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来鹤《伤寒意珠篇》学术特点及价值探析
1
作者 张白雪 蔡永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19,共4页
《伤寒意珠篇》是韩来鹤撰写的一部《伤寒论》注释发挥类著作,汇集了韩氏数年研究伤寒的心得体会。经考证,韩来鹤是明末清初人,此书成书于1683年,晚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1643年。《伤寒意珠篇》的学术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伤寒意珠篇》是韩来鹤撰写的一部《伤寒论》注释发挥类著作,汇集了韩氏数年研究伤寒的心得体会。经考证,韩来鹤是明末清初人,此书成书于1683年,晚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1643年。《伤寒意珠篇》的学术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手经主出、足经主入的观点解释“伤寒传足不传手”论,首提“伤暑传手不传足”,并以汗、吐、和、下、温、凉、补七法重新分类编排伤寒113方,以法统方,以症为纲,实现症、法、方的有机统一。韩氏独特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伤寒学的内容,促进了伤寒的学术争鸣,为中医八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治疗伤寒诸证的经验,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意珠篇 韩来鹤 学术特点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八卦卦象解六经 被引量:1
3
作者 常虹 王栋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结合《易经》八卦的卦象对《伤寒论》"六经"体系进行解读与思考,为《伤寒论》"六经"体系的构建原理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八卦卦象进行分析,并与《伤寒论》"六经"的气化状态进行对应... [目的]结合《易经》八卦的卦象对《伤寒论》"六经"体系进行解读与思考,为《伤寒论》"六经"体系的构建原理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八卦卦象进行分析,并与《伤寒论》"六经"的气化状态进行对应,分析仲景的"六经"理论体系和组方原理。[结果]从八卦卦象的五行属性与"六经"气化的五行属性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形象地解释了"六经"的含义和部分有争议的《伤寒论》条文,使部分有争议的《伤寒论》条文从卦象的角度进行了直观的解读。[结论]八卦卦象可以很好地对应六经体系,从八卦卦象的角度解释"六经"及其条文的方法,使《伤寒论》的研究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八卦 卦象 六经 伤寒论 易医结合
下载PDF
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41,共12页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秉和 《左传》 《国语》 筮例 《易》象
下载PDF
盛唐大将安思顺生平事迹钩沉 被引量:3
5
作者 穆渭生 乔潮 《唐都学刊》 2011年第6期10-16,共7页
安思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蕃将",曾任河西军、朔方军节度使,忠诚朝廷,为国戍边,功绩显著。但他因与安禄山有特殊的"兄弟"关系,最终蒙受哥舒翰公报私怨的诬陷,惨遭冤杀;加之国史不为立传,其生平事迹大多湮灭。"... 安思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蕃将",曾任河西军、朔方军节度使,忠诚朝廷,为国戍边,功绩显著。但他因与安禄山有特殊的"兄弟"关系,最终蒙受哥舒翰公报私怨的诬陷,惨遭冤杀;加之国史不为立传,其生平事迹大多湮灭。"中兴名臣"郭子仪曾为安思顺部下,深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乃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爬梳史料、解析文献,一是尽力搜集安思顺的生平事迹,彰扬其忠诚品质;二是推究郭子仪奏请昭雪安思顺的时间、现实目的———从政治上安抚、感召朔方军广大将士,以尽快平息河东道的危机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顺 安禄山 哥舒翰 郭子仪 皇权 节度使兵权
下载PDF
宋玉《对楚王问》“唱和”中音乐问题考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成慧 刘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
针对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关唱和音乐的问题,本文以文本为对象,运用训诂学"句本位"的原则,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关资料为依据,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唱和形式为唱和者对领唱者原歌曲的复唱;歌名排序... 针对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关唱和音乐的问题,本文以文本为对象,运用训诂学"句本位"的原则,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关资料为依据,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唱和形式为唱和者对领唱者原歌曲的复唱;歌名排序遵循歌曲的调式调高递升排列的规律;"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描述一方面是用借代的修辞方法指代歌名,一方面则强调描述本体的音乐涵义;进而认为"商"和"羽"为调式名,点明歌曲起调的调高;"流徵"为音阶名,暗示歌曲富于旋律变化。上述观点具有弥合学界关于"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研究中调式名与音阶名之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对楚王问》 唱和形式 歌名指代 引商刻羽 杂以流徵
下载PDF
《伤寒医约录》钩沉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伤寒医约录》是陈修园早期著作,该书既转载了龚廷贤、徐大椿等人的医著,也包含陈修园自撰的韵文和医论,该书体现了陈修园早期的学术思想,其文献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关键词 《伤寒医约录》 文献研究 陈修园
下载PDF
陈泽东医著两种研究
8
作者 杨木锐 王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陈泽东为20世纪最初40年天津市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传授岐黄学术办学授业,他一直谆谆教导学员努力研习中医经典,本人更是倾其心血整理、加注并出版了一系列经典医籍。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陈泽东两部医著《国医伤寒... 陈泽东为20世纪最初40年天津市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传授岐黄学术办学授业,他一直谆谆教导学员努力研习中医经典,本人更是倾其心血整理、加注并出版了一系列经典医籍。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陈泽东两部医著《国医伤寒课义》《温病讲义》进行研究,指明陈泽东结合教学需要阐释伤寒,深入浅出,重构体系且经注分明;论温病审证求因,堪透病源,治疗温病师法前贤又不囿于旧说,处方用药重视调理脾胃且用药轻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伤寒论 国医伤寒课义 温病讲义 文献研究 陈泽东
下载PDF
蜀中汉碑三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崝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主要对蜀中重现或新发现的三通汉碑的碑文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释。其中,简述了《何君阁道碑》的重现经过,对碑文内容及其书体进行了一些考释;对《汉赵仪碑跋》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并对碑文中提及的掾史一职的源流提出一些看法;对《... 本文主要对蜀中重现或新发现的三通汉碑的碑文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释。其中,简述了《何君阁道碑》的重现经过,对碑文内容及其书体进行了一些考释;对《汉赵仪碑跋》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并对碑文中提及的掾史一职的源流提出一些看法;对《郭择赵氾碑》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何君阁道碑 尊楗阁 史书 汉赵仪碑 掾史 郭择赵氾碑 释文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研究三札
10
作者 徐光明 孙振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50,共5页
《汉书·艺文志》之《易》类等并无"蒙省"的著录方式,《易》类是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著录的,每一个类别都以标志性的书籍或书籍体裁为类名,并围绕着这一类名著录相关的书籍;《春秋》类著录的《太史公》4篇与《太史公》13... 《汉书·艺文志》之《易》类等并无"蒙省"的著录方式,《易》类是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著录的,每一个类别都以标志性的书籍或书籍体裁为类名,并围绕着这一类名著录相关的书籍;《春秋》类著录的《太史公》4篇与《太史公》130篇中的相应之篇有重复,这4篇的著录不是"别裁",而是刘向误著录于《春秋》类中的,然后再被刘歆著录于《七略》之《春秋》类中;《诗赋略》杂赋类著录的《客主赋》的题名脱一"杂"字,歌诗类著录的《河南周歌声曲折》的题名则脱一"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蒙省 《太史公》4篇 重复 误著录 《客主赋》 脱文
下载PDF
瑜不掩瑕——《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得失(续)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维琦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38-51,共14页
继续举证说明《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方面的疏失。这些例证包括对“譣詖、则悦、大格、伤手、自无、妙度、牵课、一音、鹿轮、揩草鍼殳、故、绝、录、无得称焉、校广”等的误释或未释。
关键词 误释或未释 则悦 大格 伤手 妙度 牵课 无得称焉 校广
下载PDF
清代名医蔡宗玉生平考略
12
作者 谷峰 朱鹏举 陈士玉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3期52-54,共3页
本文对清代名医蔡宗玉的生平进行了考证,并对由此涉及到的陈修园与蔡宗玉的师生关系,《六经伤寒辨证》一书与蔡宗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蔡宗玉 医书汇参辑成 六经伤寒辨证 林昌彝 陈修园
下载PDF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13
作者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后条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下载PDF
尤怡《伤寒贯珠集》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锋利 肖荃月 +1 位作者 刘矅纶 陈萌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清代医家尤怡《伤寒贯珠集》运用"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的原文次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归纳,并对书中部分药物的炮制及煎煮方法做了改动或删减,为明清三派中依法论证派的代表性著作。该书认同《伤寒... 清代医家尤怡《伤寒贯珠集》运用"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的原文次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归纳,并对书中部分药物的炮制及煎煮方法做了改动或删减,为明清三派中依法论证派的代表性著作。该书认同《伤寒论》为临床全书的说法,对伤寒六经实质做出了阐释,认同伤寒六经提纲说且有所发展,并对"三纲鼎立"说做出了修正与发展。此外,其文中对于三阴病的论述,更是师古而不泥古,依古而又加以权变,做到了古为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贯珠集》 尤怡 六经 提纲证 三纲鼎立
下载PDF
治疫名方升降散制方特色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林枝 崔迪 岳冬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5-1847,共3页
治疫名方升降散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不仅治疫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特点、制方机理、化裁发挥3个方面对升降散的制方主旨进行了论述和阐发,升降散紧守“阳热怫郁”核心病机,主要作用特点... 治疫名方升降散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不仅治疫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特点、制方机理、化裁发挥3个方面对升降散的制方主旨进行了论述和阐发,升降散紧守“阳热怫郁”核心病机,主要作用特点是以僵蚕、蝉蜕为主药辛凉宣散腠理之郁热,通过“火郁发之”疏畅气机之壅滞,运用升清降浊法通利三焦邪热。以升降散为首的《伤寒瘟疫条辨》温病十五方通过清泄三焦郁热透邪外达,旨在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气血阴阳。升降散的证治理念不仅为治疗温疫类疾病提供了思路,而且对新发疫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杨璿 《伤寒瘟疫条辨》 温病 温疫 瘟疫
下载PDF
郭璞《山海经注》所引《音义》考略
16
作者 赵冰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1,共5页
郭璞在注《山海经》时曾引过一部出处不明的《音义》。本文考辨出此《音义》实际上是西晋臣瓒的《汉书集解音义》,就此对清代郝懿行以来所认为的郭璞以前有一位佚名学者为《山海经》作注等观点提出了新说,进一步确定了《山海经》最早的... 郭璞在注《山海经》时曾引过一部出处不明的《音义》。本文考辨出此《音义》实际上是西晋臣瓒的《汉书集解音义》,就此对清代郝懿行以来所认为的郭璞以前有一位佚名学者为《山海经》作注等观点提出了新说,进一步确定了《山海经》最早的注本应是出自东晋郭璞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山海经注 臣瓒 汉书集解音义 汉书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石纯农伤科医案治疗伤筋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17
作者 张君冬 刘江峰 +1 位作者 马文吉 杨硕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0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以《石纯农伤科医案医话选》中伤筋医案为主要数据源,探究石纯农治疗伤筋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药学》,对《石纯农伤科医案医话选》中治疗伤筋医案药物的名称、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进行规范;然后进行频次统计;并用关联规... 目的以《石纯农伤科医案医话选》中伤筋医案为主要数据源,探究石纯农治疗伤筋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药学》,对《石纯农伤科医案医话选》中治疗伤筋医案药物的名称、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进行规范;然后进行频次统计;并用关联规则技术SPSS Modeler 18.0,挖掘出治疗伤筋疾病的核心药对;通过聚类分析SPSS Statistics 22.0,挖掘出治疗伤筋疾病的潜在药对。结果共纳入石氏伤筋医案131则,涉及药物181味,总计用药频次1615次。高频药物有当归、独活、泽兰、乳香等;核心药物组合有乳香+泽兰=>当归、桃仁+乳香=>泽兰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类潜在药物组合,包括秦艽-制草乌-防己-独活、补骨脂-党参-菟丝子等。结论石纯农治疗伤筋时善用苦、辛、甘类药物,注重疏化行瘀息痛、活血补血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纯农 《石纯农伤科医案医话选》 伤科医案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训诂特点初探
18
作者 钱月 范东东 黄作阵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伤寒论本义》,清代魏荔彤所著。该书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通过研究,总结《伤寒论本义》的训诂特点为"深思仲景,重调篇次"、"援引《... 《伤寒论本义》,清代魏荔彤所著。该书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通过研究,总结《伤寒论本义》的训诂特点为"深思仲景,重调篇次"、"援引《周易》,妙解伤寒"、"融汇佛道,旁参史学"、"贯通仲景,前后互参"、"广参医家,承先启后"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荔彤 伤寒论本义 训诂
下载PDF
医学与政治的对话:基于“上医医国”的考察与研究
19
作者 崔兰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上医医国”在源头上是诸子文化与医学互动的产物,这一理念自先秦至当代,在不同的时代演绎出医学与政治互动的华丽画卷,凸显了医者对治国的道德责任。行医与从政在“仁”的价值层面、“防”的方法层面、“治本”的目标层面和“精诚”... “上医医国”在源头上是诸子文化与医学互动的产物,这一理念自先秦至当代,在不同的时代演绎出医学与政治互动的华丽画卷,凸显了医者对治国的道德责任。行医与从政在“仁”的价值层面、“防”的方法层面、“治本”的目标层面和“精诚”的明德层面上有高度的契合.道医以帝王之师的身份,借“无为”之旨畅谈治身与治国.儒医高举“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旗帜,医学人道主义与儒家仁政诉求交融,医学与政治互动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近代医家怀“以医强国”理想,在推动中医文化近代转型中造福社会、族群。当代医家在“战疫”中彰显“精医报国”之志.“上医医国”具有鲜活的历史价值和鲜明的当代价值。传统社会“上医医国”在促使医学政治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政治人文化,近现代社会医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后疫情时代,医学治理将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医学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医医国 源流 价值 互动
下载PDF
《松峰说疫》温疫六经辨治思想探析
20
作者 郭永胜 黄书婷 +2 位作者 渠景连 郑子安 李良松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20-1223,共4页
《松峰说疫》首提疫病三分法,以正“瘟疫”之名,并以《黄帝内经》的运气学思想以及《素问·热论》六经分证,作为温疫六经病理的基础,借鉴《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运用六经思想辨治温疫,开创“瘟疫六经治法”。《松峰说疫》指出... 《松峰说疫》首提疫病三分法,以正“瘟疫”之名,并以《黄帝内经》的运气学思想以及《素问·热论》六经分证,作为温疫六经病理的基础,借鉴《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运用六经思想辨治温疫,开创“瘟疫六经治法”。《松峰说疫》指出温疫病在三阳经证,宜用泻卫、清解、和法,详加辨别;温疫病入于阳明腑证,因其燥热腑实,当滋阴泻下;温疫病在三阴经证,注重解表凉血,并审经论治。此不仅拓展了中医“六经”辨治体系的化裁运用范畴,亦对外感热病与杂病等临床相关病机病证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峰说疫》 温疫 六经辨治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