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肥胖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梅 张利华 孙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影响到儿童生活及学习,成年期的ADHD会有认知及品行障碍。近年来因生活习惯改变及社会压力等问题,ADHD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研究发现肥胖会加重ADHD的核心症状,对ADHD儿童的日常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影响到儿童生活及学习,成年期的ADHD会有认知及品行障碍。近年来因生活习惯改变及社会压力等问题,ADHD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研究发现肥胖会加重ADHD的核心症状,对ADHD儿童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与ADHD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但目前研究方向是ADHD与肥胖共患病的病理机制,主要集中在影像学、神经生化以及遗传之间。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肥胖影响ADHD的发病及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以促进ADHD患儿进行多方面医学管理,并对于研发治疗ADHD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遗传 免疫 心理应激 肠-脑轴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肠道菌群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2
作者 丁博 张爱新 +1 位作者 韩雅洁 王茂叶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4,共16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建立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安静组(D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运动组(DM)和高强...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建立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安静组(D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运动组(DM)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运动组(DH),另设对照组(CC),各组15只,经过6周运动干预后,运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以及LC-MS检测粪便代谢物。结果①DM组和DH组的腺体破坏程度有所减轻。②DM组和DH组平台潜伏期和初次抵达平台时间显著缩短,游泳距离减少,穿越站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③DC组丰度较高的菌群为柔膜菌门和柔膜菌纲,DM组为瘤胃球菌科,DH组为Lutispora等。④DM组中肌酸、丁酸和甲硫氨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DH组中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⑤肠道菌群中颤螺菌属、乳酸杆菌属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代谢物中姜黄素和油酸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结论MICT和HIIT可调节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改善其认知功能,相关肠道菌群与代谢物参与运动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昼夜节律紊乱 认知功能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膳食营养干预与脑健康:调整饮食节律中的“肠-脑”轴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刚 贾梦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结构变化,焦虑、抑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健康问题日渐成为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健康中国2030”计划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对特定人群开展膳食营养干预至关重要。膳食结...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结构变化,焦虑、抑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健康问题日渐成为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健康中国2030”计划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对特定人群开展膳食营养干预至关重要。膳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对于机体健康影响重大。近年来,团队系列研究证实调整饮食规律、延长空腹时间对于改善脑健康具有改善作用。本文围绕调整饮食节律这一营养干预中,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在精神、神经类疾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调整饮食规律的干预效果及分子机制,为未来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精准营养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节律 间歇性禁食 脑健康 “肠-脑”轴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三型固有淋巴细胞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冕 周艳 +3 位作者 杨豪杰 干丹 崔灿 王振宜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7期3334-3338,共5页
肠道免疫在机体免疫中十分重要。目前认为,肠道免疫与固有淋巴细胞(ILC)密切相关,ILC可抑制免疫反应,维持组织稳态,且不同类型ILC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中3型ILC(ILC3)主要分布在肠道固有层,其调节肠道免疫的机制... 肠道免疫在机体免疫中十分重要。目前认为,肠道免疫与固有淋巴细胞(ILC)密切相关,ILC可抑制免疫反应,维持组织稳态,且不同类型ILC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中3型ILC(ILC3)主要分布在肠道固有层,其调节肠道免疫的机制可能涉及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ILC3与肠道菌群的相互调节、ILC3调节肠道生物节律等方面。ILC3在肠道疾病中发挥多种作用,如控制肠道炎症、诱导糖基化、止血、维持肠道稳态等,探索ILC3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将为肠道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疾病 三型固有淋巴细胞 肠道免疫 肠道菌群 肠道生物节律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和肠道微生物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帆 张菂 +1 位作者 胡良皞 李兆申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延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证实不同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存在昼夜节律紊乱和肠道微生物失调的现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昼夜节律紊乱互为因果关系,在此因果关系中,肠道微生物可能发挥重...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延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证实不同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存在昼夜节律紊乱和肠道微生物失调的现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昼夜节律紊乱互为因果关系,在此因果关系中,肠道微生物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通过“菌⁃肠⁃脑轴”影响肠道与大脑间的交流,并能影响神经发育,肠道微生物失调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肠道微生物自身的昼夜波动亦受宿主生物钟的调控。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和肠道微生物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肠道微生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发育
下载PDF
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江春 时昭红 +2 位作者 石拓 汤凯捷 刘怡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7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5例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3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胃肠激素的变化。... [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5例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3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改善FD病人临床症状减分率、降低总胃电节律异常、增加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具有改善FD病人胃动力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心理护理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节律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对肠道微生态和粪便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青 王博 +4 位作者 邱弘毅 颜秀娟 程莉 王倩倩 陈胜良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目的探究昼夜节律紊乱对肠道微生态和粪便代谢物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健康C57BL/6J小鼠(雄性,6~8周龄,18~25 g)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转换饲养环境光照节律的方法模拟昼夜节律变化,建立昼夜节律紊乱小鼠模型。4个... 目的探究昼夜节律紊乱对肠道微生态和粪便代谢物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健康C57BL/6J小鼠(雄性,6~8周龄,18~25 g)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转换饲养环境光照节律的方法模拟昼夜节律变化,建立昼夜节律紊乱小鼠模型。4个月后,收集小鼠粪便和空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空肠和结肠内菌群的变化,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粪便样品中代谢组学的变化。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Con组,n=6)比较,昼夜节律紊乱组(JL组,n=5)小鼠结肠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均降低,其中Bacteroidota门细菌丰度显著降低,Firmicutes门和Actinobacteria门细菌丰度均增高。粪便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JL组小鼠粪便中氨基酸水平显著降低(14.11%比30.04%,P<0.01);两组小鼠粪便中碳水化合物和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昼夜节律改变能够引起小鼠肠道微生态及粪便代谢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肠道微生态 代谢物 消化 吸收 脑-肠轴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失眠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范晓萱 赵斌 +2 位作者 张青青 王媛(综述) 马文彬(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失眠症与应激及情绪密切相关,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可导致宿主肠道菌群紊乱,而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的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等途径影响宿主的行为。肠道菌群可通过参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调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 失眠症与应激及情绪密切相关,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可导致宿主肠道菌群紊乱,而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的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等途径影响宿主的行为。肠道菌群可通过参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调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昼夜节律等导致失眠症的发生。该文对肠道菌群在失眠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可能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失眠症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肠道疾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左晓彤 吴巧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63-2366,共4页
生物钟能够广泛调节机体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肠道也具有生物钟节律且受中枢生物钟节律的调控。生物钟节律紊乱现象广泛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中,与此同时生物钟节律紊乱也会对胃肠道动力、肠... 生物钟能够广泛调节机体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肠道也具有生物钟节律且受中枢生物钟节律的调控。生物钟节律紊乱现象广泛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中,与此同时生物钟节律紊乱也会对胃肠道动力、肠道黏膜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肠道菌群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发多种多样的肠道功能紊乱或肠道疾病。本文主要对肠道生物钟节律相关疾病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生物钟 肠道菌群 节律
下载PDF
靶向肠道菌群改善失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培郡 蒋娇娜 +3 位作者 吕天凤 王荣 王刚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03-308,共6页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严重者会出现记忆衰退、情绪障碍乃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的化学药物疗法存在副...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严重者会出现记忆衰退、情绪障碍乃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的化学药物疗法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足等缺陷,因此亟待开发新的防治策略。近年来,随着科学界对“菌群-肠-脑”轴的深入了解,靶向肠道菌群以调控宿主昼夜节律、改善失眠引发的神经系统问题,已经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并展示出巨大的实践价值。基于此,该文对失眠的病理学机制、肠道菌群在失眠中扮演的角色和缓解失眠的膳食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开发新型抗失眠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昼夜节律 菌群-肠-脑轴 益生菌 神经递质
下载PDF
昼夜节律与炎症性肠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智勇 郭柳汀 赵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24-828,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免疫系统介导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环境因素及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免疫系统介导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环境因素及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有规律的昼夜周期(约24 h)。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CRD)与IBD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昼夜节律产生机制、CRD与IBD的潜在联系及相关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昼夜节律 肠道菌群 菌群-肠-脑轴 HPA轴 褪黑激素
下载PDF
昼夜节律与健康: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对话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玉娟 孙康 +4 位作者 唐红 皮蓬莱 张书毅 李佳 孙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681-5689,共9页
昼夜节律指机体一日性的节律变化。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导致慢性疾病高发,提示昼夜节律紊乱与疾病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传统中医对节律性变化阐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为节律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研究则对其... 昼夜节律指机体一日性的节律变化。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导致慢性疾病高发,提示昼夜节律紊乱与疾病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传统中医对节律性变化阐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为节律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研究则对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更全面的阐述。文章综合当前中西医领域对昼夜节律的认识,强调节律调控与疾病治疗的重要关系,突出两大学科结合的特点,为探索时间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择时治疗 肠道菌群 时间医学
原文传递
生物钟与肠道菌群调控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森 李超 +3 位作者 李雅婷 靳亚平 刘伟 陈华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3-460,共18页
生物钟作为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适应机体内外环境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控制着机体的睡眠-觉醒及进食等生理活动,使生物体在每个昼夜周期的能量需求和营养供给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节律性变化。哺乳动物的肝脏、骨骼肌、胰腺、... 生物钟作为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适应机体内外环境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控制着机体的睡眠-觉醒及进食等生理活动,使生物体在每个昼夜周期的能量需求和营养供给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节律性变化。哺乳动物的肝脏、骨骼肌、胰腺、心血管等组织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激素分泌等都受到生物钟的调控。作为宿主特殊的“器官”,肠道菌群在共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在宿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数量、定植以及功能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而这与生物钟调控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分解宿主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部分代谢产物具有调节宿主生物钟并影响代谢的功能。本文将重点阐述生物钟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及其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肠道菌群 能量代谢 代谢产物 进食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