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urfactants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on the stability of Gudong crude oil emulsion 被引量:12
1
作者 Dong Zhaoxia Lin Meiqin Wang Hao Li Mingyu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3-267,共5页
The influences of an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n Shengli Gudong oilfield, East China,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Gudong crude model oil a... The influences of an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n Shengli Gudong oilfield, East China,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Gudong crude model oil and synthetic formation water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interfacial tension, interfacial viscoelasticity and Zeta potential. The in? uence of the surfactants on the stability of Gudong water-in-oil (W/O) and oil-in-water (O/W) emulsions was evaluated b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W/O emulsion and residual oil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the O/W emuls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surfactants, namely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are both able to decreas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oil phase and the aqueous phase and increase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the oil droplets dispersed in the O/W emulsion, which can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W/O and O/W crude oil emulsions. Compared with petroleum sulfonate, the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is more interfacially active and able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film between oil and water, hence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W/O and O/W emulsions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 gudong crude oil interfacial properties EMULSION stability
下载PDF
Study o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Heavy Traffic Asphalt from Gudong Crude
2
作者 Wang Zijun Long Jun She Yuch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The Gudong crude from Gudao oil-bearing region in the Shengli oilfield was used as the target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heavy traffic road asphalt. The heavy traffic road asphalt products can be made f... The Gudong crude from Gudao oil-bearing region in the Shengli oilfield was used as the target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heavy traffic road asphalt. The heavy traffic road asphalt products can be made from Gudong crude through blending residuum from mild thermal conversion of vacuum resid with extract, blending the deoiled asphalt from VR propane deasphalting with vacuum resid and the extract, and blending of oxidizedhard asphalt originated from VR with the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dong crude heavy traffic asphalt process study
下载PDF
孤东油田四区馆陶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对剩余油的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贺元 罗水亮 +4 位作者 李林祥 田振磊 胡光明 刘乾乾 冯建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为了进行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有利储集体的预测和开发,以孤东油田四区主力小层Ng3^(1)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储层中划分不同次级单元,识别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组合体,对曲流河储层构型进行细致解剖。在正演的指导下建... 为了进行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有利储集体的预测和开发,以孤东油田四区主力小层Ng3^(1)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储层中划分不同次级单元,识别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组合体,对曲流河储层构型进行细致解剖。在正演的指导下建立复杂曲流河带及其内部单元的特征模型;应用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构型解剖,结合动态资料和测井曲线进行验证,地层的吸水情况反映了砂体连通情况,解释结果反映了废弃泥岩的存在,验证结果与构型解释结果吻合,证明了河流相地震构型解释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下一步高效开发剩余油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对类似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曲流河带 砂体形态 剩余油分布 地震构型
下载PDF
5G专网传输在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应用
4
作者 赵亮 《移动信息》 2023年第12期10-12,27,共4页
油田的高效开发离不开信息化。胜利油田孤东油区自2014年开始建设信息化以来,在提质增效、提高开发管理水平、优化劳动用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数字智能化油田建设的推进,受油区地理环境及原油连续性生产性质等的影响,油区生... 油田的高效开发离不开信息化。胜利油田孤东油区自2014年开始建设信息化以来,在提质增效、提高开发管理水平、优化劳动用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数字智能化油田建设的推进,受油区地理环境及原油连续性生产性质等的影响,油区生产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现有的网桥、光缆和4G传输方式存在明显短板,亟需进行升级。而5G专网具有超高的传输速率,具备高可靠、低时延的网络连接特性,且支持海量连接能力,为孤东油区智能油田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基于此,文中结合生产实际,在分析现有技术应用短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5G专网技术在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专网 油田开发 数据传输 孤东油区
下载PDF
孤东油田开发后期聚驱转后续水驱最佳时机分析
5
作者 张冠宇 李林祥 +3 位作者 杨帅 官敬涛 秦婷婷 宋宏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孤东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Ⅰ、Ⅱ类整装油藏普遍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阶段,而Ⅲ类储层大部分处于聚合物后期,尚未转入后续水驱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孤东油田馆陶组上段开发区块的采收率,需确定Ⅲ类油藏转入后续水驱的合理注入时机,因此,在不... 孤东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Ⅰ、Ⅱ类整装油藏普遍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阶段,而Ⅲ类储层大部分处于聚合物后期,尚未转入后续水驱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孤东油田馆陶组上段开发区块的采收率,需确定Ⅲ类油藏转入后续水驱的合理注入时机,因此,在不同含水阶段应用聚合物溶剂驱油的注入参数和数值模拟技术,对Ⅲ类油藏注聚后期合理转入后续水驱的时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约95%时,为转入后续水驱的最佳时机。该结论为孤东油田馆陶组上段Ⅲ类油藏注聚后期合理转入后续水驱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新近系馆陶组上段 Ⅲ类储层油藏 后续水驱
下载PDF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98
6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谭河清 余地云 姜香云 刘世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 点坝 曲流河 孤东油田
下载PDF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被引量:27
7
作者 顾永强 解保双 +3 位作者 魏志高 沈华 苏莉 季东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2,共4页
在1994年开展的工业性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孤东油田于1997年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对聚合物驱油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井一制”等聚合物注入新方法,对注入工艺等进行了配套优化,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成熟的聚合... 在1994年开展的工业性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孤东油田于1997年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对聚合物驱油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井一制”等聚合物注入新方法,对注入工艺等进行了配套优化,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成熟的聚合物驱配套技术。随着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扩大,年增油量和累积增油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底累积增油量为234.7×108t,为孤东油田的持续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工业化应用 效果 孤东油田
下载PDF
孤东油田低阻油层的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林祥 傅强 +1 位作者 窦之林 卢云之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下段低电阻率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造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因素、测井参数特征及含水率的影响 ,探讨了该区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八区馆陶组下段发现了新的低电阻油层 ... 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下段低电阻率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造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因素、测井参数特征及含水率的影响 ,探讨了该区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八区馆陶组下段发现了新的低电阻油层 ,使得该油区新增含油面积 0 .4km2 。低电阻油层是老油田增加新的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低阻油层 测井参数 开发 含水率 岩石结构
下载PDF
应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孤东油田六区块油层连通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文志刚 朱丹 +1 位作者 李玉泉 张国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色谱指纹技术可用于油藏的油层连通性研究。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六区块8口井分别取自3个主力生产小层的油样进行全烃色谱分析,通过对比单层油样的色谱指纹特征,判断井间小层的流体连通性。油藏地质研究结果验证了根据油样色谱指纹特征得... 色谱指纹技术可用于油藏的油层连通性研究。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六区块8口井分别取自3个主力生产小层的油样进行全烃色谱分析,通过对比单层油样的色谱指纹特征,判断井间小层的流体连通性。油藏地质研究结果验证了根据油样色谱指纹特征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指纹 孤东油田 油层 连通性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孤东原油组分与其ASP配方体系之间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杰 李干佐 +3 位作者 吕锋锋 水玲玲 郑利强 肖建洪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探索三次采油配方的本质 ,寻找原油中对配方起主要作用的组分及其含量 ,以孤东原油为对象 ,首先得到其最佳三采配方 ,然后通过测量其与原油各个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 ,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①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混合羧酸盐为表面活性剂... 为探索三次采油配方的本质 ,寻找原油中对配方起主要作用的组分及其含量 ,以孤东原油为对象 ,首先得到其最佳三采配方 ,然后通过测量其与原油各个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 ,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①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混合羧酸盐为表面活性剂的孤东原油的ASP(碱、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 )配方 (质量分数 ) :0 .5 %SDC C(S) + 0 .7%复碱 (m(Na2 CO3)∶m(NaHCO3) =1∶1 ) (A) + 0 .1 %HAPM(P) ;②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以沥青质最大 ,胶质次之 ;③单独沥青质、胶质或者油分的模拟油 ,与ASP最佳配方体系的界面张力都比原油高 ,说明原油中各个组分存在协同效应 ;④胶质可作为原油的等效烷烃用于三次采油配方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原油 孤东ASP驱油配方 胶质 沥青质 油分 界面张力
下载PDF
防砂用纤维的筛选及其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鹏 赵修太 +2 位作者 邱广敏 张国荣 严锦根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60-62,共3页
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只要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和加量选择合适,其抗压和抗折强度都相应增大,尤其抗折强度增大较多。所以,在覆膜砂中加入纤维,可以提高覆膜砂的挡砂强度等性能。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覆膜砂中添加纤维的... 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只要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和加量选择合适,其抗压和抗折强度都相应增大,尤其抗折强度增大较多。所以,在覆膜砂中加入纤维,可以提高覆膜砂的挡砂强度等性能。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覆膜砂中添加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加量和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技术在孤东油田已投入使用,试验2口井,防砂成功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技术 孤东油田 防砂工艺 纤维 固结强度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灰色聚类分析在孤东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河清 彭存仓 +2 位作者 武国华 雷利婧 刘世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方法 ,详细论述了地质区带的灰色特性 ,对灰色聚类分析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孤东油田所属范围为例 ,对其中的 17个区带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 ,筛选出了部分有利勘探区带 。
关键词 灰色聚类分析 孤东地区 油气勘探 应用 区带评价
下载PDF
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以孤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森 冯其红 +3 位作者 宋玉龙 王鹏 陈德坡 唐从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2,118,共4页
针对目前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仅考虑绝对指标而忽略相对指标的缺陷,以孤东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级别优势通道渗流状态及其不同的分布形式,采用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相对吸水量和吸水强度比2个相对指标绘制孤东油田优势... 针对目前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仅考虑绝对指标而忽略相对指标的缺陷,以孤东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级别优势通道渗流状态及其不同的分布形式,采用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相对吸水量和吸水强度比2个相对指标绘制孤东油田优势通道分类图版,同时还考虑了优势通道发育级别较高时可能出现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将优势通道划分为优势通道发育不明显储层、普通高渗透层、强高渗透条带和大孔道4个级别。该图版克服了常规分类方法的缺陷,充分体现了优势通道的相对概念,并且只需要吸水剖面资料即可完成优势通道的分类和级别划分,方便有效,有利于现场的推广应用。将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优势通道分类方法应用于孤东油田七区西Ng63+4开发单元,判别结果与时变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示踪剂测试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非达西渗流 图版法 相对吸水量 吸水强度 孤东油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 被引量:13
14
作者 岳大力 陈德坡 +3 位作者 徐樟有 吴胜和 范峥 蒋婷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40,共8页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其中Ng522单层发育2个大型点坝砂体,在系统的点坝砂体构型表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储集层构型界面的几何建模方法,将构型界面模型嵌入到基于三维结构化网格体的相模型中,建立了研究区26...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其中Ng522单层发育2个大型点坝砂体,在系统的点坝砂体构型表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储集层构型界面的几何建模方法,将构型界面模型嵌入到基于三维结构化网格体的相模型中,建立了研究区26-295井区真正意义上的、更符合地下实际的三维储集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成因微相内部构型单元及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点坝内部的侧积层向废弃河道方向倾斜,延伸到距点坝顶三分之二的位置,点坝砂体表现为"半连通体"特征。建立了点坝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指出挖潜措施。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并可以推广到其他相似油田,这对丰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及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东油田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 储集层建模 点坝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德坡 王延忠 +1 位作者 柳世成 杨仁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3,581,共6页
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在层内、层间以及平面都存在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 ;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单砂体厚度、砂泥比的影响 ;而层内非... 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在层内、层间以及平面都存在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 ;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单砂体厚度、砂泥比的影响 ;而层内非均质性主要与层内夹层、层内韵律性有关。夹层的下部、正韵律层的顶部、层系中物性较差的砂体剩余油相对富集 ,河道砂体边缘和废弃河道等分布局限的砂体也是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储层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馆陶组
下载PDF
流体势与油气运聚规律研究——以孤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存仓 谭河清 +2 位作者 武国华 刘世斌 张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流体势是地下流体所有能的综合表现 ,不同的流体 (如油、气、水 )在各自的势场作用下 ,有各自的势场分布规律运动。通过研究地下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 ,可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 ,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 ,明确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 ,提高... 流体势是地下流体所有能的综合表现 ,不同的流体 (如油、气、水 )在各自的势场作用下 ,有各自的势场分布规律运动。通过研究地下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 ,可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 ,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 ,明确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 ,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表明 ,孤东地区地下流体势类型分为高势区、低势区 ,高势区分布与活跃生油洼陷分布一致 ,是孤东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烃源区和动力源区。低势区与目前的油气田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数学模型 流体势 孤东地区
下载PDF
孤东油田化学防砂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郑伟林 黄煦 +2 位作者 王文凯 李群 王海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孤东油田砂岩油藏胶结疏松 ,油水井出砂严重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开发并应用了适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一系列化学防砂方法 ,即酚醛溶液地下合成防砂、脲酚树脂溶液防砂、干水泥砂防砂、酚醛树脂涂敷砂防砂、低温涂敷砂防砂、轻质涂敷砂... 孤东油田砂岩油藏胶结疏松 ,油水井出砂严重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开发并应用了适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一系列化学防砂方法 ,即酚醛溶液地下合成防砂、脲酚树脂溶液防砂、干水泥砂防砂、酚醛树脂涂敷砂防砂、低温涂敷砂防砂、轻质涂敷砂防砂、复合砂防砂、固结砂防砂、LS 1固液两相材料防砂等 9种方法 ,介绍了每一种防砂方法的原理、选井条件、工艺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化学防砂 工艺技术 疏松砂岩油藏 发展史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研究高含水后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河清 傅强 +5 位作者 李林祥 崔文福 黄少雄 官敬涛 李祥同 成士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高含水期油田的难点问题。以济阳拗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6^(3+4)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为例,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网格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及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含水拟合,85%的单井历史拟...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高含水期油田的难点问题。以济阳拗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6^(3+4)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为例,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网格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及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含水拟合,85%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5%。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显示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流体推进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得出:(1)流线显示目前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2)目标油层组剩余油分布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流线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不稳定注水机理研究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学忠 曾流芳 +2 位作者 谷建伟 姚军 沈国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孤东油田1996年开展了单井单层单向、单井多层单向、多井多层单向三类井组进行了不稳定注水试验,见到初步效果。1999年运用物理模型、数值模拟、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方法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机理研究,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岩石润湿性、毛管... 孤东油田1996年开展了单井单层单向、单井多层单向、多井多层单向三类井组进行了不稳定注水试验,见到初步效果。1999年运用物理模型、数值模拟、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方法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机理研究,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岩石润湿性、毛管力、原油物性、开发井网、不稳定注水时机、压力保持状况、注水强度、注水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表明孤东油田油藏适合开展不稳定注水,并确定了有关技术界限。在具体不稳定注水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由于考虑的因素很多,采用正交法和模糊决策法优化参数设计。2001年以来在孤东七区西63+4等5个区块进行了整体不稳定注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机理研究 矿场实践 疏松砂岩油藏 孤东油田
下载PDF
孤东油田注水井纤维复合防砂新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修太 李鹏 +2 位作者 张国荣 邱广敏 严锦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3,共3页
为了提高注水井防砂的成功率,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不但可以增加纤维固结体的挡砂性能,而且对渗透率也没有伤害.探讨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耐介质性、携砂液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支撑剂粒径等对纤维复合防砂体的影响.纤维的... 为了提高注水井防砂的成功率,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不但可以增加纤维固结体的挡砂性能,而且对渗透率也没有伤害.探讨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耐介质性、携砂液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支撑剂粒径等对纤维复合防砂体的影响.纤维的加入提高了防砂体的早期抗压强度(即固化12~24h时的抗压强度),作业占井周期由原来的关井4d缩短为2d;而且纤维复合防砂体的挡砂强度可达5MPa,可以满足注水井防砂要求.该技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防砂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纤维防砂 性能评价 携砂液 孤东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