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润生铅印本《尔雅谷名考》述评
1
作者 于欣蕾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0-127,19,共9页
清末民初农学家高润生最早完整系统提出将古农学和西方学科结合的构想,是民国最早提出“古农学”的学者,在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现仅在地方志以及少量历史档案内存有少量资料,对其人其书研究并不完善。本文从高润生唯一付梓著作《尔... 清末民初农学家高润生最早完整系统提出将古农学和西方学科结合的构想,是民国最早提出“古农学”的学者,在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现仅在地方志以及少量历史档案内存有少量资料,对其人其书研究并不完善。本文从高润生唯一付梓著作《尔雅谷名考》入手,结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中收录其所著的相关提要,对高润生农学学术轨迹进行钩稽,以此探求其“经农结合”的早期古农学思想,展现高润生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学科建设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润生 《尔雅谷名考》 古农学 版式内容
下载PDF
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固安屯组火山碎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晓 郭支涛 +3 位作者 窦鲁文 周静 于泓超 梁一鸿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1期28-39,共12页
对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地区固安屯组砂、板岩中火山碎屑岩的夹层晶屑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2含量为63.43%~75.01%,相对较高,主要为英安质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 对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地区固安屯组砂、板岩中火山碎屑岩的夹层晶屑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2含量为63.43%~75.01%,相对较高,主要为英安质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而亏损Sr元素;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有较明显的负铕异常,具有火山弧岩浆成分特点。主要获得晶屑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8.0±1.6 Ma(MSWD=0.113),代表固安屯组上部火山碎屑岩夹层的形成年龄。此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地区发育的固安屯组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安屯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尚志一面坡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湘西苗族巫蛊信仰生成之剖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群 谭必友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9-50,共2页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 ,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 ,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 。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巫蛊信仰 生成原因 蛊婆 自然地理 历史社会 文化背景
下载PDF
明代萃庆堂刊刻“故事白眉”系列书籍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国赋 张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3,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明代萃庆堂刊刻的"故事白眉"系列书籍的系统整理和分类,在比较其与传统词语典故类书差别的基础上,对其编纂特色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故事白眉"系列书籍中不同刻本各自的书籍特色,分别从《刻注释艺... 本文通过对明代萃庆堂刊刻的"故事白眉"系列书籍的系统整理和分类,在比较其与传统词语典故类书差别的基础上,对其编纂特色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故事白眉"系列书籍中不同刻本各自的书籍特色,分别从《刻注释艺林聚锦故事白眉》的成书原因,"故事白眉"分朝本与《精选故事黄眉》独特的文献选录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其刻本进行系统研究,并指出其对萃庆堂后续书籍刊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庆堂 故事白眉 编纂特色 成书原因 文献选录
下载PDF
《汉书·地理志》与中华区域风俗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剑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0-34,共5页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 ,对中华风俗文化进行了区域划分 ,描述了区域风俗文化的特征及内部差异 ,分析了区域风俗文化形成、演变的原因。其原因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背景。
关键词 班固 区域风险文化 自然环境 政治 《汉书·地理志》 成因 经济 历史
下载PDF
一些足以破解疑古思想的论述——现代学者关于古代书体书例的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京华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自从20世纪初顾颉刚等首倡“疑古辨伪”以来,学者多方寻求“重建古史”的途径。在重申“史官史职”与注重考古发掘的同时,对于古代“书体书例”的归纳总结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重建之路。
关键词 书体书例 古史辨派 重建古史 顾颉刚 傅斯年 余嘉锡
下载PDF
故道早期史考述
7
作者 李久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3-106,109,共5页
学界一般认为,故道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川陕间的重要通道。但具体到什么时间,至今没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川陕地区,特别是嘉陵江流域考古发现的增多,为探讨故道起源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线索。结合文献,故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 学界一般认为,故道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川陕间的重要通道。但具体到什么时间,至今没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川陕地区,特别是嘉陵江流域考古发现的增多,为探讨故道起源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线索。结合文献,故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发展为川陕间的官方通道,"周道"是其早期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道 周道 渊源 形成
下载PDF
拟南芥非特异性磷脂酶C2的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建 裴慧娟 +4 位作者 路小铎 王晓云 赵明国 范云六 张春义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6-10,共5页
在拟南芥中有6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NPC1-NPC6)。GUS染色显示NPC2在根中主要是在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在成熟区主要是在维管组织中表达;在叶中,NPC2主要在发育的叶片中表达,随着叶片成熟进程,NPC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npc2—... 在拟南芥中有6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NPC1-NPC6)。GUS染色显示NPC2在根中主要是在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在成熟区主要是在维管组织中表达;在叶中,NPC2主要在发育的叶片中表达,随着叶片成熟进程,NPC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npc2—1突变体的PC—PLC活性比野生型降低47.7%,互补的植物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突变体的PC—PLC酶活性。这说明NPC2具有PC—PLC酶活性。NPC2基因在侧根形成位点的表达虽然与IAA诱导的侧根形成紧密相关,但外源IAA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的侧根密度、主根长度和侧根总长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磷脂酶C 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活性 启动子 侧根形成 guS染色
下载PDF
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化学信息学教学平台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夏 陈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针对化学信息学教学中存在的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编程工具种类众多、多媒体演示程序代码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设计了基于Matlab的化学信息学教学平台。该平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互动式教学,且Matlab... 针对化学信息学教学中存在的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编程工具种类众多、多媒体演示程序代码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设计了基于Matlab的化学信息学教学平台。该平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互动式教学,且Matlab编程语言满足了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为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本文以遗传算法在数学函数极大值求解、原子团簇结构优化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了优化算法程序界面的GUI设计。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可视化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学兴趣,有效提高了化学信息学的教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信息学 教学平台 MATLAB软件 guI设计 优化算法
下载PDF
超高温地层测试密封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俊强 周亮 +3 位作者 周元杰 侯卫宁 李一民 吴海欧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保证超高温井地层测试时密封圈及胶筒的密封效果,对全氟密封件进行研究,对胶筒结构进行改进,研制出全氟醚橡胶密封圈、端部防突全氟橡胶胶筒。将钻杆扣的端面密封改为盖斯扣的全氟醚橡胶件密封,加强了测试管柱中各工具之间连接部位的... 为保证超高温井地层测试时密封圈及胶筒的密封效果,对全氟密封件进行研究,对胶筒结构进行改进,研制出全氟醚橡胶密封圈、端部防突全氟橡胶胶筒。将钻杆扣的端面密封改为盖斯扣的全氟醚橡胶件密封,加强了测试管柱中各工具之间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改变球阀系统中上球座的密封位置,增强工具内部密封组件性能,使测试管柱密封系统更适应超高温地层。经华北油田杨税务潜山6井次负压测试阀联作工艺及2井次油管传输射孔工艺应用,均顺利施工取得完整地层资料,应用效果良好。改进后的测试管柱拓展了地层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为超高温油气井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井 地层测试 密封系统 封隔器胶筒 全氟醚橡胶密封圈 盖斯扣密封 球阀
下载PDF
枯槁之美的文化内涵及发生——兼从“枯”的造字理念入手
11
作者 管宗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q...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枯槁之美"还没有获得审美内涵;第二阶段审美内涵初步发生,集中展现为对生命的眷顾;第三阶段其内涵出现大拓展,展现出偏重高古、崇尚荒寒和道家属性。这些内涵都有相关的文化渊源,也与宋代特定的文化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苏轼的贡献有关。同时,对"枯"的字义追溯,是深入探讨枯槁之美发生机制不容忽视的视角。"古"的字义承载着枯槁之美的文化基因,"枯"的造字理念暗含着枯槁之美两种不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枯槁之美 “枯” “古” 字义 造字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