉凸显了明清易代之际遗民家族的挣扎和努力,乾隆帝南巡有关题咏则主要体现了维护清廷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炉题咏 秦氏家族 顾贞观
下载PDF
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施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2期49-58,177,共10页
本文通过2008-2010年间对南京地区老中青三代琴人及其琴社的实地采访调查,立足田野所获相关资料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南京琴人、琴社的琴事活动、生存特点进行客观描述,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观念下琴人在古琴传承活动中的不同特点。进而... 本文通过2008-2010年间对南京地区老中青三代琴人及其琴社的实地采访调查,立足田野所获相关资料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南京琴人、琴社的琴事活动、生存特点进行客观描述,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观念下琴人在古琴传承活动中的不同特点。进而将南京地区的古琴传承总结为"琴人身份民间与专业结合;琴人年龄老中青三代结合;保护传承结构体系多层面、立体化;演奏风格开放交融、淡化流派;传承形式多元综合,注重琴人全面修为"等五个特点。最后从"深入挖掘史料、加强理论研究,设立专项资金、落实具体到位,发挥高校资源、提高传承品格,加强琴社联盟、共建保护体系"等四个方面对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古琴 金陵派 金陵琴社 现状
下载PDF
指中之象 势中之意——古琴指法手势图结构、内涵及琴乐生命精神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00-108,6,共10页
在传统琴谱文献中,关于抚琴手法的诠释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部分——即古琴指法手势图。手势图通常由图像、指法说明、手势比拟和兴文组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意味丰富的“象”,一个多维度意义传达的整体。每一个手势及其兴文的衍发,或“状其... 在传统琴谱文献中,关于抚琴手法的诠释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部分——即古琴指法手势图。手势图通常由图像、指法说明、手势比拟和兴文组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意味丰富的“象”,一个多维度意义传达的整体。每一个手势及其兴文的衍发,或“状其形,传其势”,或“喻其声,达其境”。这是琴乐传统独具价值的传承方式,它不仅是对指法手势的记录,而且内涵着广阔的意象空间。因此,重新解读古琴指法手势图,深入其整体结构、内涵及琴乐生命精神意义的挖掘,旨在倡导今日的琴乐传承回归古琴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指法 手势图 琴乐传统
下载PDF
中国古琴艺术的基本范畴及其美学内涵 被引量:5
10
作者 楚小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16,共7页
探讨中国古琴的艺术特征,首要的是要将其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体系中关照考察。任何单纯从西方科学的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琴艺术形式的审视,都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中国传统古代文献中提供的大量的有关古琴艺术的特征、概念,有... 探讨中国古琴的艺术特征,首要的是要将其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体系中关照考察。任何单纯从西方科学的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琴艺术形式的审视,都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中国传统古代文献中提供的大量的有关古琴艺术的特征、概念,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出中国古琴的若干审美范畴。本文基于这些概念范畴,进一步阐释了相关的思想体系,以期对中国古琴艺术特征形成的本源作一由内而外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艺术特征 范畴
下载PDF
当代古琴音乐传承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77-78+161+8,共7页
当代古琴的传承方式表现多样,但任何一种传承方式并不是历时性、孤立存在的。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照,表现为个体传承(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与群体传承并存、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传承方式交织、专业传承与业余传承互融、共生的多元化的态势... 当代古琴的传承方式表现多样,但任何一种传承方式并不是历时性、孤立存在的。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照,表现为个体传承(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与群体传承并存、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传承方式交织、专业传承与业余传承互融、共生的多元化的态势,从而共同推动着古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立足实地调查一手材料、结合历史资料,对当代古琴传承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音乐 传承方式 个体传承 群体传承 传统传承 现代传承 专业传承 业余传承
下载PDF
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4-30,195,共7页
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 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是典型的阶层艺术。建国后,古琴艺术为了获得生存权,进行了种种"去阶层化"(人民艺术)的现代性改革。在全球化背景中,古琴再次被国家想象为全中华民族共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晋升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展示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古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政治身份,论证了文化遗产的建构对国家整合与认同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元杂剧《风光好》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3-58,共6页
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实现,是许多代读者和批评家阐释的积累。元杂剧《风光好》,一般被认为是讽刺喜剧或风情喜剧,旨在揭露假道学的虚伪,陶谷是一个否定性喜剧人物。然而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却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实现,是许多代读者和批评家阐释的积累。元杂剧《风光好》,一般被认为是讽刺喜剧或风情喜剧,旨在揭露假道学的虚伪,陶谷是一个否定性喜剧人物。然而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却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风光好》的主题是揭示人性与封建道德的冲突。陶谷是一个带有复杂、多维、滑稽色彩的肯定性喜剧形象。从美感形态和特征来看,作品应归入性格喜剧。剧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尽善尽美"为至境的传统艺术范式,否定了传统的审美理想和作品功能论,突破了人物性格单一化的局限,反映了宋元市民文艺思潮对正统伦理道德观和美学观的冲击,具有较明显的历史意义。此外,前人较注重剧本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而未就其他剧作技法展开充分研究。从现代戏剧创作和理论的角度来看,作品在性格塑造、冲突设置和情节结构方面皆表现出显著的特色,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好》 陶谷 秦弱兰 喜剧
下载PDF
近代琴家叶诗梦琴事述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华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9,I0002,共10页
叶诗梦系清代大臣叶赫那拉•瑞麟的第三子,慈禧之侄。一生历经家国变故,晚年以授琴、行医为生。其古琴前后师承刘蓉斋、祝桐君、祝安伯、孙晋斋、道士静修、释空尘、黄勉之等人,可谓博采众家。他的古琴弟子主要有汪孟舒、管平湖和荷兰汉... 叶诗梦系清代大臣叶赫那拉•瑞麟的第三子,慈禧之侄。一生历经家国变故,晚年以授琴、行医为生。其古琴前后师承刘蓉斋、祝桐君、祝安伯、孙晋斋、道士静修、释空尘、黄勉之等人,可谓博采众家。他的古琴弟子主要有汪孟舒、管平湖和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van Gulik)。因其家世显赫,叶诗梦藏琴很富,庚子国难之后,仅余“崑山玉”“九霄环佩”“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诗梦 古琴 师承 藏琴
下载PDF
“新史学”视角下的《操缦琐记》研究——兼及对近现代琴史书写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1期45-52,201-202,共8页
《操缦琐记》是张子谦先生的琴学日记。该文献以其个人视角对建国前后二十五年间的各类上海古琴活动进行了详细记述。本文从民史、生活史、地方史等"新史学"视角对这部日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日记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自我意识及... 《操缦琐记》是张子谦先生的琴学日记。该文献以其个人视角对建国前后二十五年间的各类上海古琴活动进行了详细记述。本文从民史、生活史、地方史等"新史学"视角对这部日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日记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自我意识及其个人视角为近现代琴史书写提供了新的叙事逻辑。这种微观史的叙事逻辑不但是近现代琴史书写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学界对以往"主流话语"叙事逻辑的琴史书写进行研究、反思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操缦琐记》 琴史书写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蜀道(四川段)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晓宁 郭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2-39,共8页
蜀道作为"秦蜀古道"的专有名词,是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的语汇。蜀道跨越川陕甘三省,四川境内的蜀道,因线路上遗存分布密集、类型多样、文化价值高等原因,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文化线路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类型和新理... 蜀道作为"秦蜀古道"的专有名词,是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的语汇。蜀道跨越川陕甘三省,四川境内的蜀道,因线路上遗存分布密集、类型多样、文化价值高等原因,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文化线路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类型和新理念,可以借助这一视角为蜀道(四川段)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即构建蜀道(四川段)文化线路遗产谱系,梳理线路的遗产特征及价值,重视蜀道形成及演变的背景环境,并以"真实性"和"完整性"标准作为研究依据,推动蜀道(四川段)文化线路的有效展示,为未来联合陕甘两省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蜀道(四川段) 秦蜀古道 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下载PDF
情学:文学探寻的归根之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6,153,共8页
上世纪50年代,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念,80年代进一步提出了"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的看法,深化了对于文学魅力的探讨。而文学之所以在人类生活中长盛不衰,就因为它以具体的、生气灌注的方式,体验,见证和... 上世纪50年代,钱谷融先生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念,80年代进一步提出了"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的看法,深化了对于文学魅力的探讨。而文学之所以在人类生活中长盛不衰,就因为它以具体的、生气灌注的方式,体验,见证和留存了人类的情感状态和历史,揭示了人类生命意识中最微妙、最深层、最激动人心的人性脉动和篇章,所以,情不仅是文学创作最独特的文化心理内涵,也理应成为文学理论和研究中的基本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情学 钱谷融 曹雪芹 柏拉图
下载PDF
西汉“过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从陆贾到司马迁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13-221,共9页
汉朝自陆贾首发"过秦"之嚆矢,中经张释之、贾山、贾谊、晁错等人的努力,到武帝时,研究"过秦"成为巨大的社会思潮。司马迁以《史记》为载体投入"过秦"研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探讨秦失政的原因,重点关注... 汉朝自陆贾首发"过秦"之嚆矢,中经张释之、贾山、贾谊、晁错等人的努力,到武帝时,研究"过秦"成为巨大的社会思潮。司马迁以《史记》为载体投入"过秦"研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探讨秦失政的原因,重点关注现实政治方面,以《史记》承担起为现实和未来服务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司马迁 《史记》 “过秦”
下载PDF
“覆狱故失”新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史记·六国年表》"覆狱故失"记载在新旧版本《史记》点校本中位置不一,语句较难理解。出土的秦及汉初法律文献资料可以证明"覆狱"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具有普遍性,犯罪主观上的故意因素的法律用语经历了从"... 《史记·六国年表》"覆狱故失"记载在新旧版本《史记》点校本中位置不一,语句较难理解。出土的秦及汉初法律文献资料可以证明"覆狱"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具有普遍性,犯罪主观上的故意因素的法律用语经历了从"端"到"故"的变化,不同于《唐律疏议》近似于现代刑法意义上的"过失",秦汉时期的"失"表示检举犯罪、刑罚适用上的客观错误。目前所见,"失"存在故失、误失与过失三种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牍 法律词汇 故失
下载PDF
古琴非遗保护传承现状调查的新收获——《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序
20
作者 秦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0-182,共3页
施咏的《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分为"实践调查"与"理论思考"上下篇两大部分。调查了各琴社的生态发展环境、运行机制、相关流派琴乐的保护现状;以及相关琴人的琴乐理念、保护实践措施等。从理论层面... 施咏的《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分为"实践调查"与"理论思考"上下篇两大部分。调查了各琴社的生态发展环境、运行机制、相关流派琴乐的保护现状;以及相关琴人的琴乐理念、保护实践措施等。从理论层面对当代古琴的传播(类别、功能、特点、偏误)、传承(方式、组织结构、对象、技巧)、保护(问题与对策)以及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这一研究不仅体现了他的学力、才华,也的确实体现了施咏先生的敏锐观察力,体现了他独到的学术眼光新颖的学术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古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 理论 现状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