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s of urban-related warming for Shenzhen and Guangzhou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Deming ZHA Jinlin WU Ji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4期330-337,共8页
Urban-related warming in two first-tier cities(Guangzhou and Shenzhen)in southern China with similar large-scale climatic background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nested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regional climate mod... Urban-related warming in two first-tier cities(Guangzhou and Shenzhen)in southern China with similar large-scale climatic background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nested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The default urban data in the model were replaced by reconstructed annual urban data retrieved from satellite-based images for both coarse-(including all of China)and fine-resolution domains(eastern China and three city clusters in China:Beijing– Tianjin–Hebei(BTH),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which reproduced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37-year(1980–2016)area-averaged annual urban-related warming was similar(0.69°C/0.64°C)between the urban areas of Guangzhou/Shenzhen;however,the values across the entire area of the two cities varied(0.21°C/0.45°C).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detected for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SAT)at 2 m,SAT maximum and minimum,and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Both the SAT maximum and minimum generally increased,especially over urban areas;however,changes in the SAT minimum were larger,which induced a decrease in DTR.The DTR in summer decreased by-0.25°C/-0.86°C across the entire area of the two cities and decreased by-0.93°C/-1.15°C over urban areas.The contributions of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to regional warming across the entire area of the two cities were approximately 17%/35%of the overall warming and much greater over Shenzhen.However,the values over urban area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values from total warming(3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guangzhou shenzhen urban-related warm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北上广深蓉与东京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魏润斌 高顺祥 +2 位作者 许奇 贾顺平 毛保华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85-91,12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输送能力的角度定量分析6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覆盖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呈径向递减趋势;15 km圈层之外,中国5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区域内全部人口的比值已经低于10%,而东京仍旧高于20%;中国5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东京的主要功能区分布较为分散但依旧拥有较高的轨道交通覆盖率,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6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输送能力与覆盖人口从整体上看均呈现正相关性,东京轨道交通的相关性体现为通过更加灵活的交路组织和运力分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覆盖人口 城市功能布局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东京
下载PDF
基于MSPA分析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以广州市、深圳市为例
3
作者 刘迅 廖珊慧 +3 位作者 李智恒 林华威 张驰方 林锦耀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相关研究多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空间特征,据此研究不同的绿地景观形态对PM2.5的消退作用,但景观格局指数只是反映绿地数量与结构的量化指标,无法...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相关研究多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空间特征,据此研究不同的绿地景观形态对PM2.5的消退作用,但景观格局指数只是反映绿地数量与结构的量化指标,无法落实到具体空间上。为了解决这一不足,以广州市、深圳市为例,基于MSPA探究不同的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结果表明:21个研究单元的PM2.5值在时间上变化基本一致,在空间上的高低与附近是否有绿地具有紧密的关系;相关分析中, PM2.5与建设用地面积、孤岛占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核心区占比呈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模型中,分支占比、孤岛占比、道路密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效果较强;市区的PM2.5受核心区占比、孤岛占比的影响较大,而郊区的PM2.5受不同的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影响不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保护大型绿色开放空间;整合破碎化绿地,使孤岛绿地形态核心化;构建线状城市绿廊绿道的策略改善PM2.5的污染。基于MSPA揭示了不同绿地形态空间格局对PM2.5的消退作用的机制,所提出的相关策略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规划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绿地形态空间格局 PM2.5 广州市 深圳市
下载PDF
打造世界级“双子城”:广深“双核联动”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林晓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造了由产业、科技、金融及基础设施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广深“双核联动”系统,并对系统及二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经过多年的磨合,广深“双核联动”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各个二元子系统基本实现了...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造了由产业、科技、金融及基础设施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广深“双核联动”系统,并对系统及二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经过多年的磨合,广深“双核联动”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各个二元子系统基本实现了良好协调。但是,基础设施子系统与产业、科技、金融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仍处于初级协调的磨合阶段。因此,广深应充分利用各自在产业、科技、金融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较优势,优化交通结构,促进广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分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多个系统的相互耦合协调发展及良性循环,为打造世界级“双子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城” 广深 “双核联动”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穗深港高质量协同共建邮轮旅游高地的核心要义和实施路径
5
作者 吴开军 《经济论坛》 2024年第7期56-64,共9页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邮轮旅游是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重点之一。文章以穗深港高质量协同共建邮轮旅游高地为研究对象,认为穗深港高质量协同共建邮轮旅游高地的核心要义包括政策协同、基础互通、产业升级...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邮轮旅游是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重点之一。文章以穗深港高质量协同共建邮轮旅游高地为研究对象,认为穗深港高质量协同共建邮轮旅游高地的核心要义包括政策协同、基础互通、产业升级、市场互动、营销联合、服务提升等六个方面,实施路径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做大旅游客源地市场规模、提升邮轮旅游企业能力、完善支撑和保障系统、发挥非营利性组织能动性”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深港 邮轮旅游 核心要义
下载PDF
打造世界级“双子星”城市:广深双核产业联动现状及问题研究
6
作者 林晓燕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4,79,共8页
打造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双子星”城市,发挥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直接关系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局。通过从产业协同、产业分工、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当前广深双核产业联动现状,发现当前广深双核产业联动仍面... 打造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双子星”城市,发挥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直接关系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局。通过从产业协同、产业分工、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当前广深双核产业联动现状,发现当前广深双核产业联动仍面临着交通一体化水平较低、技术创新合作不够等问题,提出产业联动促发展、创新联动保质量、交通联动提速度三大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双子星”城市建设、激活区域发展潜力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联动 广州—深圳 “双子星”城市
下载PDF
综合运输通道理论探索与规划方法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璟 孙鹏 +2 位作者 李可 崔愿 戴晓晴 《交通运输研究》 2023年第3期39-47,共9页
综合运输通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骨架。为科学认识其发展规律、做好规划研究工作,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综合运输通道发展实践,研究了综合运输通道的概念、类型、特征、形成发展机理等基本理论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通道建设进展,... 综合运输通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骨架。为科学认识其发展规律、做好规划研究工作,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综合运输通道发展实践,研究了综合运输通道的概念、类型、特征、形成发展机理等基本理论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通道建设进展,并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综合运输通道发展趋势和具体举措。最后,以广深港通道为例,基于交通运输和经济、人口、用地等统计数据、手机信令和地图位置服务等多源数据融合,运用综合考虑系统效率、服务水平及资源利用水平的系统最优化理论和模型,对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技术方法创新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通道 发展机理 规划方法 广深港通道 综合运输
下载PDF
从都市圈的“圈层扩散”到“圈际耦合”:穗莞惠跨界协同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丹阳 霍子文 +2 位作者 刘松龄 吕峰 李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 广州、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圈际耦合”是其未来成熟的发展阶段。文章基于都市圈演进规律,分析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空间演进阶段与现状圈际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圈层扩散”阶段且圈域空间交织,而穗莞惠(广州、东莞、惠州)跨界地区是广州、深圳都市圈圈域交织和邻近区域。跨界协同不足是穗莞惠跨界地区成为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洼地”,使这两大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面向广州、深圳都市圈“圈际耦合”的发展愿景,针对穗莞惠跨界协同困境背后的动因机制,提出生态牵引、创新并链、节点培育、制度支撑四方面的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深圳都市圈 圈际耦合 穗莞惠 跨界协同
下载PDF
从增长竞合到统筹协调的城市-区域发展——基于广深联动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206,共13页
广深联动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双城联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并触发联动政策的调整。制度创新驱动下的区域性政策体系的协同、重大发展平台的联动和合作架构的创设,构成了广深联动政策转向的核心维度... 广深联动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双城联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并触发联动政策的调整。制度创新驱动下的区域性政策体系的协同、重大发展平台的联动和合作架构的创设,构成了广深联动政策转向的核心维度,并使得基于增长的城市-区域治理逻辑向统筹协调转变。在此过程中,以城市间合作为动力的城市-区域治理既是国家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全球体系的空间单元;中央意图与地方发展、国家安全与对外开放、城市引领与区域均衡的兼顾与协调都涉及多元治理要素和治理过程的统筹安排。广深联动为以城市-区域为基本单元走向国家与全球并重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探索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主义 统筹协调 国家战略 地方发展 全球体系 广深联动
下载PDF
广州市与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泽嘉毓 罗伟允 +1 位作者 余意 原彰 《卫生软科学》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广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有广州市和深圳市。通过研究广州市、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对象、筹资标准、待遇给付、支付标准等方面,总结广州市与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经验,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 广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有广州市和深圳市。通过研究广州市、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对象、筹资标准、待遇给付、支付标准等方面,总结广州市与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经验,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线上服务措施,构筑疫情常态化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科学优化评定内容,提供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关注家庭照顾者,将喘息服务嵌入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中预防服务的作用,注重中医药特色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人口老龄化 经验 广州市 深圳市
下载PDF
走向治理型城市更新——制度变迁视角下城市更新的地方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燕敏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52-57,共6页
城市更新在要求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宏观语境下要逐渐转变为强调内涵提升的城市更新。多元主体权力失衡是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以深圳和广州为例,介绍它们的更新思路和政策利弊,寻找城市更新中制度的缺陷... 城市更新在要求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宏观语境下要逐渐转变为强调内涵提升的城市更新。多元主体权力失衡是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以深圳和广州为例,介绍它们的更新思路和政策利弊,寻找城市更新中制度的缺陷,探索制度创新,提出以达成社会共识为前提,重构政府—市场—社会影响力框架为特征的治理型城市更新,强调通过有效的制度路径实现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权利相对均衡的更新局面,为我国城市更新模式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城市更新 利益主体 深圳 广州
下载PDF
面向多场景的城际铁路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影响研究——以深莞惠区域为例
12
作者 纪元 关文川 岳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9-1274,共16页
基于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不同阶段进行场景划分,利用空间公平效率相关模型,选取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无城际铁路、现状城际铁路及规划城际铁路场景下深莞惠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 基于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不同阶段进行场景划分,利用空间公平效率相关模型,选取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无城际铁路、现状城际铁路及规划城际铁路场景下深莞惠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基于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实现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兼顾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深莞惠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有效促进可达性整体提升,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幅度远高于非沿线地区;2)深莞惠区域核心增长极地位持续增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大幅提升深圳的经济辐射能力,但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也不断加剧;3)深莞惠区域空间公平性格局在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影响下呈现中西部高、两翼低的特征,东莞西部沿海地区及惠州东北部地区获益较少;4)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促使深莞惠区域形成更为均衡的经济联系格局,临深地区空间公平性改善幅度较大。深莞惠区域在提升交通网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兼顾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推动深莞惠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空间效率 空间公平 可达性 多场景 深莞惠区域
下载PDF
广州、深圳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研究 被引量:139
13
作者 蔡全英 莫测辉 +5 位作者 李云辉 曾巧云 王伯光 肖凯恩 李海芹 徐国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对广州 (含增城、花都 )和深圳地区的 9个代表性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调查采样 ,利用超声波提取 -硅胶柱净化 -气相色谱 /质谱联机检测技术 (GC/ MS) ,分析了土壤中属于 U.S.EPA优控污染物的 6种邻苯二甲酸酯 (PAEs)化合物。结果表明 ,6种P... 对广州 (含增城、花都 )和深圳地区的 9个代表性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调查采样 ,利用超声波提取 -硅胶柱净化 -气相色谱 /质谱联机检测技术 (GC/ MS) ,分析了土壤中属于 U.S.EPA优控污染物的 6种邻苯二甲酸酯 (PAEs)化合物。结果表明 ,6种PAEs化合物总含量 (Σ PAEs)在 3.0 0~ 4 5 .6 7mg/ kg之间 ,其中 37%样品的Σ PAEs在 10~ 2 0 mg/ kg,2 2 %样品的Σ PAEs在2 0~ 30 m g/ kg。各蔬菜基地中以联兴基地的 Σ PAEs平均值最高 (35 .6 2 m g/ kg) ;广清基地的 Σ PAEs平均值最低 (10 .31m g/kg)。各 PAEs化合物中以 DEHP的含量最高 ,Dn BP次之 ,两者共占 Σ PAEs的 90 %以上。BBP、DEP、DMP和 Dn OP的含量均在 2 .0 mg/ kg以下。与美国土壤 PAEs控制标准相比 ,除了 Dn OP外 ,其余 5个化合物均不同程度超标 ,其中 DEP、Dn OP、DEHP超标较普遍且较严重。但所有 PAEs化合物的含量均低于美国土壤 PAEs治理标准。总体上看 ,上述蔬菜基地土壤中PAEs的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基地 土壤 邻苯二甲酸酯(PAEs) 广州 深圳
下载PDF
基于产权重构的土地再开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11
14
作者 田莉 姚之浩 +1 位作者 郭旭 殷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增长方式的转型,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土地再开发已逐步替代新开发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及"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转型趋势。从土地产权重构的角度,对土... 随着我国城市增长方式的转型,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土地再开发已逐步替代新开发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及"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转型趋势。从土地产权重构的角度,对土地再开发中的土地发展权和政府角色进行了剖析。然后选择上海、深圳和广州为例,介绍了它们再开发的背景、总体思路和规划编制管理体系,分析了三地再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土地再开发的趋势和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再开发 土地产权 上海 深圳 广州
下载PDF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廖碧婷 吴兑 +4 位作者 陈静 李菲 陈欢欢 刘运策 黄晓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学 空气质量 灰霾天气 矢量和 垂直交换系数 广州 东莞 增城
下载PDF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童爱香 张红 +1 位作者 孙艳艳 徐铭鸿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7,共8页
试图通过比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在科技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技术交易、规模以上企业R&D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等)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综合比... 试图通过比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在科技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技术交易、规模以上企业R&D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等)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综合比较中进行较为客观、全面、可靠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评价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蒋玉涛 郑海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30,共7页
深圳和广州作为在广东率先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的两座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分别肩负着在不同条件下探索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道路的历史使命。作为传统城市和新兴城市的代表,广州、深圳建设创新型城... 深圳和广州作为在广东率先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的两座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分别肩负着在不同条件下探索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道路的历史使命。作为传统城市和新兴城市的代表,广州、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和要素组合等都有明显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重点分析广州、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及自主创新模式的差异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路径 模式 广州 深圳
下载PDF
深圳市新移民社会空间分异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蓉 潘卓林 +1 位作者 刘晔 李志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1-731,共11页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数据,通过计算分异指数、隔离指数和区位爛,分析了深圳这一典型移民城市的新移民社会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状况,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深入探讨新移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与广州市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深圳...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数据,通过计算分异指数、隔离指数和区位爛,分析了深圳这一典型移民城市的新移民社会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状况,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深入探讨新移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与广州市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深圳的社会空间存在5类人口因子,出现精英阶层聚居区、工薪阶层聚居区、离退休人口聚居区、本地村镇人口聚居区和新移民聚居区5类社会阶层聚居区。2)新移民在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差序格局”:由关内(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和盐田区)到关外(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和大鹏新区),“省内新移民”减少而“省外新移民”增加。3)深圳新移民与本地常住人口的分异指数为0.47,隔离指数为0.64,与广州新移民的指数相比,深圳新移民的隔离程度较高。4)制度因素(户口属性)对深圳新移民聚居区的影响减弱,市场因素的作用正不断增强,符合“市场转型论”的假设。同时人口和家庭因素对新移民聚居有一定影响,其中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是影响新移民聚居的重要因素。5)对比广州市,广州新移民聚居同时受到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户籍制度影响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同时年龄结构与婚姻状况也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新移民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制具有异质性,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体现T中国社会主义市场转型对社会空间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社会空间分异 居住隔离 深圳 广州
下载PDF
Logit模型在广深铁路客流分担率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谢如鹤 邱祝强 +1 位作者 李庆云 王荣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客流分担率估算的常用方法有分担率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通过比选决定采用函数模型法中的Logit模型。从旅客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传统的Logit模型特征函数求解进行改进;以安全性、快捷性、票价水平、舒适度、开行间隔、方便性、服务水平... 客流分担率估算的常用方法有分担率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通过比选决定采用函数模型法中的Logit模型。从旅客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传统的Logit模型特征函数求解进行改进;以安全性、快捷性、票价水平、舒适度、开行间隔、方便性、服务水平和环境友好性等8个参数确定运输产品的效用值,代替传统的Logit模型求解特征函数值。在市场调查和参考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8个参数的效用值,利用改进的Logit模型,计算出在广深间旅客运输市场中铁路的需求分担率为46.7%,公路为53.3%。依据1999—2003年广深间实际客流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铁路对总客运需求的满足率为18.8%,城际铁路对城际旅客运输需求的满足率为72.7%。可见,广深铁路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客运需求。因此,铁路四线建设应该加速,运营组织模式应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分担率 LOGIT模型 运输效用值 客运需求满足率 广深铁路
下载PDF
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盾构隧道修建技术 被引量:33
20
作者 洪开荣 杜闯东 王坤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7期53-58,共6页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我国首座水下铁路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特长水下隧道,其设计速度达350 km/h,该隧道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采用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别是该隧道在我国首次采用了盾构对接方...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我国首座水下铁路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特长水下隧道,其设计速度达350 km/h,该隧道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采用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别是该隧道在我国首次采用了盾构对接方法施工,介绍了该隧道修建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深港高速铁路 水下隧道 盾构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