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创作考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55,共3页
晚明政坛上,东林党声势煊赫,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其以东林书院为中心,护法程朱理学,发而为道德文章,经世救时,呈现出独特的儒学风貌。东林前后期领袖顾宪成、高攀龙俱为理学名臣、道德完人,可为代表,堪称南直双璧。
关键词 东林党 顾宪成 高攀龙 道德文章 创作
下载PDF
东林书院讲经活动与道德救世理念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明中后期,王学盛极一时,程朱式微,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人以东林书院为依托,起而纠王学空疏之流弊。究明儒学道脉,“提撕天下万世”,成为其讲经活动的主要目的,儒家经典成为其讲经活动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学术与政治相结合的道德... 明中后期,王学盛极一时,程朱式微,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人以东林书院为依托,起而纠王学空疏之流弊。究明儒学道脉,“提撕天下万世”,成为其讲经活动的主要目的,儒家经典成为其讲经活动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学术与政治相结合的道德救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书院 讲经 顾宪成 高攀龙 道德救世
下载PDF
“实学”概念刍议——从顾宪成的“实学”概念说起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庆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通过对顾宪成的"实学"概念的考察,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中,大多只触及到"实学"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即认为实学既包括形而上道德性命之学也包括形而下功利之学。对于实学的第一层含义,即道体、性体之善未曾深究过。通... 通过对顾宪成的"实学"概念的考察,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中,大多只触及到"实学"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即认为实学既包括形而上道德性命之学也包括形而下功利之学。对于实学的第一层含义,即道体、性体之善未曾深究过。通过对实学这两层含义的追究,我们看到,"实学"不是相对于儒学的一种独立存在,也不是儒学的一种次生品,它是儒学在遇到挑战后的一次本能反应和自我凸显。在与其他学说尤其是佛学的对抗中,儒士们看到了儒学不同于佛学的显著特征,便给了它这个看似新奇的名字——"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宪成 实学 心学 儒学
下载PDF
东林学术与王学的斗法——明代中后期东林学派崛起之实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刚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96-98,共3页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学派 东林学术 王学 顾宪成 “无善无恶”
下载PDF
出处两难中顾宪成的心理危机与忠君人格
5
作者 姚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4,共9页
身处公意萌动而皇权专制高度膨胀的明朝后期,顾宪成以天地之善脉和"天下公器"的担当者自居,重新阐释君臣之义,质疑君主权威与神圣性,这对儒家君子人格固有的忠君价值造成了伤害。顾宪成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在忠君本分上的不... 身处公意萌动而皇权专制高度膨胀的明朝后期,顾宪成以天地之善脉和"天下公器"的担当者自居,重新阐释君臣之义,质疑君主权威与神圣性,这对儒家君子人格固有的忠君价值造成了伤害。顾宪成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在忠君本分上的不足,为此歉疚不安。他过度表达的忠君言行与君臣情深,是应对歉疚之情、缓解精神危机的忏悔与补偿。在君子担当与忠君品格的矛盾摩擦中,顾宪成以一种扭捏的姿态开启了质疑乃至批判君权之天然合法性的思想解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宪成 东林党 君臣关系 王权思想
下载PDF
顾宪成论良知——以“无善无恶”之争为中心
6
作者 王志俊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4-18,25,共6页
顾宪成是晚明心学修正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对良知学说基本持有同情态度,认同良知"为善去恶"的面向,但对良知"无善无恶"的批驳不遗余力。其批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从本体论来说,"无善无恶"当下便是"... 顾宪成是晚明心学修正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对良知学说基本持有同情态度,认同良知"为善去恶"的面向,但对良知"无善无恶"的批驳不遗余力。其批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从本体论来说,"无善无恶"当下便是"空",直接瓦解了儒家性善论的根基;从境界论来说,"无善无恶"过分强调不著于善恶,却著于"不著"本身;从工夫论来说,"无善无恶"的流行导致道德实践无法落到实处。因此,顾宪成以"性善"为立言宗旨,强调"小心"的笃实工夫,以期扭转晚明流于玄虚、不尚实学之世风。顾宪成视"无善无恶"为时弊之根源,对心学的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偏离了阳明良知本体的理论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宪成 良知 无善无恶 性善 工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