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42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42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比较2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V参数[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变化,治疗前后测定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与晚期运动速度比值(Ea/Aa)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检测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A(TXA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全血比黏度(WBV)、血浆比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2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升高,且观察组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LVEF和Ea/Aa均高于治疗前,LAVI低于治疗前,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Hcy、IL-6、TNF-α、MDA、ET-1、TXA2、WBV、PV和Fib均降低,SOD、NO和6-K-PGF1α均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HRV并抑制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抗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42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比较2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V参数[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变化,治疗前后测定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与晚期运动速度比值(Ea/Aa)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检测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A(TXA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全血比黏度(WBV)、血浆比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2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升高,且观察组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LVEF和Ea/Aa均高于治疗前,LAVI低于治疗前,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Hcy、IL-6、TNF-α、MDA、ET-1、TXA2、WBV、PV和Fib均降低,SOD、NO和6-K-PGF1α均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HRV并抑制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抗血液高凝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