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 Delineation in Karst Plateau Area:A Case Study in Pudi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5
1
作者 ZHANG Panpan HU Yuanman +3 位作者 XIAO Duning LI Xiuzhen YIN Jie HE Hong 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84-90,共7页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geo-ecological problem in Southwest China.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 deline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guide for the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geo-ecological problem in Southwest China.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 deline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guide for the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We chose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uzhai underground basin on the karst plateau in Pud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selected land use type, elevation, slope, aspect, lithology and settlement buffer 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The potential risk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was quantified with the factor-weights un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Five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were delineated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he extremely low, low, moderate, high and extremely high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accounted for 5.01%, 44.17%, 33.92%, 15.59% and 1.30%, respectively.As a whole,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level was moderate because the area of low and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occupied 78.09% of the study area.However, more than half of the area(about 50.81%) was predicted to have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and above, indicating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subject to rocky desertification.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was higher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er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risk zon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actors have been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喀斯特高原区 潜在风险 贵州省 中国西南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统计分析方法
下载PDF
Variability of Aquatic Chemistry in CentralGuizhou Karst Region,China
2
作者 白占国 万国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8年第3期241-248,共8页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urfacefresh water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The chemical data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water inthe central Guizhou karst area showed th...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urfacefresh water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The chemical data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water inthe central Guizhou karst area showed that spring water from carbonate rock cracks (crack-water) is of neutrality or meta-alkalinity and [C] Ca Ⅱ type. The amounts of all ions and theconcentrations of HCO3 and Ca2+ were higher in the autumn than in the spring. the crack-water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filtration of surface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erosion and/or transportation with decreasing HCO3- and increasing PH, SO, Cl, K+ and Na+ during runningin a certain distance on the land suffice. In particular, the chemical compeitions of the watersat Tianxingqiao (upper-stream), Shuiliandong (mid-waterfall) and Luoshuitan (down-pool)near 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 we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rack-wat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 Na+, Fe3+ and NO3- varied closely with seasons. The CaCO3 depositedviolently with CO2 release in the spring. In Lake Hongfeng the HCO3- /So- equivalent ratioswere only 2. 1 - 2. 4, but Ca2 + /Md+ up tO 2. 4 - 4. 2. The CI-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afactor Of 1 and Na+ by order of magnitude relative to the spring water. These indicated the in-crease in artificial pollutant discharge in the Lake Hongfeng watershed. In addition, porewater in the soils coveing carbonate rocks belongs to strongly mineralized water.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ater quality were controlled by carbonate despition, sulphate mineralization and nitrogen fixation as well as ammonifica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eitions in thewaters from the karst region were unstable and change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贵州 岩溶地区 水化学 地表水 钙离子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a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Ecosystem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the Houzhaihe Area, China 被引量:10
3
作者 Yangbing Li Jing Xie +2 位作者 Guangjie Luo Hua Yang Shijie Wang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5年第10期501-512,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KRD) quantitatively is essential to obtain objective knowledge about the concept of KRD and the form reason of KRD, and is useful to restore KRD land. Houzha...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KRD) quantitatively is essential to obtain objective knowledge about the concept of KRD and the form reason of KRD, and is useful to restore KRD land. Houzhaihe area located in central plateau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studied here as a representative assemblage landform and its KRD’ s evol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based mainly on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 1963, 1978, 2005 and 2010. The KRD land comprises light KRD, moderate KRD and severe KR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KRD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odes such as unchanged, weakened, fluctuated and aggravat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KRD with no changes from 1963 to 2010, namely, unchanged mode, accounted for 43.76%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KRD in 2010;it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the slope of 15&#176 - 25&#176 and >25&#176 basically. Furthermore, the severe KRD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areas within 300 - 600 m distance from settlement;when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rural settlements was more than 900 m, the severe KRD declined, and its proportion was 28.6% and 10.6% in 1963 and 2010 respectively. In the peak-cluster depressions, located in central study area, the slope cropland with slope of 15&#176 - 25&#176 was still abounding, and was seriously rocky desertification generally. So, we propose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lope croplands is still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 of l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refore, for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focal point is to alter the land use of steep-slope cropland at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EVOLUTION Driving Mechanism Central plateau in guizhou
下载PDF
高原型喀斯特主要丘陵类型、形成机制与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区刍议
4
作者 代彬 彭韬 +2 位作者 张信宝 莫小妹 王世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喀斯特地貌类型和分区受气候、构造、地质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以峰林、峰丛等形态组合为基础的地貌分区,难以完全反映贵州复杂的喀斯特地貌。以往的分区工作忽略了除典型锥峰、塔峰外大量分布的“馒头山”丘陵(穹丘)的重要性,其形态... 喀斯特地貌类型和分区受气候、构造、地质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以峰林、峰丛等形态组合为基础的地貌分区,难以完全反映贵州复杂的喀斯特地貌。以往的分区工作忽略了除典型锥峰、塔峰外大量分布的“馒头山”丘陵(穹丘)的重要性,其形态特征、空间分布以及形成演化机制等尚不清楚。本文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野外考察结果,结合室内资料综合分析,探讨了贵州不同喀斯特丘陵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机制以及与气候、地质(岩性和岩相)等环境背景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已有石漠化分区方案,初步提出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区方案。主要认识如下:(1)锥峰、塔峰、穹丘喀斯特丘陵和常态山非喀斯特丘陵是贵州高原主要的四种丘陵类型。(2)锥峰、塔峰的形成受表层岩溶带溶蚀机制控制,穹丘坡地形态与土壤蠕移有关。(3)贵州除非喀斯特区外,喀斯特区分为锥峰、塔峰喀斯特地貌区,穹丘喀斯特地貌区和喀斯特峡谷地貌区三个大区。(4)锥峰、塔峰喀斯特地貌区包含黔中西部北亚热带浅碟型峰丛(锥峰)洼地区和黔南南亚热带漏斗型峰丛(锥峰、塔峰)洼地区两个亚区。(5)穹丘喀斯特地貌区包含黔东北中亚热带褶皱构造穹丘槽谷区,黔北中亚热带不纯碳酸盐岩穹丘洼地区,黔西北暖温带穹丘洼地、盆地区,黔西西南季风常态山、穹丘洼地、盆地区,黔中东部北亚热带不纯碳酸盐岩穹丘-常态山洼地区五个亚区。(6)喀斯特峡谷地貌区为北盘江深切峡谷多丘陵形态立体分布区。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喀斯特 地貌类型 穹丘 分区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核算——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5
作者 周福开 王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69-74,106,共7页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内涵,并参考理论模型,结合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9年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为292.35亿元,占2019年安顺市GDP总量的31...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内涵,并参考理论模型,结合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9年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为292.35亿元,占2019年安顺市GDP总量的31.64%;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产量价值为166.53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56.96%;耕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价值为111.66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38.20%;耕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14.16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4.84%。该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政策和耕地价值核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系统产品价值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安顺市
下载PDF
中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春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袁淑杰 缪启龙 +3 位作者 谷晓平 邱新法 周涛 康为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6-800,共5页
利用1951~2004年54年88个站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对该区春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全区范围内春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 利用1951~2004年54年88个站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对该区春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云贵喀斯特地区春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全区范围内春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和突变点,春旱强度指数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特征。特重区、严重区13~15年的周期也很显著,并存在2~3年的主周期;中旱区和轻旱区还具有9~11年的周期,存在3~4年的主周期。根据主周期进行预测,特重区、严重区干旱程度将加重;轻旱区、中旱区干旱程度将减轻。同时还分析了春旱的分布特征、形成的环流场和物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喀斯特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春旱
下载PDF
贵州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抬升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德全 刘秀明 +1 位作者 姜立君 刘春茹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各种层状地貌是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记录了区域地貌、地质、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地球内外动力的演变。深入研究贵州高原的各种层状地貌的形成、变形及时代,可以弥补缺乏沉积记录等代用指标的不足,具有重建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 各种层状地貌是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记录了区域地貌、地质、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地球内外动力的演变。深入研究贵州高原的各种层状地貌的形成、变形及时代,可以弥补缺乏沉积记录等代用指标的不足,具有重建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历史的重大意义。文章总结了有关贵州夷平面、河流阶地、洞穴等各种层状地貌等零星的研究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旨在构筑贵州新生代区域构造抬升、地质环境演化基本轮廓;与此同时,依据贵州喀斯特的特殊性,提出各级地貌面上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综合对比以及年代学研究是深化贵州层状地貌和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河流阶地 层状洞穴 贵州高原 抬升
下载PDF
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2 位作者 罗劬侃 何正芳 谭政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园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丘陵、单面山与象形山、水文遗迹等8大类,它们以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有序、集中分布于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片...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园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丘陵、单面山与象形山、水文遗迹等8大类,它们以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有序、集中分布于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片相对独立,却又以绮结河为纽带紧密相连的喀斯特区域内,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形态雄伟、典型、优美、珍稀的高原喀斯特景观群。同时在对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探讨了织金喀斯特,及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大地貌单元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认为它们的发育模式由地下喀斯特逐渐过渡至地表喀斯特,系统完整地纪录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的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洞 喀斯特景观 贵州高原 形成演化分析
下载PDF
贵州高原不同地貌区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继 周旭 +2 位作者 蒋啸 杨江州 罗雪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 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和质量控制文件重新构建高质量的MODIS-NDVI数据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数据模拟植被NPP,再结合MOD16-ET数据估算WUE。综合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稳定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贵州高原2000—2014年各地貌区、植被类型WUE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近15年来WUE均值和趋势的空间格局都呈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 WUE趋势呈显著增加态势( R^2 =0.63, P <0.001)。(2)从各地貌区来看,多年WUE均值排序为:断陷盆地>岩溶峡谷>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原>岩溶槽谷,其中断陷盆地和岩溶峡谷呈显著( P <0.05)增加趋势。(3)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 WUE大小呈混交林>阔叶林>耕地>针叶林>草地>灌丛排序。针叶林和灌丛变异系数(CV)值较高,但前者对气候波动的抵挡能力更强,增加速率更快。草地CV值最低,变化速率最慢,不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显著,使耕地WUE的变化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 贵州高原 喀斯特地貌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定量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旭东 张善余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贵州所特有的山地高原地形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是形成贵州自然环境复杂性和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该区人口分布不平衡性增大的主要因素。在高原地区,人口的分布明显受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地形坡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贵州高原... 贵州所特有的山地高原地形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是形成贵州自然环境复杂性和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该区人口分布不平衡性增大的主要因素。在高原地区,人口的分布明显受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地形坡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又具有特殊性:人口分布并不完全遵循随海拔升高而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喀斯特地质地貌成为制约人口分布实现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在非喀斯特地区,人口分布受侵蚀区面积的影响程度较大,呈现出一种低地指向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质条件 贵州山地高原 人口分布 海拔高度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C、N、P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利青 彭晚霞 +5 位作者 宋同清 邹冬生 曾馥平 宋敏 俞孜 刘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6-2065,共10页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磷(Pmic)以及碳氮比(Cmic/Nmic)适宜,氮(Nmic)的含量较低,变异均很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值C0较小(0.0016—0.0087),C0/(C0+C)均<25%(2.6%—10.2%),变程a较短(22.2—51.0 m),其强烈的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Cmic、Nmic和Cmic/Nmic的高值区分布在坡的中上部,Pmic的高值区则在坡的中下部和坡脚。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小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不同土壤微生物属性的空间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C、N、P 空间变异 喀斯特 坡耕地 云贵高原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几种灌木对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2 位作者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生栒子和无植被变化差异均极显著,矮生栒子与无植被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喀斯特高原区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山地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生态效益评价——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芳挺 熊康宁 +2 位作者 陈浒 杨正怀 樊云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2,97,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益,以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典型区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和植被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径流区土壤的渗透能力,不同的土地... 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益,以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典型区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和植被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径流区土壤的渗透能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稳定性能相差较显著;土壤容重、持水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在土壤容重均较低,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依次是灌草丛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地<缓坡耕地;植被覆盖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在a=0.05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79,0.853,植被覆盖度愈大,侵蚀愈弱。喀斯特高原山地水土流失因素与土壤物理性质有着最直接、最敏感的相关性,以植被恢复及控制人为干扰来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最佳,生态效益能实现最大化。该研究成果必将对同类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为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高原山地 水土流失 生态效益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空间演变——以贵州省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晓芳 周永章 欧阳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要利用景观格局指数、Moran’s I系数以及居民点数据与等高线数据的空间叠置及转换技术,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案例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变具有强烈的喀斯特地域基因,在喀斯特地貌的限制下聚落总体分布分散;近年来聚落规模不断增加,在局部有一定小规模集聚并随地形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集聚形式和集聚程度;而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且景观趋于破碎,空间分布更加复杂;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高原盆地 聚落 空间分布 演变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Ⅱ多元回归分析与地带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旭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76个县市(区)农业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以及自然地理因素的资料为基础,主要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贵州省人口分布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分布具有一定地带性...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76个县市(区)农业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以及自然地理因素的资料为基础,主要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贵州省人口分布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分布具有一定地带性,综合研究这些地带性因素的分布特征,探讨贵州喀斯特地质条件下人口分布的自然地带性规律,其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地质环境条件下,受经度、纬度以及平均海拔高度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作用,决定了贵州高原人口分布疏密差异的态势,表现为西北部人口过密,东南部人口稀疏的空间格局,使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也呈现出不协调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喀斯特高原 人口分布 自然环境
下载PDF
贵州高原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魏媛 张金池 +1 位作者 俞元春 喻理飞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7-490,共4页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C,SMBC)及微生物熵(qSMB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SMBC及qS...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C,SMBC)及微生物熵(qSMB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SMBC及qSMBC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森林的恢复,SMBC及qSMBC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反映出土壤质量在逐渐恢复;②SMBC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但qSMB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③SMBC的变化特征在不同生境间表现为: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它三个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石沟生境有利于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动植物群体的繁殖,但qSMBC的变化刚好与之相反;④SMBC及qSMBC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前者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后者表现为根际<非根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恢复序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贵州高原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林俊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3-46,共4页
论述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及其它地貌的确切分布面积 ;探讨分布特征 ;划分喀斯特地貌县与非喀斯特地貌县 ,并以湄潭和紫云二县为例 ,阐明喀斯特高原区和峡谷区两大地貌单元的基本特征与差异。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分布面积 喀斯特高原区 喀斯特峡谷区 贵州 地质地貌 非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 Ⅰ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旭东 张善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6-262,共7页
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性及其原因,在揭示贵州典型的喀斯... 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性及其原因,在揭示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的地理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喀斯特高原 人口分布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山区IRS-P6影像最佳融合方法选择研究——以贵州平塘县四寨镇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梦琦 周忠发 李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19-425,共7页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属岩溶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背景复杂,地表切割剧烈,海拔落差大,坡度较陡,同时地处季风气候区还伴有常年多云多雨现象,因此卫星遥感数据质量常受到严重影响。文章以贵州南部平塘县四寨镇为例,主要针对IRS...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属岩溶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背景复杂,地表切割剧烈,海拔落差大,坡度较陡,同时地处季风气候区还伴有常年多云多雨现象,因此卫星遥感数据质量常受到严重影响。文章以贵州南部平塘县四寨镇为例,主要针对IRS-P 6卫星遥感影像的多光谱4,3,2波段与其全色PAN波段之间的融合,运用比值变换、主成分分析法(PCA)、乘法变换和IHS变换四种常见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主观定性评价和客观定量评价。研究表明IHS融合法效果相对最好,在保持原多光谱影像光谱信息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了图像的目视效果,清晰度和纹理细节表现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是一种适宜于亚热带喀斯特高原地区的融合方法,对解决喀斯特高原山区受雨云天气条件限制难以获取高质量影像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高原山区 IRS-P6 影像融合 贵州平塘
下载PDF
云贵高原典型串珠状岩溶湿地水文地质演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华 康晓莉 +5 位作者 彭淑惠 黄钊 高瑜 黄琴辉 刘绍华 刘天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2-541,共10页
位于云贵高原面上宣威岩溶断陷盆地北东部的格宜镇,地貌类型为岩溶丘峰谷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地层,由于岩石建造和外地质应力的复杂性,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既有溶蚀形成的溶洞、洼地、谷地、落水洞等地表岩溶地... 位于云贵高原面上宣威岩溶断陷盆地北东部的格宜镇,地貌类型为岩溶丘峰谷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地层,由于岩石建造和外地质应力的复杂性,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既有溶蚀形成的溶洞、洼地、谷地、落水洞等地表岩溶地貌,又有地下河管道等。通过水文地质学、岩溶学方法,对湖泊型串珠状湿地的构造、水文地质、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云贵高原面上串珠状岩溶湿地演化过程经历了地壳抬升期、南地壳稳定期、地壳再次抬升期三个阶段,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抬升,侵蚀基准下切等原因,岩溶管道在漫长的时间内垮塌、淤泥堵塞及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条件下了形成地表串珠状湿地。针对目前湿地面积的不断萎缩、减小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岩溶湿地 水文地质 演化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