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气化哲学视野下的易学“卦变说”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4,共8页
"卦变说"是历代易学家常用的解易体例之一。张载作为义理派易学家在运用这一体例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他以同时包含"乾""坤"两经卦的《否》《泰》两卦作为本卦,以其中的阴阳往来升降去诠释三阳三阴卦之... "卦变说"是历代易学家常用的解易体例之一。张载作为义理派易学家在运用这一体例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他以同时包含"乾""坤"两经卦的《否》《泰》两卦作为本卦,以其中的阴阳往来升降去诠释三阳三阴卦之经文与传文,透显出与其整体气化哲学的宇宙论、辩证观和社会历史观的连结和贯通。通过对此连结之深入发掘,对张子理学和《易》学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都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气化论 卦变说
下载PDF
论卦变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 被引量:4
2
作者 温海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8,共10页
卦变在易学史上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卦变存在,有人否定卦变存在。承认和否定卦变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彖传》的态度,即《彖传》是否具有解释卦爻辞的权威性。如果认为解释卦爻辞不能离开《彖传》的提示,那么,不承认卦变就站不住脚。《彖... 卦变在易学史上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卦变存在,有人否定卦变存在。承认和否定卦变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彖传》的态度,即《彖传》是否具有解释卦爻辞的权威性。如果认为解释卦爻辞不能离开《彖传》的提示,那么,不承认卦变就站不住脚。《彖传》有很多爻变的提示,纵观历代《易》注,不承认卦变者几乎都注得模棱两可,甚至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不承认卦变的存在,就不符合《周易》卦爻辞成书的实际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卦变引发的象的变化,才能把卦爻辞每个字的来源讲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变 卦辞 彖传 爻辞
原文传递
《周易本义》中的卦变说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立华 《哲学门》 CSSCI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详细疏解了朱子的卦变说及其理论基础,借以阐明朱子释《易》体例与其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在朱子的《易》学思想中,《先天卦序图》与《卦变图》构成以《先天卦序图》为《易》之体,《卦变图》为《易》之用的体用关系。
关键词 朱熹 卦变先天卦序图 卦变图
原文传递
丁若镛与吴澄的《周易》解释方法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在圭 张悦(译)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45-55,共11页
丁茶山和吴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 丁茶山和吴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易纂言外翼》12种方法中具体运用于《周易》卦爻辞解释中的方法——"卦变"、"变卦"、"互卦"、"象例"。因此,可以说丁茶山和吴草庐的《周易》解释方法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但对这些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茶山又是和草庐存在区别的。即茶山在爻辞解释上,继承了草庐"爻变+互体"的方法,同时又全面运用了"推移"这一方法,这可以说是茶山自己的独特解释。这也是茶山与草庐在《周易》解释方法上的最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若镛 吴澄 推移 物象 互体 爻变 卦变
原文传递
《易卦变图说》为全祖望著作考
5
作者 解树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0,共8页
清咸丰十年,《易卦变图说》始由沈映钤付诸梨枣。沈氏认为此书非全祖望之作,后世学者咸承其说。考《易卦变图说》所及著者相关信息,均与全祖望行实、著述相合。此外,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过夏杂录》明确著录《易卦变图说》为全祖望... 清咸丰十年,《易卦变图说》始由沈映钤付诸梨枣。沈氏认为此书非全祖望之作,后世学者咸承其说。考《易卦变图说》所及著者相关信息,均与全祖望行实、著述相合。此外,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过夏杂录》明确著录《易卦变图说》为全祖望所作,并对书中内容予以征引,所引内容与沈映钤刻本一致。《易卦变图说》作者的考实,对全祖望经学研究尤其是对其易学思想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易卦变图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卦变图说》 全祖望 沈映钤 易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