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rm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new coastal region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 Guosheng HUANG Xianlong +3 位作者 HU Liangjun ZHANG Liandi LIU Zan LU Bao 《Global Geology》 2013年第4期201-206,共6页
Geothermal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and competitive new energy at present,and there is abundant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new coastal region.The article get the thre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rough the g... Geothermal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and competitive new energy at present,and there is abundant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new coastal region.The article get the thre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rough the geothermal geological condition by the drilling strata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reducing test:stratigraphic division is done by the analysis of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the drilling aging;the water yield is higher than 100m3/h,the flow temperature is 67℃--71℃;the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s 3.08℃--3.33℃/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ew coastal region geothermal well guantao formation drilling time aging
下载PDF
Coarse grain deposit feature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western depression Shuyi area of Liaohe basin
2
作者 郭建华 刘辰生 朱美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coarse-grained clastic rock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Shuyi area of Liaohe basin was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fluvial deposi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ism data, well l...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coarse-grained clastic rock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Shuyi area of Liaohe basin was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fluvial deposi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ism data, well log, core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is kind of clastic rock is composed of pebblestone-cobblestone, microconglomerate, sand conglomerate, medium-coarse grained sandstone and fine-sandstone. According to the clast composition, sedimentary texture, structure and rock type, 3 kinds of sediment facies can be recognized ie the mixed accumulation-conglomerate dominated debris flow, pebblestone-cobblestone dominated gradient flow and sandstone dominated braided stream. Vertically, the bottom gradient current deposit and top braided stream deposit form fining-upward sediment sequence, and the debris flow deposit distributes in them at random. The sedimentary feature of coarse grain clastic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Shuyi area is accordant with proximal wet alluvial fan deposited in wet climate at foreland and this kind of alluvial fan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features wet alluvial fan braid channel debris flow deposit guantao formation Liaohe basin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中二南区Ng^(3-5)单元聚合物驱油见效见聚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东 江厚顺 +2 位作者 杨宁 王勇 管允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86-87,共2页
中二南注聚区油井见效后,其含水变化和见聚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按油井见效与见聚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井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油开发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注聚合物 驱油效率 生产管理 孤岛油田 馆陶组
下载PDF
基于动静资料的底水油藏隔夹层刻画及剩余油挖潜研究——以CFD11-X油田NgⅢ下油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侯东梅 牟松茹 +2 位作者 周军良 张文童 权勃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渤海CFD11-X油田NgⅢ下油组底水油藏全部采用水平井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隔夹层的刻画精度,明确不同类型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导后续剩余油高效挖潜。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钻井资料少且以水... 渤海CFD11-X油田NgⅢ下油组底水油藏全部采用水平井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隔夹层的刻画精度,明确不同类型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导后续剩余油高效挖潜。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钻井资料少且以水平井资料为主的现状,综合运用钻、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动静结合开展隔夹层及剩余油研究。研究区NgⅢ下油组隔夹层主要为泛滥平原、河道顶部泥质沉积,不同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由于河道切叠程度不同使得隔夹层特征存在差异,根据遮挡特征隔夹层细分为全遮挡、半遮挡、无遮挡型,分别发育于孤立型单砂体、堆积垂叠型复合砂体、切割垂叠型复合砂体中,油井动态天然水体驱动响应类型对应为似边水驱、边水-底水混合驱、原生底水驱。NgⅢ下油组底水油藏在现有水平井开发井网下,纵向受隔夹层遮挡影响,顶部、中部、下部剩余油均不同程度富集,平面受隔夹层分布及井控程度影响,剩余油主要发育于低井控区、开发井井间、局部构造高部位、隔夹层遮挡区。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NgⅢ下油组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加密挖潜实践,也可供国内外类似底水油藏剩余油的挖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夹层 底水油藏 剩余油 水平井 馆陶组 渤海
下载PDF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5
作者 夏国朝 楼达 +6 位作者 赵艳婷 王辉 段忠丰 孙晓林 张飞鹏 雒蓉 葛家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物探、测温、开发数据等资料,确定歧口凹陷内馆陶组热储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系统,深部地幔热流和地壳内放射性生热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地热异常分布受基岩起伏的控制,在沧东断裂、滨海断裂附近出现高温地热异常,地温梯度可达5.0℃/hm以上。馆陶组热储的孔渗条件南北两侧较高、中部较低,热储孔隙率整体在26%以上,渗透率在390×10^(-3)μm^(2)以上,单井涌水量平均60 m^(3)/h,是优质热储。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由北部燕山补给,沿地层深循环,吸取岩石热量后形成地热水。歧口凹陷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为41.81×10^(18)J,尤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黄骅市分布最广,占总资源量的95%,资源与需求匹配度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孔隙型热储 馆陶组 热储特征 成因模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的影响——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航 李胜利 +4 位作者 周练武 马水平 黄晓娣 韩波 李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组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分别发育在7级、8级和9级砂体构型界面附近。砂组间隔层与泛滥平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关,厚度多为几十厘米至数米,对油气的垂向分隔作用强,开发过程中边水沿着地层优先推进,导致边部水淹严重,剩余油多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复合心滩坝及辫状河道的上部。单砂体间夹层与废弃河道和冲沟中的细粒沉积有关,厚度一般为0~2 m,局部阻碍流体垂向运移,侧向上控制着不同砂体间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形成废弃河道控制型和冲沟控制型2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单砂体内夹层主要与侧积泥岩、落淤层和河道间泥质沉积有关,层内夹层厚度可达几十厘米,可形成侧积泥岩控制型、落淤层控制型及河道间泥岩控制型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刘官庄地区 馆陶组 隔夹层 泛滥平原 落淤层 废弃河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热储潜力评价
7
作者 王家钦 任路 +4 位作者 史建南 盖长城 郝杰 谢渝 韩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24-7032,共9页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馆陶组热储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地比介于36.5%~54.9%;层顶界埋深在2 160~2 340 m,底界埋深在2 880~2 996 m,热储层有效厚度在223.4~349.6 m;热储层孔隙度介于11.4%~39.0%,渗透率平均为348.8×10^(-3)μm^(2);地层温度介于80.8~95.6℃。热储资源量为10.683×10^(18) J,折合标准煤约3.65亿t;在流量为120 m^(3)/h的采灌平衡条件下,得出地热水开采稳产30年的采灌井合理间距为400 m。研究结果为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开采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资源量 采灌模拟 馆陶组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2-1区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
8
作者 余成林 徐波 +1 位作者 曾诚 李彦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7,共9页
【目的】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及其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南堡2-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方法】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基于辫状河储层四级构型单元空间分布为目标开展储层精细表征。【结果】依据密井网解剖,... 【目的】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及其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南堡2-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方法】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基于辫状河储层四级构型单元空间分布为目标开展储层精细表征。【结果】依据密井网解剖,识别出南堡2-1区NgⅡ-6小层心滩、辫状河道和溢岸三种成因类型的四级构型单元,建立了四级构型单元的三种垂向叠置样式(心滩—心滩叠置、辫状河道—心滩叠置和溢岸—心滩叠置)和三种侧向叠置样式(心滩顺流前积叠覆型、辫状河道分隔心滩型和心滩—分流辫状河道型),采用均方根振幅和分频RGB融合地层切片技术,预测了南堡2-1区NgⅡ-6小层四级构型单元的平面分布,揭示了心滩储集单元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及其与作为渗流屏障的辫状河道的接触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优化调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 分频RGB融合 馆陶组 南堡2号构造
下载PDF
山东鲁西北地区馆陶组热储及流体化学特征
9
作者 孟苗苗 计孝飞 +6 位作者 刘鹏磊 马艳粉 姜彦玉 李晓静 杜亚虎 冯凯 李旭超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鲁西北地热区热储主要为层状热储,地温相对于其它地热区均匀,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鲁西北地区的主要热储之一为新近系馆陶组孔隙裂隙热储层组。研究发现其上部地层发育细—中粒... 鲁西北地热区热储主要为层状热储,地温相对于其它地热区均匀,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鲁西北地区的主要热储之一为新近系馆陶组孔隙裂隙热储层组。研究发现其上部地层发育细—中粒砂岩及泥岩与细粒砂岩互层夹粉砂岩;下部地层发育中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砂砾岩夹泥岩;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具有顶底板埋深自南向北由浅变深、厚度由薄变厚,在凸起区埋藏浅、厚度薄,凹陷区埋藏深、厚度大等变化规律;地热水化学特征在水平方向具有以下分布特征:水化学类型由南部、东南部的SO_(4)·Cl-Na型向北、西北逐渐过渡为Cl·SO_(4)-Na型至Cl-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热储层 水化学特征 地温分区 鲁西北地区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al Anatomy of the Meandering Fluvial Deposits of the Neogene Upper Guantao Formation in Zhanhua Sag,Bohai Bay Basin,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Yupeng Qiao Longwei Qiu +3 位作者 Jun Wang Fan Song Ziyi Song Abigail Kutt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861-1872,共12页
The residual oil in the fluvial reservoir of Gudong Oilfield is still widely developed eve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maining oil in the subsurface fluvial reservoir,we need to have a bett... The residual oil in the fluvial reservoir of Gudong Oilfield is still widely developed eve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maining oil in the subsurface fluvial reservoir,we nee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fluvial sandbod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to quantify anatomy on meandering fluvial architecture.Sedimentologic data from core descriptions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Gudong Oilfield were used to identify architectural elements.The upper Guantao Formation consists of ten lithofacies composing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By integrating the available core,well logs,and seismic data,the fluvial sandbody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To characterize the fluvial channel geomorphology,we used seismic inversion to explore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stacking patterns of different channels,and the sandbody isopach map was obtained by the sandbody thickness in each layer.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distribution in the plane was mapped by the sandbody isopach map and its profile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meandering fluvial outcrops,subsurface meandering fluvial seismic geomorphology,and modern river morphology,the upstream-bar portions are always eroded because of the downstream channel migration.Statistics on the morphometric parameters(bar width/looplength,upstream deflection angle,downstream deflection angle,etc.)of modern meandering river(Ob River)were obtained from the Google Earth.It is found that the bar width/looplength and upstream deflection angle,upstream deflection angle and downstream deflection angle in modern meandering river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and we can have a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n the point bar.This study quantified lithofacies thickness and proportion in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Guantao Formation,which ensures a high resolution anatomy on the small scale architecture.By using this method,the lithofacies proportion in each architectural element was computed,and through the statistics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roportion in the Gudong Oilfield,the different lithofacies proportions in the block 6 can be compu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dering fluvial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point bar migration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al anatomy guantao formation Zhanhua sag stratigraphy petroleum industry
原文传递
渤海C油田馆陶组辫状河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11
作者 刘百川 石飞 +2 位作者 邓猛 李永春 姜春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渤海C油田馆陶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已钻井揭示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认识馆陶组砂体叠置规律与沉积演化模式,查明宏观沉积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芯、测井、钻井、现代调研资料等开展沉积特征、砂体分布规律与沉积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馆陶... 渤海C油田馆陶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已钻井揭示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认识馆陶组砂体叠置规律与沉积演化模式,查明宏观沉积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芯、测井、钻井、现代调研资料等开展沉积特征、砂体分布规律与沉积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馆陶组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微相,其中心滩与辫状河道砂体呈单独型、接触型、切叠型和多期叠置型接触;砂体的分布样式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易形成大面积连片分布砂体,在纵向上呈拼合板状,而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下降半旋常形成独立式分布的砂体;单一期次心滩宽度为62~467 m,长度为269~1896 m,单河道宽度为20~151 m,古物源、古构造背景、古气候演变共同控制了辫状河的演化,并建立了在不同古环境背景下的两种辫状河沉积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储层地质建模和提高开发井砂体钻遇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辫状河 沉积特征 古气候 沉积模式 渤海C油田
下载PDF
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热储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启示
12
作者 张萌 秦祥熙 +2 位作者 黄雯 石磊 郑钢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06-114,134,共10页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溶滤水,赋存介质为砂岩孔隙,区域发育的断裂、裂隙为其提供导热和运移的通道,在大地热流的传导增温下,不断发生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等,同时热储层封闭性良好,热水运移较停滞,还原性彻底,浓缩程度高.开封断隆内馆陶组地热水的以上特征与开封-兰考断陷相比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馆陶组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 热储 济源-开封凹陷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心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以渤海蓬莱19-3油田为例
13
作者 陈铭阳 侯亚伟 +2 位作者 王鹏飞 刘晓涵 王政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深化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认识对渤海油田的长久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新近系馆陶组储层,在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认识的基础上,依托基于CT扫描的三维数字岩心分析技术,采用最大球法完成三维孔隙网络模型的处理分割和... 深化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认识对渤海油田的长久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新近系馆陶组储层,在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认识的基础上,依托基于CT扫描的三维数字岩心分析技术,采用最大球法完成三维孔隙网络模型的处理分割和构建,通过提取网络模型的特征参数,实现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可视化、定量化表征,进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岩心不同驱替方向带来的渗流差异。结果表明:1)蓬莱19-3油田岩石成分成熟度处于中等,分选较差,成岩作用相对较弱,胶结类型主要包括接触式胶结和孔隙式胶结,整体表现为疏松砂岩特征;2)储层以中-高孔渗为主,孔喉半径较大但分选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蚀孔为辅;3)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决定了储层宏观物性,连通的大孔喉配比越高,对储层物性贡献越大;4)储层内流体驱替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优质储层更易受到驱替方向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19-3油田 馆陶组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 驱替方向
下载PDF
渤海K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多元参数解释评价方法
14
作者 王佳 杨毅 刘娟霞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渤海K油田持续增储上产遇到了瓶颈,低阻油藏逐步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然而渤海K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受控因素复杂多变,常规的录井和测井评价方法无法在随钻过程中有效、快速地识别低阻油层。针对渤海K油田馆陶...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渤海K油田持续增储上产遇到了瓶颈,低阻油藏逐步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然而渤海K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受控因素复杂多变,常规的录井和测井评价方法无法在随钻过程中有效、快速地识别低阻油层。针对渤海K油田馆陶组储层,深度挖掘电阻率受控因素、录井参数、含油气丰度之间的相关性,优选出气测录井、地化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的特征参数,并结合电阻率,建立了地层流体多元参数解释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随钻过程中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将地层流体解释符合率提高至88%以上,从而为渤海K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低阻油层 受控因素 含油气丰度 特征参数 多元参数评价
下载PDF
低阻油层录测多元参数综合评价方法
15
作者 刘永华 杨毅 陈勇国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渤海P油田馆陶组纵向上存在多套流体系统,砂体叠置关系和油水界面复杂,普遍发育低阻油层。由于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导致低阻油层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和录、测井响应特征。依据常规测井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往往会低估甚至遗漏低阻... 渤海P油田馆陶组纵向上存在多套流体系统,砂体叠置关系和油水界面复杂,普遍发育低阻油层。由于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导致低阻油层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和录、测井响应特征。依据常规测井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往往会低估甚至遗漏低阻油层,尤其当低阻油层同时具有低气体含量特征时,电阻率特征和气体含量与水层难以区分。结合以岩屑为测量载体的地化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技术,优选评价参数,建立多元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验证,大大提高了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快速识别符合率,为P油田开发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低阻油层 地化录井 三维定量荧光 多元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山东省阳信县东部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资源量评价
16
作者 王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21-426,436,共7页
为了解阳信县东部地区地热资源状况,以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产能测试、水质检测分析等手段,查明该区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建立热储概念模型并计算馆陶组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结果表... 为了解阳信县东部地区地热资源状况,以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产能测试、水质检测分析等手段,查明该区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建立热储概念模型并计算馆陶组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结果表明,该区馆陶组热储层顶面埋深940~1100 m,厚200~345 m,属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热储层中储存的地热资源量为9.6773×10^(18) J,地热水可采资源量为2171.3万m^(3)/a;全区可布地热井33眼,合理井距为3950 m。研究成果可为阳信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当地地热资源规划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热储层 馆陶组 资源量评价
下载PDF
浅析山东昌邑北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潜力
17
作者 江露露 曹光明 +2 位作者 于令芹 马冠群 李越 《地下水》 2024年第5期96-100,共5页
昌邑市范围内蕴藏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资料收集、地热地质调查、物探等工作,基本掌握昌邑北部地热地质条件、构造发育特征及相对富水位置,从而查明区内地热资源分布概况。昌邑-大店断裂以西的新近纪馆陶组和古近系沙河街组热储层稳... 昌邑市范围内蕴藏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资料收集、地热地质调查、物探等工作,基本掌握昌邑北部地热地质条件、构造发育特征及相对富水位置,从而查明区内地热资源分布概况。昌邑-大店断裂以西的新近纪馆陶组和古近系沙河街组热储层稳定,储、盖、通、源等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区内石油勘探井资料丰富,依据较充分,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最具有勘探和开发意义的热储层。昌邑城区东北部有地热异常,热储层为粉子山群石英岩、大理岩、黑云变粒岩等,均属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控制程度较低,勘探风险较高。因此,通过本次研究工作,对圈定昌邑北部地热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邑北部 地热资源 物探 新近纪馆陶组 古近系沙河街组 粉子山群
下载PDF
辽河盆地曙一区馆陶组湿地冲积扇沉积 被引量:34
18
作者 郭建华 朱美衡 +1 位作者 杨申谷 刘辰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 ,结合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对该区馆陶组粗碎屑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认为该套粗碎屑岩属湿地冲积扇沉积。进而分析了馆陶组湿地冲积扇的岩性特征、古气候特征、微相类型 ,并总结出了这种冲积扇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沉积相 冲积扇 馆陶组 辫状河道 岩芯观察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沾化凹陷新近系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蔡观强 郭峰 +4 位作者 刘显太 隋淑玲 李超文 高晓峰 赵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4,共8页
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REE)质量分数相对较高,w(ΣREE)介于106.4×10^-6-390.9×10^-6间,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平均值分别... 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REE)质量分数相对较高,w(ΣREE)介于106.4×10^-6-390.9×10^-6间,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3×10^-6,203.18×10^-6,高于大陆上地壳(UCC)和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LREE富集、HREE平坦和中等负Eu异常[δ(Eu)介于0.66-0.83,平均值为0.75]的典型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样品过渡族元素Cr、Co、Ni质量分数较低,与UCC相近,稍低于PAAS;高场强元素Zr、Hf、Nb、Ta、Th质量分数则相对比它们在UCC和PAAS中的质量分数高。泥岩样品的REE、Nb、Ta、Th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粉砂岩和细砂岩,表明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对这些元素的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以及不活动元素之间的比值[如w(La)/w(Co),w(Co)/w(Th),w(Cr)/w(Th),w(Zr)/w(Hf)]并不受粒度效应的影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岩的源岩以中酸性的长英质岩石为主,可能主要来自盆地东部的胶东隆起区,而南部鲁西隆起区广泛出露的太古宇岩石对盆地供应的碎屑量较小;物源供应的变化表明馆陶组上段沉积时期,东营水系和车沾水系开始衰退,而垦青水系仍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馆陶组 明化镇组 物源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河流沉积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朝东 刘建民 +2 位作者 王军 李忠 谢小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73,共14页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 1 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 3种类型的河流...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 1 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 3种类型的河流沉积 ,其中河道的加积沉积单元和河道边缘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类型 ,河床滞留沉积和决口扇砂体以较低的渗透率为特征 ,储层性能较差。馆陶组上段自下而上 ,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比值的增大 ,致使槽状交错层组和层系厚度向上增大 ,孔隙度、渗透率、保存下来的河道宽度、连续性和连通程度降低 ,而底形多样性、相的分异性、相的保存程度和非均质性增加。由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 (A/S)比值变小 ,致使馆陶组上段中部的河流砂体储层最为发育。综合研究表明 ,馆陶组上段河流沉积的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较强 ,主要受控于沉积单元的分布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沉积单元 储层 非均质性 馆陶组 沾化凹陷 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