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ography and Cryptic Species Diversity of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Salamandridae: Paramesotriton) in Guizhou,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Tao LUO Huamei WEN +2 位作者 Kai GAO Jun ZHOU Jiang ZHO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The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karst mountain ecosystems of Guizhou, China. Although some speci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previous phylogenetic studies, the evolutionary rel... The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karst mountain ecosystems of Guizhou, China. Although some speci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previous phylogenetic studies,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time of members of this species group as a whole remain unexplored.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sequencing of one protein coding mitochondrial gene fragment(ND2) and one nuclear gene(POMC), and use a combination of phylogenetic analyses and coalescent simulations to explore the cryp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P.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revealed that the P.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is composed of two major groups, i. e., East Clade and Western-South Clade. The divergence-time and ancestral area estim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P.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likely originated in the Doupeng Mountains in Guizhou, China at 12.34 Ma(95% HPD: 8.30–14.73), and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began at about 2.17 Ma(95% HPD: 1.39–2.97). This timing coincides with the orogenesis of the Miaoling Mountains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The delimitation of species in the P.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supports the existence of the currently identified species, and consensus was confirmed across methods for the existence of least to two cryptic species within wha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P. 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This stud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pecies formation, dispersal, and diversity of the tailed amphibians in the karst mountains ecosystem of Guizhou and the role of the Miaoling Mountains as a geographical barrier to species disp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udopunctatus species group PHYLOGEOGRAPHY cryptic diversity BIOGEOGRAPHY species delimitation guizhou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2
作者 王媛 肖斐 +4 位作者 张宇馨 周恩慧 钟建琴 胡宇欣 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8-696,共9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西南...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790名30~79岁世居三代的侗族、苗族、布依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最终共有17085人纳入分析,根据调查对象是否患有CVD将其分为两组:CVD组(530名)和非CVD组(16555名)。由专业调查员使用该项目组开发的专用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习惯、疾病史、饮食情况等调查。根据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可知,要求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年中吃腌制蔬菜、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腊/熏肉、白酸汤、红酸汤、牛/羊瘪菜、紫血肉、鱼腥草、蕨菜、油茶这11种食物的频次(次/月)。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民族特色饮食与CVD的关系。结果贵州省少数民族CVD总患病率为3.20%(530/17085),各民族CVD患病率为侗族3.14%(207/6599)、苗族3.13%(158/5043)、布依族3.03%(165/5443),男性患病率(3.68%)高于女性(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20,95%CI=0.553~0.937,P=0.015)是CVD的保护因素。在侗族人群中,蕨菜≤1次/月(OR=2.172,95%CI=1.162~4.059,P=0.015)是CVD的危险因素;在苗族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63,95%CI=0.340~0.933,P=0.026)、油茶>1次/月(OR=0.442,95%CI=0.202~0.967,P=0.041)是CVD的保护因素;在布依族人群中,牛/羊瘪菜≤1次/月(OR=1.935,95%CI=1.046~3.579,P=0.035)是CVD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39,95%CI=0.427~0.957,P=0.030)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60岁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56,95%CI=0.443~0.971,P=0.035)、鱼腥草<1次/月(OR=0.642,95%CI=0.418~0.986,P=0.04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蕨菜>1次/月(OR=1.655,95%CI=1.011~2.709,P=0.045)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在体质量正常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84,95%CI=0.393~0.868,P=0.008)、1~3次/月(OR=0.666,95%CI=0.452~0.981,P=0.039)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超重人群中,紫血肉≤1次/月(OR=0.658,95%CI=0.453~0.955,P=0.027)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肥胖人群中,红酸汤1~3次/月(OR=0.592,95%CI=0.360~0.973,P=0.039)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吸烟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716,95%CI=0.532~0.965,P=0.028)、1~3次/月(OR=0.711,95%CI=0.530~0.955,P=0.02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已戒烟人群中,蕨菜>1次/月(OR=7.507,95%CI=1.324~42.556,P=0.023)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而油茶>1次/月(OR=0.319,95%CI=0.103~0.990,P=0.048)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饮酒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10,95%CI=0.531~0.948,P=0.020)、红酸汤1~3次/月(OR=0.775,95%CI=0.613~0.980,P=0.03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腊/熏肉1~3次/月(OR=1.400,95%CI=1.040~1.884,P=0.027)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和紫血肉与CVD的患病风险均存在非线性量效关系(P<0.05,P_(非线性)<0.05)。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的患病率较低。糯米及其制品、油茶、鱼腥草、紫血肉、红酸汤、牛/羊瘪菜、腊/熏肉的食用频次可能会影响CVD的患病风险。应对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的摄入频率知识进行宣传,从饮食方面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进行防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少数民族 特色饮食 贵州 LOGISTIC模型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基于贵州苗族文化背景下地域化建筑设计研究
3
作者 李星宁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建筑出现了趋同性。以贵州苗族建筑项目案例分析着手,通过对苗族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银饰、服饰、音乐和装饰等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应用,得出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表达方式,为贵州今后的苗族地域化建筑设...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建筑出现了趋同性。以贵州苗族建筑项目案例分析着手,通过对苗族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银饰、服饰、音乐和装饰等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应用,得出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表达方式,为贵州今后的苗族地域化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贵州
下载PDF
粤黔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推进对策
4
作者 彭珊 施秋义 程婷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教育协作作为粤黔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巨大的助推作用。通过透视粤黔两省前期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实践得知,随着协作的纵深推进,两地教育队伍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受帮扶地区教师能力持续提高,教育理念和教... 教育协作作为粤黔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巨大的助推作用。通过透视粤黔两省前期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实践得知,随着协作的纵深推进,两地教育队伍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受帮扶地区教师能力持续提高,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条件与教学需求更加适配,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育帮扶正向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推进。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粤黔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在制度、技术、内容和主体四个层面仍面临巨大挑战,表现为教育协作存在制度壁垒、教育协作数字化技术应用受限、教育协作体系设置不完善、教育协作参与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要推进粤黔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还需创新教育协作制度、技术赋能协作过程、深化教育协作内容、完善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黔协作 “组团式”教育帮扶 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的遗传多样性
5
作者 周晓红 陈大海 +3 位作者 吴胜 田应平 潘成勇 张福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4-1453,共10页
【目的】了解贵州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确定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为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香炉山鸡(SL)、瑶山鸡(YS)、黔东南小香鸡(XX)和威宁鸡(WN)共66份血液样本,基于京芯一号鸡55K SN... 【目的】了解贵州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确定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为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香炉山鸡(SL)、瑶山鸡(YS)、黔东南小香鸡(XX)和威宁鸡(WN)共66份血液样本,基于京芯一号鸡55K SNP芯片对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进行SNP位点检测,采用Plink v1.90、VCFtools v0.1.17和Admixture v1.3分别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的有效群体含量(Ne)介于3.1~3.2,且期望杂合度(He)均低于观察杂合度(Ho),多态信息含量(PIC)排序为威宁鸡(0.8583)>瑶山鸡(0.8350)>黔东南小香鸡(0.8123)>香炉山鸡(0.8001),均大于0.50,呈高度多态性,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状态同源(IBS)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香炉山鸡的分支最长、威宁鸡的分支最短。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间的界限分明,且各品种(类群)间无相互渗透现象;在Admixture祖代分析中,祖先集群数量(K)=2时,群体分群效果最佳,说明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有2个共同的祖先。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间的群体分化系数(Fst)接近0.05,说明群体间并未产生明显分化。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的G矩阵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和IBS遗传距离分析结果一致,香炉山鸡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最近,而威宁鸡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最远。【结论】4个贵州地方鸡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品种(类群)间的界限明显,无相互渗透现象,但亲缘关系中有部分品种(类群)间存在近交风险,因此今后的育种工作应进一步改良香炉山鸡和黔东南小香鸡的配种方式,并适当增加群体数量及公母比例,以避免近交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方鸡 SNP芯片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
6
作者 余捷妮娜 冯信群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为主要涉及服饰、器具等方面,以此形成苗族文化造物的多个类型。内容以苗族宗教信仰为线索,一是阐述苗族“佑子观”的形成及三种主要的传统造物类型;二是以苗族孩童头帽作为样本对象,寻访民间制作人,并通过图纹、材料、形制、刺绣针法等分析头帽的传统制作工艺;三是表明苗族“佑子观”的深层意蕴下现今苗族孩童童帽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帽艺术 传统文化造物 贵族苗族 民族服饰 图纹刺绣 文化寓意
下载PDF
湘黔交界区苗族传统民居平面类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7
作者 陈洪梅 肖大威 +1 位作者 卓晓岚 李婧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9期102-109,共8页
文章以湘黔交界区内苗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调查和实地测绘,以堂屋空间形态及堂室组合关系为依据进行平面类型划分,揭示苗族传统民居对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传统民居的接地方式、祭祀空间、火... 文章以湘黔交界区内苗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调查和实地测绘,以堂屋空间形态及堂室组合关系为依据进行平面类型划分,揭示苗族传统民居对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传统民居的接地方式、祭祀空间、火塘间等造成民居平面类型差异的因子特征及作用机制,以期维持民族建筑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为乡村新民居的建设集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平面类型 影响因子 苗族 湘黔交界区
下载PDF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in the Dahebian block,western Guizhou,China
8
作者 Yong SHU Shuxun SANG Xiaozhi ZHO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4-67,共24页
The widely sprea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seam group in southern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the extensively developed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The widely sprea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seam group in southern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the extensively developed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Taking the Dahebian block in western Guizhou as the study area,the geological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was establish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odel parameters was clarified by clustering algorithms and factor analysis.The facies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main coal body structures in Nos.1,4,and 7 coal seams are cataclastic coal and granulated coal,whereas the No.11 coal seam is dominated by granulated coal,which has larger thicknesses and spreads more continuously.The in situ permeability of primary undeformed coal,cataclastic coal,granulated coal,and mylonitized coal reservoirs are 0.333 mD,0.931 mD,0.146 mD,and 0.099 mD,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The property model constructed by facies-controlled modeling reveals that Nos.1,4,and 7 coal seams have a wider high-permeability area,but the gas content is lower;the high-permeability area in the No.11 coal seam is more limited,but the gas content is higher.The results of the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and K-means clustering indicate that the geological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6 clusters,the model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 clusters are summarized by data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6 factors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analysis results in multi-layer coalbed methane co-development is presented.This study provides ideas for the ge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seam group and its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modeling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coal seam group clustering algorithm Dahebian block western guizhou
原文传递
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的生态智慧及价值
9
作者 何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有着以农为本、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生... 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有着以农为本、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态智慧,深入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的生态价值,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生态层面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农业谚语 生态智慧 价值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汉式家谱文化现象研究
10
作者 周国茂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族际整合意图的践行,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少数民族中的汉式家谱是一种外在压力下的家族历史和身份建构,因此其中叙述的历史存在诸多疑点,导致历史价值的减弱,但这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加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强对家谱编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避免家谱编修中的各种弊端,将极大地发挥家谱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更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汉式家谱 文化现象
下载PDF
黔东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以梵星村、团龙村、云舍村为例
11
作者 杨远帆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3期165-168,共4页
本文聚焦于黔东地区的三个典型土家族传统村落——梵星村、团龙村与云舍村,将样本村落的空间划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大类,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各类空间展开深入分析,总结出黔东土家族传统村落丰富多样的空间特征,旨在为贵州地区传... 本文聚焦于黔东地区的三个典型土家族传统村落——梵星村、团龙村与云舍村,将样本村落的空间划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大类,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各类空间展开深入分析,总结出黔东土家族传统村落丰富多样的空间特征,旨在为贵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特征 黔东土家族
下载PDF
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77
12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4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080,共10页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地区 下江群 甲路组 清水江组 斑脱岩 锆石SHRIMP定年
下载PDF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96
13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7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张传恒 曹茜 刘建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9-1267,共9页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上覆的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四堡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构成"四堡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通过对四堡群及其上覆地层中斑脱岩锆石的研究,精确地测定并获得了四堡群斑脱岩锆石的年龄841.7Ma±5.9Ma和黔东南摩天岭地区侵入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的年龄826.8Ma±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四堡群 斑脱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贵州9个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凌雁 何燕 +3 位作者 张婷 王婵娟 官志忠 单可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调查贵州9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以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情况,为贵州相关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PCR-SDS PAGE)技术、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线粒体RegionV 9... 调查贵州9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以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情况,为贵州相关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PCR-SDS PAGE)技术、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线粒体RegionV 9 bp序列的缺失、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在本次研究的9个少数民族中线粒体DNA的Region V发现2种多态性,即标准型和缺失性,仡佬族、畲族、壮族、仫佬族、毛南族、蒙古族、回族、羌族、满族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频率分别为:26.6%、25%、20%、18.3%、13.3%、10%、8.3%、6.7%、5%;Y染色体DYS287多态显示:仡佬族、仫佬族YAP+携带率分别为20%、1.67%,其余民族全部显示为YAP-。研究获得贵州9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数据,为各民族群体遗传分析及起源等提供相关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线粒体DNA DYS287 多态性
下载PDF
贵州三都地区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 被引量:13
15
作者 覃筱燕 张淑萍 +1 位作者 杨林 戴景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随机抽样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群500例,进行ABO血型的检测分析。调查结果为:(1)水族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9 41%,B型占22 06%,O型占44 12%,AB型占4 41%;特征为O>A>B>AB。基因频率是p=0 1871,q=0 1430,r=0 6699;特征为r&g... 随机抽样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群500例,进行ABO血型的检测分析。调查结果为:(1)水族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9 41%,B型占22 06%,O型占44 12%,AB型占4 41%;特征为O>A>B>AB。基因频率是p=0 1871,q=0 1430,r=0 6699;特征为r>p>q。(2)水族ABO血型分布的民族指数为1 278。此次调查贵州省三都的水族具有较高的O基因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基本上与以前的文献资料相符,且符合我国省区血型频数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三都地区 水族 人群 ABO血型 基因频率
下载PDF
贵州锦屏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稀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探讨金的来源问题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瑞东 张晓东 +2 位作者 刘玲 袁世婷 许利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贵州东南地区的新元古界下江群产大量的石英脉型金矿,有关金的矿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通过对下江群逐层采样,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金主要在变余砂岩中富集,特别是在变余砂岩透镜体或板岩封闭的变余砂岩顶部是含金石英脉形成... 贵州东南地区的新元古界下江群产大量的石英脉型金矿,有关金的矿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通过对下江群逐层采样,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金主要在变余砂岩中富集,特别是在变余砂岩透镜体或板岩封闭的变余砂岩顶部是含金石英脉形成的部位。Au与Mn、Sr、Cu等成正相关,特别是Au与Mn呈显著的正相关,可能是Mn胶体对金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Mn含量高的层位金含量高。而Au与Hg、Ba、W、As呈弱的负相关性,Ti、Co与Au呈负相关性,说明Au与陆源物质没有关系。下江群中稀土配分非常类似,表明地层被后期热液充分混合作用,金往往在稀土含量较低的层位富集,说明流体运移到砂岩内,而砂岩中的石英对稀土有稀释作用。富含金的pq-15样品具有与下江群完全不同的稀土配分,其表明金的成矿物质可能除来源于下江群外,还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下江群 新元古代 贵州
下载PDF
黔东地区梵净山群与下江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6
17
作者 高林志 陈建书 +5 位作者 戴传固 丁孝忠 王雪华 刘燕学 王敏 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9-959,共11页
根据黔东地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第6段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0Ma±5Ma),结合下江群芙蓉坝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下江群新寨组(板溪群马底驿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13.5Ma±9.6Ma),将其与广西四堡群和丹州群凝灰岩年... 根据黔东地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第6段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0Ma±5Ma),结合下江群芙蓉坝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下江群新寨组(板溪群马底驿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13.5Ma±9.6Ma),将其与广西四堡群和丹州群凝灰岩年龄进行对比。梵净山群回香坪组年龄与四堡群鱼西组凝灰岩年龄一致,2个地区均发育早期基性岩和枕状熔岩、晚期浅色花岗岩。该事件的精确定年对江南造山带西南端构造演化将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江南古陆新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的最新锆石U-Pb年龄,梵净山群(贵州)、四堡群(广西)、冷家溪群(湖南)、双桥山群(江西)与仓溪岩群(湖南)、宜丰岩群(江西)、张村群(江西),甚至与双溪坞群(浙西)在沉积年代上有一定的时间差,而上覆贵州下江群甲路组(814Ma)、广西丹州群合桐组(802Ma)、湖南板溪群张家湾组(802Ma)、江西登山群邓家组(766Ma)和浙江河上镇群骆家门组(791Ma)沉积起点的时间也不一致,但是两者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出明显的造山事件。研究认为,不断地获得精确的地层年代数据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对比,并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地区 梵净山群 凝灰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华北与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层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来源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张军营 李生盛 张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中国华北和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中54个样品的铂族元素(PGE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铂族元素主要是通过岩浆热液活动、低温热液流体、同沉积火山灰、陆源碎屑输入和海水等诸种地质作用形成...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中国华北和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中54个样品的铂族元素(PGE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铂族元素主要是通过岩浆热液活动、低温热液流体、同沉积火山灰、陆源碎屑输入和海水等诸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前3种作用是造成煤中铂族元素异常的主要原因。低含量的铂族元素(正常背景值)主要来源于硅质陆源区,煤中铂族元素的背景值为:Ru=0.005μg/g,Rh=0.014μg/g,Pd=0.181μg/g,Ir=0.001μg/g,Pt=0.037μg/g。煤中铂族元素以Pt-Pd分配模式为特征,并且Pd>Pt,Pd>>Ru、Rh、Ir,其中Pd在煤中的背景值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8倍。Pd、Pt与煤灰分呈正相关,表现出它与无机矿物的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晚古生代 煤层 铂族元素 赋存状态 地质作用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被引量:35
19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把土壤 -植物 -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 ,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 ,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 ,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 ,次先锋种为中输... 把土壤 -植物 -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 ,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 ,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 ,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 ,次先锋种为中输入中输出较高效率类型 ,过渡种为较低输入中输出较低效率类型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为中输入、中输出中效率类型。先锋种、次先锋种耐旱适应性强于次顶极种和顶极种。同一种组内落叶阔叶树种耐旱适应性弱于常绿阔叶树种 ,证实了“喀斯特森林中落叶成分是对干旱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种组 耐旱适应性 贵州
下载PDF
黔北黑色岩系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易发成 杨剑 +1 位作者 侯兰杰 汪建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4,共8页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 ,系统测定了黔北黑色岩系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金属富集层是铂族元素富集的首选层位。根据铂族元素丰度、元素相关性、特征参数值和元素配分模式 ,认为铂族元素并非来源于地外物质 ,而是海底含矿热卤水沿深...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 ,系统测定了黔北黑色岩系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金属富集层是铂族元素富集的首选层位。根据铂族元素丰度、元素相关性、特征参数值和元素配分模式 ,认为铂族元素并非来源于地外物质 ,而是海底含矿热卤水沿深大断裂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元素地球化学 铂族元素 金属富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