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Compound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3
1
作者 Wan Sheng CHEN Zhao Yang TAO +1 位作者 Wei Dong ZHANG Lian Na SU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11-712,共2页
Neo-przewaquinone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The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1H, 13C NMR assignments were achiev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关键词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neo-przewaquinone A.
下载PDF
Two New Compounds from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2
2
作者 LIGuo-qiang JIAZhong-jian ZHANGShu-she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2-424,共3页
Two new ionone derivatives, rhododendrone A and rhododendronside,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aerial parts of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compounds, (3R,6S)... Two new ionone derivatives, rhododendrone A and rhododendronside,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aerial parts of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compounds, (3R,6S) -3-hydroxy- α -ionone 1 and 1,1,5-trimethyl-6-(3-hydroxyl)cyclohexene-5-yl-1- β-D -pyranoglucoside 2, have been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troscopic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Rhododendrone A Rhododendronside
下载PDF
Two New Ionone Derivatives from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1
3
作者 Guo Qing +3 位作者 LI Zhong Jiao JI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65,共4页
Two new ionone derivatives, named rhododendrone and rhododendronsid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aerial parts of Rhododendron przwalskii Maxi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 Two new ionone derivatives, named rhododendrone and rhododendronsid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aerial parts of Rhododendron przwalskii Maxi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ERICACEAE rhododendrone rhododendronside.
下载PDF
PRZEWALSKINIC ACID A,A NEW PHENOLIC ACI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4
4
作者 Xue Zhao LU Wen Hao XU Jia Xiang SHEN National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hahe,Beijing 102206Hideo NAOKI Suntory Institute for Bioorganic Research Wakayamadai,Shimamoto-Cho,Mishima-Gun,Osaka,618 Jap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1-302,共2页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a new phenolic acid, przewalskinic acid A was isolat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nalysis of^(13)C-NMR,~1H-NMR and two-dimensional COSY experiments.
关键词 ACID WANG PRZEWALSKINIC ACID A A NEW PHENOLIC ACI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5
作者 Wenyuan LI Jinhui WANG +3 位作者 Li TONG Caidan REZENG Fang YANG Dengdeng SUON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25-26,29,共3页
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L9 (34 )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s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h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L9 (34 )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s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h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a 20 ill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 przewalskii Maxim. were : 2 ul of 10 x buffer ( Mg2+), 0.4 mmol/L dNTPs, 1.0 U of Taq DNA polymerase, 0.3 umol/L ISSR primers and 30 ng of DNA template. This study laid the foun- dation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 przewalskii Maxim. germpla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ISSR-PCR OPTIMIZATION
下载PDF
Studies on Antibacterial QSAR of Diterpene Quinones from Sclvic Przewalskii Maxim
6
作者 XUE Ming SHI Yan-bin +6 位作者 CUI Yin ZHOU Zong-tian ZHANG Bin LUO Yong-jiang XIA Wen-jiang ZHAO Rong-cai WANG Han-q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4-139,共6页
The antibacierial(staphylococcus aureus)activities of 23 diterpene quinones from the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the artificial synthesis ones and that of the metabolism in pigs were examined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qu... The antibacierial(staphylococcus aureus)activities of 23 diterpene quinones from the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the artificial synthesis ones and that of the metabolism in pigs were examined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ee-Wilson method.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piy regression,the Free-Wilson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by the dummy(indicator)variable of the structural fragments or substituents.The results showed:(1)The diketone moiety played the fundamental role in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ortho-quinones was higher active than para-quinones.(2)The single bond existed between the C15 and the C16 at D-ring led to higher activity.(3)The saturation at the A-ring led to higher activity.(4)The components adjacent to nitrogen substituents at C15 led to higher activity.(5)The hydroxylation or dehydrogenation at A-ring led to less activity.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a new antibacterial drug from the Salvia diterpene quin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terpene quinone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Anti-bacteria QSAR
下载PDF
裸果木对模拟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7
作者 张婷 魏振艳 +2 位作者 黄海霞 齐建伟 周晓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11,共8页
【目的】探究裸果木幼苗叶片对PEG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为揭示裸果木抗旱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裸果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的PEG-6000分别处理8 h和24 h,测定叶片的部分水分生理指标和抗氧化... 【目的】探究裸果木幼苗叶片对PEG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为揭示裸果木抗旱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裸果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的PEG-6000分别处理8 h和24 h,测定叶片的部分水分生理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在PEG胁迫下,裸果木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在胁迫24 h时,随PEG浓度增大,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胁迫时呈波动变化,但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值。丙二醛(MDA)含量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胁迫24 h时,所有处理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含量在PEG胁迫8 h和24 h时均较对照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对8 h和24 h的PEG胁迫响应均达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强。【结论】PEG渗透胁迫24 h对裸果木幼苗造成明显的过氧化伤害,增加叶片束缚水比例,主动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SOD、CAT、APX和POD酶活性是裸果木适应渗透胁迫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幼苗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PEG胁迫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8
作者 王雪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215-224,共10页
甘西鼠尾草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为丹参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含有萜类、酚酸类、挥发油、氨基酸和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和药... 甘西鼠尾草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为丹参替代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含有萜类、酚酸类、挥发油、氨基酸和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甘西鼠尾草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濒危植物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9
作者 孙亚菲 柴永青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4-53,共10页
【目的】探究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祁连山西端不同生境裸果木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并分析裸果木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裸果木群落植... 【目的】探究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祁连山西端不同生境裸果木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并分析裸果木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裸果木群落植物共有25种,隶属22属12科,主要为菊科(6种)、藜科(6种)和禾本科(3种),且以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裸果木群落生境土壤含水量较少(2.64%),呈强碱性(pH值为8.99,全盐量为2.75 g/kg);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34、0.15、0.29 g/kg,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3.67、3.54、70.03 mg/kg),且在不同生境差异显著(P<0.05);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祁连山西端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土壤水分条件差、养分贫瘠,土壤含水率、速效氮对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盐胁迫对裸果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晓瑾 黄海霞 +5 位作者 张君霞 马步东 陆刚 齐建伟 张婷 朱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方式,设计7个不同浓度Na Cl溶液(CK、0.2%、0.4%、0.6%、0.8%、1.0%和1.2%)模拟盐分胁迫,测定分析了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 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方式,设计7个不同浓度Na Cl溶液(CK、0.2%、0.4%、0.6%、0.8%、1.0%和1.2%)模拟盐分胁迫,测定分析了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呈下降趋势,NaCl浓度≥0.4%时,各处理P_(n)、G_(s)和T_(r)均显著低于CK;气孔限制值(L_(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盐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呈相反趋势,NaCl浓度为0.4%时,L_(s)达到最大值,而C_(i)达到最小值,说明P_(n)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而当Na Cl浓度≥0.6%时,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要因素。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光饱和点(L_(SP))、表观量子效率(A_(QY))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_(CP))逐渐增加,表明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叶片PSII潜在活性(F_(v)/F_(0))、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0.4%NaCl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盐浓度≥0.8%时,NPQ显著下降。基质的Na Cl浓度在0.2%和0.4%时,裸果木叶片P_(n)、F_(v)/F_(0)、F_(v)/F_(m)下降不显著,WUE有所提高,PSII系统可以通过耗散过剩的光能保护光合机构,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但盐浓度超过0.6%时,光合生态幅变窄,光合机构受到明显破坏,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盐胁迫对裸果木幼苗生长和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晓瑾 黄海霞 +2 位作者 张婷 齐建伟 罗永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9-1517,共9页
裸果木起源于古地中海,为亚洲中部荒漠区分布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种,对研究旱生植物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一年生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0.4%、0.8%、1.2%和1.6%的NaCl溶液进行盐... 裸果木起源于古地中海,为亚洲中部荒漠区分布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种,对研究旱生植物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一年生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0.4%、0.8%、1.2%和1.6%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各NaCl处理下裸果木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株高、基径,根、茎、叶、总干重,根冠比变化,探讨裸果木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耐受性。结果显示,(1)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裸果木幼苗株高、基径,以及根、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裸果木幼苗株高、基径和根干重在0.4%NaCl处理下较对照变化不显著,但其茎干重、叶干重和总干重在各NaCl处理下均显著低于对照。(2)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裸果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而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REC、MDA含量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0.8%NaCl处理下,叶片SS、SP含量下降,SOD、POD活性减弱,REC、MDA含量显著升高,严重抑制了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3)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裸果木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研究发现,在盐胁迫条件下,裸果木幼苗的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叶片可以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来适应盐胁迫环境,从而具备一定的耐盐能力;当NaCl浓度超过0.4%时,裸果木生长显著受抑,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有所减弱,膜系统受到明显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NACL胁迫 生长指标 抗逆生理指标
下载PDF
裸果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对盐胁迫的响应分析
12
作者 齐建伟 鲁松松 +2 位作者 黄海霞 张婷 周晓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目的】鉴定裸果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家族成员组成,分析在NaCl胁迫下裸果木SOD基因在叶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并探索裸果木SOD基因家族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方法】以裸果木叶组织为材料,利用植物生... 【目的】鉴定裸果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家族成员组成,分析在NaCl胁迫下裸果木SOD基因在叶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并探索裸果木SOD基因家族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方法】以裸果木叶组织为材料,利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初步对裸果木SOD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共鉴定到7个SOD成员,FSD、CSD和MSD 3个亚家族组成模式为2∶3∶2,均受到纯化选择。裸果木SOD基因共包含7个蛋白保守基序,且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但稳定性较差。叶片SOD酶活性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在0.5%NaCl处理下活性最高;在1.5%NaCl处理下,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盐胁迫下,叶组织中FSD、CSD1、CSD3和MSD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其中FSD1和CSD1基因表达最高。CSD1基因存在的变异位点可能会导致其蛋白质活性中心增大。【结论】裸果木SOD基因家族包含7个成员,其中FSD1和CSD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高表达可能是裸果木具有较强耐盐能力的原因之一。此外,FSD1和CSD1氨基酸位点突变导致的蛋白质亲水性升高和活性中心增大对提升SOD的催化活性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家族鉴定 表达量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甘肃贝母离体小鳞茎直接发生途径的研究
13
作者 何玉明 董婉琦 +4 位作者 张文楠 高素芳 孙欢 何春雨 张延红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灭菌30 s,0.1%升汞灭菌1 min,无菌水冲洗3~5次。休眠芽为外植体时培养效果最好,其次为茎段和小鳞叶,叶片效果较差。茎段大小对甘肃贝母组培小鳞茎诱导影响不大。固体培养基更适宜直接诱导小鳞茎,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或1/2 MS+6-BA 1.0 mg/L+NAA 1.0 mg/L,蔗糖3%、琼脂0.7%,pH 5.8。一定的变温培养有利于其鳞茎增殖。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AA 0.5 mg/L+1.5%蔗糖+0.7%琼脂,pH 5.8。结论:建立了甘肃贝母离体培养小鳞茎直接发生技术体系,可为甘肃贝母种质保存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离体培养 外植体 小鳞茎增殖
下载PDF
濒危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与其伴生种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博 王亮 +3 位作者 王立龙 杨增武 姚静斐 徐世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2,共7页
以濒危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区和北区内分别设置50个样方,基于2×2列关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卡平方(χ~2)、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Ochiai指数(OI)、... 以濒危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区和北区内分别设置50个样方,基于2×2列关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卡平方(χ~2)、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数(PC)的种间联结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法,分析了裸果木与23种主要伴生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群落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北区和南区裸果木与伴生种正联结均多于负联结,但南区VR>1,检验统计量W<χ~2_(0.05,N),群落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而北区VR>1,W>χ~2_(0.05,N),群落总体表现为显著正联结。北区与裸果木极显著正联结的有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等3种植物,显著负联结的只有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南区与裸果木极显著正联结的只有膜果麻黄,无显著负联结物种。南北二区种类倒数累计百分数和累计盖度的比值均远离20/80,群落不稳定,但北区的稳定性好于南区。上述结果表明,极旱荒漠地区只有极少的伴生种与裸果木存在显著种间联结关系,大多数表现为不显著的种间联结关系,因而裸果木趋于独立存活,其群落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
原文传递
肃北地区稀有植物裸果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15
作者 柴永青 曹致中 +2 位作者 蔡卓山 万丽霞 李学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9-249,共11页
为了探索肃北荒漠地区裸果木种群分布格局、成因和维持机制,根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和海拔,选择了6个样地,共随机设置60个样方,应用方差/均值、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等方法,采用K... 为了探索肃北荒漠地区裸果木种群分布格局、成因和维持机制,根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和海拔,选择了6个样地,共随机设置60个样方,应用方差/均值、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等方法,采用Kolmog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在不同样地、不同海拔下的裸果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红柳峡干沟和一棵树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呈集聚分布,集聚原因主要是由于与裸果木克隆生长特性及其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在芦草沟和干沟口子山前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为随机分布,是由于裸果木自身有性繁殖力衰退,幼龄的植株少,中老龄植株多,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的竞争是主要原因,还受地形地貌、生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野马河种群是随机分布与集群分布的混合类型,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竞争造成其随机分布,而强烈的洪水和泥石流冲刷作用促成集群分布。马鬃山金庙井种群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集聚原因跟其生境和土壤有关。由于这一地带地处洪积扇平原,地势平坦,上游裸果木的种子随着洪水的缓缓冲刷和泥沙的淤积,沉积在这一带,是造成这一地区裸果木集群分布的原因。依据海拔来看,在1500~1550m区段,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海拔在2400~2450和2450~2500m区段,均为随机分布,是肃北裸果木的集中分布区。海拔在2700~2750m区段,属于集群与随机混合型分布格局。裸果木在肃北地区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自身的繁殖特性和自然灾害两大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其他生物特性、环境因子和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 裸果木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1
16
作者 汪之波 高清祥 孙继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319-1321,共3页
对稀有植物裸果木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在MS培养基上裸果木的下胚轴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激素种类及其浓度是器官脱分化与植株再生的决定因素。诱导下胚轴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1mg/L6-BA+0.5mg/LNAA;芽... 对稀有植物裸果木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在MS培养基上裸果木的下胚轴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激素种类及其浓度是器官脱分化与植株再生的决定因素。诱导下胚轴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1mg/L6-BA+0.5mg/LNAA;芽分化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mg/L6-BA;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不含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稀有植物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裸果木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生龙 郭志中 +1 位作者 王理德 高志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1,共4页
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迄今,关于裸果木人工栽培特别是无性繁殖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多,成效甚微。笔者近三年调查了裸果木的生境,研究了其繁殖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 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迄今,关于裸果木人工栽培特别是无性繁殖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多,成效甚微。笔者近三年调查了裸果木的生境,研究了其繁殖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结果表明:裸果木的物候期比原产地稍早,生长发育较好,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质地松软,无需特殊处理,在沙壤土播深2cm,10天许发芽出土并且出苗较为整齐;插播育苗选1-2年生枝条,用100、150mg/L ABT一号生根粉药液浓度处理其插条,均能达到40-80%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生物学 栽培技术 引种
下载PDF
肃北地区裸果木荒漠群落构成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柴永青 曹致中 蔡卓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7,共7页
于2006-2008年对稀有植物裸果木在甘肃肃北的分布情况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肃北北山地区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1600m,在南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780m,均分布于山前冲积扇... 于2006-2008年对稀有植物裸果木在甘肃肃北的分布情况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肃北北山地区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1600m,在南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780m,均分布于山前冲积扇、沙砾质戈壁和干河床地带。裸果木荒漠群落物种组成共计44种,隶属13科,31属,植物区系以古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为主,约占54.8%。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型,约占19.4%,裸果木分布区与北温带分布型植物区系联系紧密。第3是世界分布种,约占9.7%。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其高度和盖度较低,裸果木中老龄植株较多,而幼龄植株很少。种群有衰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 裸果木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裸果木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严子柱 李爱德 +1 位作者 李得禄 李昌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50-554,共5页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属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为了更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以插穗类型、扦插基质、ABT处理为试验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二年生枝条最适宜扦插育苗;扦插基质以沙土为最佳...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属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为了更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以插穗类型、扦插基质、ABT处理为试验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二年生枝条最适宜扦插育苗;扦插基质以沙土为最佳;ABT溶液浸泡插穗对成活率影响显著,最佳组合水平150mg/L,成活率达到80%。此外,试验环境因素对裸果木幼苗的成活率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扦插 繁殖
下载PDF
甘西鼠尾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万生 贾鑫明 +2 位作者 张卫东 娄子洋 乔传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甘西鼠尾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FAB MS ,EI MS ,1 HNMR ,1 3 CNMR ,1 H 1 HCOSY ,1 H 1 3 CCOSY ,HMBC ,NOESY)分析鉴...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甘西鼠尾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FAB MS ,EI MS ,1 HNMR ,1 3 CNMR ,1 H 1 HCOSY ,1 H 1 3 CCOSY ,HMBC ,NOESY)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获得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结构 :丹参酮II A(I) ,隐丹参酮 (II) ,紫丹参甲素(III) ,柳杉酚 (IV) ,熊果酸 (V) ,2α ,3α 二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VI) ,齐墩果酸 (VII) ,甘西鼠尾新酮A(VIII)。结论VIII为新化合物 ,II ,IV ,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 化学成分 柳杉酚 甘西鼠尾新酮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