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aging habitat selection of over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s in the farming area surrounding the Caohai Wetland,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Dawei Wu Canshi Hu +2 位作者 Mingming Zhang Zhumei Li Haijun Su 《Avian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how overwintering birds choose foraging habita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The over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Grus nigricollis) feeds on crop remains in farmlands;thus,...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how overwintering birds choose foraging habita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The over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Grus nigricollis) feeds on crop remains in farmlands;thus, reasonabl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this type of farmland that surrounds wetlands is critical for the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s of the Black-necked Crane;however,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Black-necked Crane chooses the foraging land in the farmland.Methods: A thorough field positioning survey of all foraging sites in farmland areas around the Caohai Wetland and a-sampling analysis of habitat selection by the Black-necked Crane were conducted during the winters from 20162017 and 2017-2018.Results: Multiple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selection of foraging habitat in farmlands, i.e., food factors(crop remains and tillage methods) > human disturbance factors(distance to road and settlement) > topography factors(slope aspect), listed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influence. Additionally, Black-necked Cranes tend to choose farmland sites where there was no machine tillage, the crop remains were > 500 g/m^2, the distance to residences ranged from 100 to 500 m, the distance to roads ranged from 50 to 100 m, and the slopes exhibited western or eastern aspects. As the winters progressed, the volume of the edible crop remains declin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other main factors also changed, i.e., the factors of human disturbance(distance to road and settlement) became less important, while the effect of the food factor(crop remains) was strengthened. Thus, the foraging sites near the road became more important.Conclusion: The farming area surrounding the Caohai Wetl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over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 Food factors and human disturbance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feeding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necked Crane caohai wetland in guizhou FARMLAND around the wetland FORAGING habitat SELECTION OVERWINTERING period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730ka来的环境变迁及草海未来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彭益书 杨瑞东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194-206,共13页
本研究通过对草海湿地730 ka以来的气候、水域面积、植被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草海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认为草海盆地发育与环境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构造作用、全球气候变迁和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方面,且地质构造运动起... 本研究通过对草海湿地730 ka以来的气候、水域面积、植被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草海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认为草海盆地发育与环境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构造作用、全球气候变迁和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方面,且地质构造运动起控制作用。草海湿地现在处于第四纪间冰期,总的气候环境属于温湿气候,同时,其处于小气候旋回的干凉期末期,所以其总体上处于较差的自然生态环境。草海湿地在未来10 ka,其小气候旋回将从干凉期转变为温湿期,自然生态环境将会自然恢复,但要加强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如减少人为取水、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措施。草海湿地受到构造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全球气候变迁和近代人类活动影响,水域面积从600—700 ka BP期间的150km^2,减少到目前的20.98 km^2,草海湿地有不断向东南减小的趋势,它在几万年后有可能自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沉积物 湿地 第四纪 草海 贵州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羽 夏品华 +4 位作者 林陶 严定波 宋旭 马莉 汤向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水位梯度下(农田区、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表层土壤(0~10 cm)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 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水位梯度下(农田区、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表层土壤(0~10 cm)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含量在不同水位梯度之间均差异显著,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TOC及TN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T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农田区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浅水区,但深水区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区.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也存在显著差异,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C/P和N/P均呈递增趋势,而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过渡区相比,农田区土壤C/N、C/P和N/P总体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C/P和N/P的空间分布与土壤TOC、TN、含水量等理化性质有关.可见,草海湿地水位变化对土壤TOC、TN和TP含量以及C/N、C/P及N/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水位升高有利于增强土壤碳、氮、磷的固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梯度 生态化学计量比 贵州草海湿地
下载PDF
贵州省高原水体浮游动物对抗生素的富集特征
4
作者 向刚 袁萌 +1 位作者 党安志 龙胜兴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8期50-57,67,共9页
以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及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水库及湿地中的浮游动物,通过测定体中的抗生素含量,并结合水体中的相关水质参数,探讨高原水库及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对抗生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浮游动物对抗生... 以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及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水库及湿地中的浮游动物,通过测定体中的抗生素含量,并结合水体中的相关水质参数,探讨高原水库及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对抗生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浮游动物对抗生素磺胺对甲氧嘧啶有明显的累积作用,最高浓度含量为5.07 ng/g。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对抗生素富集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主要是由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引起。此外,浮游动物对抗生素富集含量明显受到水体中的TN(总氮)、TP(总磷)及叶绿素a含量的浓度限制,且浮游动物体中的抗生素与富营养因子TN、TP及叶绿素a呈明显负相关,特别是抗生素脱水红霉素在浮游动物体的富集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抗生素 高原水体 草海湿地 贵州省
下载PDF
草海湿地区域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任金铜 杨可明 +3 位作者 陈群利 莫世江 王志红 冯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生态脆弱性作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对区域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3S技术,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从整体上对贵州草海湿地区域的景观类型及景观脆弱度变化特征进行分... 生态脆弱性作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对区域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3S技术,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从整体上对贵州草海湿地区域的景观类型及景观脆弱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研究区53个行政村作为评价单元,从较小尺度和可控单元出发,研究草海区域景观生态脆弱性变化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较多,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研究区景观脆弱度指数范围逐渐变大,但各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排序不变,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2)1995—2015年间处于重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四周,且数量有所减少;处于一般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的行政村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区域,数量有所增加。(3)各行政村的景观生态脆弱性水平呈现显著自相关,但景观生态脆弱性接近的行政村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聚集性有所降低。(4)研究区行政村的景观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由低-低聚集类型转为高-高聚集类型,大部分行政村的空间自相关属于"不显著"类型,并没有出现低-高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草海湿地 3S 景观格局 景观脆弱性 时空分异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武大伟 胡灿实 +1 位作者 张明明 粟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8-3247,共10页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定出重点保护管理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两年共在草海湿地周边农地确定黑颈鹤觅食点216处,其中家庭鹤觅食地99处、集群鹤觅食地117处,越冬种群中83%的个体依赖农耕区觅食;2)区域尺度上,家庭鹤与集群鹤的觅食点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集群鹤觅食点聚集程度较家庭鹤更高;觅食地与农耕地在空间聚类上呈正相关关系,并在3.2 km距离尺度下聚类程度最高;3)基于空间关联性,通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共确定最适宜的农地觅食地53.74 km^(2),并划定2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及2处次重核心保护区域范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区域尺度上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指导保护管理者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缓解人鸟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觅食地 湿地周边农耕区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贵州草海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不同生境周丛生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天佑 夏品华 +1 位作者 林陶 杜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4-784,共11页
为深入了解湿地周丛生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湖滨带、人工湿地、农田沟渠、污水处理厂)中周丛生物两个生长阶段(生长期和衰老期)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了研究.结... 为深入了解湿地周丛生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湖滨带、人工湿地、农田沟渠、污水处理厂)中周丛生物两个生长阶段(生长期和衰老期)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指数依次为污水处理厂(51.55±4.50)>农田沟渠(50.41±4.50)>人工湿地(47.20±6.72)>湖滨带(41.86±6.91),湿地下游水域水质较上游明显改善.总体来看,在不同生境间,周丛生物C、N、P含量随着水体营养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周丛生物化学计量比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生境中,生长期周丛生物的C、N、P含量和C∶N都小于衰老期周丛生物,N∶P和C∶P则相反.周丛生物生长期N、P元素为弱稳态型(H_(N)=2.358,H_(P)=2.576),衰老期为稳态型(H_(N)=10.99,H_(P)=5.78),整体来看两个生长阶段周丛生物的N∶P呈稳态型(H_(N∶P)=4.504).根据周丛生物最佳生长速率计量比得出湖滨带处于P限制状态,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和农田沟渠则不受养分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显著影响周丛生物的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尤其是水体TP和TN浓度.非线性曲面拟合分析表明,周丛生物N∶P和C∶N分别受水体TP和TN浓度的主要影响,而水体TN和TP浓度对周丛生物C∶P的影响同等重要.该研究表明,基于水体TP、TN浓度和周丛生物化学计量比的三维模型可用来评估水体营养水平和周丛生物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周丛生物 生长期 衰老期 内稳性 贵州草海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水鸟重金属暴露风险评估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源 胡灿实 +1 位作者 张明明 粟海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70-4781,共12页
运用综合暴露风险模型评价贵州草海湿地水鸟群落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并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图层叠加分析确定暴露风险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草海水鸟栖息地土壤中As、Cd、Cr、Ni、Pb、Zn的均值含量均超过贵州的土壤背景值,As、Cd、Cr、P... 运用综合暴露风险模型评价贵州草海湿地水鸟群落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并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图层叠加分析确定暴露风险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草海水鸟栖息地土壤中As、Cd、Cr、Ni、Pb、Zn的均值含量均超过贵州的土壤背景值,As、Cd、Cr、Pb、Zn在浅水沼泽、草地、耕地和水沟4种生境植物中均呈污染水平,As、Pb在水鸟肉食性食物鱼样中超标.草海水鸟主要对Cr、Pb、Zn存在暴露风险,在不同食性水鸟食物摄入途径不同则对重金属的暴露风险不同.在不同食性的代表性水鸟中,Pb在食植途径对针尾鸭、斑头雁,在食土途径则对白鹭暴露风险最高.Cr在食土途径中对3种水鸟暴露风险都较高.而Zn主要在食肉途径对白鹭、斑头雁的暴露风险最高.综合评价表明,代表肉食性水鸟的白鹭和代表植食性的针尾鸭的重金属潜在危害风险为高风险,代表杂食性的斑头雁为中风险.以水鸟栖息区域的潜在危害风险来看,双河、胡叶林、王家院子周边和邻近威宁县城城区的区域达到了高风险水平.建议重点监测肉食性水鸟群落的健康状态,优先治理和防控Cr、Pb、Zn重金属污染物以及污染高风险区域,采取科学合理的人为活动限制和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物 水鸟群落 重金属暴露风险 综合评价模型 贵州草海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