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ast Dimmesdale and Hurstwood in Terms of Passion,Guilt and Death
1
作者 王薇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9-64,共6页
Arthur Dimmesdale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Henry Hurstwood in Sister Carrie have little in common in passion,guilt and death though they follow almost the same pathroad of life.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the... Arthur Dimmesdale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Henry Hurstwood in Sister Carrie have little in common in passion,guilt and death though they follow almost the same pathroad of life.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their different beliefs,social environments and author's different ideas,we know that the differences under the almost same surface makes literature more colorful which enriches our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ison guilt DEATH SIN The Scarlet Letter Sister Carrie
下载PDF
Guilt Transformation and Redemption——A Character Analysis of Charlie in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
2
作者 李玲 刘红 鲁艺苗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32期242-243,共2页
Babylon Revisited is F.Scott Fitzgerald's most renowned and most considered work of short fiction.In the short story "Babylon Revisited,"F.Scott Fitzgerald generally centers on a theme of defining Americ... Babylon Revisited is F.Scott Fitzgerald's most renowned and most considered work of short fiction.In the short story "Babylon Revisited,"F.Scott Fitzgerald generally centers on a theme of defining American character.The central figure in Babylon Revisited,Charlie Wales,serves as the lens through which readers observe the events of the story and the life that once thrived in Paris.The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are also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How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Its Criminal Character Through a Feeling of Guilt
3
作者 Mbiah Anny Flore Tchouta 《Psychology Research》 2020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resorting to corruption to achieve one’s self is a behavioral scheme by members of organizations.The strong positive valence accorded to this phenomenon makes it necessary to wonder ...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resorting to corruption to achieve one’s self is a behavioral scheme by members of organizations.The strong positive valence accorded to this phenomenon makes it necessary to wonder about how to bring the corrupters to become aware of the criminal character of corruption?Based on a study carried out with 500 Cameroonian civil servants,it is a matter,after having detected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criminal nature of corruption,of detecting the factors behind this state of affairs and developing a strategy aimed at triggering the guilt of staff in the face of acts of corru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UPTION CONSCIENCE guilt organization materialist societies
下载PDF
When the Childhood Event Unfolds Itself:On the Survivor’s Guilt in The Kite Runner by Khaled Hosseini
4
作者 Emily ShuHui Tsa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10期1431-1444,共14页
This short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unbearably-heavy weight of childhood memory and the survivor’s guilt as the symptoms in the novel,The Kite Runner,published in 2003,by an Afghan-American writer,Khaled Hosseini.It... This short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unbearably-heavy weight of childhood memory and the survivor’s guilt as the symptoms in the novel,The Kite Runner,published in 2003,by an Afghan-American writer,Khaled Hosseini.It describes the ambiva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ther and the s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olitical turmoil in Afghanistan—how they have a good life together in Afghanistan and afterwards how they are forced to leave their homeland like refugees to Pakistan and then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new life with the survivor’s guilt after the tumultuous period of the Soviet military invasion.The narrator,Amir,treasures the memories of his old homeland,Afghanistan,the innermost remnants of his being,which has become as the specter haunting his present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Amir has to return to his old homeland to meet his father’s closest friend,Rahim Khan,and to rescue Sohrad,the son of his half-brother,Hassan,from the Taliban regime.This ethical return to the past not only has unfolded certain secrecy of his father’s dishonor but also has healed his sense of survivor’s guilt because of his evil rivalry of jealousy against Hassan to fully possess his father’s love in his childhood.In my discussion of ethnic hierarchy and conflicts in Afghanistan described in the novel,Jacques Derrida’s and Giorgio Agamben’s theoretical concepts,such as the problematic of sovereignty,sovereign animality and bare life in The Beast&the Soveriegn and Homo Sacer,will be used to penetrate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raumatic past as haunting spe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HOOD memory SYMPTOM survivor’s guilt specter bare life SOVEREIGNTY ANIMALITY
下载PDF
Collective Guilt Makes Conflicting Parties More Collaborative: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被引量:2
5
作者 Inna Solomatina Ivars Austers 《Psychology Research》 2014年第4期271-284,共14页
关键词 巴勒斯坦 实验操作 以色列 集体 合作 波罗的海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下载PDF
Guilt, Love, and Forgiveness in David Hare's The Reader and Bernhard Schlink's Der Vorleser
6
作者 Naglaa Hassan Abou-Aga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关键词 戴维 朗读 文本表示 可能性分析 纳粹德国 阅读器 野兔 读者
下载PDF
Sin and Guilt of Hest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7
作者 张伶俐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5期176-177,共2页
身为加尔文教派一员的霍桑深受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并以祖先们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为耻,这些经历通常使霍桑的作品中带有罪恶感的基调。《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就清晰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作者虽然认为人生而有罪,但并不相信罪恶... 身为加尔文教派一员的霍桑深受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并以祖先们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为耻,这些经历通常使霍桑的作品中带有罪恶感的基调。《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就清晰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作者虽然认为人生而有罪,但并不相信罪恶的不可饶恕性。他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解除自己的罪恶。霍桑深信善举不仅能弥补罪恶,更能净化心灵,甚至可以是堕落的罪者转变为令人敬仰的凡间天使。《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正是这样形象的一个很好例证。霍桑通过对《红字》中主人公心理矛盾产生及化解的刻画和他们形象转变的描述,成功的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罪孽 原罪思想 新生
下载PDF
应当尊重教科书的正当权威——基于研究者泛教科书批判的现象学研究
8
作者 马艳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近年来,有关教科书二次开发的研究很多,但不少研究是对纸质教科书的有罪推定,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牵强附会,对智能化数字教科书的盲目自信,对已有研究结论的低水平重复,严重消解了教科书本身的权威属性。对教科书的现有批判进行再批判... 近年来,有关教科书二次开发的研究很多,但不少研究是对纸质教科书的有罪推定,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牵强附会,对智能化数字教科书的盲目自信,对已有研究结论的低水平重复,严重消解了教科书本身的权威属性。对教科书的现有批判进行再批判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教科书开发路径缺乏行动方案和操作程序;数字教科书内容创编易加大认知负荷和数字鸿沟;研究结论低水平重复会导致学术假问题和伪创新。事实上,教科书的正当权威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和实是信念,它提供了合法知识和经典价值,象征着国家意志和民主策略,彰显着课程逻辑和教学确证。因此,教科书研究者应当严谨治学,坚守学术智识,切忌盲从跟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二次开发 有罪推定 概念附会 教科书权威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9
作者 李昌盛 任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侦查中心 检察中心 量刑建议 自愿性
下载PDF
平等权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值班律师“同案不同援”问题为切入点
10
作者 刘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助形式之一,其实践运行中“同案不同援”的问题显著,具体表现为值班律师个体能力参差、尽职程度差异明显以及诉讼权利受限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平等权保障。而且,值班律师是“认罪认罚从宽”“律师辩护全覆盖”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升法律帮助效果直接关涉改革的正当性基础。值班律师的公设辩护人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应推进值班律师队伍构成的一元化建设,提升与优化配置值班律师的津贴补助,同时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值班律师的各项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值班律师 公设辩护人 一元化队伍 认罪认罚从宽
下载PDF
是谁在努力——医疗募捐情境下力量情绪诉求类型对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郑春东 唐建生 +1 位作者 张斓 周嘉敏 《营销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6-92,共17页
力量情绪诉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募捐情境下的诉求策略,但学术领域对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3项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力量情绪诉求对于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的力量诉求均会对个体捐赠意愿产生积... 力量情绪诉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募捐情境下的诉求策略,但学术领域对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3项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力量情绪诉求对于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的力量诉求均会对个体捐赠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自我力量诉求主要通过预期内疚来提高个人捐赠意愿,而他人力量诉求主要通过感知自助来提高个人捐赠意愿。低权力感个体更加偏好自我力量诉求,而高权力感个体更加偏好他人力量诉求。本文不仅丰富了慈善领域关于情绪诉求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为医疗募捐网站的募捐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募捐 自我力量诉求 他人力量诉求 预期内疚 感知自助
下载PDF
产品脱销效应下体育爱好者口碑推荐倾向的形成机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超 牛群 《体育教育学刊》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采用两项实验,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检验精神归属感与心理愧疚感的中介机制,进一步探索体育爱好者自我建构对双中介作用(前半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精神归属感与心理愧疚感在体育用品脱销与体育爱好者口碑推荐倾向的直... 采用两项实验,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检验精神归属感与心理愧疚感的中介机制,进一步探索体育爱好者自我建构对双中介作用(前半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精神归属感与心理愧疚感在体育用品脱销与体育爱好者口碑推荐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中具有双中介作用,且需求型脱销比供应型脱销更易激发体育爱好者的精神归属感与心理愧疚感;(2)自我建构会调节精神归属感以及心理愧疚感在产品脱销与体育爱好者中的中介效应(前半路径)影响,高自我建构的体育爱好者,具有更高的精神归属感,低自我建构的体育爱好者具有更高的心理愧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脱销效应 体育用品 心理愧疚感 精神归属感 自我建构
下载PDF
工作场所羞愧: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13
作者 肖静 黄丽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工作场所中充斥着导致员工产生羞愧的情景,这种现象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迄今为止,仍鲜有文献对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工作场所羞愧的内涵及测量、引发因素、作用后果及调节效应进... 工作场所中充斥着导致员工产生羞愧的情景,这种现象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迄今为止,仍鲜有文献对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工作场所羞愧的内涵及测量、引发因素、作用后果及调节效应进行总结。通过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主要是对直接羞愧的探讨,而忽略了对替代羞愧及引发因素和作用结果的关注。故未来研究应延展工作场所羞愧的概念内涵,侧重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概念区分,引入实验情景法等捕捉工作场所羞愧;深入探讨其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强调对替代羞愧引发条件及调节因素的探讨,展开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引发条件差异对比;继续拓展工作场所羞愧的结果效应及边界条件,探讨其对职业健康、组织承诺等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对比分析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在结果效应上是否存在不同;探索中国文化下工作场所羞愧的本土化研究,聚焦羞愧的特有引发因素和作用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愧 内疚 尴尬 工作场所羞愧 道德情绪
下载PDF
企业合规整改中的认罪认罚问题
14
作者 刘沛泉 李奋飞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探索过程中,试点检察机关普遍将认罪认罚作为对企业启动合规考察的必要条件。然而,要求企业认罪认罚的前提性条件,即将企业视为“人”缺乏规范依据,企业意志的代行性阻却认罪效果,企业违法行为定性的争议性导致认罪... 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探索过程中,试点检察机关普遍将认罪认罚作为对企业启动合规考察的必要条件。然而,要求企业认罪认罚的前提性条件,即将企业视为“人”缺乏规范依据,企业意志的代行性阻却认罪效果,企业违法行为定性的争议性导致认罪难。尤其是,认罪认罚的负面声誉还会降低企业合规整改的意愿。因此,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需要重新认识将认罪认罚作为对企业启动合规考察之条件的合理性。未来,或可通过企业承认指控事实替代认罪认罚条件,从而既能达到表达悔过意愿、固定案件主要证据的效果,也能避免发生牵连无辜股东、损害企业信誉等问题,进而为继续拓宽企业合规从宽路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整改 适用条件 认罪认罚 承认指控事实 “不抗辩”制度
下载PDF
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问题——以权利保障为价值导向
15
作者 黄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前,轻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良好效果,但重罪案件受限于该制度所追求的效率价值这一目标,未得到充分适用。缘于制度价值导向失衡、法律规范模糊不清以及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平衡,重罪案件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明显受制。... 目前,轻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良好效果,但重罪案件受限于该制度所追求的效率价值这一目标,未得到充分适用。缘于制度价值导向失衡、法律规范模糊不清以及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平衡,重罪案件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明显受制。因此应当转换价值导向,注重对当事人特别是被追诉人的司法权利保障,尝试从权利保障角度来探析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路径。最终,立足权利保障的价值导向,确立相关法律规范、构建与强化相应程序的制度,改善重罪案件适用效果差的现状,从而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罪案件 认罪认罚 权利保障 量刑建议 重罪协商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16
作者 李金哲 李明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自开展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改革以来,对是否应当降低此类案件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特别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关系、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值班律师和量刑建议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科学规范贯彻落... 自开展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改革以来,对是否应当降低此类案件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特别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关系、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值班律师和量刑建议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科学规范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前审理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坚持以审判为中心、补强证据来源于口供或同案被告人供述的要慎重、建立公设辩护人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两种模式、结合实际推行量刑建议分类精准模式,以切实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以审判为中心 证明标准 值班律师 量刑建议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
17
作者 康云 邵艳 +2 位作者 彭贵海 朱树贞 李龙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8-1644,共7页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方法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方法:于2023年3月—5月,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从十堰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和4个社区中选取36名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方法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方法:于2023年3月—5月,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从十堰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和4个社区中选取36名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辅以NVIVO 12.0软件,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并开展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照顾质量、生活质量、社交关系是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5个主要范畴。其中,心理健康被视为核心维度,而生理健康、照顾质量、生活质量和社交关系分别被视为基础维度、中心维度、保障维度和外部维度。结论:本研究形成了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即“心理-生理-照顾-生活-社交”五维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家庭照顾者 内疚感 扎根理论 理论模型 下游效应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认罪认罚抗诉:立场偏移、问题厘析与制度因应
18
作者 池天成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52,共16页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诉在实践中存在抗诉权力失范、诉讼效率克减、二审裁判失衡等问题。为此,需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维度维护认罪认罚抗诉程序的运转秩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效率价值与二审程序救济价值的平衡。具体而言,应规范抗诉启动程序,推动检察抗诉回归监督本位,避免抗诉权的不当扩张;建立二审分流机制,强化控辩二审协商“合意”,简化二审审理程序;明确二审裁判标准,厘清控审权力边界,实现裁判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抗诉 控辩审关系 诉讼分流 司法理性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及其应对
19
作者 赵恒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8,共18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张力关系。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体现在:人民陪审员参与空间愈加有限、事实审与法律审区分难度增大、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被削弱等等。产生上述挑战的原因...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张力关系。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体现在:人民陪审员参与空间愈加有限、事实审与法律审区分难度增大、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被削弱等等。产生上述挑战的原因包括两种制度改革预期目标有别、陪审规则设计存在内生不足、合作性司法理念强化法律职业联系、考核任务增加工作负担等方面。顺应我国刑事司法发展趋向,宜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之主要方案:第一,坚持审判中心主义以统筹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进程;第二,调整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的审判规则;第三,以优化检法职权关系为依托规范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第四,健全考核机制以提高认罪认罚案件审判质量。由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进程中审判方式改革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人民陪审员 法官 事实认定 法律适用
下载PDF
论规范的故意概念对不法与罪责区分论之否定——从一个学术史的考察开始谈起
20
作者 石佳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从学术史的发展角度看,不法与罪责的主客观二分具有多义性。随着法益侵害判断的主观化与归责理论“客观化”原则的倾塌,故意犯在不法层面的行为归属判断的主观性格日渐显现。犯罪故意不是事实的心理要素而是具有规范功能的判断要件。规... 从学术史的发展角度看,不法与罪责的主客观二分具有多义性。随着法益侵害判断的主观化与归责理论“客观化”原则的倾塌,故意犯在不法层面的行为归属判断的主观性格日渐显现。犯罪故意不是事实的心理要素而是具有规范功能的判断要件。规范的犯罪故意概念应包含认知、行为决意与情绪意志三部分,其中违法性认识应填充于情绪意志之中从而架构起犯罪故意的规范面向,而期待可能性作为个人的行为能力判断则是规范故意的成立前提。至此,罪责阶层的两大主观化要素统一于规范的犯罪故意概念,既有的不法与罪责的二分法将名存实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 罪责 规范故意 违法性认识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