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Basalts in Seamou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李兆麟 丘志力 +4 位作者 秦社彩 庞学斌 梁德华 滕云业 李扬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4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Volcanic rocks in seamou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sist mainly of alkali basalt, tholeiitic basalt, trachyandesitic pumice, dacite, etc. Inclusions in the minerals of the volcanic rocks are main-ly amorphous melt i... Volcanic rocks in seamou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sist mainly of alkali basalt, tholeiitic basalt, trachyandesitic pumice, dacite, etc. Inclusions in the minerals of the volcanic rocks are main-ly amorphous melt inclusions,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bmarine eruption and rapid cooling on the seafloor. Furthermore, fluid-melt inclus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lkali basalts and mantle-derived xenoliths, indicating a process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agma and fluid in the course of mantle partial melting. Alkali basalts and inclusions may have been formed in this nonhomogeneous system.Rock-forming temperatures of four seamounts were estimated as follows: the Zhongnan seamount alkali basalt 1155 ~1185 ℃, the Xianbei seamount alkali basalt 960~1200℃, tholeiitic basalt 1040~1230℃, the Daimao seamount tholeiitic basalt 1245 ~1280℃; and the Jianfeng seamount trachyandestic pumice 880~1140℃. Equilibrium pressures of alkali basalts in the Zhongnan and Xanbei seamounts are 13.57 and 8.8 × 108 Pa, respectively. Pyroxen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of mantle xenoliths from the Xianbei seamount were estimated at 1073~1121℃, and pres-sures at (15.58 ~ 22.47)× 108Pa, suggesting a deep-source (e.g. the asthenosphere) for the alkali basa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岩石化学 包裹体 地球气压计 南海 火山岩
下载PDF
晚中新世南海珍贝-黄岩海山岩浆活动及其演化: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叶剑 韩喜球 +5 位作者 罗照华 邱中炎 丁巍伟 李家彪 高水土 陈荣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102,共10页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 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 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为17.56%和17.55%,TiO2含量分别为0.48%和0.31%,碱度率分别为3.88和3.62。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类,样品属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配分型式,轻重稀土总量比(∑c(LREE)/∑c(HREE))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镧镱比((La/Yb)N)分别高达17.22和27.23,并具有铕负异常和锶、磷、钛亏损的特点。样品9DG的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为锶-87的含量与锶-86的含量之比值为0.704 183,钕-143的含量与钕-144的含量之比值为0.512 827,铅-206的含量与铅-207的含量之比值为18.686 68,铅-207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值为15.679 62,铅-208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比值为39.002 61,表明初始岩浆来自软流圈地幔,具有与珍贝海山玄武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经钾-氩法测年,粗面岩的年龄为(7.77±0.49)Ma,略晚于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年龄[(9.1±1.29)^(10.0±1.80)Ma],属于南海扩张期后晚中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对比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两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是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在晚中新世期间珍贝-黄岩海山可能有地幔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岩 地球化学特征 年代学 珍贝海山 黄岩海山 南海海盆
下载PDF
南海海岛海山的重磁响应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洁 朱本铎 +1 位作者 温宁 万荣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52-3162,共11页
南海的海岛、海山等地貌单元的地球物理研究对于南海成因、海岛利用、资源问题和我国海防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我国的南海海洋实际测量资料覆盖面小,且多数为测线调查,海底地形测量精度和重磁等测量精度较低,因此,一直无法得到精度... 南海的海岛、海山等地貌单元的地球物理研究对于南海成因、海岛利用、资源问题和我国海防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我国的南海海洋实际测量资料覆盖面小,且多数为测线调查,海底地形测量精度和重磁等测量精度较低,因此,一直无法得到精度较高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半个多世纪我国在南海历年的多波束、重力、磁力等船载海洋实际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加上少数卫星、航空测量成果,得到能够覆盖南海全部海域的多波束、重力、磁力实际测量的地球物理基础数据.追溯南海周边的地磁台站与当年调查时间匹配的日变数据,重新校正历年磁力测量成果,并利用"十一五"863国家海洋高科技计划的处理、拼合技术,获得了南海海底地形、重力、磁力三方互为印证的可靠地球物理成果,为海岛海山的地球物理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南海海岛海山按其地球物理性质并结合现有的岩石物性资料,可以分为三大类:1)南海大部分海岛海山为空间重力异常值高、正磁力ΔZ⊥异常值也高的高密度高磁性的双高海山,以基性喷出岩(玄武岩)为主;2)空间重力异常值高、磁力ΔZ⊥异常值低的海山,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3)空间重力异常值高、部分磁力ΔZ⊥异常值高部分低的海山,可能是花岗岩、变质岩海山的部分区域出现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山的分布有规律,与南海的成因与南海块体的分异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底地形 空间重力异常 磁力ΔZ⊥异常值 基性喷出岩海山 花岗岩、变质岩海山
下载PDF
南海海盆海山古地磁及海盆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钟 徐世浙 李全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93,共11页
根据海山磁性反演获取的古地磁成果发现,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运动形式、生成时代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海盆和西南部海盆之间由一条北北西走向的岩石圈压性左旋转换(性)断层———"南海海盆中央断裂"分界.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 根据海山磁性反演获取的古地磁成果发现,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运动形式、生成时代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海盆和西南部海盆之间由一条北北西走向的岩石圈压性左旋转换(性)断层———"南海海盆中央断裂"分界.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南海海盆在古南海和与之接壤的华南地块南部边缘形成.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新世"古南海断裂"产生,古南海被一分为二;第二阶段,渐新世东部海盆开始发育———扩裂;第三阶段,中中新世西南部海盆开始发育———张裂;第四阶段,南海海盆整体旋转,古南海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山 古地磁 海盆 演化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南海海盆洋壳区海山地形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伙带 朱本铎 +1 位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7,共9页
利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数据,聚集南海海盆洋壳区,统计分析了海山的地形特征,并展示了典型海山和海丘的地形。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高差1 000m以上的海山约46个,高差1 000~500m的海丘约90个,高差500~200m的海丘约100个。多波束数据揭示... 利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数据,聚集南海海盆洋壳区,统计分析了海山的地形特征,并展示了典型海山和海丘的地形。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高差1 000m以上的海山约46个,高差1 000~500m的海丘约90个,高差500~200m的海丘约100个。多波束数据揭示了海山和海丘更加精细的形态特征,如部分海山和海丘顶部保留的火山口形态。同时,发现研究区众多海山和海丘一侧山坡为陡峭的断面,推测为一系列的小断裂切割形成。基于海山和海丘的地形断面分布特征探讨了中南断裂的位置,推测中南断裂可能是由两组南北向平行的断裂及中间区域组成的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海丘 地形特征 中南断裂 南海中央海盆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山性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王修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1-34,共4页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 ,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的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 ,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 ,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的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 ,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海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山 重力场计算 剖面模拟拟合 海山性质
下载PDF
南海海山非均匀磁性反演 被引量:3
7
作者 金钟 徐世浙 李昭荣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6-934,共9页
利用虚源法对南海海盆 1 6座实测海山进行了磁性反演。结果表明 ,南海海山非均匀磁化反演效果明显优于均匀磁化反演 ;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海山运动方向相反 ,前者向北 ,后者往南 ;海山运移中的旋转形式两地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南海 海山 磁性 反演 虚源法 旋转形式
下载PDF
南中国海西南部海盆海山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钟 李全兴 +1 位作者 杨华 李昭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48,共8页
南海西南部海盆七座海山古地磁研究表明,中中新世开始海山向南平均运动了个纬度左右,运 4 动速率约为。西南海盆形成中先作顺时针旋转后改为逆时针旋转,反映了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2.4 cm/a碰撞后华南大陆南缘向东南裂离扩散的同时,受... 南海西南部海盆七座海山古地磁研究表明,中中新世开始海山向南平均运动了个纬度左右,运 4 动速率约为。西南海盆形成中先作顺时针旋转后改为逆时针旋转,反映了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2.4 cm/a碰撞后华南大陆南缘向东南裂离扩散的同时,受到来自于东部构造运动影响的结果。南海西南部海盆为陆缘裂离后,由陆壳逐渐向洋壳转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中新世 印度洋板块 欧亚板块 陆壳 洋壳 南海 西南海盆 海山 海山 古地磁
下载PDF
发育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南海管事平顶海山: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的优选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伙带 许振强 +7 位作者 姚永坚 沙志彬 吴婵 杨振 李学杰 杨楚鹏 朱荣伟 汪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47-2656,共10页
本文紧密围绕IODP“面向2050年大洋钻探科学框架”中的“地球深部探测”旗舰计划和“莫霍面”梦想,研究并总结全球现代洋壳发现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岩石组合特征和成因模式,探讨发育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南海管事平顶海山是否为深... 本文紧密围绕IODP“面向2050年大洋钻探科学框架”中的“地球深部探测”旗舰计划和“莫霍面”梦想,研究并总结全球现代洋壳发现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岩石组合特征和成因模式,探讨发育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南海管事平顶海山是否为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潜在优选区。统计结果表明大洋斜长花岗岩在多种不同构造背景形成的洋壳上均有发现,包括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构造环境,大西洋、西北太平洋、西印度洋和中印度洋慢速扩张构造环境,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构造环境,南海等边缘海构造环境,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岛弧、九州-帕劳海脊、Amami海底高原等洋内俯冲构造环境。多数大洋斜长花岗岩呈脉状零散分布于辉长岩中,意味大洋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洋壳深部,在后期断裂等地质作用下被剥蚀而更容易被发现,成为了解洋壳深部岩浆过程和洋壳结构的一个窗口。管事平顶海山位于南海东部次海盆古扩张脊附近,拖网获得MORB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前人基于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其可能为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本文推测管事平顶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很可能为洋壳深部物质剥露海底,是南海的一个重要构造窗口,有望成为南海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的潜在优选区,但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以验证推测:①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为拖网所得,位置误差较大,需开展可精确定位的电视抓斗、浅钻或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调查;②海山目前只发现大洋斜长花岗岩,需调查海山是否发育辉长岩等深部地壳岩石组合;③需开展重磁、深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OBS)、大地电磁等调查研究,建立管事平顶海山洋壳和上地幔结构模型,查明断裂带分布,揭示莫霍面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管事平顶海山 大洋斜长花岗岩 深部地壳 莫霍面
下载PDF
南海西部陆坡平顶海山和海丘地形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伙带 朱本铎 +2 位作者 黄文星 刘丽强 陈泓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8期11-17,共7页
西太平洋发育有大量的平顶海山,但在南海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平顶海山的详细报道。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在南海西部陆坡识别出13个平顶海山和1个平顶海丘。平顶海山和海丘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附近海底,以及海隆和海岭上。其中2个... 西太平洋发育有大量的平顶海山,但在南海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平顶海山的详细报道。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在南海西部陆坡识别出13个平顶海山和1个平顶海丘。平顶海山和海丘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附近海底,以及海隆和海岭上。其中2个平顶海山为链状海山,位于中沙北海隆。南海西部陆坡的平顶海山和海丘山顶平台面积均超过3km^2,山顶水深范围184~631m,位于陆坡中部的平顶海山和海丘山顶水深较小,而位于陆坡边缘的平顶海山山顶水深较大。通过对比西太平洋平顶海山,初步探讨了南海西部陆坡平顶海山和海丘地形特征指示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部陆坡 平顶海山 地形特征
下载PDF
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期后海山链岩浆活动的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巍 张健 李家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7,共7页
壳幔黏性结构是影响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期后海山链岩浆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其岩浆活动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重、磁、测深及岩样分析数据提供的地壳结构和热力学参数,通过FEM数值模拟,研究了南海中央海盆珍贝-黄岩海山链之下... 壳幔黏性结构是影响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期后海山链岩浆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其岩浆活动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重、磁、测深及岩样分析数据提供的地壳结构和热力学参数,通过FEM数值模拟,研究了南海中央海盆珍贝-黄岩海山链之下黏性结构与岩浆熔融、运移活动的关系。根据黏性主要受压力和温度控制,但熔融期间的散热及脱水会增加黏性,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黏性结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垂向黏性结构模型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都可以使地幔熔融区最大熔融程度达到20%~25%。岩浆熔融程度与地幔热结构、熔融潜热和含水量有关,并受扩张速率影响,慢速扩张脊下的岩浆熔融程度相对较低。岩浆运移在扩张期后主要依靠减压熔融浮力,垂直上升至熔融区顶面后沿上倾面向脊轴运移。接近脊轴熔融带,部分熔融程度高,远离轴部熔融带,部分熔融程度较低。主要结论:南海中央海盆海底扩张期,海山链之下10 km深度具备形成拉斑玄武岩浆的条件;扩张期末,该地区25 km深度具备形成碱性玄武岩浆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 扩张期后岩浆活动 黏性结构 减压熔融与上浮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盆海山磁性反演及初步解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6,共10页
南海中部海盆分布着众多海山,从实测磁异常反演海山磁性是南海海盆古地磁研究新的重要课题,它有助于解决南海海盆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等问题.对南海海盆16座海山作磁性反演取得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对南海中部海盆海山磁性反演表明,海山... 南海中部海盆分布着众多海山,从实测磁异常反演海山磁性是南海海盆古地磁研究新的重要课题,它有助于解决南海海盆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等问题.对南海海盆16座海山作磁性反演取得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对南海中部海盆海山磁性反演表明,海山均为非均匀磁化体,海山形成经过多期火山喷溢叠加.海山磁性差异清晰地显示了海盆分区特征.南海海盆分东部海盆区和西南部海盐区,海盆地壳运动规律差异较大:东部海盆以逆时针旋转由南往北运移;西南海盆先经历了顺时针旋转,后改为逆时针旋转,由北往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部海盆 海山 磁性反演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海盆海山磁性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钟 徐世浙 《东海海洋》 2002年第2期14-22,共9页
根据 1 980年~ 1 987年在南海海盆进行地球物理调查获取的海山地形和地磁异常资料 ,运用虚源法 ,对南海东部海盆区域的 9座海山作了磁性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 :(1 )每座海山非均匀磁性反演的磁异常形态比均匀磁性反演的磁异常形态更接... 根据 1 980年~ 1 987年在南海海盆进行地球物理调查获取的海山地形和地磁异常资料 ,运用虚源法 ,对南海东部海盆区域的 9座海山作了磁性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 :(1 )每座海山非均匀磁性反演的磁异常形态比均匀磁性反演的磁异常形态更接近观测异常 ,海山为非均匀磁化。 (2 )每座海山的非均匀磁化计算的拟合度参数值 (GFR值 )大于均匀磁化计算的拟合度参数值 (GFR0 值 ) ,平均每座海山增加 3 .7。 (3 )海山形成后均向北运移 ,位于东部海盆北侧的5座海山沿纬向位移的平均距离为 9.2 1°,南侧 4座海山沿纬向位移的平均距离为 3 .6 7°;海山均呈逆时针旋转 ,但旋转的角度存在区域性差异 ;东部海盆的运移方式与东邻的吕宋岛、西菲律宾海盆和台湾岛相一致。 (4)海山的磁化强度呈明显的分区性 ,北侧 5座海山的磁化强度大于南侧 4座海山的磁化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部海盆 海山 磁性 虚源法 磁化强度
下载PDF
南海东部管事海山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兴健 唐得昊 +1 位作者 阎贫 葛晨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对于开阔大洋海山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边缘海海山铁锰结壳的研究却较少。以在南海东部管事海山上采集的两块铁锰结壳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区的分析,结果显示结壳矿物以... 对于开阔大洋海山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边缘海海山铁锰结壳的研究却较少。以在南海东部管事海山上采集的两块铁锰结壳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区的分析,结果显示结壳矿物以水羟锰矿为主,含有少量针铁矿,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结壳的显微结构呈现条带状分布,有10~15μm长的空隙和0.5μm直径大小的孔洞。相对于大洋结壳,结壳的Mn含量较高,与马尼拉海沟附近火山喷发物质有关,但Cu、Co和Ni含量更低,可能与边缘海沉积速率高或有机络合物吸附有关。矿物组成及元素比值表明结壳主要是水成的,但未发生明显磷酸盐化作用。元素比值和相关性表明,Mn主要来源于南海扩张停止后火山喷发、玄武岩风化形成溶解Mn;Fe与Si元素均来自火山碎屑、生源物质和陆源物质,还受到管状蠕虫吸附的影响。南海管事海山结壳是在富氧环境中上升流作用下选择性吸附水体中溶解化学元素缓慢沉积而成。结壳中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反映了南海的古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地球化学 矿物组成 水成成因 南海管事海山
下载PDF
莫霍计划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婵 李海兵 +3 位作者 姚永坚 张伙带 刘栋梁 尉建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57-2669,共13页
“莫霍计划”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堪与“登月计划”相媲美的最宏伟的科学计划之一。它开启了大洋钻探的新篇章,拉开了探索大洋岩石圈的序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深海探索,研究学者逐渐揭开了洋壳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中代表下洋壳... “莫霍计划”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堪与“登月计划”相媲美的最宏伟的科学计划之一。它开启了大洋钻探的新篇章,拉开了探索大洋岩石圈的序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深海探索,研究学者逐渐揭开了洋壳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中代表下洋壳层3的辉长岩乃至地幔岩剥露的大洋核杂岩,为莫霍钻的实施提供了捷径和优选区。本文综述了“莫霍计划”以来在洋壳结构、洋壳增生机制和大洋核杂岩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国际上莫霍计划的选址和策略,结合我国南海洋壳的特征,初步提出“南海莫霍计划”的两个站位及策略:①南海残余洋中脊附近的U1431孔,该孔已钻到玄武岩层,可通过重复钻进钻穿莫霍面;②南海东缘残余扩张脊的管事海山,可能有下洋壳辉长岩剥露,可在该区域采取多阶段钻探钻穿莫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计划 洋壳结构 大洋核杂岩 南海莫霍钻 管事海山
下载PDF
南海高分辨率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康 李春峰 +2 位作者 朱塽 黄亮 刘文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70-2682,共13页
南海构造环境复杂,海盆内海山规模不一,为了探究南海岩石圈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山演化的联系,本文利用Parker Oldenburg法计算得到地壳密度分布并结合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南海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简称T_(e)),提高了计算结果的... 南海构造环境复杂,海盆内海山规模不一,为了探究南海岩石圈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山演化的联系,本文利用Parker Oldenburg法计算得到地壳密度分布并结合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南海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简称T_(e)),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分辨率。南海大洋岩石圈T_(e)整体较小,分布在0~16 km范围内。南海T_(e)与居里点深度和热流点相关性高,说明岩石圈强度受温度结构影响强烈,海山T_(e)值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未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岩浆活动等热异常会削弱岩石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弹性厚度 南海 海山 居里面 热结构 Parker-Oldenburg法
下载PDF
南海盆海山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27-3334,共8页
海山火山碎屑岩是水下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产物。南海盆两座海山上发现火山碎屑岩表明海山顶部曾经一度高于PCL(压力补偿深度)。岩相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碎屑岩的胶结物主要为一混合相,包括粘土矿物和黑色铁质矿物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海山... 海山火山碎屑岩是水下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产物。南海盆两座海山上发现火山碎屑岩表明海山顶部曾经一度高于PCL(压力补偿深度)。岩相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碎屑岩的胶结物主要为一混合相,包括粘土矿物和黑色铁质矿物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海山的正地形限制了粗粒外生碎屑到达海山顶部。岩石的单矿物组分、主量元素化学特征与同海山玄武质熔岩具有可比性,属碱性岩浆系列。计算获得海山平均最小下沉速率为0.06mm/年,最大可能达0.30mm/年。海山岩石的机械风化产物对周围海盆的沉积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盆 海山 火山碎屑岩 地质意义 implications the south china sea major element pressure compensation clay minerals 粘土矿物 significant 岩相学特征 主量元素 岩石 矿物组分 碱性岩浆 火山作用 化学特征 风化产物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南海海山铁锰结核元素赋存形式
18
作者 许雅晶 周怀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31,共12页
铁锰结核中主微量元素的赋存形式研究对于理解铁锰结核的形成及其中元素的进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采集自南海蛟龙海山水深约3300 m的3个铁锰结核,根据其内部剖面上原位X荧光光谱分析(XRF)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异分层进行了分层取样。对... 铁锰结核中主微量元素的赋存形式研究对于理解铁锰结核的形成及其中元素的进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采集自南海蛟龙海山水深约3300 m的3个铁锰结核,根据其内部剖面上原位X荧光光谱分析(XRF)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异分层进行了分层取样。对于分层样品开展了淋滤实验,分别提取样品中的碳酸盐相、锰矿物相、铁矿物相和残渣相组分,并将该4种组分以及原样中主微量元素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蛟龙海山结核多数主要元素赋存方式基本上类似于大洋水成型结核结壳,但相对于大洋水成型结核结壳,Al、K、Mg、Li、Ti在碎屑相中赋存比例更高,呈现出边缘海水成型结核元素赋存方式的特点。圈层之间部分元素赋存形式略有变化,其中Mg、Cu、Ni、Zn从核心到边缘在锰矿物相中的赋存比例随着Mn/Fe比值的升高而增加,体现了不同生长阶段结核元素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即Mn/Fe比值越高,说明锰氧化物/铁氧化物比值越高,而Mg、Cu、Ni、Zn主要赋存于锰氧化物中,所以Mg、Cu、Ni、Zn赋存于锰矿物相/铁矿物相的比例增加。此外,通过与前人关于南海蛟龙海山结核淋滤结果的对比发现,实验试剂与反应时间对于结核淋滤结果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核 南海 淋滤实验 蛟龙海山
下载PDF
南海中部深海海山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二新记录种(蛇尾纲,棘蛇尾科)
19
作者 陈婉莹 张东声 王春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9-655,共7页
通过对2018年4—5月在南海中部黄岩海山采集的蛇尾样品进行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发现棘蛇尾科Ophiacanthidae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两个新记录种:(1)双环汁蛇尾Ophiurothamnus discycla(H.L.Clark,1911);(2)短简汁蛇尾Ophiurothamnus cl... 通过对2018年4—5月在南海中部黄岩海山采集的蛇尾样品进行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发现棘蛇尾科Ophiacanthidae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两个新记录种:(1)双环汁蛇尾Ophiurothamnus discycla(H.L.Clark,1911);(2)短简汁蛇尾Ophiurothamnus clausa(Lyman,1878)。本文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骨骼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尾纲 棘蛇尾科 汁蛇尾属 新记录 南海海山
下载PDF
南海玳瑁海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江波 王嘹亮 +3 位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廖林 方念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20,共11页
海山火山碎屑岩是水下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产物,研究发现,玳瑁海山火山角砾岩是南海发现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拉斑玄武岩,呈现相对较高的K2O+Na2O含量(3.10%~4.9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有位于E-MORB与OIB之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海山火山碎屑岩是水下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产物,研究发现,玳瑁海山火山角砾岩是南海发现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拉斑玄武岩,呈现相对较高的K2O+Na2O含量(3.10%~4.9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有位于E-MORB与OIB之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REE为80~148×10-6,(La/Yb)N比值为2.6~6.7.它们与南海分布更广的碱性玄武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为南海扩张后的板内成因.南海中中新世以来的海山主要出现拉斑玄武岩,而晚中新世以后则主要为碱性、强碱性玄武岩,研究认为岩石圈"顶盖效应"起到一定影响,岩石圈厚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厚制约着岩浆源区熔体的演化.南海陆缘存在古老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在海盆扩张前后发生的拆沉及热化学减薄,使得软流圈中加入了富集不相容元素组分,可能是玳瑁海山玄武岩富集组分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斑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 玳瑁海山 南海 顶盖效应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