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lateral Reference Values for Hoffmann’s Reflex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ies
1
作者 I-Hsuan Tsai Hao-Hsuan Tsa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Unilateral reference values for Hoffmann’s amplitude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lesions. Here, we assessed Hoffmann’s reflex by measuring H-... Unilateral reference values for Hoffmann’s amplitude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lesions. Here, we assessed Hoffmann’s reflex by measuring H-wave amplitude and the ratio of H-wave amplitude to M-wave amplitude (the H/M ratio). We performe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atients from a Taiwan rehabilitation center (n = 64, age 20 - 87) who presented with lower back pain that radiated to the leg and received a referral for electrodiagnostic examinations. Reference values for H-wave profil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using data from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negative patients (n = 10, age 22 - 53), who had normal big toe test results, ankle reflex test results,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ve studies and F-wave latency and who displayed no evidence of radiculopathy in electromyography and imaging studies. The 50th percentile values for H/M ratio and H-wave amplitude were 28% and 6.25 mV, respectively. An H-wave profile th percentile (H/M ratio bosacral radiculopathy (n = 64). Approximately 41% of patients with an H-wave profile th percentile showed electromyography-confirmed chronic radiculopathy. Electromyography-confirmed current radiculopathy was observed in 35% of patients with an 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fmann’s reflex h-reflex Electromyography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 SCIATICA
下载PDF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F-Wave, and H-Reflex: A Critical Reappraisal of Their Utility in the Diagnosis of Various Sensory Symptoms in the Extremities and Spine in the Setting of Normal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2
作者 Reynaldo P. Lazaro Thomas S. Eaga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12期383-391,共9页
Objective: Health care providers refer their patients to electromyography (E<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 Objective: Health care providers refer their patients to electromyography (E<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laborator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various sensory symptoms in the extremities and spine. The procedure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and elicitation of the F-</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ave and H-reflex.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eal value of these procedures in the diagnosis of sensory symptoms in the setting of a normal neurologic examination. Method: The EMG reports and clinical histories of 100 patients, including 10 patients evaluated by other electromyographers, were reviewed. The study was focused on those with normal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those without histories of ongoing medical disorders and major surgeries to the extremities and spin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 All EMGs, F-wave, and H-reflex reports reviewed were normal, including those obtaine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rom the second procedure performed in some patients and of those who su</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equently underwent spinal surgery. Neurologic examination in all patient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a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ormal. Conclusion: Needle EMG, F-wave and H-Reflex examinations are p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dictably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non-dermatomal, non-neuropathic sensory symptoms with normal neurologic examination and without history of pre</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xisting medical and surgical disorders. A good neurologic examination sh</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uld determine the need to perform these procedures. 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therapeutic, prognostic, economic and legal implications</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G ELECTROMYOGRAPhY F-WAVE h-reflex Procedural Indications
下载PDF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中药强力生对大鼠后肢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67
4
作者 姜文凯 吕荣 +1 位作者 倪正 华兴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H/M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强力生 大鼠 后肢h反射 影响 电刺激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2 位作者 李晓裔 方俐 李玉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H反射的H最大波幅/M最大波幅(Hmax/Mmax)、H发展斜率/M发展斜率(Hslp/Mslp)和H阈值/M阈值(Hth/Mth)等指标与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对双上肢正中神...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H反射的H最大波幅/M最大波幅(Hmax/Mmax)、H发展斜率/M发展斜率(Hslp/Mslp)和H阈值/M阈值(Hth/Mth)等指标与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对双上肢正中神经进行H反射检测,记录各项参数,并比较Hmax/Mmax、Hslp/Mslp和Hth/Mth。结果患侧上肢Hmax/Mmax为(0.35±0.17),健侧为(0.14±0.07),患侧高于健侧(P<0.05);患侧上肢Hslp/Mslp为(0.72±0.40),健侧为(0.26±0.22),患侧高于健侧(P<0.05);患侧上肢Hth/Mth为(0.93±0.14),健侧为(0.98±0.12),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上肢Hmax/Mmax与MA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08,P<0.05);患侧上肢Hslp/Mslp与MAS评分亦呈线性正相关(r=0.917,P<0.05);患侧上肢Hth/Mth与MAS评分不相关(r=-0.128,P>0.05)。结论 Hmax/Mmax和Hslp/Mslp可作为脑卒中上肢痉挛程度评价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 h反射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1 位作者 潘拴珍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下肢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计算胫神经和腓总神经H反射的引出率,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以及与CSI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胫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H反射引出率100%,胫骨前肌H反射引出率为10%。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0.09±1.87)ms;非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1.99±2.31)ms。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均数中位数平均为0.476;非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89。患侧与非患侧相比,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分别与CSI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CSI不相关,而患侧下肢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用H反射来评价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痉挛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比CSI量表更客观、量化。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下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双下肢H反射的变化及其与痉挛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永慧 郭丽华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痉挛期脑卒中患者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的变化及其和痉挛指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3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伸肌痉挛。将患者双下肢分为患侧和非患侧,分别给予肌电图胫神经H反射检查和患侧综... 目的:研究痉挛期脑卒中患者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的变化及其和痉挛指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3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伸肌痉挛。将患者双下肢分为患侧和非患侧,分别给予肌电图胫神经H反射检查和患侧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比较双侧H反射的改变,分析患侧H反射潜伏期和H/M比值和C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侧H反射潜伏期平均26.18±1.64ms,H/M比值平均0.53±0.22,患侧下肢CSS评分平均9.88±1.59;非患侧H反射潜伏期平均28.30±1.69ms,H/M比值平均0.36±0.19。双侧H反射的潜伏期和H/M比值比较,患侧潜伏期缩短,H/M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患侧CSS评分和H/M比值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0.54+0.11x,相关系数r=0.6329,(P<0.001)。结论:痉挛期脑卒中患者患侧H反射活跃,患侧H/M比值和CSS评分正相关,H/M比值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侧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h反射 痉挛 综合痉挛量表 相关系数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H反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金荣疆 朱天民 +3 位作者 罗荣 郑重 杨红 冯媛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对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大鼠H反射潜伏期以及H反射恢复曲线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依据Nagasawa氏改良方法造模,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对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大鼠H反射潜伏期以及H反射恢复曲线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依据Nagasawa氏改良方法造模,假手术组、模型组在造模成功3天后给予模拟针刺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成功3天后给予电针针刺治疗。治疗6天后检测大鼠H-反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右侧(瘫痪侧)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H波潜伏期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反射恢复曲线的H/M值随S1和S2刺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高达到2.3±0.597,是正常组的3倍以上;电针组H/M值最高仅为1.09±0.307,略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降低脑梗死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可能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陵泉 h波潜伏期 h反射恢复曲线 脑梗死 痉挛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李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行肌电H反射监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衡针刺组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平衡针刺组与患侧针刺组相比较,其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可以有效抑制亢进的牵张反射,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肌张力 h反射
下载PDF
100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雪红 樊小力 +1 位作者 宋新爱 石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制动14 d后,M波最大波幅(Mmax)由正常对照组的(4.10±1.30)mV降低到(1.71±0.77)mV(P<0.01);刺激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SMmax)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0.09±0.04)mA和(0.72±0.25)mA增加到(0.21±0.12)mA和(1.19±0.40)mA(P<0.01)。H反射的最大波幅(Hmax)由正常对照组的(0.98±0.41)mV降低到(0.30±0.22)mV,最大刺激强度(SHmax)则由正常对照组的(1.67±0.78)mA增加到(2.65±0.87)mA,Hmax/Mmax的比值由正常对照组的(24.73±7.44)%下降为(17.56±4.60)%,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高频振动组,Mmax为(3.08±0.82)mV,刺激阈值为(0.11±0.07)mA,SMmax为(0.86±0.32)mA,与制动组相比,振动组大鼠比目鱼肌Mmax明显增高(P<0.01),阈强度和SMmax均明显降低(P<0.05)。振动组大鼠Hmax为(0.80±0.33)mV,SHmax为(2.06±1.02)mA,Hmax/Mmax的比值为(25.58±6.89)%,与制动组相比,Hmax明显增高(P<0.01),Hmax/Mmax的比值增大(P<0.05)。结论: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所致大鼠比目鱼肌H反射及M波的改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生理学 肌梭/生理学 振动 电生理学 h反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比目鱼肌H反射监测在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新雷 郑超君 +6 位作者 聂聪 金翔 姜建元 吕飞舟 马晓生 朱巍 王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女7例;年龄25~53岁;身高160~177cm。均行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前、术中各操作步骤(通道置入、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摘除及内窥镜系统退出)及术后分别记录双侧下肢比目鱼肌H反射,测量并对比潜伏期及波幅(基线-负向波峰)等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术前完成全麻插管后、在手术体位所测得的H反射参数作为术中H反射的基线值。术中,患侧H反射波幅自神经根暴露(通道触碰或挤压神经根)阶段开始便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剥离推移神经根时H反射波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平均下降(43.9±20.5)%,P<0.05],而后虽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患侧H反射都得以保留,但波幅仍较基线值下降约(15.1±9.0)%(P<0.05)。术后第2日,所有患者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明显好转(术前vs.术后:6.4±1.3 vs.0.6±0.6,P<0.05);12例患者复测患侧H反射,各项参数相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H反射波幅下降超过85%的情况,在停止操作、放松牵拉神经根后数十秒,H反射都得以部分恢复,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比目鱼肌H反射波幅能有效反映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各操作步骤中S1神经根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术中应用H反射监测技术可为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提供额外的、可靠的辅助监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间入路 h反射 经皮椎间孔镜 术中监测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训练、疲劳和恢复对.H反射参数影响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荣 姜文凯 +1 位作者 罗晶 蒋静华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1,41,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以及训练结束后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对H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自制低氧混合气体,对8名短跑运动员进行每日10~11%02的循环低氧刺激,持续两周,在IHT前后以及IHT之后的疲劳与恢复过程进行H...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以及训练结束后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对H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自制低氧混合气体,对8名短跑运动员进行每日10~11%02的循环低氧刺激,持续两周,在IHT前后以及IHT之后的疲劳与恢复过程进行H反射各参数测试。结果:两周IHT训练前后M波振幅增加,H波潜伏期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疲劳后即刻H波振幅下降,恢复期前三分钟H波振幅显著降低,随后逐渐恢复,在恢复期第15分钟,H波振幅显著升高。结论:H反射是敏感的反映低氧训练以及疲劳对短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影响指标,并提示H反射低氧训练的改变以及运动性疲劳前后以及恢复期的变化与两周低氧训练引起的H反射通路脊髓水平的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间歇性低氧训练 h反射
下载PDF
基于H反射通路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琳 刘庆广 +1 位作者 薄成志 黄强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目的:基于H反射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对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造模。造模结束后两组均... 目的:基于H反射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对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造模。造模结束后两组均正常饲养4周。12周结束后,检测MTrPs造模成功指标(即紧张带、局部抽搐反应和自发肌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H反射的诱发实验,采集引发H波的阈值、Mmax、Hmax、M波和H波潜伏期、Hmax/Mmax等。结果:与非MTrPs相比,MTrPs处诱发的H反射Mmax(4.28±1.27 mV)较低,Hmax(1.01±0.34 mV)较高,H波潜伏期(4.60±0.89 ms)较短,Hmax/Mmax比值(0.21±0.19)较大(P<0.05)。结论:H反射与慢性MTrPs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MTrPs大鼠脊髓中枢可能存在高度致敏,Iα类传入神经兴奋性较高,肌梭敏感性可能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肌肉疼痛 h反射 病理生理 运动损伤
下载PDF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焕芹 龙德怀 +5 位作者 李彬 孙敬青 温雅丽 刘银霞 杜红燕 王麟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桡侧屈腕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的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钟明 朱麒钱 +4 位作者 邵静松 斯徐伟 车焕永 官莉莉 谷晓怡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 2 32例 ,H反射异常率为 83.6 % (194 /2 32 ) ,高于 PNCV异常率 70 .6 %(16 4 /2 32 ) (P<0...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 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 2 32例 ,H反射异常率为 83.6 % (194 /2 32 ) ,高于 PNCV异常率 70 .6 %(16 4 /2 32 ) (P<0 .0 1)。病程≤ 5年组 H反射异常率 80 .8% (118/14 6 ) ,高于 PNCV异常率 6 5 .7% (96 /14 6 ) (P<0 .0 1)。病程 >5年组 ,H反射异常率 88.4 % (76 /86 ) ,略高于 PNCV异常率 79.0 % (6 8/86 ) (P>0 .0 5 )。结论 H反射可作为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雅丽 尤春景 +1 位作者 黄晓琳 何晓阔 《中国康复》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及记录患肢肌张力、腱反射等。观察H反射和F波的特征表现与临床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CI患者临床不同时期 ,下肢H反射和F波的表现不同 ,H反射和F波的表现特征受神经体征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 :H反射和F波有可能做为临床评定痉挛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它优于主观的Ashworth等痉挛评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F波 SCI
下载PDF
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革 郭铁成 罗永湘 《中国康复》 199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为探讨正常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露与不显露坐骨神经)对大鼠双侧后肢腓肠肌进行诱发肌电图检查,观察波型特点.测定其潜伏时及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引出H反射和F... 为探讨正常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露与不显露坐骨神经)对大鼠双侧后肢腓肠肌进行诱发肌电图检查,观察波型特点.测定其潜伏时及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引出H反射和F波,H波为单相或二捆波,其潜伏时为6.6±0.5ms,最大振幅3.9±0.4mV;F波为单相波.潜伏时为6.4±0.6ms,振幅为1.0±0.2mV。手术显露坐骨神经后测定H反射和F波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干扰较小。提示夭鼠后肢可引出与人类类似的H反射和F波,显露坐骨神经后进行测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h反射 F波 后肢
下载PDF
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仁斌 杨兆军 +4 位作者 孙少杰 毛坤 蔡晓频 焦劲松 严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4×腿长(cm)+0.08×年龄(岁),正常双侧FLmin侧间差不大于3.3ms。糖尿病组F波异常率为40.1%,H反射异常率为45.3%,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分别为40.5%和37.8%。结论:F波和H反射对检测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H反射敏感性更高。与远端神经病变相比较,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具有相当高的患病频度,糖尿病近端神经病中纯运动神经病亦有较高的发生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近端神经病 F波 h反射
下载PDF
向心训练与离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思红 刘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1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练8周后对大鼠右侧腓肠肌进行肌电图测试,采集H反射的主要指标。结果:离心组的M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向心组;离心组的H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之间的Hmax/Mmax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心组Mmax波和Hmax波出现的时间要显著迟于向心组。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H反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离心训练后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训练 离心训练 h反射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