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立臣 张柏和 +5 位作者 张琪 苏长青 李根丛 吴红平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腺病毒E1A、E1B基因分别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和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启动子双重调控的、并携带hIFN-γ的重组腺...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腺病毒E1A、E1B基因分别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和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启动子双重调控的、并携带hIFN-γ的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TCID_(50)法和MTF检测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在两种端粒酶阳性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以及一株端粒酶阴性的成纤维细胞株BJ中的扩增能力和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CNHK500-GFP感染BJ、Hep3B和HepG2细胞,观察其扩增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CNHK500-hγ感染后细胞和细胞上清中hIFN-γ的表达。结果:CNHK500-hγ感染HepG2、Hep3B和BJ细胞48 h后,CNHK500-hγ在HepG2和Hep3B细胞中的扩增是BJ细胞中的16003和2116倍,对BJ细胞杀伤的ED_(50)值分别是杀伤HepG2和Hep3B细胞的500和10 000倍(P<0.01),且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增殖型腺病毒ONYX-015。CNHK500-hγ感染后HepG2及Hep3B细胞中h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增殖型腺病毒Ad-hγ感染后细胞中hIFN-γ的表达(P<0.01)。结论: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可在肝癌细胞内特异性扩殖,高效表达hIFN-γ基因,是一种具备治疗肝癌潜力的新型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NhK500- 病毒治疗 基因治疗 端粒酶 人干扰素-γ
下载PDF
入ICU 12h内相关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2
作者 李淑娴 翁慧纯 洪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型展示影响因子对预后影响可视化。结果:共纳入25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 28d存活180例,死亡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2~1.040)、收缩压(OR=0.990,95%CI:0.981~0.999)、血清肌酐(OR=1.142,95%CI:1.018~1.281)、氧合指数(OR=0.998,95%CI:0.996~1.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992,95%CI:0.868~0.981)是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预测模型为P=1/(1^(+)e^(-z)),Z=0.021×年龄-0.010×SBP^(+)0.133×SCr-0.002×OI-0.081×GCS,该模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AUC为0.752(95%CI:0.685~0.819,P<0.001),敏感度为0.658,特异度为0.767。结论:入ICU 12h内的年龄、收缩压、血清肌酐、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本组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依托入ICU 12h内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预测危重症患者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室 12h内相关指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结合24 h眼压曲线探析青风内障证治
3
作者 孙文英 杨薇 +5 位作者 张丽霞 陈曦 张丰 李雪菲 师宜鹏 解晓斌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在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结合六经辨证、六脉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象态辨证、运气辨证等多种辨证方式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开阖枢理论是对人体三阴三阳之气升降出入状态的概括,从开阖枢角度,青...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在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结合六经辨证、六脉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象态辨证、运气辨证等多种辨证方式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开阖枢理论是对人体三阴三阳之气升降出入状态的概括,从开阖枢角度,青风内障的病机可概括为开机不利、阖机不利、枢机不利。开机不利,当辨太阳或太阴开机不利;阖机不利,当辨厥阴阖之太过、厥阴阖之不足或阳明阖之太过、阳明阖之不足;枢机不利,当辨少阴枢机不利或少阳枢机不利。此外,导师解晓斌主任医师将24 h眼压曲线与“六经病欲解时”相结合,以眼压峰值的时间节点对应“六经病欲解时”的病变之经来辨时定经。临证以开阖枢理论结合24 h眼压曲线为指导,采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通过辨时定经、辨证定经来明确青风内障所主之经,指导青风内障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内障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开阖枢 24 h眼压曲线 六经病欲解时
下载PDF
抗纤维化与促“H”型血管核壳结构生物支架修复临界骨缺损
4
作者 李永航 李文铭 +5 位作者 严才平 王星宽 向超 张袁 蒋科 陈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20-3431,共12页
背景:在骨组织愈合过程中,促进新生骨的血管化是加速骨组织修复的常用策略,然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过快的纤维化进程常常被忽略。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体... 背景:在骨组织愈合过程中,促进新生骨的血管化是加速骨组织修复的常用策略,然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过快的纤维化进程常常被忽略。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体内外抗纤维化与促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外层壳结构由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组成,内层核结构由甲基丙烯酸酐明胶水凝胶负载去铁胺组成,表征静电纺丝和水凝胶的物理学特征,利用活死染色与CCK-8实验验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成纤维细胞体外实验分析支架壳结构的抗纤维化作用,通过MC3T3-E1细胞体外实验分析支架壳结构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的促成骨作用,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析支架核结构中去铁胺的促血管形成作用。通过大鼠临界骨缺损实验评估核壳结构仿生支架的骨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①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电纺纤维具有疏水性,在物理层面上有效阻隔外源性纤维组织长入,电纺纤维膜在2周内可有效释放抗纤维化药物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释放的抗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骨缺损周围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黏附,有效降低成纤维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蛋白的表达,加快其矿化速度;支架核结构中的去铁胺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成管能力,并促进其强烈表达“H”血管特征性蛋白。②在SD大鼠的股骨制造临界骨缺损模型中,相较于聚己内酯膜,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实现了骨缺损的有效修复。③结果表明,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在预防骨痂过度纤维化的同时促进新生骨痂内“H”血管形成,能有效避免骨不连的发生,加速临界骨缺损修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核壳结构仿生支架 静电纺丝 聚己内酯 水凝胶 抗纤维化 h”型血管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
5
作者 周士杰 李沐哲 +7 位作者 员浬 张天驰 牛园园 朱弈桦 周勤峰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运用酶消化法及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小鼠H型血管特异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以及缺氧培养工作站建立两种细胞低氧共培养体系,使用50,100μg/m L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冻干粉进行干预;通过划痕迁移实验与管形成实验评估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功能;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评估共培养体系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使用Western Blotting与q-PCR检测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增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5);(2)与低氧组相比,经不同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干预后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进一步提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更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也进一步升高(P<0.05)。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H型血管生成及骨生成可能与PDGF/PI3K/AKT信号轴有关,而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激活PDGF/PI3K/AKT信号轴促进“H型血管生成-骨生成”作用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通络止痛方 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血管生成 骨生成
下载PDF
2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6
作者 陈晓娜 杨文卓 +3 位作者 尹信 周江涛 张家豪 亓文宝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1,共15页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试验对2022—2023年从我国湖南和福建活禽交易市场分离的2株鸭源H5N6亚型AI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这2株AIV分别为A/duck/Hunan/QG3/2022(...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试验对2022—2023年从我国湖南和福建活禽交易市场分离的2株鸭源H5N6亚型AI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这2株AIV分别为A/duck/Hunan/QG3/2022(H5N6)(简称HN/QG3)和A/duck/Fujian/QG4/2023(H5N6)(简称FJ/QG4)。结果显示:HN/QG3株属于2.3.4.4b分支,其基因组来源于H5N6和H5N8毒株,与鸭、野鸟、环境和人类来源的H5亚型AIV的同源性较高,而FJ/QG4株属于2.3.4.4h分支,HA基因与分离株A/Rattus norvegicus/China/FS21/2021(H5N6)的相似性为97%,而其他基因片段与2021年广东地区分离的人源H5N6亚型AIV的同源性较高;2株H5N6亚型AIV的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HA蛋白第226和228位分别为Q和G,说明H5N6亚型AIV具有优先结合禽源α2,3-唾液酸受体的特征,并且NA蛋白第58~68位缺失11个氨基酸,对小鼠的致病性可能增强。研究表明,2株鸭源H5N6亚型AIV分别属于2.3.4.4b分支和2.3.4.4h分支,其对人源α2,6-唾液酸受体的识别能力增强,毒力和传播能力可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N6亚型 遗传进化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7
作者 刘惠娟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冯艳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高血压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3例,根据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474例及房性心律失常组2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高血压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3例,根据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474例及房性心律失常组22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及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4 h尿电解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年龄、血钠水平高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而LVEF及24 h尿钠、尿磷、尿镁低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ρ=0.389,P<0.001);与LVEF及24 h尿钠、尿磷、尿镁呈负相关(ρ=0.127、0.086、0.143、0.091,均P<0.05)。将有可能影响的变量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左房内径增加与24 h尿钙增加,左室舒张期内径降低、LVEF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 95%CI分别为(1.064~1.099),(1.005~1.113),(0.888~0.988),(0.873~0.961),(0.760~0.978),(1.027~1.229)]。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24 h尿钠、尿磷、尿镁及LVEF呈负相关,而年龄、左房内径和24 h尿钙的升高及左室舒张期内径降低、LVEF降低可能增加了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4 h尿电解质 房性心律失常 尿钠钾比
下载PDF
Hsa-miR-214-3p inhibits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and improves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by downregulating B7H3
8
作者 YAN LU KANG WANG +9 位作者 YUANHONG PENG MENG CHEN LIN ZHONG LUJI HUANG FU CHENG XINDAN SHENG XIN YANG MANZHAO OUYANG GEORGE A.CALIN ZHIWEI HE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5年第1期103-121,共19页
Background: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but the currently use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Background: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but the currently use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show limited clinical efficacy in many breast cancers.B7H3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molecule,but its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mains unclear.Methods:We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B7H3 in breast cancer samples using data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and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databases.MicroRNAs were selected using the TarBase,miRTarBase,and miRBase databases.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microRNA hsa-miR-214-3p on B7H3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s,which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action sites of interaction.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H3 and hsa-miR-214-3p in huma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were quantifi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PCR(qPCR).In vitro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B7H3 or hsa-miR-214-3p on breast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Additionally,the regulatory impact of hsa-miR-214-3p on B7H3 was examined.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and flow cytometry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o-cultured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normal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on immune cells and associated cytokines.Results:In breast cancer tissue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7H3 i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hsa-miR-214-3p,as well as with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n breast cancercell behavior.Hsa-miR-214-3p was found to inhibit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by downregulating B7H3.Importantly,our research identified,for the first time,two binding sites for hsa-miR-214-3p on the 3’UTR of B7H3,both of which exert similar effects independently.Co-culture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hsamiR-214-3p obstructs the suppressive function of B7H3 on CD8^(+)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Conclusions:This study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two hsa-miR-214-3p binding sites on the 3’UTR of B7H3,reinforcing the role of hsamiR-214-3p as a regulatory factor for B7H3.In breast cancer,hsa-miR-214-3p reduce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s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by downregulating B7H3.These findings suggest new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B7h3 hsa-miR-214-3p IMMUNOThERAPY
下载PDF
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动态表达及耦合骨生成修复大段骨缺损
9
作者 申震 黄梓越 +5 位作者 和智娟 王艺婷 陈奇刚 耿春梅 黄雅静 吴祖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50-5956,共7页
背景:骨诱导膜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存在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等问题。H型血管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增强局部成血管-成骨偶联作用,促进骨修复,但H型血管在骨诱导膜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构建SD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观察骨诱导膜中... 背景:骨诱导膜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存在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等问题。H型血管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增强局部成血管-成骨偶联作用,促进骨修复,但H型血管在骨诱导膜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构建SD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观察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表达特征,进而明确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表达高峰点与植骨最佳时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模型组(n=30),两组又各自分为骨水泥植入后4,6,8周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均构建右侧胫骨4 mm骨缺损模型,模型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诱导骨生物膜形成,对照组不植入骨水泥。骨水泥植入后4,6,8周,每个时间点随机取6只大鼠,模型组切取骨诱导膜组织,对照组切取对应部位的非骨性软组织,通过免疫荧光鉴定H型血管动态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形态改变,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每个时间点剩余4只大鼠,模型组切开诱导膜后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尾骨,对照组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尾骨,植骨后8周进行胫骨缺损部位Micro-CT评估。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H型血管表达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最明显,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H型血管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与血管造影检测显示,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新生血管数、血管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组内新生血管数、血管体积大小顺序为:骨水泥植入后8周>骨水泥植入后6周>骨水泥植入后4周;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阳性表达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最明显;④Micro-CT检测显示,模型组3个亚组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的亚组,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6周亚组的骨修复效果优于骨水泥植入后4,8周亚组。结果表明: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呈动态表达并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达高峰,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进行骨诱导膜植骨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骨诱导膜 h型血管 动态表达 骨修复 大段骨缺损 骨水泥 工程化骨材料
下载PDF
The cGAS-STING-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pathway regulates neuroinflamm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10
作者 Shengyang Zhou Ting Li +8 位作者 Wei Zhang Jian Wu Hui Hong Wei Quan Xinyu Qiao Chun Cui Chenmeng Qiao Weijiang Zhao Yanqin S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8期2361-2372,共12页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However,whether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mediated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Parkinson's disease remains unknown.Here we report...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However,whether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mediated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Parkinson's disease remains unknown.Here we report that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is markedly up-regulated in a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induced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co-localizes with microglial cells.Both the selective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 inhibitor RU.521 and the 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inhibitor H151 effectively suppressed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activation in BV2 microglia exposed to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and inhibited transformation of mouse BV2 microglia into the neurotoxic M1 phenotype.In addition,si RNA-mediated knockdow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expression in BV2 microglia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tumor necrosis factorα,CD16,CD32,and CD86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markers ARG1 and YM1.Taken together,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pathwa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 h151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M1 phenotyp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NEUROINFLAMMATION Parkinson’s disease RU521 STING type I interferon
下载PDF
高压旋喷桩内插H型钢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志刚 《河南建材》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文章以某工程实例为基础,分析H型钢和高压旋喷桩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基坑加固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有效满足基坑结构及周围构筑物安全需求。
关键词 基坑支护 h型钢 高压旋喷桩 应用分析
下载PDF
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升高可预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
12
作者 黄航栋 厉丹瑜 朱晓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与机械通气(MV)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V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与机械通气(MV)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V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50)和非肺部感染组(n=70),ELISA检测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预后随访并分为预后良好组(n=79)和预后不良组(n=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KM2、Gal-3、CitH3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肺部感染组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P<0.05);PKM2、Gal-3、CitH3皆为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KM2、Gal-3、CitH3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0.839、0.779、0.925,3者联合诊断的AUC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4.261、2.521、3.676,P<0.001、0.05、0.001)。结论MV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较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升高,三者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丙酮酸激酶M2(PKM2) 乳糖凝集素-3(Gal-3) 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 预后
下载PDF
血清CitH3、PCT及IL-10检测对体外心肺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王晓宁 孙家安 +1 位作者 王燕 段浩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测价值。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行ECPR的患者126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测定患者血清CitH3、PCT、IL⁃10水平。根据ECPR后ALI发生与否分为ALI组与非ALI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itH3、PCT、IL-10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CPR后ALI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itH3、PCT、IL-10对ALI的预测价值。结果因6例患者未配合完成相关检查等被剔除,最终纳入120例患者,其中住院期间ALI发生28例(ALI组),ALI未发生92例(非ALI组)。ALI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心肺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大于非ALI组(P<0.05);ALI组血清CitH3、PCT、IL-10水平均高于非ALI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清CitH3、PCT及IL-10是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itH3、PCT、IL-10单一及3项联合预测AL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6、0.837、0.852、0.951,3项联合的AUC均大于PCT、IL-10单一检测(P<0.05)。结论ECPR后ALI发生患者血清CitH3、PCT、IL-10水平上升,对ALI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特别是联合检测效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急性肺损伤 瓜氨酸组蛋白h3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氨氯地平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14
作者 彭必新 黄春丽 +2 位作者 陈颖萍 吴秀珍 徐朝焰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41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药物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47例。A组给予苯...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41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药物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47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B组给予氨氯地平叶酸片,C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结果: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Hcy水平均降低,B组SBP、DBP和Hcy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升高,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降低,B组NO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C组,ET-1、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及C组,C组NO水平显著高于A组,ET-1、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成本低于A组和C组,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好,不仅有效降低血压、Hcy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更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叶酸片 h 型高血压 效果
下载PDF
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张可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泗洪医院住院接受静脉用药患者70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23年1—5月)和观察组(2023年6—12月)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 目的观察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泗洪医院住院接受静脉用药患者70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23年1—5月)和观察组(2023年6—12月)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管理。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状况及静脉调配中心调配效率、工作质量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调配中心日人均审核数量低于对照组,医嘱审核后流程耗时、医嘱同步时间、批次优化耗时短于对照组,静脉调配中心工作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方式可以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质量,提升调配效率,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24 h全医嘱审核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调配效率 调配质量
下载PDF
Balmer H_α,H_β and H_γ Spectral Lines Intensities in High-Power RF Hydrogen Plasmas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松柏 雷光玖 +1 位作者 刘东平 杨思泽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Hα(Balmer-alpha), Hβ (Balmer-beta) and Hγ (Balmer-gamma) spectral line inten- sities in atomic hydrogen plasma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igh-power RF source. The intensities of the Hα, Hβ and Hγ spectra... Hα(Balmer-alpha), Hβ (Balmer-beta) and Hγ (Balmer-gamma) spectral line inten- sities in atomic hydrogen plasma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igh-power RF source. The intensities of the Hα, Hβ and Hγ spectral lines are detected by increasing the input power (0-6 kW) of ICP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With the increase of net input power, the intensity of Hα im- proves rapidly (0-2 kW), and then reaches its dynamic equilibrium; the intensities of Hβ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es: obvious increase (0-2 kW), rapid increase (2-4 kW), almost constant (4-6 kW); while the intensities of Hγ increase very slowly. The energy levels of the excited hydro- gen atoms and the splitting energy levels produced by an obvious Stark effec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 high-power RF (radio frequency) source ICP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hα hβ and spectral lines intensity Boltzmann distribution law Stark effect transitionprobability
下载PDF
400 km/h高速列车过隧道时列车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小慧 张朵朵 +3 位作者 耿语堂 杨波 唐明赞 陈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用5个特征参数衡量各区域内列车风速度的变化,探讨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对列车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时域变化特征受列车运行位置和隧道内压力波传播的显著影响;列车风正峰值会随着列车编组长度、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峰值到达时刻分别延后和提前,8车编组对应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车编组时增加68.75%,400 km/h时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00 km/h时增加22.65%;同种隧道长度下的列车风速度最大正峰值出现在隧道中点位置处,且此处的波动更为剧烈复杂,主要是压缩波和膨胀波叠加得更加频繁。长隧道内压力波系叠加对列车风速度峰值的影响减弱,当隧道长度达到3 km时,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1 km长度时下降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400 km/h高速铁路 隧道 列车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福禄 姚兴伟 +6 位作者 栗晓彬 李洪敏 张梅 武玉鑫 宋天佳 杨琦 刘尚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不同时点血糖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结果:3组OGTT各时点血糖均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FPG、HOMA-IR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FINS、HOMA-β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GTT 1 h血糖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95%CI)为0.758(0.724~0.792),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9.3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701,特异度为0.709;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鉴别的AUC(95%CI)为0.956(0.942~0.969),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12.5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901,特异度为0.908。结论: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h血糖
下载PDF
2024年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4b分支,与美国同期在家禽和野禽中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分析表明,感染奶牛的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候鸟。疫情发生后,美国采取了限制移动、调运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可能对美国奶牛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对我国影响较小。建议持续进行国外疫情监视,国内加强野禽风险监测,强化家禽强制免疫,积极宣传引导,做好应急储备等,降低本次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下载PDF
基于光储混合配置的级联H桥型光伏逆变器功率平衡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孝峰 刘鑫磊 +3 位作者 滕甲训 张㼆 赵巍 李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8-1961,I0024,共15页
级联H桥(cascade H-bridge,CHB)变换器由于其模块化结构,已成为大规模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优选方案。然而,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不同区域PV组件之间发电功率不同,导致CHB变换器相间输出功率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为此... 级联H桥(cascade H-bridge,CHB)变换器由于其模块化结构,已成为大规模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优选方案。然而,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不同区域PV组件之间发电功率不同,导致CHB变换器相间输出功率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CHB结构的光储混合电能路由,在三相CHB光伏逆变器中配置少量的储能模块,利用光储协同控制,维持CHB内部功率稳定,消除分布式PV在相间产生的不均衡功率,且变换器输出功率能够时刻满足网侧上层功率调度,提高了光伏电站的稳定性。针对系统安全区域,在载波移相调制策略下,全桥子模块传输的功率受到约束,并对光伏和储能模块的配置作详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验验证所提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变换器 光伏 功率不均衡 集中式储能 功率限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