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怀强 周春文 +2 位作者 马天加 王绍勇 葛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120mg);2...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120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60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40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vs1^2=0.02,P〉0.05;(X3m1^2=0.13,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X^2=4.07,P〈0.05)。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膀胱肿瘤 预防
下载PDF
猪苓多糖/卡介苗诱导的热休克蛋白对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羽 曾星 +1 位作者 张娴 周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猪苓多糖/卡介苗诱导T24膀胱癌细胞产生的细胞外热休克蛋白对J774A.1巨噬细胞TLR、共刺激分子、粘附分子、活化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猪苓多糖/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天然免疫启动机制。方法:(1)ELISA检测猪苓多糖/卡介苗与T24... 目的:观察猪苓多糖/卡介苗诱导T24膀胱癌细胞产生的细胞外热休克蛋白对J774A.1巨噬细胞TLR、共刺激分子、粘附分子、活化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猪苓多糖/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天然免疫启动机制。方法:(1)ELISA检测猪苓多糖/卡介苗与T24膀胱癌细胞共培养上清中HSP90、HSP70、HSP60、HSP27的表达。(2)流式细胞术检测含HSP共培养上清(eHSP)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14、TLR2/4、MHCⅠ/Ⅱ;活化分子CD25;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粘附分子CD44、CD62L、CD11b、CD18表达的影响。(3)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MD2抗体复合物阻断J774A.1巨噬细胞表面TLR4后,eHSP对其表面分子MHCⅠ/Ⅱ、CD25、CD80、CD86、CD40、CD44、CD62L、CD11b、CD18的表达。结果:(1)猪苓多糖/卡介苗诱导T24膀胱癌细胞产生的热休克蛋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猪苓多糖(2mg/ml)和卡介苗(250μg/ml)作用48小时时HSP的表达至峰值,其中HSP70呈优势表达;(2)含HSP的共培养上清可上调J774A.1巨噬细胞TLR4、MHCⅠ、CD86、CD40、CD25分子的表达,增强粘附分子CD44、CD62L荧光强度;(3)含HSP的共培养上清作用于用TLR4/MD2阻断后的巨噬细胞,其表面分子CD86、MHCⅠ、CD40、CD25的表达降低。结论:猪苓多糖/卡介苗可诱导T24膀胱癌细胞产生危险信号热休克蛋白,并且热休克蛋白可通过激活小鼠J774A.1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上调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启动抗膀胱癌天然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多糖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 膀胱癌 巨噬细胞 表面分子
下载PDF
膀胱癌抗原和卡介苗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强 陈雷 +1 位作者 张庆波 袁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新的生物疗法。方法 采用盐析法提取可溶性膀胱癌抗原 ,联合卡介苗在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 ,并观察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情况。结果 在体外 ,CT... 目的 探讨膀胱癌新的生物疗法。方法 采用盐析法提取可溶性膀胱癌抗原 ,联合卡介苗在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 ,并观察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情况。结果 在体外 ,CTL对膀胱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是 ( 96.3± 1.4) %和 ( 14 .2± 1.9) % (P <0 .0 1)。在体内 ,CTL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比较 ,膀胱癌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的第 10天 ,肿瘤体积分别为 ( 4 0 .4± 18.2 )mm3 和 ( 2 2 0 .3± 3 1.2 )mm3 (P <0 .0 1) ,裸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3 2 .5天和 16.3天 (P <0 .0 1)。结论 膀胱癌抗原和卡介苗诱导产生的CTL ,在体外和体内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癌抗原 卡介苗 T淋巴细胞 膀胱癌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术后卡介苗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
4
作者 张盈中 云志中 马可为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2期795-796,共2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4—72个月。其中9例5年内死亡,3例5年内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及远处转移,9例存活至今...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4—72个月。其中9例5年内死亡,3例5年内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及远处转移,9例存活至今。结论静脉和逆行尿路造影,CT、磁共振成像、内窥镜检查对诊断很有价值。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卡介苗、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预防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卡介苗 丝裂霉素
下载PDF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锁民 刘屹立 《中国厂矿医学》 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51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70个月,中位35个月随访,A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9/59,复发率15.3%),B组17例患者肿瘤复发(17/51,复发率33.3%),2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进展发生率均低,差异不显著;2组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0%、3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早期MMC膀胱灌注加BCG定期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比较经济,未增加毒副反府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灌注疗法 卡介苗 丝裂霉素
下载PDF
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世平 张玉峰 +1 位作者 岳晓龙 王海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变化,并寻求最合适注射的药物剂量。方法:将实验家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BCG-PSN大、中、小(0.35... 目的:探讨家兔膀胱黏膜下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变化,并寻求最合适注射的药物剂量。方法:将实验家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BCG-PSN大、中、小(0.35、0.175、0.0875 mg/ml)剂量膀胱黏膜下注射组,BCG(0.35 mg/ml)膀胱黏膜下注射对照组和BCG-PSN(0.35 mg/ml)膀胱灌注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1和3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家兔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进行测定;通过H-E、Masson染色对家兔膀胱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注射BCG-PSN各组CD4^+、CD8^+ T细胞的数量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增加,同时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用药后2周达到高峰,用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原水平;BCG注射对照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BCG-PSN灌注对照组的CD4^+ 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大剂量BCG-PSN注射组(P<0.05),各组的CD4^+/CD8^+变化趋势相似。(2)注射BCG-PSN各组的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变化与CD4^+、CD8^+ T细胞的变化趋势相同,BCG-PSN灌注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数最明显低于大、中剂量BCG-PSN注射组(P<0.05)。(3)各用药组膀胱黏膜下均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BCG注射对照组家兔膀胱壁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结论:膀胱黏膜下注射BCG-PSN所致的免疫效应与注射BCG相似,优于BCG-PSN膀胱灌注,且不引起膀胱壁纤维化;以0.35 mg/ml注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膀胱黏膜下注射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膀胱癌
下载PDF
母牛分枝杆菌对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祝海洲 刘洪美 +1 位作者 苟欣 周世海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 (M .Vaccae)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3 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母牛分枝杆菌 (M .Vaccae组 )及卡介苗 (BCG组 ) ,并进行随机对照观察 ,随访 12~ 18个月。治疗期间 (灌注后 8个月 )对患...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 (M .Vaccae)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3 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母牛分枝杆菌 (M .Vaccae组 )及卡介苗 (BCG组 ) ,并进行随机对照观察 ,随访 12~ 18个月。治疗期间 (灌注后 8个月 )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M .Vaccae可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G组 (P <0 .0 5 )。结论 母牛分枝杆菌可望替代卡介苗成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分枝杆菌 膀胱癌 卡介苗 免疫疗法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安仁 宋洪飞 +1 位作者 万齐福 杜建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948-949,共2页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联合丝裂霉素(MMC)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40例),术后6 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联合丝裂霉素(MMC)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40例),术后6 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39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A组肿瘤复发率为12.5%,B组肿瘤复发率为25.6%,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早期采用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预防复发疗效较好,未增加毒副作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卡介苗 丝裂霉素
下载PDF
卡介苗、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友宏 马立伟 +2 位作者 吴益 陈建国 雒得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卡介苗(BCG)120mg、丝裂霉素C(MMC)4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持续10个月。结果... 目的探讨卡介苗、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卡介苗(BCG)120mg、丝裂霉素C(MMC)4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持续10个月。结果随访12~36个月,32例患者中2例复发(6.3%),所有患者均能耐受上述治疗,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另有2例镜下血尿。结论BCG、MM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毒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卡介苗 丝裂霉素C 术后复发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Effects of Nanosystems of Directed Transport in Experiments <i>in Vivo</i>and Their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in Anti-Tumor Therapy
10
作者 Vasyl F. Chekhun Lesia A. Naleskina +3 位作者 Liudmila Z. Polishchuk Igor M. Todor Dmytro V. Demash Natalia Yu. Lukianova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3年第2期145-153,共9页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s was to evaluate benefits of the directed transport system - a nanocomposite, based on cisplatin and magnetite combined with local action of constant magnetic field on the tumor, in experi...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s was to evaluate benefits of the directed transport system - a nanocomposite, based on cisplatin and magnetite combined with local action of constant magnetic field on the tumor, in experiments in vivo in animals with transplantable Guerin carcinoma.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agent. We showed that nanocomposite in combination with static magnetic field exercises more prominent anti-tumor activity than cisplatin alon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regardless of the therapeutic agent, in Guerin carcinoma we observe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LOGY Nanocomposite Static Magnetic Field CISPLATIN ANTI-TUMOR Activity guerin carcinoma
下载PDF
MMP-2和TIMP-2在卡介苗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含量和临床意义
11
作者 黄志勇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相应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卡介苗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MMP-2及TIMP-2在手术和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含量,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相应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卡介苗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MMP-2及TIMP-2在手术和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经6周治疗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率为22.2%。其中预后较好的患者尿液中MMP-2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R2=0.923,F=59.767,P=0.001),而TIMP-2逐渐增加(R2=0.926,F=62.338,P=0.001),均与治疗时间有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肿瘤复发患者尿液MMP-2含量跟时间关系符合Cubic模型(R2=0.978,F=43.653,P=0.006),3周后出现上升趋势,而TIMP-2含量跟时间关系亦符合Cubic模型(R2=0.997,F=355.060,P<0.001),5周后出现回落趋势。结论手术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可有效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率相对较低,尿液MMP-2与TI MP-2的相对浓度平衡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卡介苗 膀胱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卡介苗加白细胞介素-2膀胱灌注治疗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12
作者 杨兵 叶锦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7期506-507,共2页
目的 :观察卡介苗加白介素 -2(IL-2)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卡介苗 (BCG)加IL—2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结果 :本组56例 ,随访4~72月 ,平均38月 ,复发9例 ,复发率为16 1% ,... 目的 :观察卡介苗加白介素 -2(IL-2)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卡介苗 (BCG)加IL—2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结果 :本组56例 ,随访4~72月 ,平均38月 ,复发9例 ,复发率为16 1% ,疗效较满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白细胞介素-2 膀胱灌注 治疗 膀胱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术后卡介苗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观察
13
作者 钟荣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药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65例的资料,其中采用BCG 32例、HCPT 33例。每组按既定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总疗程3年,术后平...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药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65例的资料,其中采用BCG 32例、HCPT 33例。每组按既定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总疗程3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 HCPT组1、2年无病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8.3%、86.4%及17.86%;BCG组分别为80.9%、75.6%及28.64%;经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显著,P均<0.01。HCPT组33例中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不振3例,尿路刺激症4例;BCG组3例因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或高热、1例因严重血尿不能耐受放弃治疗改用其他药物灌注,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BC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HCPT组,P<0.01。结论与BCG相比,HCPT不仅能有效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且副反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羟基喜树碱 卡介苗
下载PDF
卡介苗对大鼠膀胱肿瘤细胞及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伟 孙立江 +3 位作者 张桂铭 赵雷佐 姚如永 赵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通过卡介苗(BCG)单独刺激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代谢产物作用上述细胞,探讨BCG治疗膀胱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将大鼠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设普通培养液培养肿瘤细胞(A组... 目的通过卡介苗(BCG)单独刺激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代谢产物作用上述细胞,探讨BCG治疗膀胱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将大鼠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设普通培养液培养肿瘤细胞(A组),含BCG的培养液培养肿瘤细胞(B组),普通培养液培养正常移行细胞后的上清液培养肿瘤细胞(C组),含BCG培养液培养正常移行细胞后的上清液培养肿瘤细胞(D组)和含BCG培养液培养肿瘤细胞后的上清液培养肿瘤细胞(E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y(IFN-1)、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结果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FN一叮的浓度无显著改变,波动于(6.5—8.5)ng/L。IL-10在B组[(17.165±3.434)ng/L],E组[(20.420±2.678)ng/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TNF一0[在B组[(159.887±5.854)ng/L],D组[(126.227±4.812)ng/L]的浓度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均未检测到凋亡的发生。结论BCG作用于肿瘤细胞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但不引发凋亡,肿瘤细胞自身能通过分泌IL-10、TNF—OL参与调节,逃避免疫细胞对其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膀胱肿瘤 脱噬作用 干扰素-y 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曲古抑菌素A联合卡介苗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雨冬 潘铁军 +1 位作者 叶章群 李功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和卡介苗(BCG)及两者联合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和卡介苗(BCG)及两者联合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FasmRNA、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Fas、XIA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SA和BCG及两者联合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相对中高剂量两者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FCM检测示两者联用较单用凋亡比例明显增加,处理24b后,总凋亡率从(14.88±1.34)%(BCG)和(28.15±2.13)%(TSA)升高到(61.06±4.29)%(TSA+B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示TSA和BCG及两者联合处理能显著诱导FasmRNA的表达和显著抑制XIAPmRNA的表达,两者联合与单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进一步存蛋白水平证实了上述结果。结论TSA和BCG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相关基因(Fas、XIAP)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曲古抑菌素A 卡介苗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对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徐静 张南征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每组18只。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每组18只。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PDT治疗后2、24 h和7 d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治疗后7 d联合组的肿瘤体积较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治疗后2、24 h和7 dPDT组和联合组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PDT组(P<0.05)。结论 PDT可增强荷瘤小鼠全身的免疫力,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光动力疗法 卡介苗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