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山川流域次洪水量和沙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金双彦 蒋昕晖 +1 位作者 钱云平 龙晓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运用有序聚类法、MWP检定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孤山川流域场次洪水的水量、沙量和降雨量,认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分界点为1979年。利用天然时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次洪降雨—水量—沙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变化... 运用有序聚类法、MWP检定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孤山川流域场次洪水的水量、沙量和降雨量,认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分界点为1979年。利用天然时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次洪降雨—水量—沙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1979年之后次洪水量和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1980—2010年,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次洪水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65.7%、34.3%,对次洪沙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72.9%、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洪水 降雨强度 降雨变化 人类活动 孤山川流域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1980s以来次降雨-产流-产沙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4 位作者 刘晓燕 周旭 金双彦 张亦弛 陈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目的]研究入黄支流降雨—径流—产沙变化规律,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方法]获取孤山川流域1985—2010年115场降雨事件数据,运用径流系数、产沙系数和弹性系数指标,分析孤山川流域近30年降雨—产流—产沙变化。[结果](1)与1980s相比,19... [目的]研究入黄支流降雨—径流—产沙变化规律,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方法]获取孤山川流域1985—2010年115场降雨事件数据,运用径流系数、产沙系数和弹性系数指标,分析孤山川流域近30年降雨—产流—产沙变化。[结果](1)与1980s相比,1990s的降雨多为短历时、弱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多为长历时、中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减小最为突出,其平均径流系数、平均产沙系数分别约为1980s的50%和23%。(2)1980s—199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0.13,4.21;1980s—200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1.73,6.19。(3)径流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2 3,-0.911 4,-0.801 0和-0.821 4,产沙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7,-0.998 5,-0.962 9和-0.971 7。[结论]1980s以来,孤山川流域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尤其2000年后的变化最为突出;降雨—产沙能力比降雨—产流能力对雨强变化更为敏感;植被盖度变化是下垫面因素中影响孤山川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产沙关系 次降雨 孤山川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庆 陈江南 +1 位作者 李皓冰 曾茂林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孤山川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评价方法及水沙变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模型得出的水土保持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建模所用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和统计模型本身外延精度不高的缺陷...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孤山川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评价方法及水沙变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模型得出的水土保持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建模所用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和统计模型本身外延精度不高的缺陷应是引起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具有物理基础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在水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水沙变化 黄土高原 孤山川流域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孤山川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泓旭 田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胡晋飞 连秋晗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215,共8页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1965—1979年)、过渡期(1980—1996年)和效益期(1997—2014年)。同基准期相比,过渡期年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分别减少34.11 mm和401.48t/km^2,效益期减少65.05mm和213.09t/km^2。径流深低于10mm时,水沙关系较为离散;高于该值时,水沙关系变化相对稳定。过渡期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9.12%和86.45%,效益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86.45%和8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孤山川 场次降雨事件 水土保持措施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水文特征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爱军 高忠咏 +1 位作者 冯天梅 张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研究流域水文特征的变化及驱动因素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以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Kendall秩序相关法分析1956-2009年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要素的演化趋势,采用小波变换法对系列... 研究流域水文特征的变化及驱动因素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以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Kendall秩序相关法分析1956-2009年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要素的演化趋势,采用小波变换法对系列的周期进行提取,利用有序聚类法分析径流和泥沙序列的变异点,并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近54年来孤山川流域实测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减少;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都存在5、14和28年左右的周期,且均在1979年和1996年发生突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值,在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过渡期,贡献率分别为72.2%和27.8%;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它们的贡献率分别是27.8%和72.2%。本研究将为孤山川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孤山川流域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军 赵丽霞 +1 位作者 田文君 邢小丽 《东北水利水电》 2017年第12期28-30,共3页
选择高石崖站作为孤山川流域代表站,采用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资料,用滑动分析法分析序列的变化趋势,用传统的数理统计法检验序列的一致性,用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序列突变情况。结果表明:高石崖... 选择高石崖站作为孤山川流域代表站,采用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资料,用滑动分析法分析序列的变化趋势,用传统的数理统计法检验序列的一致性,用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序列突变情况。结果表明:高石崖站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序列发生了非一致性变异,突变年份为1996年,下垫面变化是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川流域 水文资料 非一致性 突变
下载PDF
孤山川流域近30年土壤侵蚀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志宏 杨勤科 +1 位作者 武艳丽 李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4-980,共7页
针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土壤流失治理的需求,选择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定量研究了孤山川流域近30a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5~1986... 针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土壤流失治理的需求,选择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定量研究了孤山川流域近30a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5~1986年,土壤侵蚀强度加剧,侵蚀面积增加了138.13km2,流域东南部增加最多;第二阶段为1986~2006年,全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弱,侵蚀面积减少了163.09km2,1986年和1997年,东部地区减弱趋势更明显。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1 070~1 300m处,都对应于18°~35°的陡坡地;1975年和2006年,中度以上侵蚀分别集中在900~1 150和1 300~1 800,单位为MJ·mm·hm-2·h-1。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和林地。1975~200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向良性循环发展。可为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I副区土壤侵蚀规律和该区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川流域 土壤侵蚀 时空动态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孤山川流域产流模式辨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彩虹 张力 +2 位作者 邬强 冉广 荐圣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0-631,共12页
黄土高原入黄径流量锐减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对黄河中游重点水土保持区孤山川流域1965~2006年125场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综合水文学方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辨析了孤山川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洪水特征和产流模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 黄土高原入黄径流量锐减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对黄河中游重点水土保持区孤山川流域1965~2006年125场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综合水文学方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辨析了孤山川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洪水特征和产流模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孤山川流域洪水仍以超渗产流为主,但3个阶段1965~1979年、1980~1998年及1999~2006年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依次为71.67%、58%、40%,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发生比例增加.同时表明林草面积增加27.83%,汇流时间增加22.47%,流域蓄水容量增加30.35%.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产水规律,为该区开展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下垫面 孤山川流域 产流模式 生态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