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ionality Research on Micro-evolution of Rural Courtyard Landscapes in Guanzhong Area of China
1
作者 王琼 郑凯 王葆华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of west China,this paper takes Sanyi Village in Guanzhong area for example,from the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modern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lo...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of west China,this paper takes Sanyi Village in Guanzhong area for example,from the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modern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explores micro-evolution laws of rural courtyard landscapes in Guanzhong Area.By finding out the reasonable aspects as land use,layout and decoration,and the unreasonable aspects as material,texture and green cultivation,in the landscape micro-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courtyard,it tries to guide the landscape planning,provide some brief construction methods,focus on the"step by step"safeguarding and introductory development mode,explor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elements of landscape culture in rural settlements,and play the potentials of rural dwellings in courtyard landscape construction,so as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ural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n guanzhong Area COURTYARD LANDSCAPE Micro-evolution RATIONALITY
下载PDF
关中聚落空间格局的山水人文营建经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龙 王茜 +1 位作者 赵子良 王树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研究针对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山水人文营建传统几近断裂的问题,结合乡村规划建设中传承地域文脉、重塑风貌特色、提振社群凝聚力等现实需求,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的方法,通过挖掘和解析15座关中经典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历史形态,提... 研究针对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山水人文营建传统几近断裂的问题,结合乡村规划建设中传承地域文脉、重塑风貌特色、提振社群凝聚力等现实需求,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的方法,通过挖掘和解析15座关中经典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历史形态,提炼“空间组织的层次性”、“内外环境的关联性”、“人文结构的引领性”等空间组构秩序,并从融合环境形势、凸显人文结构、强化景观体验等方面,揭示与阐释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人文营建经验,旨在弘扬本土优秀营建传统、提升城乡保护与传承营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人文营建经验 关中聚落 空间格局 规划设计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莉 任志远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1年第2期160-163,F0002,共5页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km×1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关中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km×1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关中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地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中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约5.5489×104km2,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9.98%,相应人口约为2294.9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98%;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0.02%,相应人口2200人,零星分布在陇县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地区面积3km2,人口1400人,由于适宜度高、面积小,导致人口密度最大,达467人/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关中地区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 评价
下载PDF
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李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271,共5页
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月值观测数据,1971—2000年平均降水与水域比例分布图,1∶25万DEM,2005年遥感影像(TM)以及2005年关中地区人口数据等资料,以ArcGIS中的空间克里格插值、栅格计算和区域统... 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月值观测数据,1971—2000年平均降水与水域比例分布图,1∶25万DEM,2005年遥感影像(TM)以及2005年关中地区人口数据等资料,以ArcGIS中的空间克里格插值、栅格计算和区域统计为基础,展现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对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相互比较下得出了关中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区呈现出层状分布,越靠近人口密集区人居环境指数越小。一般适宜区分布面积最广,占关中地区总面积的42.46%;比较适宜地区次之,占29.77%;不适宜区占15.13%;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占12.64%。关中地区总人口的22.27%分布在不适宜区;总人口的61.95%分布在比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相应面积占总面积的72.23%;(2)地形起伏度、水文指数、海拔高度和年均降水量等因素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影响较大,即限制性较大,为主要影响因子;(3)二等一般适宜区受到自然和社会因子影响都较小,适宜人类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
下载PDF
关中乡村院落景观微演变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琼 郑凯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87-4689,共3页
为应对我国西部新农村乡野景观建设需要,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从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通过实态调查探讨了关中地区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微演变的规律,发现关中地区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的微演变在院落用地、布局、门头... 为应对我国西部新农村乡野景观建设需要,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从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通过实态调查探讨了关中地区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微演变的规律,发现关中地区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的微演变在院落用地、布局、门头装饰等方面具有合理性,而材质肌理、绿化种植方面的演变却不尽合理。提出了关中地区院落景观的规划建设方法,强调应确立循序渐进的保护和引导性发展模式,逐步挖掘乡村聚落物质与非物质景观文化元素,发挥乡村民居在院落景观形态建设上的潜能,以期解决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乡村 院落景观 微演变 合理性
下载PDF
生活引发的关中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百年变迁研究——以乾县薛录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静 杨丹 +1 位作者 李志民 韩明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乡村生活是基于乡村生产而展开的日常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的总和。为探讨乡村生活与关中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本文以乾县薛录村为田野调研对象,从历史演变视角分析中华民国时期至当下(1912~2016年)乡村激烈变化百年时间内生活及... 乡村生活是基于乡村生产而展开的日常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的总和。为探讨乡村生活与关中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本文以乾县薛录村为田野调研对象,从历史演变视角分析中华民国时期至当下(1912~2016年)乡村激烈变化百年时间内生活及其引发的空间形态变迁,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启示与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关中乡村聚落 居住空间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融合山景塑造聚落格局风貌的本土规划经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1 位作者 原野 赵子良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立足中国山水人文规划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结合当下城乡规划建设“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实践需求,探索融合利用山景资源构建聚落特色空间格局的本土规划经验。通过遴选关中地区典型城乡案例,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法,挖掘和解析经典聚... 立足中国山水人文规划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结合当下城乡规划建设“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实践需求,探索融合利用山景资源构建聚落特色空间格局的本土规划经验。通过遴选关中地区典型城乡案例,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法,挖掘和解析经典聚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历史形态,总结本土规划的山水关联融合智慧,提炼历史实践在山景发掘识别、山景呼应设计、山景体验强化等关键环节的方法与准则,诠释其中蕴含的在地“四望”与“寻胜”、朝对山景的聚落轴线骨架定向、关联山景的城市标志建筑营建、强化内外关联性秩序的在地体验等技术要点,构建融合山景、塑造聚落特色格局风貌的本土规划经验体系,进而从落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要求、指引城乡人地景观良性发展的角度,探讨本土规划经验的现代价值与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山景 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本土规划经验 规划传承 关中传统聚落
下载PDF
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与东太原郡之辩正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同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90,共7页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籍贯 太原 东太原 东原 东平 侨置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初探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晓键 陈宗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78-485,共8页
从分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入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了初步区划,并通过乡村聚落空间型态演变和空间结构演变两方面的研究揭示出造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类型差异的原因及其聚落分布逐步扩散和空间结构由松散向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 从分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入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了初步区划,并通过乡村聚落空间型态演变和空间结构演变两方面的研究揭示出造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类型差异的原因及其聚落分布逐步扩散和空间结构由松散向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乡村聚落 空间结构 陕西
下载PDF
汉代关中地区聚落形态及其政治经济景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莉娜 贾俊侠 《唐都学刊》 2013年第3期59-62,共4页
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密布城邑及较大聚落,城是民众的普遍居住形态。到东汉末,由于屯田、豪族势力扩张、战乱、胡人内徙等原因,城郭急剧减少,人口或向较大城市集中,或在郊野过起了村落生活。从聚落... 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密布城邑及较大聚落,城是民众的普遍居住形态。到东汉末,由于屯田、豪族势力扩张、战乱、胡人内徙等原因,城郭急剧减少,人口或向较大城市集中,或在郊野过起了村落生活。从聚落空间分布看,汉代关中的中心聚落与其周围聚落群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了较密切的主从关系,并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的网状系统,构成汉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体系。这种聚落形态直观地反映了两汉社会的政治景观和经济景观的体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关中地区 聚落形态 政治景观 经济景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仰韶至商周时期聚落时空分布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婷婷 崔建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63-175,195,共14页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史前聚落分布地之一,该区域内丰富的聚落文化遗存为研究史前人地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整个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从较大的时空尺度探讨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收集了关中地区从仰韶至商周时期...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史前聚落分布地之一,该区域内丰富的聚落文化遗存为研究史前人地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整个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从较大的时空尺度探讨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收集了关中地区从仰韶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址数据,利用ArcGIS技术提取了各时期遗址点高程、距河流远近、遗址面积等定量化数据,并且进行了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分析,从而系统研究了这一时期的聚落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山时期的聚落遗址较仰韶时期海拔位置更高、距河流更远且分散化程度增加,商周时期关中东部聚落遗址点数量大幅减少,西部和中部遗址点分布更加集中。但不论是仰韶还是龙山时期,聚落遗址总体上都是西多东少,中部最为稀疏分散,至商周时期关中中部遗址才逐渐增多。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气候变化、洪水、农业发展以及早期政权发展等角度探究影响仰韶至商周时期的聚落分布变化的可能因素,从而揭示出史前人类聚落变迁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响应与适应过程,同时超大型聚落中心以及早期国家的形成也影响了遗址分布格局。就本研究而言,气候变化是影响关中地区龙山时期的聚落遗址数量大幅减少、聚落位置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商周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变迁似乎更倾向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是出于政治、军事的目的。关中地区仰韶至商周时期聚落的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聚落中心、早期政权发展密切相关,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博弈,也揭示出该地区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结合详细的现场调查数据,进一步加强区域自然变量的定量化研究和对人类社会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聚落分布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基于栅格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献花 白永平 +3 位作者 车磊 王栋 效瑞 张文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6-1184,共9页
基于自然与人文多重栅格数据,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析201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协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人居自然环境呈现出自东向西,由山地、高原向平原、谷地依... 基于自然与人文多重栅格数据,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析201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协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人居自然环境呈现出自东向西,由山地、高原向平原、谷地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最为明显,地形起伏度与人居自然环境呈负相关关系。(2)人居人文环境表现出平原低、山区高,城镇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城市行政层级影响显著。(3)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介于0.216~0.716之间,呈现出以关中平原、汾河谷地向外梯级递减的带状空间分布格局。(4)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显著一致,总体呈现出平原高于山地,城市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居环境质量越高,人口密度越大,土地利用也越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质量 人口分布 协同性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关中民居聚落的安防设计
13
作者 付艳 牛丽娜 虞志淳 《华中建筑》 2010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传统关中民居聚落在漫长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安全防卫体系,并影响到其街巷尺度、建筑形态及居住行为方式,也引申出邻里交往休闲空间——槐院。村落围墙与民居院墙的双重围合,产生了独特的民居文化,空间的安全性不仅是物质保... 传统关中民居聚落在漫长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安全防卫体系,并影响到其街巷尺度、建筑形态及居住行为方式,也引申出邻里交往休闲空间——槐院。村落围墙与民居院墙的双重围合,产生了独特的民居文化,空间的安全性不仅是物质保障,还是心理的慰藉与人文的关怀。这些对当今的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民居 聚落 安防设计
下载PDF
关中地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特色营建——以陕西富平文宗村为例
14
作者 李晶 蔡忠原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234-235,共2页
乡村聚落是真正落实城乡经济一体、城乡社会融合、城乡文化共荣、城乡空间转型的地域单元。关中地区乡村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文章基于关中特殊地域环境,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特色营建方法,并以陕西富平文宗村为实证对象,充分发... 乡村聚落是真正落实城乡经济一体、城乡社会融合、城乡文化共荣、城乡空间转型的地域单元。关中地区乡村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文章基于关中特殊地域环境,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特色营建方法,并以陕西富平文宗村为实证对象,充分发掘关中地域特色与乡土文化特质,突出人居环境营建个性,将人居环境营建进行横向拓展,将有形物质空间营建与无形物质空间营建结合,最终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村民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人居环境特色营建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区域聚落演变视角下关中平原人居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白霏 任建武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132-133,共2页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独特战略地位。文章以区域聚落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将关中地区人民介入自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过程,明确关中地区人居...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独特战略地位。文章以区域聚落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将关中地区人民介入自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过程,明确关中地区人居聚落目前的发展阶段生态问题与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关中平原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水利建设 空间格局 文化景观 区域景观
下载PDF
生物气候条件下关中地区村镇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16
作者 白骅 刘启波 王家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3-871,共9页
村镇住区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满足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要求的复杂综合体称之为村镇住区,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最基本的功能为居住要求.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成为国内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和我国... 村镇住区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满足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要求的复杂综合体称之为村镇住区,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最基本的功能为居住要求.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成为国内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和我国现阶段重大的历史任务.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规划师、建筑师对于村镇住区的规划更多的依然是对于村镇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注,而较少将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因素融入村镇住区规划之中.在偌大的国土范围内,各地气候条件和地域特色不尽相同,关中地区称为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地处陕西省中部,北接黄土高原南抵秦岭,包括西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五市和杨凌区.对这里的典型村镇住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村镇住区不符合生物气候条件的规划设计问题.从村镇规模选址、规划布局、住宅选型、环境景观、基础设施规划五个方面,对关中地区村镇住区进行模式化研究.探索关中地区村镇住区规划建设在生物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应对策略,为村镇住区的绿色、舒适、宜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候条件 关中地区 模式研究 村镇住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4 位作者 王惠 黄安 卢龙辉 孙丕苓 郑伟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0-307,共8页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动态度模型、变化幅度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相关方法,明晰了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时间和空间尺度,探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序变化和... 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动态度模型、变化幅度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相关方法,明晰了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时间和空间尺度,探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即依次经历倒"V"型→波动下降→加速下降3个阶段的更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幅度在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上分别呈现"中部高、东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地理上的集聚特征,热点区域存在明显空间极化的现象,并呈现"中心辐射递减"的分布形态,即热点区域形成"极核",次热点区域围绕热点区域分布,外围依次为次冷点区域及冷点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与农用机械总动力影响着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农用机械总动力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强;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弱.关中地区的各县域单元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序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变化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关中地区
下载PDF
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的聚落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8,共9页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其实际控制的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关中地区 聚落 分布 等级 变迁
原文传递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人口分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艺 任志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50,共5页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1.51-84.62之间,整体分布态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该区包括四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临界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比较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结果显示:高度适宜地区0.0035万km2,占该经济区总面积的0.0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0.02%;比较适宜地区约3.43万km2,占总面积的42.7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40.06%;一般适宜地区约4.19万km2,占总面积的52.35%,相应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13%;临界适宜地区约0.39万km2,占总面积的4.87%,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3.79%,是人居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人口分布 关中-天水经济区
原文传递
聚落与地貌:老牛坡遗址研究的新角度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彦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6,F0002,共10页
从聚落考古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老牛坡遗址从仰韶时期到晚商时期的聚落发展历程。对商时期聚落划分为高等级建筑、贵族墓葬和手工业作坊三个功能区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老牛坡遗址作为商时期关中地区区域性中心聚落的地位。从地貌的角度出发... 从聚落考古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老牛坡遗址从仰韶时期到晚商时期的聚落发展历程。对商时期聚落划分为高等级建筑、贵族墓葬和手工业作坊三个功能区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老牛坡遗址作为商时期关中地区区域性中心聚落的地位。从地貌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地理区位和地貌因素对聚落选址、发展及内部功能分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老牛坡遗址 仰韶时期至晚商时期 聚落考古 地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