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eriodontal healing in class II furcation defects following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oly lactic acid membranes 被引量:1
1
作者 Deniz Cetiner Berrinnsal +2 位作者 Ates Parlar ElifGültekin BülentKurti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Background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procedures provide predictable reconstruction of periodontal t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furcation involvements in animals and huamns.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effectiv... Background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procedures provide predictable reconstruction of periodontal t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furcation involvements in animals and huamns.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membranes on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in surgically created class II furcation defects in dogs.Methods Full thickness mucoperiosteal flap was raised on the buccal asp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teeth and class II furcation defects having 5 mm vertical dimensions were created on mandibular premolar III and IV on each quadrant. The exposed root surfaces were thoroughly planed and PLA membranes were plac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defects on both sites. One site received liquid polymer membrane (LPM), and resorbable periodontal mesh (RPM) membranes were applied to the other site.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7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the specimens were processed for histological evaluation.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new attachment formed on the treated roots in both groups ranged from 3. 02 mm to 4. 5 mm. Complete bone filling was observed at the furcation site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wo membranes in any of the parameters (P>0. 05).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favorable regenerative outcomes by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 membranes that could be used as alternatives for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polyfactic acid membranes furcation/surgery experimental studies
原文传递
引导骨再生术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铁楼 王刚 +3 位作者 陈婷 陈金平 刘国勤 季秋杰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③对照组,即根分叉区行翻瓣术组(OFD)。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观察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时,3组GI、PD、AL较术前均减少(P〈0.01),GBR组或GTR组PD和AL比OFD组降低,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和骨密度轻度增加。术后6、12个月时,GBR组或GTR组PD、AL与OFD比差异有显著性,TM较术前减轻,GTR组的PD、AL比GBR组减少,松动度较GBR组轻度减轻,各组GI无明显差异,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比术前明显增加,GTR组比GBR组骨高度轻度增高。结论Bio-oss和Bio-gide能有效修复根分叉病变的牙周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两者合用效果更好,其作用可维持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引导骨再生 牙周根分叉病变 多孔矿化骨 双层胶原膜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胶原膜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下载PDF
Bio-Oss和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曹良菊 唐玲 王汝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胶原膜Bio-Gide或国产胶原膜(BME-10X)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患者41牙。牙周翻瓣术植入Bio-Oss后分别盖国产胶原膜(BME-10X)(试验组)和Bio-Gide(对照组)...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胶原膜Bio-Gide或国产胶原膜(BME-10X)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患者41牙。牙周翻瓣术植入Bio-Oss后分别盖国产胶原膜(BME-10X)(试验组)和Bio-Gide(对照组),试验组20牙,对照组21牙。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记录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指数(GI)、牙龈退缩(GR)、牙齿动度(TM)和摄X线牙片。结果:手术前后自身比较,2组的PD、AL、TM、GI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组间PD、AL、TM、GR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Bio-Oss联合Bio-Gide膜或国产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引导组织再生术 BIO-OSS 胶原膜
下载PDF
双抗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9
5
作者 尚姝环 李成章 樊明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80-182,188,共4页
目的 :将牛腱胶原膜加工制备成双抗胶原膜应用于临床GTR治疗 ,观察比较牛腱胶原膜和双抗胶原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双抗胶原膜和牛腱胶原膜对 2 4例牙周炎患者 ,共 2 6颗患牙、31处骨病损进行GTR治疗 ,术后 6个月复查... 目的 :将牛腱胶原膜加工制备成双抗胶原膜应用于临床GTR治疗 ,观察比较牛腱胶原膜和双抗胶原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双抗胶原膜和牛腱胶原膜对 2 4例牙周炎患者 ,共 2 6颗患牙、31处骨病损进行GTR治疗 ,术后 6个月复查检测临床指标及Digora分析平行定位X线片骨密度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 (双抗胶原膜组 )临床附着获得平均为 (2 .2 16± 1.184 )mm ;对照组 (牛腱胶原膜组 )平均为 (1.316± 0 .719)mm(t testP <0 .0 5 ) ;Digora分析显示GTR术后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值平均为 (2 5 .71± 12 .2 5 ) ,对照组为 (11.2 9± 12 .73) (t testP <0 .0 5 )。结论 :临床应用双抗胶原膜比应用牛腱胶原膜能获得更多的生理性新附着 ,更大程度地促进牙槽骨生理性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胶原膜 牙周炎
下载PDF
胶原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崇韬 车彦海 +1 位作者 孙宏晨 欧阳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9-370,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 ,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 ( 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 ,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 ,牙周常规治疗后 ,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 GTR术 ,采用同体对照法 ,对侧行单纯翻瓣... 目的 :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 ,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 ( 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 ,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 ,牙周常规治疗后 ,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 GTR术 ,采用同体对照法 ,对侧行单纯翻瓣术 ,不放置诱导膜。术后 6、8、1 2周分别屠杀实验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可见明显的新生牙骨质、牙槽骨以及牙周膜主纤维样结构 ;对照侧根面形成上皮样结构 ,无纤维结缔组织再附着形成。结论 :牙周外科手术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牙周组织再生术 牙周炎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Bio-oss骨代材料与Bio-gide膜治疗重度牙周病疗效评估 被引量:8
7
作者 束为 倪杰 +1 位作者 徐艳 陈武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39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2颗患牙行常规翻瓣...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39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2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牙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AH增加;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AH无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Bio-oss骨代材料 Bio-gide胶原膜 牙周翻瓣术 重度牙周病
下载PDF
GTR联合植骨术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瑶 申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术应用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治疗大范围持续性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X线片显示根尖病损最大直径大于10mm的持续性根尖周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显微根尖外科手...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术应用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治疗大范围持续性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X线片显示根尖病损最大直径大于10mm的持续性根尖周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其中,实验组术中对根尖骨缺损处植入无机骨粉、覆盖胶原膜,对照组骨腔不做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半年、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半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术后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颊、舌侧骨板缺损的病例实验组术后半年、1年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联合植骨术应用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能明显促进根尖部骨再生,缩短骨腔愈合时间,有利于伴有颊、舌侧骨板缺损的大范围根尖周病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 胶原膜 无机骨粉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傅升 郑瑜谦 +3 位作者 闫福华 陈贵敏 姚丽艳 陈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了解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GT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否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方法将六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只动物。每组中一只... 目的了解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GT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否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方法将六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只动物。每组中一只动物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只进行翻瓣术治疗;另一只双侧都进行GTR+b-FGF治疗;剩下的一只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进行GTR+b-FGF治疗。分别于术后第6、8周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翻瓣术组对比,GTR组和GTR+b-FGF组都有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而GTR组和GTR+b-FGF组之间牙周组织再生的量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GTR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但单纯应用喷洒法使用b-FGF于牙周组织再生术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Ⅱ度根分叉病变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涌 徐燕 +2 位作者 陈莹 赵兵 巩丹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71-1173,117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的26颗Ⅱ°根分叉病变磨牙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14颗患牙施行常规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Bio-oss骨粉+生物膜);实验组12颗患牙是在对照组手术... 目的:评价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的26颗Ⅱ°根分叉病变磨牙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14颗患牙施行常规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Bio-oss骨粉+生物膜);实验组12颗患牙是在对照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先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根面1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粉混合植入根分叉区,覆盖生物膜。比较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水平探诊深度(HPD)和骨密度(BMD)3项指标。观察时间为术前(基线)、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PD、HPD和BMD 3项指标均较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1),且实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能够促进常规牙周再生性手术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根分叉病变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血浆 盐酸米诺环素
下载PDF
国产胶原膜加工改良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成章 尚姝环 樊明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决国内现有的胶原膜降解过快的问题 ,欲对其按双抗胶原膜的制作方法进行加工改良以更符合GTR要求 ,同时验证双抗胶原膜与普通胶原膜相比在理化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和其原理的有效性。方法 :购天津产牛腱胶原膜、加工改... 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决国内现有的胶原膜降解过快的问题 ,欲对其按双抗胶原膜的制作方法进行加工改良以更符合GTR要求 ,同时验证双抗胶原膜与普通胶原膜相比在理化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和其原理的有效性。方法 :购天津产牛腱胶原膜、加工改良 ,并以原牛腱胶原膜为对照 ,检测理化性能指标弹性模量、膨胀率及体外酶降解的改变。结果 :牛腱胶原膜经加工改良后弹性模量由 (5 4 .77± 15 .4 6 ) g/mm2 增加到 (16 8.6 0± 2 0 .38) g/mm2 ,膨胀率由 4 .190± 0 .195降到 3.6 97± 0 .16 2 ,体外胶原酶降解时间由十余小时提高到 5~ 6d ,而制成双抗胶原膜后 ,则可 14d内也不被降解。结论 :双抗胶原膜的制作方法可应用于成品胶原膜的加工 ;加工改良后的双抗胶原膜具有较高的交联程度 ,较强的抗酶降解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胶原膜 理化特性 双抗胶原膜 制备
下载PDF
双抗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付云 李成章 樊明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抗胶原膜 (BACM)引导周组织再生的疗效。方法 :在狗下颌牙P2———P4区建立急性牙周缺损模型 ,放置BACM于缺损区域 ,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以常规翻瓣术为对照。结果 :实验组再生牙周组织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关键词 胶原膜 四环素 牙周组织再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建明 钱玉荣 +1 位作者 缪春琴 董佳增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87-188,共2页
目的:评价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31颗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人工骨粉植入及胶原生物膜覆盖。随访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 目的:评价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31颗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人工骨粉植入及胶原生物膜覆盖。随访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种植牙形态及功能良好,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吸收。种植牙100%成功。结论:对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可以重建缺损的骨组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不足 骨引导再生技术 胶原膜 牙种植术
下载PDF
胶原膜复合rhBMP-2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安军 林崇韬 +2 位作者 于海霞 李红艳 申玉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3-676,766,共5页
目的:探讨胶原膜复合rhBMP-2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于下前牙龈颊沟冠方1 mm处制备实验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胶原膜组(Co组)和胶原膜复合rhBMP-2组(Co/rhBMP-2组)... 目的:探讨胶原膜复合rhBMP-2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于下前牙龈颊沟冠方1 mm处制备实验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胶原膜组(Co组)和胶原膜复合rhBMP-2组(Co/rhBMP-2组)。术后4、6和8周分批处死大鼠,取实验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Co/rhBMP-2组术后4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骨;6周新生骨充满缺损区;8周新生牙槽骨密度较高,根面有新生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未见牙龈上皮长入。Co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可见新骨形成;6周新生骨量增多,但尚未充满缺损区;8周根面有少量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形成。对照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沉积;6周缺损边缘可见束状胶原纤维;8周切迹内仅有少量新生牙周组织形成,并有牙龈上皮长入。结论:胶原膜复合rhBMP-2既有引导作用,防止牙龈上皮长入,维持生长空间;又具有诱导骨形成作用,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引导组织再生
下载PDF
冻干交联胶原膜制备和特性分析 Ⅱ.小鼠皮下和人牙周袋内植入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成章 樊明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67-69,共3页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冻干交联胶原膜(GLCM)在小鼠体内的组织相容状况、留存时间和植入人牙周袋内的应用情况。将GLCM植入小鼠皮下,三周后可见毛细血管长久,膜变薄;五周后由结练组织取代,显示GLCM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在体内维持4...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冻干交联胶原膜(GLCM)在小鼠体内的组织相容状况、留存时间和植入人牙周袋内的应用情况。将GLCM植入小鼠皮下,三周后可见毛细血管长久,膜变薄;五周后由结练组织取代,显示GLCM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在体内维持4周左右。将GLCM植入人牙周袋内7天后取出,股形态基本完好,扫描电镜观,交联结构清晰无损,但有细菌附着于膜上。结果表明GLCM是较好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GTR)的膜材料,也提示GTR中应加强抗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引导 牙周组织再生 膜材料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根分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朋 杨峰 李亚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48-3850,共3页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 引导组织再牛 根分叉病变 胶原膜
下载PDF
双抗胶原膜的临床抗菌抗降解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成章 樊明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GTR)的双抗胶原膜(BACM)在临床应用中实际抗菌能力和抗酶解性能。方法:对12例牙周炎患者行体内药物释放试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其龈沟液四环素含量;应用扫描电镜观察GTR术后...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GTR)的双抗胶原膜(BACM)在临床应用中实际抗菌能力和抗酶解性能。方法:对12例牙周炎患者行体内药物释放试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其龈沟液四环素含量;应用扫描电镜观察GTR术后1周取出的BACM膜上的细菌附着情况。结果:牙周袋内放置四环素150μg,1周后龈沟液中药物浓度为20.78μg/ml,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膜纤维结构完好无损,BACM上细菌数明显少于对照膜(GLCM)。结论:临床评估BACM能显著减少细菌对胶原膜的附着,并具有一定抗胶原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四环素 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病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建明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评价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即重组合异种骨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中,与传统的GTR技术和牙周翻瓣术对照研究。选择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35例4 5处牙周组织缺损,分为... 目的 评价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即重组合异种骨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中,与传统的GTR技术和牙周翻瓣术对照研究。选择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35例4 5处牙周组织缺损,分为3组,BMP组:牙周缺损处植入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GTR组:牙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OFD组:做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术后12、2 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P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和降低。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和CAL减少、SBI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12周时P <0 .0 5 ,术后2 4周时P <0 .0 1) ;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 .0 1) ,而SBI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重组合异种骨 胶原膜 引导组织再生
下载PDF
Bio-oss胶原质及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蔚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PPD、AL、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Bio-Oss骨代材料 Bio-gide胶原膜 牙周病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
20
作者 段登辉 Hom-Lay WANG 王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分为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3~7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体光滑-粗糙交界面下不同水平(0、2、4和6 mm)处颊侧骨板厚度(thickness of the buccal bone plate,BBT,分别表示为BBT-0、-2、-4、-6)。结果:收集胶原膜覆盖组15例,无胶原膜覆盖组14例,共计2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T0、T1和T2三个时间点,不同水平的BB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BT-0在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分别为(1.22±0.55)mm和(1.70±0.97)mm,相应的BBT-2分别为(2.32±0.94)mm和(2.57±1.26)mm。T1~T2愈合阶段不同水平处颊侧骨板吸收的绝对值[(0.47±0.54)~(1.33±0.75)mm]和百分数[(10.04%±24.81%)~(48.43%±18.32%)],以及T0~T2阶段颊侧骨板新骨形成厚度[(1.27±1.09)~(2.75±2.15)mm]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颊侧袋形瓣引导骨再生手术无论是否使用胶原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缺损。与无胶原膜覆盖相比,胶原膜覆盖植骨材料不能提高术后牙槽嵴轮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骨再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胶原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