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PPROACH TO RETAIL COMMERCE LOCATION OF GUANGZHOU URBAN AREA
1
作者 吴郁文 谢彬 +1 位作者 骆慈广 张蕴坚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1年第1期21-31,共11页
Proceeding from the commercial function of Guangzhou urban are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hoosing commercial loca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es to determine the limits of commercial centr... Proceeding from the commercial function of Guangzhou urban are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hoosing commercial loca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es to determine the limits of commercial centres. Thirty major commercial centres, in Guangzhou urban area are classified by means of cluster analysis. The function, size, hierarchy and interconnection of commercial centres of different groups are studied. The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factors of the commercial location of Guangzhou urban area. Finally, to counter some problems in existen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ercial location of Guangzhou urb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zhou URBAN area RETAIL COMMERCE LOCATION
下载PDF
SUSTAINABLE URBAN-RURAL RELATION IN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Case of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Village" in Guangzhou
2
作者 WEI Li-hua YAN Xiao-p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212-218,共7页
Many studies have been made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etc. of urban village from sociology, urban planning and geography, etc., which have made insightful analysis. ... Many studies have been made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etc. of urban village from sociology, urban planning and geography, etc., which have made insightful analysis.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started mainl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ity government, drumming for the landscape-oriented urbanization, namely pulling-down the urban village and constructing the splendid residence or business buildings.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city government should do is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living of urban villagers, who would lose their main income source, namely, the collective dividend and the family housing rent. The single method of compensation has been proved to be harmful to the villagers’ community, in which some young villagers relying on rent were no longer to do anything but stay at home. On the other hand, consideri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stream of renters in urban villages, the emergence of urban villages was inevitable and would continue to exist in a long time under the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in urba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village should take more concerns on the housing demand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besides compensation for local villagers.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the "landscape-oriented urbanization" without the "peasant-to-citizen"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经济联系 城市化 广州市 经济管理 广东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ing Sales Vacancy in the Gu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China
3
作者 Xiaoli Yue Yang Wang Hong’ou Zha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1年第6期49-54,共6页
In this paper,nine indicators selec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convenience,environmental and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ree regression models(OLS,SLM and SEM)are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ing ... In this paper,nine indicators selec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convenience,environmental and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ree regression models(OLS,SLM and SEM)are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ing sales vacancy in the Gu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way accessibility,peripheral aversion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distance from the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Subway accessibil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ousing sales vacancy rates,while peripheral aversion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distance from the CB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ousing vacancy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ing vacancy Regression models Sales vacancy Influencing factors gu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的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任薇 卢雪莹 岳艺霖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老旧小区绿色改造作为实现城市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存在既有建筑能耗过高、碳排放量超标等现实问题,对老旧小区进行绿色改造成为政府开展城市更新时需重... 老旧小区绿色改造作为实现城市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存在既有建筑能耗过高、碳排放量超标等现实问题,对老旧小区进行绿色改造成为政府开展城市更新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总结广州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现状及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机更新的思路,从顶层设计、人文建设、生态建设、建筑绿色更新、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成本经济等方面提出对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 绿色改造 广州
下载PDF
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空间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例
5
作者 何微丹 马倩丽 +1 位作者 魏宗财 李晓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是保障城乡物资双向流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综合使用多源空间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演变方面,城市... 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是保障城乡物资双向流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综合使用多源空间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演变方面,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从单核转向多核,具有圈层化、等级化特征,与广州市空间发展方向和空间格局相一致,最外围地区物流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受村级设施分布变化影响,物流设施集聚性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波动。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和工业因素对物流设施分布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因素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区位因素对其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对农村物流设施分布演变规律的认识,为城市尺度的农村物流设施的布局优化和支撑要素的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围地区 农村物流设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广州市
下载PDF
企业更替耦合土地发展的城市更新策略——以广州海丝城为例
6
作者 赵渺希 孔怡 林思仪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基于企业发展与土地整备来推动城市空间有效更新是重要的实践和学术议题。研究基于“问题—对策”的分析框架,以广州海丝城为研究范围,利用ArcGIS和营商主体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更替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和土地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分析。... 基于企业发展与土地整备来推动城市空间有效更新是重要的实践和学术议题。研究基于“问题—对策”的分析框架,以广州海丝城为研究范围,利用ArcGIS和营商主体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更替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和土地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内在业企业年龄结构较年轻,但整体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供地期限不匹配;诸如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开发区等政策型区域的企业迭代趋势显著;总部经济的集聚对区域发展产生多重外溢效应;用地空间破碎和国有集体权属混杂使城市更新的难度加剧。基于企业和土地数据的分析模型,提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灵活化土地出让、构建总部生态圈、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立差异化土地供应机制等城市临港区域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企业更替 土地利用 临港区域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城区垂直绿化景观应用现状调查
7
作者 高彬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广州城区五大片区主要的公园、广场、商场以及其他典型公共区域的垂直绿化景观为主展开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广州城区经济新区、行政中心区垂直绿化景观优势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对不同区域垂直绿化景观偏好度、满意度不同。最后针对... 以广州城区五大片区主要的公园、广场、商场以及其他典型公共区域的垂直绿化景观为主展开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广州城区经济新区、行政中心区垂直绿化景观优势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对不同区域垂直绿化景观偏好度、满意度不同。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传承岭南园林特色,促进垂直绿化景观制度化,加大宣传,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现状调查 绿化景观 垂直 广州城区
下载PDF
未来海上城市设计构想
8
作者 杨威 邓蜀阳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模式,将“未来”“海洋”与“城市”三者紧密结合进行研究设计,为未来城市向海洋拓展提供灵感与导向是未雨绸缪之举。2023“未来海上城市”研究生国际联合工作坊以广州南沙龙穴岛海域设计...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模式,将“未来”“海洋”与“城市”三者紧密结合进行研究设计,为未来城市向海洋拓展提供灵感与导向是未雨绸缪之举。2023“未来海上城市”研究生国际联合工作坊以广州南沙龙穴岛海域设计构想为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重庆大学设计小组方案融入海洋科创、海上人居、海上田园、海洋能源、海洋交通、海洋生态等要素,聚合科学与技术手段,从不同视角梳理总结未来海上城市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的可能性,是对未来海上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远景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南沙 海上城市 未来城市
下载PDF
一种历史城区景观感知的有效途径——广州历史城区天台视点遴选及其眺望景观保护与运营
9
作者 吕昊男 高源 张莞涵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创造出更好的观景体验。研究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筛选出6个待培育的天台视点,将其划分为高层天台和低多层天台两类;进而借助Arcgis软件对天台视点景观视野特征进行量化解析并制定视廊导控方案;最后从监测机制、法律保障、功能交通组织和产权配置角度思考天台运营管理模式,为历史城区景观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视点 风貌保护 眺望景观 广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0
作者 方鹏飞 罗震东 +1 位作者 张佶 毕瑜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也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导致了城乡接合部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方法,对广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以自然资源... 当前国内外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也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导致了城乡接合部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方法,对广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以自然资源部高精度遥感和土地调查数据准确识别的城市实体地域范围为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测算指标,以明确的行政村、居委会为最小统计单元,可以有效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2)采用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同的25%~75%理想值与聚类分析法,并以广州市为典型案例进行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阈值的优化与检验,最终确定广州市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合理阈值为10%~75%;3)精准的测算指标、明确的研究单元和可操作性强的界定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城乡接合部空间,同时也为更深入的空间研究与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城市实体地域 空间界定 国土空间规划 广州市
下载PDF
广州主城区轨交站域活力时空分异与分类优化探讨
11
作者 高富丽 王成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整体持续时间长;空间维度:工作日和休息日热力空间分布整体无显著差异,呈“从中心向外围逐步衰减”圈层结构。(2)以“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双重指标将164个站点分为6种类型,其中“高活力-低离散型”站点占51.8%。(3)不同类型站点活力变化差异显著,低活力站点开发强度低、高离散站点用地不均衡现象严重,建议根据6类站点不同活力特征进行精细化空间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热力图 轨交站域 平均活力值 活力离散系数 广州主城区
下载PDF
广州市“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提升实践
12
作者 曾滢 张海林 +1 位作者 张晓明 林兰平 《城市交通》 2024年第2期28-36,111,共10页
实现“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需要从路网指标、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多方面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首先,通过总结广州市20余个“窄马路、密路网”街区规划案例,梳理该类街区的空间及交通特征,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成因... 实现“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需要从路网指标、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多方面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首先,通过总结广州市20余个“窄马路、密路网”街区规划案例,梳理该类街区的空间及交通特征,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成因,分析“窄马路、密路网”街区尺度和路网形态对交通组织、设施布局的影响,提出加强“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管控的必要性。其次,围绕街区交通效能和出行环境提升,研究形成三大规划提升策略:加强路网指标整体管控、优化街区人车交通组织、精准配置交通设施,并明确街区尺度、支路占比、道路面积率、路网连通性、公共汽车首末站小型化、停车库互联互通等详细管控要求。最后,以广州设计之都三期为例,基于综合评估提出交通规划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窄马路、密路网 小街区 道路面积率 路网连通性 场站分离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的连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评估-治理”研究——以广州荔湾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洋 许永成 霍子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对于传承城市历史记忆、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凝聚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理论框架缺失、评价方法粗放、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街区精细化更新。因此,...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对于传承城市历史记忆、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凝聚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理论框架缺失、评价方法粗放、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街区精细化更新。因此,引入场景理论,针对老城区中常见的连片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性地从“评估—治理”模式出发,提出“场景评估—场景规划—系统治理”保护活化思路,识别街区及周边功能一体化区域在场景退化及坍塌方面的具体表象和症结根源,探索系统性治理手段并建立支撑机制。研究聚焦广州荔湾老城区连片历史文化街区:(1)提出“基础要素+现状成效”评估方法,将连片历史文化街区视作多元场景的组合体,多维度综合评估现状,全方位、科学客观地评估实际问题;(2)运用场景理论,聚焦多元场景培育,提出多维度改造治理策略,探索保护活化的治理手段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活化 场景理论 治理 广州
下载PDF
城市核心地区产业集聚区规划框架与实践——以广州琶洲地区发展规划为例
14
作者 吴欣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存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科学审视城市核心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问题,以产城人协同视角,探索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产城融合理论为基础延伸挖潜产城人的横向互动关系,立足产业集群理论探索产业纵向协作... 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存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科学审视城市核心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问题,以产城人协同视角,探索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产城融合理论为基础延伸挖潜产城人的横向互动关系,立足产业集群理论探索产业纵向协作,并以广州琶洲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实践进行实证分析,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核心,切实将人与产业、空间进行深度链接和协同,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法,指引规划实施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产城人协同 产城融合 发展规划 广州琶洲
下载PDF
综合门户城市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广州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为例
15
作者 骆茜 吕明 李德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2,共7页
结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选取在城乡融合起主导地位的综合门户城市地区的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特点及问题,提出镇域统筹、资产盘活、机制传导的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对路径,并以广州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实践为例... 结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选取在城乡融合起主导地位的综合门户城市地区的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特点及问题,提出镇域统筹、资产盘活、机制传导的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对路径,并以广州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其创建情况和创建路径,以地方国企引领带动乡村建设的实践验证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门户城市地区 乡村高质量发展 田园综合体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帽峰山景区山体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及施工
16
作者 薛劲锋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大扩大,人类在不断地开挖边坡和依山傍房,山体极易形成人工高陡边坡,在应力失稳状态下,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帽峰山景区多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为例,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和岩土体...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大扩大,人类在不断地开挖边坡和依山傍房,山体极易形成人工高陡边坡,在应力失稳状态下,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帽峰山景区多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为例,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和岩土体形成共同作用的支护体系。提出一套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案,同时也为相似的地灾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地质灾害 锚杆+喷射混凝土 帽峰山景区 广东广州
下载PDF
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
17
作者 孙静宇 罗卓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70,共16页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既是“流动的治理”,也是“治理的流动”,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等少数民族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通过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不仅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等层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成员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视化框架,而且具有特别的符号象征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国家认同 民族地区高铁 兰新高铁 南广高铁 时空政治 社会治理效能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的影响--基于广州市老旧小区居民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水太 袁北飞 陈美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5,92,共7页
根据广州市居民1090份调查问卷数据,以效果阶层理论框架为基础,运用感知价值理论以理性和感性双重视角下构建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感知价值与满意度对老旧小区改造参与意愿均... 根据广州市居民1090份调查问卷数据,以效果阶层理论框架为基础,运用感知价值理论以理性和感性双重视角下构建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感知价值与满意度对老旧小区改造参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服务价值、情感价值、政策价值、功能价值、公共价值;感性要素对居民参与意愿影响相较于理性要素更大;满意度在感知价值各要素对参与改造意愿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控制变量中,性别、学历和工作状况作用效果不显著,但年龄、居住时长、收入情况对居民参与意愿起到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参与意愿 满意度 感知价值 结构方程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的广州工人住区保护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嘉 刘晖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中国的工人住区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产物,一直以来,其作为工厂职工及其家属的居住空间见证了新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福利的变迁,又深刻地反映了各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背景,遗产价值很高。广州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人住区遍布,而近... 中国的工人住区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产物,一直以来,其作为工厂职工及其家属的居住空间见证了新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福利的变迁,又深刻地反映了各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背景,遗产价值很高。广州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人住区遍布,而近十余年的城市更新虽对部分工人住区造成了诸如建筑遗存拆毁和工业文化灭失等损害,但同时城市更新又可以为工人住区保护带来诸如提供维护资金、服务配套升级、社区活力提升等积极影响。该文选取了广州市较具代表性的3个工人住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城市更新对工人住区保护的影响,希望能为广州工人住区保护探索出新的路径,即利用城市更新工具为保护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住区 遗产保护 城市更新 广州市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战强 吴月婵 秦日成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5-958,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发现:1)2010—2020年,广州公园可达性平均值提高,可达性改善的社区集中在环城高速内老城区及城市重点开发建设区域;随着出行范围扩大,公园供给盲区减少,在公交出行方式下,社区基本实现了15 min公园可达。2)在步行、骑行和公交3种出行方式下,公园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沿岸;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城高速外的外围城区。经十年城市化建设后,热点区域减少;冷点区域扩大,低值集聚趋势显著。3)在城市规划政策、政府引导下,公园有序建设与人口流动综合形成公园空间分布公平区和不公平区,不公平区内有待适度布局公园、优化公园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可达性 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热点分析 广州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