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西汉金山国政权性质及其立国举措成败析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段锐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的第三代统治者张承奉,在唐朝已经灭亡、外患方殷的形势下,在原地方政权基础上于910年建立起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西汉金山国政权,使原来一直奉唐正朔的张氏政权由此蜕变为割据性独立政权。其立国之举虽不乏民众基础,但... 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的第三代统治者张承奉,在唐朝已经灭亡、外患方殷的形势下,在原地方政权基础上于910年建立起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西汉金山国政权,使原来一直奉唐正朔的张氏政权由此蜕变为割据性独立政权。其立国之举虽不乏民众基础,但加剧了与周边政权特别是甘州回鹘政权关系的紧张。此举道义上的欠缺和策略上的失误,暴露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离心倾向,但不能完全否认其自存自保的现实意义,而上层及民众中普遍存在的中原情结,表露出敦煌地方与中原血脉相连的精神实质,这正是汉民族文化认同的巨大张力和国家统一必然性的反映,也是西汉金山国政权特殊性的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敦煌文书 西汉金山国 归义军 张承奉
下载PDF
晚唐西北边镇与沙州归义军使团关系问题
2
作者 何美峰 陆莎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6-99,106,共5页
晚唐时期,因入奏问题形成的灵州等西北边镇与沙州归义军使团之间的关系,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地方关系之一。一方面,归义军政权虽作为唐之藩镇,但因其孤悬塞外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故西北边镇以唐对外关系的相关举措来应对沙州来使,如为沙... 晚唐时期,因入奏问题形成的灵州等西北边镇与沙州归义军使团之间的关系,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地方关系之一。一方面,归义军政权虽作为唐之藩镇,但因其孤悬塞外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故西北边镇以唐对外关系的相关举措来应对沙州来使,如为沙州使团提供食宿、护卫等方面的支持,甚至设有娱乐活动招待使者。可以说,在较长时期内,双方保持着积极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现实利益是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张议潮于咸通年间奉凉州来归后,唐中央与归义军之间围绕凉州经营引发的利益问题,最终促成了灵州、凉州对沙州使团态度的转变,并一度羁勒过往使团成员。但这种情况在双方关系史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 西北边镇 归义军使团 双方关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5窟“藏汉婚礼图”的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于柱 张福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2,125,共7页
榆林窟第25窟婚礼图描绘的实是敦煌地区吐蕃新郎与汉人新娘拜堂成礼的历史画面,其绘制时间当为曹氏归义军时代。在归义军维护政权稳定、吐蕃移民获取地方认同和汉人社群缓解性别比例失衡等多元历史诉求的推动下,伴随吐蕃移民由部落民向... 榆林窟第25窟婚礼图描绘的实是敦煌地区吐蕃新郎与汉人新娘拜堂成礼的历史画面,其绘制时间当为曹氏归义军时代。在归义军维护政权稳定、吐蕃移民获取地方认同和汉人社群缓解性别比例失衡等多元历史诉求的推动下,伴随吐蕃移民由部落民向乡司百姓的身份提升,敦煌藏、汉族群间的族际通婚最终在曹氏归义军时代实现了公开化与合法化。榆林窟第25窟"藏汉婚礼图"即是这一重要历史事实的有力见证,反映了唐宋之际敦煌汉、藏族群认同与融合的最终历史归宿,为研究这一时期西北吐蕃移民婚姻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藏汉婚礼图 吐蕃移民 归义军
原文传递
再论张议潮时期归义军与唐中央政府之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5,共13页
大中五年二月,首班沙州使团到达长安,悟真出任使团首领,高进达只是使团普通成员。由于宣宗对河陇失地的经营并不热心,归义军与唐朝在大中年间保持了较为融洽的关系。随着宣宗、懿宗的替代及凉州等河陇重镇的收复,唐朝开始通过在河陇地... 大中五年二月,首班沙州使团到达长安,悟真出任使团首领,高进达只是使团普通成员。由于宣宗对河陇失地的经营并不热心,归义军与唐朝在大中年间保持了较为融洽的关系。随着宣宗、懿宗的替代及凉州等河陇重镇的收复,唐朝开始通过在河陇地区析置节度、分割归义军辖区等方式,持续削弱归义军的势力,所以两者的关系在咸通年间呈现出恶化趋势。张议潮于咸通八年入朝与其兄长张议潭病逝在长安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应是咸通年间唐朝经营河陇策略持续实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军 晚唐 张议潮 藩镇分置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