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COVID-19 persistent olfactory,gustatory,and trigeminal chemosensory disorders:Definitions,mechanisms,and potential treatments
1
作者 Sherifa Ahmed Hamed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023年第2期4-22,共19页
The nose and the oral cavities are the main site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entry into the body.Smell and taste deficits are the most common acute viral manifestations.Persistent s... The nose and the oral cavities are the main site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entry into the body.Smell and taste deficits are the most common acute viral manifestations.Persistent smell disorders are the most common and bothersome complication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lasting for months to years.Th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post-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smell and taste disorders are still challenges.Information sources for the review are PubMed,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Ovid Medline,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International Prospective Register of Systematic Reviews,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lton Bryson Stephens Company,Cochrane Effective Practice and Organization of Care,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umber Registry,and MediFin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up-to-d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valence,patterns at onset,and prognoses of post-COVID-19 smell and taste disorders,evidence for the neurotropism of SARS-CoV-2 and the overlap between SARSCoV-1,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and SARS-CoV-2 in structure,molecular biology,mode of replication,and host pathogenicity,the suggested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these post-COVID19 chemosensory disorders,and the applied pharmacotherapies and interventions as trials to treat these disorders,an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predictors and mechanisms of these disorders.These are crucial for hopeful proper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Coronaviruses Olfactory and gustatory chemosensory disorders ANOSMIA AGEUSIA Parosmia Neuronal degeneration Neurogenesis
下载PDF
苦味受体的非味觉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辉 冯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苦味的识别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该过程由苦味受体介导。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口腔内的苦味感受器,经信号传导反馈给大脑,产生苦味感知并最终影响食物的选择和排斥。除了基本的味觉功能,苦味受体在口腔外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普遍表达,在... 苦味的识别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该过程由苦味受体介导。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口腔内的苦味感受器,经信号传导反馈给大脑,产生苦味感知并最终影响食物的选择和排斥。除了基本的味觉功能,苦味受体在口腔外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普遍表达,在细胞增殖、代谢调控、免疫反应等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尽管苦味受体的蛋白结构仍未得到全部解析,具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未知,但由于其亚型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理想的靶点,并将成为各类疾病治疗的重要探究方向。本文介绍苦味受体在口腔外部分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全面系统理解苦味受体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受体 味觉功能 苦味激动剂 代谢调控
下载PDF
风味剂对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竹叶的影响
3
作者 鲜义坤 黄山 +12 位作者 刘张育 徐亚琳 黄明亚 邹文勇 武伟 曾文 钟红宇 刘娟 魏明 黄润 李果 马黎民 张贵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90,共15页
为了探究未成年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选择性摄食的风味机制,根据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特点、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自主研制出一种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专用风味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该风味剂可... 为了探究未成年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选择性摄食的风味机制,根据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特点、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自主研制出一种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专用风味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该风味剂可以改善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所食竹叶的主要气味和味道。2022年6月—2023年3月,用刺黑竹(Chimonobambusa purpurea)、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和八月竹(Ch.szechuanensis)的竹叶饲喂7只(3,4♀)1.5岁段(15~20月龄)圈养大熊猫幼仔、6只(2,4♀)2.5岁段(27~30月龄)和6只(3,3♀)4.0岁段(45~52月龄)圈养大熊猫亚成体。试验组竹叶喷雾风味剂,对照组竹叶不喷。试验期间,每天早饲和午饲时段各进行30 min的饲喂试验并相互交换两组竹叶所放位置。通过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自由选择摄食试验及其摄食过程的录像回放,观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竹叶的摄食先后顺序、最长连续摄食时间、摄食总时长、摄食竹枝数量和竹叶摄食量。结果表明:(1)风味剂可显著提升1.5岁段受试大熊猫幼仔最先摄食次数的占比;(2)风味剂可显著增加1.5岁段和2.5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的最长连续摄食时间,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39.32%和102.59%;(3)风味剂可显著增加1.5岁段和2.5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的总时长,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10.45%和129.91%;(4)风味剂可显著提高1.5岁段、2.5岁段和4.0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枝数量,平均增食率分别为186.20%、80.87%和103.12%;(5)风味剂可显著提高1.5岁段、2.5岁段和4.0岁段受试未成年大熊猫摄食竹叶量,平均增食率分别为154.21%、118.02%和109.77%。因此,专用风味剂可以增强竹叶对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诱食性,具有显著的增食竹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未成年 风味剂 竹叶 嗅感品评 口感品评 饲喂效果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和味觉障碍的横断面研究
4
作者 罗依蕤 尼玛吉宗 +3 位作者 徐小东 刘若无 杜进涛 巴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3-307,313,共6页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嗅觉和味觉障碍的发病率、症状特点、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组织西藏自治区多家医院参与调查,通过线上问卷方式收集2022年12月29日—2023年2月2日期间新...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嗅觉和味觉障碍的发病率、症状特点、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组织西藏自治区多家医院参与调查,通过线上问卷方式收集2022年12月29日—2023年2月2日期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健康情况、疫苗接种情况、饮食偏嗜情况、核酸或抗原转阴情况、吸烟史、饮酒史、感染后用药史、感染前后及目前的嗅觉和味觉情况、嗅觉味觉障碍的出现和持续时间及改善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自报的嗅觉和味觉情况。结果获得523份有效调查问卷,新冠病毒感染后嗅觉、味觉障碍的总体发病率为55.07%,女性高于男性(χ^(2)=13.386,P<0.01)。性别、既往嗅觉味觉障碍情况以及饮食偏嗜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嗅觉味觉障碍的发生有影响。新冠病毒感染前嗅觉味觉VAS平均得分分别为6.99分和7.10分,感染后下降至4.28分和4.73分,截止调查结束时,可自行恢复至5.95分和6.56分。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嗅觉味觉障碍的中位时间为3 d。嗅觉与味觉障碍持续的中位时间均为7 d,1.6%的患者嗅觉味觉障碍持续时间超过30 d。嗅觉味觉障碍总体的自发改善率为65.28%。既往嗅觉味觉障碍情况、核酸或抗原转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伴随症状对该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西藏自治区新冠病毒感染后嗅觉味觉障碍发病率为55.07%。女性患者、近3个月内出现过嗅觉味觉障碍以及嗜辛辣的患者更容易发病。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嗅觉味觉障碍能自发改善,但短期内不能恢复至原有水平,而且少部分患者仍长期存在,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近3个月内出现过嗅觉味觉障碍的患者、核酸或抗原已转阴的患者以及没有伴随症状的患者更易恢复嗅觉味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发病率 预后
下载PDF
味觉事件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验证
5
作者 周小林 陈忠岩 +1 位作者 李春景 刘剑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 自主研制味觉刺激器,在此基础上组建味觉事件诱发电位仪,并使用该装置进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以验证该系统的的可行性、特异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主研制电动味觉刺激器,该刺激器主要包括味剂输送系统,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和... 目的 自主研制味觉刺激器,在此基础上组建味觉事件诱发电位仪,并使用该装置进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以验证该系统的的可行性、特异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主研制电动味觉刺激器,该刺激器主要包括味剂输送系统,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和味剂释放的口器。该刺激器能精准释放味觉刺激。用Neuro-Audio脑电平台作为脑电记录和分析系统。招募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测试包括使用无味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盐水(0.3%和0.6%)作为咸味刺激测试,另外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咸味刺激。刺激17次进行叠加,记录电极为Cz和Fz。结果 使用蒸馏水作为刺激剂时记录不到脑电波形,应用盐水(0.3%和0.6%)作为咸味刺激剂时均能记录到相应的脑电波形。典型的波形包括P1、N1、P2和N2波。而且在舌部表面麻醉后上述波形消失。另外随着咸味刺激浓度增加Cz和Fz记录到的P1、P2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团队自主研发的味觉刺激器结合脑电记录系统能成功记录到特异性味觉事件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事件诱发电位 味觉 味觉刺激器 特异性
下载PDF
COVID-19老年患者味觉功能障碍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6
作者 郭婧芳 王慧 +2 位作者 詹晓懿 程梦琳 黄晓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者味觉功能障碍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OVID-19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感染COVID-19...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者味觉功能障碍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OVID-19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感染COVID-19后味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味觉障碍的发生率为32.54%,中青年组达42.57%。新冠感染持续时间、发热情况、吸烟史、呼吸道症状(嗅觉功能障碍)、全身症状(肌肉、关节酸痛)、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是老年感染者味觉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等与味觉功能改变相关性不大(P>0.05)。味觉丧失者的sQOD-N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和味觉异常者(P=0.001)。结论味觉功能障碍是COVID-19老年感染者主要的口腔临床症状之一,影响味觉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其危险因素包括:新冠感染持续时间、发热情况、吸烟史、嗅觉功能障碍、肌肉、关节酸痛、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上述情况显著增加了COVID-19患者味觉功能障碍的风险。这些发现有助于未来对COVID-19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味觉功能障碍 味觉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沟眶象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对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7
作者 郭晓丽 文超 +1 位作者 温俊宝 温晓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目的】分析和阐明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的分子特性和功能,揭示其调节雌成虫繁殖力的作用。【方法】基于沟眶象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ACE克隆EscrGR8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检测EscrGR8在沟... 【目的】分析和阐明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的分子特性和功能,揭示其调节雌成虫繁殖力的作用。【方法】基于沟眶象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ACE克隆EscrGR8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检测EscrGR8在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和雌雄成虫组织(去除触角和喙的头、触角、口器、中肠、前足、睾丸、卵巢、雄虫交配器和雌虫产卵器)中的表达量。显微注射雌成虫dsRNA后0,6,12,24,36,48和72 h时利用qRT-PCR检测RNAi后EscrGR8的表达量。检测显微注射dsEscrGR8后1-5 d和6-11 d时沟眶象雌成虫在不同土壤含水量(0~10%,11%~20%,21%~40%,41%~60%,61%~80%和81%~100%)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总产卵数量和所产卵的孵化率,研究抑制EscrGR8表达对雌成虫产卵选择性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沟眶象EscrGR8(GenBank登录号:OR836580)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1251 bp,编码了416个氨基酸,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EscrGR8与其他昆虫的GR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其中与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的AgraGR64f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0.96%。qRT-PCR检测结果表明,EscrGR8在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EscrGR8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中的表达量最低;EscrGR8在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高表达。显微注射dsEscrGR8不仅在一定时间内显著降低EscrGR8的表达量,并且对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具有显著影响。显微注射dsEscrGR8后1-5 d时沟眶象雌成虫在含水量21%~40%土壤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和所产卵的孵化率与显微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24.66%和15.83%;在含水量81%~100%土壤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与显微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了28.39%,雌成虫所产卵几乎不孵化。【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对沟眶象雌成虫产卵选择和繁殖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和功能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眶象 产卵量 味觉受体基因 RNAI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新疆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味觉特征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黄翠 武运 +6 位作者 薛洁 于佳俊 李涛 蔡慧 张文昊 石俊 张晓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子舌分别检测新疆四大产区11种葡萄酒样品(红葡萄酒(1~7#)和白葡萄酒(8~11#)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味觉指标响应值,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对酒体味觉指标影响较大的酚类物质。结果表明,11...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子舌分别检测新疆四大产区11种葡萄酒样品(红葡萄酒(1~7#)和白葡萄酒(8~11#)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味觉指标响应值,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对酒体味觉指标影响较大的酚类物质。结果表明,11种不同的葡萄酒中检测出19种酚类物质且含量均有差异,酒样4#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92 mg/L、139.37 mg/L;酒样5#中表儿茶素含量最高,为130.28 mg/L;酒样3#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为251.07 mg/L;酒样1#中水杨酸含量最高,为105.25 mg/L。对羟基肉桂酸在红葡萄酒中占比较大,为147.5~419.82 mg/L;羟基苯甲酸类在白葡萄酒中占比较大,为27.4~146.57 mg/L。电子舌结果表明,酸味、苦味、苦味回味是影响11种酒样口感差异的关键性参数;PCA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影响红葡萄酒味觉特征,产区影响白葡萄酒味觉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杨梅素、阿魏酸、咖啡酸、绿原酸、儿茶素对葡萄酒味觉指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酚类物质 电子舌 味觉响应值 相关性
下载PDF
GUSTATORY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THE PARABRACHIAL NUCLEUS OF RATS
9
作者 黄涛 闫剑群 康怡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ustatory neural response of the neurons to five basic taste stimuli in the parabrachial nucleus (PBN). Methods Evoked responses from PBN taste neurons to tastants were recorded using 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ustatory neural response of the neurons to five basic taste stimuli in the parabrachial nucleus (PBN). Methods Evoked responses from PBN taste neurons to tastants were recorded using standard extracellular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Results 46 taste neurons were recorded in PBN, and most of them were broadly responsive.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st effective taste stimuli, these taste neur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Those are NaCl-, HCl-, quinine-, sucrose-, and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best neurons. Except for the quinine-best neurons, the responses of each best-stimulus category to its best stimulus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ose of others (P<0.01).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ucrose and each of the other 4 tastant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among other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BN taste neurons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criminating for hedonic t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TE gustatory neuron parabrachial nucleus response rat CODING
下载PDF
Marcus-Gunn Jaw Winking Syndrome and Gustatory Sweating in Long Standing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A Case Report
10
作者 Deep Dutta Indira Maisnam +3 位作者 Sujoy Ghosh Pradip Mukhopadhyay Satinath Mukhopadhyay Subhankar Chowdh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Introduction: Marcus Gunn jaw winking syndrome (MGJWS) is a rare congenital disorder belonging to the synkinetic eye movement group of disorders observed in children. It occurrence in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troduction: Marcus Gunn jaw winking syndrome (MGJWS) is a rare congenital disorder belonging to the synkinetic eye movement group of disorders observed in children. It occurrence in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has not been reported. Material and Methods: A 64 year man with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of 18 years presented with 3 month history of jaw winking on the left side along with gustatory sweating, which wa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There was spontaneous improvement in jaw wink at 4 months of follow up. Conclusions: Acquired causes of MGJWS are not known. This is probably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syndrome occurring at such a late age. Long standing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may have had som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w winking in this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us GUNN SYNDROME JAW Winking gustatory SWEATING DIABETES
下载PDF
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特征分析
11
作者 江津津 陈庆 +1 位作者 李轩 李昊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探究国产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的特征,以不同产地的7种蚝油为样本,用质构仪分析其硬度、粘性、内聚力、弹性、胶着性特征并测其水分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尤其是咸味和鲜味的差异,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 为探究国产蚝油的滋味与质构的特征,以不同产地的7种蚝油为样本,用质构仪分析其硬度、粘性、内聚力、弹性、胶着性特征并测其水分含量,应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味觉特征指标,尤其是咸味和鲜味的差异,发现“咸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是蚝油的有效味觉指标。由33名志愿者组成感官评分小组进行综合评分,结合感官结果和智能分析结果发现单价和滋味没有正相关关系,质构和食品添加剂直接相关。水分含量对质构和滋味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电子舌所有味觉传感器对蚝油的区分性良好,7类样本中HY06的味觉指标和其他样品差异很大,苦味和涩味值最高。HY05和HY03的咸味值最大;HY03的鲜味值最小。不同产地的蚝油在滋味丰富性和咸味上的差异较大,HY07的丰富性值最高,其他样品的丰富性数值分布在0~3之间。智能分析结合评价员感官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蚝油风味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油 质构 电子舌 味觉
下载PDF
二化螟味觉受体基因鉴定、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黄玉萱 沈忱 +3 位作者 鞠佳菲 杨磊 罗光华 方继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504-2517,共14页
【背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在昆虫取食、产卵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基于组学数据鉴定并克隆二化螟GR基因序列,明确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 【背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在昆虫取食、产卵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基于组学数据鉴定并克隆二化螟GR基因序列,明确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研究二化螟GR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结合二化螟转录组数据和其他昆虫的GR基因序列,通过多重序列比对,鉴定二化螟GR基因。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二化螟GR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二化螟G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构域等分析;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二化螟GR基因蛋白序列与其他昆虫GR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GR基因在二化螟不同发育阶段(1—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和成虫不同组织(雌、雄成虫的触角、头、翅、腹、足)中的表达模式。【结果】鉴定并克隆得到5个二化螟GR基因,分别命名为CsupGR1—5,ORF长度为1122—1428 bp,编码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73—475 aa,其中CsupGR2、CsupGR4、CsupGR5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CsupGR1、CsupGR3具有8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supGR1、CsupGR2与黑腹果蝇DmelGR63a及小菜蛾PxylGR7、PxylGR8亲缘关系较近,属于CO_(2)受体家族;CsupGR3与黑腹果蝇DmelGR43a及家蚕BmorGR9、BmorGR10亲缘关系较近,属于果糖/肌醇受体家族;CsupGR4、CsupGR5与黑腹果蝇DmelGR64及家蚕BmorGR5—8亲缘关系较近,属于糖受体家族。发育期表达谱分析表明,二化螟5个GR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CsupGR1、CsupGR4均在雄成虫中高表达,CsupGR2在1龄幼虫和雄成虫中表达量最高,CsupGR3在成虫中高表达,CsupGR5在4龄幼虫中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5个GR基因在雌、雄成虫的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CsupGR1、CsupGR5在成虫头部表达量高,CsupGR2—4在成虫触角部位高表达。【结论】鉴定克隆的5个二化螟GR基因均具有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典型特征,且在成虫触角或头部高表达,推测这5个基因可能与二化螟识别和适应寄主植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味觉受体 基因鉴定 序列分析 表达谱
下载PDF
国内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孟翔宇 程小明 葛自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19-24,2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2013—2021年国内于腮腺术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2013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2013—2021年国内于腮腺术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2013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腮腺肿物切除术后应用异种ADM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估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最终选入14篇研究,共计1405例受试者,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方面评价有统计学意义[RR=0.13,95%CI为(0.09,0.1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0.74,P<0.00001);客观方面评价有统计学意义[RR=0.19,95%CI为(0.12,0.28)],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36,P<0.00001)。因异质性较大,故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依旧保持一致。结论腮腺手术后,植入异种ADM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但国内的研究仍需要提高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水准,以提供更多的具有长期随访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强长时间预后效果的证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Frey’s综合征 味觉出汗综合征 腮腺 META分析
下载PDF
The temporal-spatial 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gustatory receptor genes in Solenopsis invicta using sweet and bitter compounds
14
作者 Muhammad Irfan Waris Yanyuan Lei +4 位作者 Guojun Qi Ziying Guan Abdul Rashied Jie Chen Lihua Ly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8-468,共21页
The insect gustatory system participates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avoiding toxic compounds.During this process,gustatory receptors(GRs)recognize feeding stimulant and deterrent compounds.However,the G... The insect gustatory system participates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avoiding toxic compounds.During this process,gustatory receptors(GRs)recognize feeding stimulant and deterrent compounds.However,the GRs involved in recognizing stimulant and deterrent compounds in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remain unknown.Therefore,we conducted a study on the genes SinvGR1,SinvGR32b,and SinvGR28a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GRs in detecting feeding stimulant and deterrent compounds.In this current study,we found that sucrose and fructose are feeding stimulants and the bitter compound quinine is a feeding deterrent.The fire ant workers showed significant behavior changes to avoid the bitter taste in feeding stimulant compounds.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from developmental stages showed that the SinvGR1,SinvGR32b,and SinvGR28a ge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fire ant workers.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SinvGR1,SinvGR32b,and SinvGR28a wer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the antennae and foreleg tarsi of workers,whereas SinvGR32b gene transcripts were also highly accumulated in the male antennae.Furthermore,the silencing of SinvGRI or SinvGR32b alone and the co-silencing of both genes disrupted worker stimulation and feeding on sucrose and fructose.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invGR28a is required for avoiding quinine,as workers with knockdown of the SinvGR28a gene failed to avoid and fed on quinine.This study first identified stimulant and deterrent compounds of fire ant workers and then the GRs involved in the taste recognition of these compounds.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potential target gustatory gen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fire 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al responses feeding assays gustatory receptors RNA interference Solenopsis invicta temporal-spatial expression
原文传递
语文词典中“酸/Sour”微观结构表征汉英对比——一项复杂适应系统视域的研究
15
作者 罗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视域,基于词典和语料库数据,系统考察了汉英语中词典“酸/sour”词条微观结构的表征模式,探讨了其多义网络的衍生路径和引申机制。研究发现:(1)“酸/sour”所涉语言单位类型丰富,形成以词根词为核的词族聚集模式;(2)... 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视域,基于词典和语料库数据,系统考察了汉英语中词典“酸/sour”词条微观结构的表征模式,探讨了其多义网络的衍生路径和引申机制。研究发现:(1)“酸/sour”所涉语言单位类型丰富,形成以词根词为核的词族聚集模式;(2)语料库调查显示,虽均为形名动兼类词,但“酸”在汉语词典中的词类标注不完整;(3)两者义项数量相差无几,直接等值义项高于词典表征现状,且汉语词典表征模式与使用模式的一致性更低;(4)目标词条引申概念域的发展趋同,细节呈语言相对性,是认知机制与文化图式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基本味觉词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常态与拓展理论 表征模式
下载PDF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在预防Frey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成 司马国旗 +2 位作者 蒋志毅 邓晶 岳利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9期497-498,共2页
腮腺良性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经典手术方法是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加肿瘤切除术,但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会造成严重后果,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如何预防、减少腮腺肿瘤术后Frey综合... 腮腺良性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经典手术方法是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加肿瘤切除术,但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会造成严重后果,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如何预防、减少腮腺肿瘤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关闭腺体创面,预防Frey综合征,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Parotid Neoplasms)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手术后并发症(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出汗 味觉性(Sweating gustatory)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 被引量:40
17
作者 赵洪伟 李龙江 +2 位作者 韩波 刘华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 果。方法 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 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 果。方法 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 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3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皮下瓣(不保留腮腺嚼肌筋膜);4 组:33例患者采用不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患者术后随访2年,每2月1次。通过Minor试验和主 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评价患者耳垂麻木和耳垂区软组织凹陷情况。结果 味觉出汗综 合征的发生率1组(5.32%)或2组(4.76%)与3组(49.1%)或4组(51.5%)间在主观感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05)。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与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淀粉碘试验检测示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 学差异(P<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组和2 组或3组和4组间在防止耳垂凹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未采用胸锁乳突肌瓣的2组与4组间无统计学差 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出现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腮腺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 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筋膜 并发症
下载PDF
昆虫味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汤清波 马英 +1 位作者 黄玲巧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3-1444,共12页
很多昆虫具有极其灵敏的味觉感受系统,在其取食选择、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对于昆虫的嗅觉机制,对昆虫味觉感受机制的研究较少。传统的味觉感受研究主要集中在味觉感器外部形态、味觉电生理和行为学上。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 很多昆虫具有极其灵敏的味觉感受系统,在其取食选择、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对于昆虫的嗅觉机制,对昆虫味觉感受机制的研究较少。传统的味觉感受研究主要集中在味觉感器外部形态、味觉电生理和行为学上。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神经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昆虫味觉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下列两方面:(1)味觉受体方面,通过分子生物信息学等手段获得了多种昆虫的味觉受体,不同种昆虫之间受体数目差异较大,不同受体之间氨基酸的相似性较低。通常,根据味觉受体配体物质的性质可以把味觉受体分为取食抑制素受体和取食刺激素受体两大类。(2)味觉神经元的投射及味觉编码机制方面,多个研究表明昆虫外围味觉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投射部位为咽下神经节和后脑,但是不同性质的受体神经元投射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本文对昆虫味觉感器和神经元的基本特征,味觉受体的进化、表达和功能,味觉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投射,味觉神经元的编码机制及味觉可塑性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味觉 味觉感器 味觉受体 神经元投射 味觉编码
下载PDF
昆虫的化学感觉机理 被引量:49
19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Insects possess two kinds of chemical sensory organ,olfactory organ and gustatory organ,by which they can perceive chemical cues in the circumstance and subsequently make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behavioral responses... Insects possess two kinds of chemical sensory organ,olfactory organ and gustatory organ,by which they can perceive chemical cues in the circumstance and subsequently make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behavioral responses.From perceiving chemical cues to making behavioral responses,it involves in information coding,proceeding and integration to chemical cues at various level in insect nerve system.New pest control methods will be developed with the elucidation of insect chemical sensory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化学感觉机理 嗅觉 味觉
下载PDF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味觉器官的分布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栾雅文 刘龙翔 +3 位作者 戴高柱 郭砺 刘立特 杨俊萍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825-829,共5页
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特产),它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并以螺蛳、蚬、蚌等为主要食物.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分布、数量、结构与功能... 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特产),它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并以螺蛳、蚬、蚌等为主要食物.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分布、数量、结构与功能,和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并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鲢、鳙的滤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有所不同.主要报道青鱼味觉器官的分布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味觉器官 分布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