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ought of the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1
作者 田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登 中国 传统哲学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之生态城市思想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谭瑛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生态城市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荀学“天人合一”思想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默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
荀学体系中的多个命题包含"天人相分"思想,但其真正目的在于证成"天人合一"。否定思孟学派"心性合一"的认识论致思模式,荀学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中寻求论证。"心物之合"的本质在于从结果上... 荀学体系中的多个命题包含"天人相分"思想,但其真正目的在于证成"天人合一"。否定思孟学派"心性合一"的认识论致思模式,荀学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中寻求论证。"心物之合"的本质在于从结果上论证二者之合产生的概念、思维等如何有效地反映客观实际;"性伪之合"的目的是实现人自身内部的合一,在自然之"性"与后天之"伪"二者之间实现相互沟通与化成;最后达致"天地人之参"的世界之"合"境界,这是荀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陶艺介入空间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间”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当今“知觉空间论”,通过对陶艺介入二维、三维室内外空间的研究,从各方面阐述了陶艺介入空间的多种思考,并引发出陶艺介入现代二维空间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陶艺 空间 介入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知觉空间论
下载PDF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 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
作者 翁伯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9-64,共6页
 简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努力开创整体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哲学和经济学观点深入分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三个代表” 自然 协调发展 生产力 文化 人民利益 和谐发展观 天人合一 绿色经济 环境资源资产化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视域下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实现
6
作者 荆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8-50,共3页
思想道德教育是上层建筑建设的精神保障与政治基础,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直接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指导下,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可... 思想道德教育是上层建筑建设的精神保障与政治基础,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直接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指导下,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各层级思想道德育人观念;引导个人价值实现,指导思想道德生命教育;推进人与社会和谐,建设思想道德和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论 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 价值实现 人与社会和谐
下载PDF
“和谐”理念:马克思学说的内在规定性
7
作者 董伟武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8-88,共11页
马克思学说在注重阶级斗争,强调矛盾斗争性的同时,并没有抛弃矛盾的同一性,相反,马克思学说的价值追求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最终消灭阶级本身,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和谐"与同一。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学说从本质上讲不仅是一种无产... 马克思学说在注重阶级斗争,强调矛盾斗争性的同时,并没有抛弃矛盾的同一性,相反,马克思学说的价值追求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最终消灭阶级本身,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和谐"与同一。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学说从本质上讲不仅是一种无产阶级从事斗争的革命学说,更是一种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三者关系"和谐"的实践学说。而"和谐"理念在提倡"和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斗争;"和谐"理念不只单单强调在共时态下的横向"和谐",而且强调在历时态下的纵向"和谐",即追求如马克思学说所提出的共产主义形态那样的终极"和谐"。倡导"和谐"理念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尽管话语不同,其本质则是完全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学说 “和谐”理念 自然观 历史观 人学观
下载PDF
清代西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何以可能——以林业生态史料为研究中心
8
作者 李良品 颜夏含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186,共9页
清代西南各民族之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逻辑起点在于构建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清代西南各民族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基本逻辑:一是对“天人共生”观念的深刻理解,二是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思想的有效传承,三是对“保... 清代西南各民族之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逻辑起点在于构建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清代西南各民族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基本逻辑:一是对“天人共生”观念的深刻理解,二是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思想的有效传承,三是对“保护自然”思想的具体践行。清代西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王朝国家政策主导、地方流官指导实施、各地民众积极配合的三条路径。在实施过程中的法治保障主要来自国家成文制度、地方制度法规、当地民众的民间制度。文章以“和谐共生”为理论视角,以清代西南各民族为主要群体,通过对清代西南各民族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基本逻辑、路径遵循和法治保障的探讨,以增进西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充实和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提供历史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各民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