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sand bodies at river-dominated delta fronts:The Gubei Sag,Bohai Bay Basin
1
作者 Yang Zhang Zheng Shi +3 位作者 Ji Li Jun-Wei Wang Bao-Liang Yang Ji-Guo J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8-73,共16页
Changes in water level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ltas.The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sand bodie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 Changes in water level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ltas.The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sand bodie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Es3)on the gentle southern slope of the Gubei Sag,Bohai Bay Basin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s that,for complex sand bodies,with the increase in water level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s bifurcate frequently,from a simple branching shape to a network shap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vasse splays,mouth bars and sheet sands.For single sand bodies,with an increase in water level in the slope zone of the lake basin close to the source area,the superimposition style transitioned from vertical cutting-stacking and lateral isolation to vertical stitching,isolation and lateral stitching.However,in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lake basin far from the source area,the superimposition style transitioned from vertical stitching and lateral stitching to vertical isolation and lateral isolation.When water level stays stable,the greater the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area the greater the disaggregation ratio of a single sand body.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area,higher water level tends to result in greater disaggregation ratio of a single sand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level changes River-dominated delta Delta front sandbodies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gubei sag of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三段沉积体系类型及差异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涛 赵瑞星 +5 位作者 邓涛 董艳蕾 滕宝刚 聂银兰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2)东三段沉积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明显。西缘陡坡带发育近源砂砾岩与暗色泥岩组合的近岸水下扇;南侧和东侧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发育湖相泥岩,断裂带附近多为滑塌浊积扇。3)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质量。距源区越远,结构成熟度越高,则有利储层越发育;滑塌浊积扇相带储层质量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带,近岸水下扇相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辫状河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东营组东三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
下载PDF
孤北地区沙三中-上亚段储层展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琳璞 王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221-7230,共10页
孤岛凸起北部地区沙三中-上亚段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通过系统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改变了以往研究区以孤岛凸起为物源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的认识,认为沙三中-上亚段主要发育中-细砂岩、粉砂岩,同时测井曲线可见明显反... 孤岛凸起北部地区沙三中-上亚段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通过系统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改变了以往研究区以孤岛凸起为物源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的认识,认为沙三中-上亚段主要发育中-细砂岩、粉砂岩,同时测井曲线可见明显反旋回特征,表现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特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应用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通过连井对比、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与振幅融合属性砂体刻画,明确了沙三中-上亚段4~1砂层组的砂体平面展布,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有利砂体呈朵叶状分布,由南东向北西延伸。研究结果为孤北地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使砂体钻遇吻合率有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三中-上亚段 沉积相 三角洲 地震RMS属性
下载PDF
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庄文山 方旭庆 阳显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本文从构造入手 ,对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 :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可划分为两个正向构造单元和两个负向构造单元 ;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可划分为4类沉积体系 ,并指出了各类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 ;沉积体系控制了... 本文从构造入手 ,对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 :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可划分为两个正向构造单元和两个负向构造单元 ;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可划分为4类沉积体系 ,并指出了各类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 ;沉积体系控制了储层的展布 ,影响着隐蔽油藏的分布 ;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并据此建立了隐蔽油藏的成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河街组 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研究 隐蔽油藏
下载PDF
沿岸流控湖泊三角洲沉积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邱隆伟 白立科 +2 位作者 杨勇强 葛君 韩晓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孤北洼陷南部鼻状构造带沙二-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沿岸流控湖泊三角洲沉积。为弄清沿岸流对三角洲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及演化特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等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进行详细分析... 孤北洼陷南部鼻状构造带沙二-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沿岸流控湖泊三角洲沉积。为弄清沿岸流对三角洲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及演化特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等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缓坡带主要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面积广泛,粒度特征及岩心观察指示其前缘砂体受强水动力影响,发育大量浪成构造且平面上侧向迁移明显;测井资料及沉积体系发育展布表明了沿岸流作用对其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前缘亚相呈不对称形态,砂坝发育明显,虽受物源供给影响,但沙二-沙三中亚段时期受沿岸流作用控制,导致三角洲向湖盆内推进受到抑制。总体上,沿岸流对于三角洲砂体平面展布及相带发育起到重要的改造作用,对古地貌及古风向的恢复,以及在下一步油气勘探中,有必要考虑沿岸流作用对储层发育和展布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孤北洼陷下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流 三角洲 浪成构造 沉积演化 孤北洼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隆伟 王义 +3 位作者 代莉 宋璠 张在鹏 杨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102,6-7,共14页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东北部也有较弱物源注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桩南鼻状构造带;扇三角洲主要呈窄条带状沿埕东凸起展布,分布范围有限;浪控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孤北鼻状构造带;滨浅湖发育于古隆起两侧的东西次洼,半深湖—深湖集中发育在西次洼中,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继承性。同时,沙二段沉积期因湖盆整体处于湖平面下降和上升转折期,主要发育滩坝沉积相。该研究对提高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识别的准确度、发掘深部地层及新探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河街组 沙二段—沙三中亚段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孤北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毕研鹏 田世澄 陈永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附近的残丘有利于形成隐蔽圈闭 ,是该区下一步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结合古地貌特征对孤北 35含油区块进行滚动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地区 古地貌特征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砂岩体 残丘 隐藏圈闭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孤北洼陷浊积水道砂体预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2
8
作者 石世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0,151,共5页
针对孤北洼陷沙三段9砂岩组重力流浊积水道砂体预测问题,依据重力流沉积过程响应,对重力流沉积开展了期次划分与对比,将重力流自旋回划分为重力流势能向上减弱的退积旋回以及势能向上增强的进积旋回。浊积水道砂体发育于沉积不整合面之... 针对孤北洼陷沙三段9砂岩组重力流浊积水道砂体预测问题,依据重力流沉积过程响应,对重力流沉积开展了期次划分与对比,将重力流自旋回划分为重力流势能向上减弱的退积旋回以及势能向上增强的进积旋回。浊积水道砂体发育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的退积旋回之中,其在地震上主要表现为沿沉积不整合面之上的沟谷充填特征,据此将浊积水道砂体限定于等时地层格架之中。依据浊积水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提取地震振幅厚度属性,预测了浊积水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浊积水道砂体不仅是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储层,而且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孤北洼陷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该研究为孤北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浊积水道 沉积不整合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 孤北洼陷
下载PDF
孤北洼陷西部沙三段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启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2,共3页
孤北洼陷西部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深湖-半深湖体系。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都具继承性和阶段性。该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沉积控制,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良好的成熟烃源岩,各类沉积体系形成了十分... 孤北洼陷西部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深湖-半深湖体系。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都具继承性和阶段性。该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沉积控制,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良好的成熟烃源岩,各类沉积体系形成了十分发育的储集层,且生储盖组合类型优越,受沉积控制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圈闭类型,其次是断层遮挡圈闭。油气运移距离短,骨架砂体输导条件好,运聚模式单一,岩性油气藏应为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北洼陷 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孤北洼陷构造演化与勘探“黄金带”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应用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断裂活动性分析、洼陷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等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下的勘探"黄金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走滑运动应力场影响,孤北洼陷东、西边界断... 应用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断裂活动性分析、洼陷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等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下的勘探"黄金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走滑运动应力场影响,孤北洼陷东、西边界断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洼陷演化的阶段性和勘探"黄金带"的分布;东边界五号桩断层活动早、持续时间长,控制东次洼2期成藏,发育孔店组、沙四段和沙三段3个勘探"黄金带";西边界埕东断层活动晚、强度大,控制西次洼1期成藏,发育沙三段1个勘探"黄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北洼陷 郯庐断裂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孤北洼陷沙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隆伟 杜双虎 +3 位作者 代莉 张在鹏 孙超 辛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孤北洼陷作为典型的双断湖盆,受周缘边界断层交替活动的影响,内部结构独特,物源体系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因此,准确恢复沉积体系演化规律是指导该类湖盆油气勘探工作的关键。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孤北洼陷沙三... 孤北洼陷作为典型的双断湖盆,受周缘边界断层交替活动的影响,内部结构独特,物源体系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因此,准确恢复沉积体系演化规律是指导该类湖盆油气勘探工作的关键。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孤北洼陷沙三段物源及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孤北洼陷东西两侧的长堤断层和埕东断层的交替活动,造成湖盆整体具有"两洼夹一突"的地貌特征,北部桩南断层的强烈活动造成东次洼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湖盆内部整体受长堤、孤东、埕东和孤岛4个方向的物源控制。埕南陡坡断裂带分布进积型扇三角洲和退积型近岸水下扇,垂向上交替堆积,长堤陡坡断裂带分布进积型扇三角洲,孤北东缓坡带和孤北西缓坡带分布三角洲,来自孤东凸起的扇三角洲由洼陷东南部向北部延伸。总之,缓坡带受断层影响较小,地势平缓,以发育三角洲沉积为主,受到湖平面、古地貌的控制;陡坡带以断层活动和湖平面联合控制为主,地势陡,以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平面分布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河街组 沙三段 断陷湖盆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孤北洼陷砂岩超压带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党雪维 何生 +2 位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张君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2,共6页
孤北洼陷油气资源丰富,超压带发育.实测地层压力显示,孤北洼陷砂岩超压带主要分布深度为2 800-3 800 m.由于砂岩和泥岩声波时差均与超压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且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一致,故采用Eaton法预测砂岩超压带分布范围,结合实测地层... 孤北洼陷油气资源丰富,超压带发育.实测地层压力显示,孤北洼陷砂岩超压带主要分布深度为2 800-3 800 m.由于砂岩和泥岩声波时差均与超压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且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一致,故采用Eaton法预测砂岩超压带分布范围,结合实测地层压力进一步分析砂岩超压带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上,孤北洼陷发育沙一段一东营组底部和沙四段一沙三段2个超压带,其中,沙四段一沙三段为主要超压带;平面上,超压带集中分布于东、西2个次洼,自洼陷中心向凸起及边界断层超压幅度逐渐变小.超压带分布主要受断裂作用、泥岩厚度和含量及烃源岩生油作用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超压带预测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孤北洼陷
下载PDF
孤北洼陷沙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1,共7页
孤北洼陷沙三段具有多个物源体系,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由于埋深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受沉积类型、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物源体系的储层物性特征有所差异。沉积类型不仅制约原始物性,同时也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相同的成... 孤北洼陷沙三段具有多个物源体系,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由于埋深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受沉积类型、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物源体系的储层物性特征有所差异。沉积类型不仅制约原始物性,同时也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相同的成岩阶段,不同的沉积类型以及相同沉积类型不同微相物性同样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扇三角洲相储层物性最好,近岸水下扇相次之;扇三角洲以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最优。不同物源体系受埋深、岩石学特征、搬运距离等差异性的影响,因而在成岩作用阶段、成岩类型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不断对储层进行差异性改造,最终导致垦东物源、孤岛物源物性较好,长堤物源次之,埕东物源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影响因素 孤北洼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