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机制研究及与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3 位作者 高南南 陈慧敏 蔡大勇 屠宴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结果豚鼠模型组摄入高脂饲料6周后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内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多,同时比例为0.40的动物动脉内膜表层进一步发展形成脂纹脂斑病变。而大鼠模型组未见类似病变。机制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肝脏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活性和主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分化抗原簇-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变化是动脉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结论豚鼠可能是一种模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适宜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脂蛋白(a)[LP(a)] 细胞分化抗原36(CD3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下载PDF
杂色和白色豚鼠听反应阈及耳蜗血管纹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时勋 刘兆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5-216,240,共3页
目的 研究杂色和白色成年豚鼠正常听反应阈及耳蜗血管纹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用听觉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杂色和白色豚鼠 40Hz听觉相关电位 (4 0HzAERP)及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豚鼠耳蜗血管纹增殖细胞核抗... 目的 研究杂色和白色成年豚鼠正常听反应阈及耳蜗血管纹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用听觉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杂色和白色豚鼠 40Hz听觉相关电位 (4 0HzAERP)及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豚鼠耳蜗血管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差异。结果 杂色和白色豚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PCNA染色均呈阳性 ,但前者PCNA的表达显著强于后者 ;两种豚鼠的听反应阈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杂色和白色成年豚鼠血管纹中间细胞均具有增殖能力 ,但前者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增殖细胞核抗原 听反应阈 血管纹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