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沉积年代、速率及其有机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7
1
作者 文雪峰 魏晓 +1 位作者 杨瑞东 田明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715,共4页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进行加速器(AMS)14C测年和有机碳的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0.90 m和0.55 m处年龄分别为(7 933±33)a B.P.和(7 733±28)a B.P.,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为1.75 mm/a。获得泥炭层δ13C为-28.9‰~-26.6‰,...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进行加速器(AMS)14C测年和有机碳的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0.90 m和0.55 m处年龄分别为(7 933±33)a B.P.和(7 733±28)a B.P.,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为1.75 mm/a。获得泥炭层δ13C为-28.9‰~-26.6‰,平均为-27.8‰,说明植被以C3植物为主,与现在坪台沼泽上苔藓繁盛相似。结合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推断,研究区泥炭发育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个暖湿期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里高山草原 泥炭 沉积速率 δ13C 贵州
下载PDF
贵州晚二叠世泥炭资源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拥军 张明生 +2 位作者 朱敏 樊卫国 张继民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贵州在晚二叠世时期形成的大量泥炭 ,因年代久远 ,现已大部分深变质成煤。可作为泥炭利用的是近地表煤层经风化后所形成的含有机质丰富的风化物。
关键词 贵州省 晚二叠世 泥炭资源 分布
下载PDF
贵州草海赵家院子晚更新世泥炭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孔凡翠 杨瑞东 沙占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6-730,共15页
根据威宁草海赵家院子沉积柱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以及14C测年分析,探讨了草海地区泥炭沉积速率,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环境。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Sc、V、Cr、Ni、Ga、Rb、Sr、Sn、Cs、Ba、Zr、Th、U等14... 根据威宁草海赵家院子沉积柱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以及14C测年分析,探讨了草海地区泥炭沉积速率,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环境。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Sc、V、Cr、Ni、Ga、Rb、Sr、Sn、Cs、Ba、Zr、Th、U等14种微量元素在沉积柱上含量变化整体呈现一致性。14C测年显示,赵家院子剖面沉积柱下部泥炭层的年龄大约为33.74±1.79—23.29±0.10kaBP之间,各层的沉积速率自下而上分别是:下部泥炭层148.4mm/ka,上部黑色古土壤层24.3mm/ka,顶部堆积层22.4mm/ka,沉积柱沉积速率由下而上逐渐降低。元素对比值以及多元素之和比值Sr/Ba、Rb/Sr、(CaO+K2O+Na2O)/Al2O3、(Fe2O3+Al2O3)/(MgO+CaO)和CaO/MgO等气候指标显示,从42.37±1.27kaBP到15.6±0.1kaBP时间段内,研究区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较湿润→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温暖较湿润→温凉湿润的演化。沉积物物源经历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下部泥炭层风化程度小于上部沉积物的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速率 草海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雷公坪山地沼泽泥炭年代学和沉积速率研究
4
作者 张辉 李松 +3 位作者 司云云 刘蕊 罗璇 何严华 《贵州地质》 2021年第4期382-386,共5页
通过对贵州东南部雷公坪泥炭进行年代学和有机碳同位素测定,雷公坪泥炭剖面底部150 cm处年龄为13360±40 a B.P.,在中部70 cm处年龄为4570±30 a B.P.,顶部10 cm处年龄为420±30 a B.P.,建立了雷公坪泥炭沉积的年代学序列,... 通过对贵州东南部雷公坪泥炭进行年代学和有机碳同位素测定,雷公坪泥炭剖面底部150 cm处年龄为13360±40 a B.P.,在中部70 cm处年龄为4570±30 a B.P.,顶部10 cm处年龄为420±30 a B.P.,建立了雷公坪泥炭沉积的年代学序列,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由上至下分别为23.81 cm·ka^(-1)、14.46 cm·ka^(-1)、9.10 cm·ka^(-1)。获得泥炭层泥炭有机碳同位素δ^(13)C分别为-27.5‰、-28.8‰、-28.5‰,结合其他区域气候记录推断,说明研究区泥炭发育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坪 泥炭 AMS^(14)C 沉积速率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龙里山地泥炭年代学及沉积速率特征
5
作者 张辉 司云云 +1 位作者 刘蕊 罗璇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1期119-121,共3页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泥炭进行AMS^(14) C年代学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110 cm处年龄为(8820±30)a BP,中部75 cm处年龄为(7210±30)a BP,上部10 cm处年龄为(1340±30)a BP,建立了贵州中部高山泥炭沉积的年代学序列,计算出泥炭...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泥炭进行AMS^(14) C年代学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110 cm处年龄为(8820±30)a BP,中部75 cm处年龄为(7210±30)a BP,上部10 cm处年龄为(1340±30)a BP,建立了贵州中部高山泥炭沉积的年代学序列,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由下至上分别为0.027,0.008和0.023 cm/a。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周边泥炭沉积记录,发现该地泥炭沉积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贵州中部古气候变化特征:沉积率较高的8820~7210,1340~0 a BP为暖湿气候,7210~1340 a BP为冷干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里高山草原 泥炭 AMS^(14)C 沉积速率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龙里高山泥炭腐殖化度所记录的古气候初探
6
作者 张辉 刘蕊 +2 位作者 司云云 刘滋君 李腾龙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0期109-111,113,共4页
通过以14 C测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龙里泥炭剖面的年代序列,通过对研究区泥炭腐殖化度与有机质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研究区约7933~7476 a B.P.约500a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2个主要阶段:早期(7933~7624 a B.... 通过以14 C测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龙里泥炭剖面的年代序列,通过对研究区泥炭腐殖化度与有机质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研究区约7933~7476 a B.P.约500a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2个主要阶段:早期(7933~7624 a B.P.)泥炭腐殖化度最低,指示气候湿热,晚期(7624~7476 a B.P.),泥炭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温凉较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腐殖化度 古气候 贵州龙里
下载PDF
贵州西部晚全新世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火灾历史 被引量:2
7
作者 乐远福 何柳莹 +4 位作者 郑卓 陈聪 万秋池 汤永杰 黄康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贵州西部位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西南季风是该区域水汽来源的主要气候系统。贵州六盘水娘娘山有连片分布的垫状泥炭沼泽沉积,较完整记录了过去的植被和气候历史,是研究气候-植被-火灾-人类活动变化的理想场所。本... 贵州西部位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西南季风是该区域水汽来源的主要气候系统。贵州六盘水娘娘山有连片分布的垫状泥炭沼泽沉积,较完整记录了过去的植被和气候历史,是研究气候-植被-火灾-人类活动变化的理想场所。本研究以六盘水娘娘山1999 m海拔的一处泥炭湿地钻孔上部52 cm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AMS^(14)C测年获得年代框架,采用孢粉和炭屑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的植被演替及火灾活动历史。结果表明:3500~3100 cal.a B.P.期间,当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繁盛,火灾活动为气候控制为主的森林火灾,但火灾活动并未改变阔叶林的总体面貌;3100~600 cal.a B.P.期间,气候呈变干趋势,阔叶类木本植物显著减少,当地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疏林草地和针叶类疏林,极可能是趋于冷干的气候环境的结果;大约600 cal.a B.P.之后,当地植被演变为开阔林,同时,出现大颗粒炭屑(>125μm)以及伴人花粉的明显增加,表明人类农业活动高强度的刀耕火种已经扩张到较高海拔山区。区域对比显示,西南地区在3500 cal.a B.P.以来,主要以区域性火灾为主,而3100 cal.a B.P.以后的火灾活动受到气候变干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特别是600 cal.a B.P.以来,人类活动(刀耕火种)成为局地火灾和植被更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西部 山地泥炭 孢粉 炭屑 植被演替 人类活动 晚全新世
原文传递
基于XRF岩芯扫描的贵州喀斯特地区晚全新世泥炭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欢 曾蒙秀 +6 位作者 彭海军 李凯 李凤全 朱丽东 邓伯龙 廖梦娜 倪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4-1169,共16页
文章选取发育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兴义泥炭为研究对象,对钻孔上部300 c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并测定了样品含水量、色度(亮度L*、红度a*、黄度b*)和碳酸盐含量。通过对Rb、Ti、Zr、Al、Si、Ca、Sr、Mg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色度... 文章选取发育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兴义泥炭为研究对象,对钻孔上部300 c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并测定了样品含水量、色度(亮度L*、红度a*、黄度b*)和碳酸盐含量。通过对Rb、Ti、Zr、Al、Si、Ca、Sr、Mg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色度和其他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XRF岩芯扫描在兴义泥炭研究中使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兴义泥炭化学元素的来源、指示意义及所记录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基于AMS14C测年构建的年代框架,发现:1)XRF岩芯扫描的Ca元素含量与气量法测定的碳酸盐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XRF岩芯扫描和分光测色计获得的L*、b*相关性高,尽管这两种方法获得的a*存在差异,但其数值表现上相似性仍较高;2)晚全新世以来兴义泥炭的地球化学元素主要来源于周边碳酸盐岩风化、淋溶、随流水搬运而最终沉积到湿地的物质;3)兴义泥炭Sr/Ca比值处于高值,Si/Al、Rb/Sr比值处于低值时,气候偏干,反之则指示气候偏湿润。此外,兴义泥炭Al、Si、Ca、Sr、Mg、Rb/Sr、Si/Al、Sr/Ca的变化趋势与烧失量、腐殖化度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晚全新世以来兴义地区总体上呈现出由湿润向干转变的趋势,3270~2700 cal.a B.P.由湿润持续转干,2300~1670 cal.a B.P.降水持续减少,与西南季风主控区众多古环境记录能较好地对应,并揭示了2700~2300 cal.a B.P.降水稳步增加的过程。对兴义泥炭进行XRF岩芯扫描能挖掘其蕴含的物质来源、物质变化特征等多方面信息,有助于拓展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泥炭沉积中的应用,并能深化对西南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认识及丰富泥炭研究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泥炭 XRF岩芯扫描 元素地球化学 喀斯特地貌 古环境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