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im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ongbei Cave and Shuijiang Cave of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9
1
作者 黎道洪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1-488,共8页
Mollusks, arthropods and chordates which were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were observed and collected in Dongbei and Shuijiang caves of Libo county five times between February and July from 2002 to 2005. Four hundred and... Mollusks, arthropods and chordates which were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were observed and collected in Dongbei and Shuijiang caves of Libo county five times between February and July from 2002 to 2005. Four hundred and forty samples from Dongbei Cave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hyla, five classes, 10 orders, 20 families and 39 species or groups of species. Four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samples from Shuijiang Cave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hyla, six classes, 11 orders, 20 families and 25 species or groups of species. Six animal communit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light belt of the two caves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es types and numbers of individuals in the light belt of two cave. The communities which have the highest values of species richness community diversity, maximum diversity, evenness, dominance and community similarity are respectively: B (4. 1059), H (2.4716), B (3.3322), E (0.9042), C (0.3442) and A - C (0. 5251). The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correl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lso studied.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content of CO2 and N2,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some inorganic salts in soil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pecies number, species richness and maximum community diversity, with correlations of 0. 885, 0.909, 0. 868 respectively (two-tailed significance test, P ≤ 0. 05),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versity,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0.611, (two-tailed significance test, P ≤ 0. 1).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nfluencing the community variation of cave animals. Outside the cav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on community diver- sity. As the temperature in all seasons in the cave is stable and the humidity is always high (above 90% ),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have weak correlation to community diversity in c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community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factor Dongbei cave Shuijiang cave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An Observation of Franois' Langurs Using Caves at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uizhou,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Cyril C.Grueter 丁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8-560,共3页
The utilization of caves is a rather rare phenomenon in nonhuman primates, found almost exclusively in those members of the genus Trachypithecus that share a preference for forest on limestone (karst) hills in Vietn... The utilization of caves is a rather rare phenomenon in nonhuman primates, found almost exclusively in those members of the genus Trachypithecus that share a preference for forest on limestone (karst) hills in Vietnam and southern China. Here we report a new case of usage of caves as overnight sleeping shelters by Franqois' or black langurs (Trachypithecusfraru;oisi) at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Yanhe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e tentatively address three possible hypotheses that may account for the use of caves in Francois' langurs at Mayanghe: shelter against climatic conditions, acquisition of minerals and protection from predators.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cois' langurs guizhou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ave utilization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hydrogeochemistry of cave percolation water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four caves in Guizhou,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LUO Weijun WANG Shijie +2 位作者 XIE Xingneng ZHOU Yunchao LI Tingy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Soil water and cave drip water from four cave systems in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were monitored and sampled monthly from April 2003 to May 2004 to underst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hydro-geochemistry of cave ... Soil water and cave drip water from four cave systems in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were monitored and sampled monthly from April 2003 to May 2004 to underst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hydro-geochemistry of cave percolation wa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the 5 drip water sites from the Liangfeng Cave (LFC),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hydro-geo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Xiniu Cave (XNC), the drip rates were variable and responded quickly to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3# (No. 3) drip site with variable water head; both bulk and variation in drip rates were smaller in the 2# with constant water head. However, in the Qixing Cave (QXC) and Jiangjun Cave (JJC), drip rates,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and saturation index for calcite (SI C ) were smaller, and Mg/Ca ratios in Group I (1#, 2#, 6#, 7# and 8# in the QXC; 2# and 3# in the JJC)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Group II (3#, 4#, 5# and 9# in the QXC; 1# and 4# in the JJC). These differences might be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processes above the cav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based on hydro-geochemistry data. The formation of some proxies in speleothem, such as Mg/Ca, is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those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洞穴滴水 渗漏水 化学研究 贵州 和空间 时间 石窟
下载PDF
岩溶洞穴救援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4
作者 罗书文 吴克华 +12 位作者 贺卫 罗时琴 周文龙 毛永琴 杨桃 李坡 张远海 邓亚东 刘宇炫 Jean Botazzi 张弘智 钱治 王德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90,共15页
完善的岩溶洞穴救援体系、促进岩溶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岩溶洞穴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洞穴救援成果及洞穴救援手册分析洞穴救援要素,结合我国救援主体和洞穴救援技能特性以及贵州实际,构建贵州洞穴救援组织... 完善的岩溶洞穴救援体系、促进岩溶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岩溶洞穴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洞穴救援成果及洞穴救援手册分析洞穴救援要素,结合我国救援主体和洞穴救援技能特性以及贵州实际,构建贵州洞穴救援组织架构及救援响应机制。依据贵州洞穴发育特征和洞穴事故发生概率及性质,部署贵州洞穴救援力量。根据我国救援体制和洞穴救援人员技能需求及其分布特性,建立统一指挥平台和洞穴救援专家库(消防队洞穴救援专家,洞穴协会会员洞穴救援专家),实现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作战。完善的洞穴救援体系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洞穴救援有序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救援 救援体系 洞穴安全 贵州 绳索技术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Tao LUO Siwei WANG +2 位作者 Ning XIAO Yali WANG Jiang ZHO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381-398,共18页
We describe Odorrana liboensis sp.nov.,a new species from the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Libo County,Guizhou Province,China.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DNA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12 S rRNA,16 S rRNA,and... We describe Odorrana liboensis sp.nov.,a new species from the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Libo County,Guizhou Province,China.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DNA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12 S rRNA,16 S rRNA,and ND2 genes supported the new species as an independent lineage,closely related to O.lipuensis.The uncorrected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the 12 S rRNA and16 S rRNA in the new species and its closest congener,O.lipuensis,were 6.06%and 5.19%,respectively.The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1)having medium body size,with the snout-vent length(SVL)of adult females approximately 1.2 times as long as males at 56.9±1.0(55.8-58.2 mm,n=9)in females and 48.7±1.2(47.1-49.9 mm,n=5)in males;(2)head length greater than width in males and females;(3)tympanum distinctly visible,greater than one-half the diameter of the eye;(4)eyes big and prominent,width of upper eyelid(UEW)approximately3/4 of eye diameter(ED);(5)dorsolateral folds absent;(6)two metacarpal tubercles;(7)relative finger lengths:Ⅱ<Ⅰ<Ⅳ<Ⅲ;(8)subarticular tubercles on fingers prominent:1,1,2,2;(9)one metatarsal tubercle;(10)tibiotarsal articulation reaching to between the eye and nostril when the leg is stretched forward;(11)toes with entire webbing to disks;(12)subarticular tubercles on toes prominent:1,1,2,3,2;(13)dorsal surfaces of limbs with distinct brownish-black bands;(14)smooth,grass-green dorsum with irregular brown mottling;(15)venter smooth,lacking black spots;and(16)lacking pectoral spinules,lacking vocal sacs,and light white nuptial pad present on finger I in males.The new species is currently only known from the type loc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onomy morphology ODORRANA Odorrana liboensis sp.nov. karst cave guizhou
下载PDF
基于贵州溶洞地貌和实验的“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
6
作者 李行利 路小彬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1期4-7,共4页
文章在分析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以“多彩贵州”特色溶洞地貌为教学情境,导入探究化学元素二氧化碳性质的课堂教学,尝试利用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化学课教学授课和研讨,结合化学实验深入探究课程知识的创新教学模式。... 文章在分析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以“多彩贵州”特色溶洞地貌为教学情境,导入探究化学元素二氧化碳性质的课堂教学,尝试利用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化学课教学授课和研讨,结合化学实验深入探究课程知识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线-情景线-问题线-素养线的四条线脉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家乡故土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的从热爱家乡演绎为热爱科学、热爱学习;增强文化自豪感,提高对化学课学习的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溶洞 二氧化碳性质 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贵州七星洞系统中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滴水δ^(13)C_(DIC)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世杰 罗维均 +4 位作者 刘秀明 谢兴能 周运超 黎廷宇 刘启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6,共11页
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笔者对贵州七星洞(QXD)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监测,逐月采集了土壤水和洞穴滴水等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显示,9个滴水点同期的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值(δ13CDIC)之间存在着大的差... 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笔者对贵州七星洞(QXD)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监测,逐月采集了土壤水和洞穴滴水等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显示,9个滴水点同期的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值(δ13CDIC)之间存在着大的差异,最大达6.9‰;δ13CDIC值偏重的Ⅰ组滴水,其Ca、Sr、HCO3、电导率(EC)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偏小,而Mg/Ca比值偏大,Ⅱ组则相反;不同滴水点的δ13CDIC值分别与相应滴水的Ca、Sr、HCO3、EC、Mg/Ca和SIC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土壤水δ13CDIC平均值-9.9‰相比,Ⅰ组1#、2#、6#、7#和8#滴水点δ13CDIC值偏重4.5‰~5.7‰,主要是由大量的基岩溶解以及前期方解石沉积(prior calcite precipitation,PCP)共同作用的结果;Ⅱ组3#、4#、5#和9#滴水点δ13CDIC值偏重0.6‰~1.6‰,受基岩溶解和PCP过程影响较小,尤其是9#滴水点受影响最小。因此,若不考虑基岩溶解和PCP过程影响作用,将会极大地影响洞穴化学沉积物碳同位素记录的准确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稳定碳同位素 相关性 贵州七星洞
下载PDF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美良 林玉石 +1 位作者 冉景丞 陈会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20,共8页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 ,岩溶洞穴 (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 ,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 ,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 ,岩溶洞穴 (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 ,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 ,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 ,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发育特征 贵州 荔波岩溶洞
下载PDF
黄果树喀斯特洞穴群苔藓植物岩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朝晖 王智慧 祝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4-232,共9页
本文通过对黄果树区域7个喀斯特洞穴的调查和分析,报道洞穴苔藓植物21科43属59种。根据环境中水、光和苔藓植物生长状况,作者划分出滴水苔藓钙华、瀑布苔藓钙华、季节性河水苔藓钙华和向光苔藓石鳞片4种洞穴沉积形态;根据溶... 本文通过对黄果树区域7个喀斯特洞穴的调查和分析,报道洞穴苔藓植物21科43属59种。根据环境中水、光和苔藓植物生长状况,作者划分出滴水苔藓钙华、瀑布苔藓钙华、季节性河水苔藓钙华和向光苔藓石鳞片4种洞穴沉积形态;根据溶痕表面积大小及苔藓植物特征,区分黄果树喀斯特洞穴群苔藓植物溶蚀形态为溶孔、溶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群 苔藓岩溶 贵州 黄果树地区
下载PDF
贵州织金洞沉积物形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景阳 戎昆方 +1 位作者 安裕国 何复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6,T002,共7页
根据对织金洞洞穴沉积物调查、洞穴现生藻类调查、以及对采样的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和鉴定资料的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洞穴沉积物与生物有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在此基础上,力图从生物作用的观点对洞穴... 根据对织金洞洞穴沉积物调查、洞穴现生藻类调查、以及对采样的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和鉴定资料的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洞穴沉积物与生物有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在此基础上,力图从生物作用的观点对洞穴沉积物的特征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沉积物 织金洞 成因 生物作用
下载PDF
贵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洞穴冲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环境意义——以山王洞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克华 李坡 +3 位作者 贺卫 吕文强 杨泊 高渐飞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通过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2000对40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测试分析并计算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 I)、偏度(SK I)和峰度(K G)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 通过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2000对40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测试分析并计算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 I)、偏度(SK I)和峰度(K G)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整个冲积剖面表现为2套(9—1号与40~31号样品)由粗到细变化的砂体相互叠置和1套(30—10号样品)粒级含量相对稳定且粒级较小的砂体构成;(2)山王洞冲积物分选性差,具有河成沉积物的特点,冲积物粒径大小表明可能存在两个降雨量较大阶段和一个降雨量较小阶段;(3)沉积物颗粒较地表河沉积粒度细且分布集中,悬浮总体的累积百分含量高,反映洞穴古河道河流总体水位稳定或水动力较弱,可能与洞穴流域范围内地表植被好,地表侵蚀不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冲积物 粒度 贵州双河洞
下载PDF
岩溶洞穴水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明达 周忠发 +2 位作者 张强 谢雅婷 张绍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321,348,共9页
为揭示洞穴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环境意义,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水,阴离子中H... 为揭示洞穴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环境意义,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水,阴离子中HCO_3^-占84.5%以上,阳离子中Ca^(2+)、Mg^(2+)为优势离子;②洞穴滴水EC、Ca^(2+)、Mg^(2+)、HCO_3^-、SO_4^(2-)浓度均大于石灰岩石裂隙水、池水相应的浓度;③洞穴水滴率、滴量、Ca^(2+)、HCO_3^-以及Ca^(2+)/HCO_3^-比值对气候有一定的响应,其地球化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④洞穴滴水中的EC与Ca^(2+)离子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水 理化特征 影响因素 织金洞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抬升 被引量:34
13
作者 周德全 刘秀明 +1 位作者 姜立君 刘春茹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各种层状地貌是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记录了区域地貌、地质、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地球内外动力的演变。深入研究贵州高原的各种层状地貌的形成、变形及时代,可以弥补缺乏沉积记录等代用指标的不足,具有重建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 各种层状地貌是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记录了区域地貌、地质、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地球内外动力的演变。深入研究贵州高原的各种层状地貌的形成、变形及时代,可以弥补缺乏沉积记录等代用指标的不足,具有重建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历史的重大意义。文章总结了有关贵州夷平面、河流阶地、洞穴等各种层状地貌等零星的研究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旨在构筑贵州新生代区域构造抬升、地质环境演化基本轮廓;与此同时,依据贵州喀斯特的特殊性,提出各级地貌面上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综合对比以及年代学研究是深化贵州层状地貌和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河流阶地 层状洞穴 贵州高原 抬升
下载PDF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子琦 李红春 +4 位作者 徐晓梅 袁道先 李俊云 万乃容 何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41,共9页
在贵州中西部四个洞穴取得水样和碳酸钙样品,其中地表水与洞穴水的δD和δ^(18)O_(SMOW)的平均值分别为-51.1‰±6.2‰和-7.48‰±0.88‰,代表了该地区的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平均值。一方面,尽管只是一次取样,多数洞穴... 在贵州中西部四个洞穴取得水样和碳酸钙样品,其中地表水与洞穴水的δD和δ^(18)O_(SMOW)的平均值分别为-51.1‰±6.2‰和-7.48‰±0.88‰,代表了该地区的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平均值。一方面,尽管只是一次取样,多数洞穴滴水的δD和δ^(18)O值还是反映了地表水的同位素年平均值。而另一方面,在个别滴水点可能由于洞顶包气带很薄,能够灵敏地反应季节性雨水δD和δ^(18)O值的变化,那么,短期的滴水测量不一定反映地表水的年平均值。石将军洞的年轻鹅管δ^(13)C_(PDB)值(-1.6‰)远比织金洞(-7.00‰)的重,是由于植被覆盖率低、严重石漠化造成的,织金洞上覆植被由于受到人为的保护,恢复较好。其他洞穴碳酸钙沉积物的δ^(18)O和δ^(13)C显示,全新世时期的植被发育较好,δ^(13)C值轻;而冷干的冰期时,植被覆盖减少,δ^(13)C值偏重。因此,洞穴沉积物的δ^(13)C可以作为重建古植被和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洞穴水系 新生碳酸钙 碳氧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沉积物的Mg/Sr比值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俊云 李红春 +3 位作者 刘子琦 袁道先 何潇 王若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对贵州中西部郑家洞、石将军洞和织金洞三个洞穴中水样和碳酸钙沉积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得出洞穴水Mg/Sr比平均值分别为1278±411、1155±207、14.0±2.7。安顺洞穴的水样富Mg贫Sr,与织金洞的相反,一方面可能... 对贵州中西部郑家洞、石将军洞和织金洞三个洞穴中水样和碳酸钙沉积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得出洞穴水Mg/Sr比平均值分别为1278±411、1155±207、14.0±2.7。安顺洞穴的水样富Mg贫Sr,与织金洞的相反,一方面可能与围岩组成的差别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洞穴地表的植被和土壤覆盖有关。碳酸钙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比值反映了洞穴水的比值,而后者受围岩和地表条件的影响。因此,g(Mg/Sr或Mg/Ca比值来反映温度的变化,必须详细了解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通过织金洞洞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物中St/Ca比值,计算出KSr值为0.04~0.134,平均值为0.073±0.035;KMg平均值为0.021±0.010。这些结果可为今后利用石笋Mg/Sr比值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中西部 洞穴水系 洞穴碳酸钙沉积物 微量元素 古气候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洞穴价值分析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时琴 贺卫 +1 位作者 卢兰 贾真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26-229,共4页
喀斯特洞穴是贵州省一种普遍性资源,也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贵州在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大多数缺乏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价值的分析与挖掘,缺乏良好的... 喀斯特洞穴是贵州省一种普遍性资源,也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贵州在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大多数缺乏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价值的分析与挖掘,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和可靠的保护措施,致使大多数珍贵的地下资源宝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坏。因此本文在"中法联合洞穴考察"的基础上对贵州洞穴资源实际调查,从科学研究、历史考古、艺术观赏、娱乐探险、医疗保健等价值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洞穴 文化特征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贵州紫云洞和樱桃洞洞内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洞穴环境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卫诚 黎道洪 苏晓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8-745,共8页
2006年7月对贵州织金县紫云洞和樱桃洞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紫云洞共获标本1128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5纲9目22科60种;在樱桃洞共获标本563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8纲12目27科49种。根据两洞内各光带... 2006年7月对贵州织金县紫云洞和樱桃洞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紫云洞共获标本1128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5纲9目22科60种;在樱桃洞共获标本563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8纲12目27科49种。根据两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群落。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4.8975)、A(2.5312)、A(3.4657)、D(0.3180)。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群落F(0.8010)>D(0.7704)>E(0.7475)>A(0.7304)>C(0.7103)>B(0.7005);此外,还研究了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讨论了洞穴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并对洞穴动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群落结构 紫云洞 樱桃洞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和尚洞不同光带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多样性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黎道洪 罗蓉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4-150,共17页
对贵州和尚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350号,隶属3门5纲13目19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洞内物种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均在有光带,其指数分别为3.5... 对贵州和尚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350号,隶属3门5纲13目19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洞内物种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均在有光带,其指数分别为3.5511、2.2964和0.7799;优势度指数在黑暗带最高(0.3756);相似性指数最高在弱光带与黑暗带之间(0.6338)。此外,还对洞穴动物的分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物种多样性 贵州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下载PDF
末次冰期贵州七星洞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美良 程海 +3 位作者 袁道先 林玉石 覃嘉铭 章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的短时间尺度气候快速变化的D O旋回事件 1~ 18和Heinrich事件H1~H5在黔南七星洞中的石笋记录 ,并对冷事件发生的年代给出了界定。研究表明 ,黔南 6 0 .5kaBP以来石笋记录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 ,明显受北大西洋气候振荡的影响 ,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石笋δ18O记录表明 ,在 6 0 .5~ 11.2 9kaBP间的末次冰期 ,δ18O值由负偏逐渐向正偏方向变化 ,反映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 ,降雨由多变少 ,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古季风环流 古气候 HEINRICH事件 D-O旋回
下载PDF
贵州龙天洞和郑家大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群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黎道洪 罗蓉 宋锡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0-88,共9页
对龙天洞和郑家大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两洞共获标本847个,隶属3门6纲15目28种。并对两洞的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A(2.2308),而最低是群落F(0.94... 对龙天洞和郑家大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两洞共获标本847个,隶属3门6纲15目28种。并对两洞的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A(2.2308),而最低是群落F(0.9404);相似性指数最高是群落E-F(0.6363),而最低是群落D-F(0.1552)。此外,还对两洞的动物季节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落 龙天洞 古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