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分系统的h稳定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培光 李社军 展正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7-190,共4页
借助比较微分系统的h-φ0稳定性,利用锥值Lyapunov函数方法,建立了微分系统h稳定性的判定准则.
关键词 微分系统 h稳定性 φ0稳定性 h-φ0稳定性 锥值LYAPUNOV函数
原文传递
一类扰动差分系统的h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武萌 尹亮亮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8-1144,共7页
对含算子的非线性扰动差分系统进行研究,利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比较原理,得到这类系统h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h稳定性 扰动差分系统 n_∞相似 比较原理
原文传递
时间尺度上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稳定性
3
作者 武萌 王培光 陈爱江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6-270,共5页
对时间尺度上含算子的非线性扰动系统进行研究,利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比较原理,得到这类系统h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时间尺度 h稳定性 扰动系统 比较原理
原文传递
非线性矩阵微分系统的h稳定性
4
作者 王培光 刘晓伟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8-192,共5页
讨论了一类非线性矩阵微分系统,运用Lyapunov函数法和Kronecker积给出了非线性矩阵微分系统h稳定性的若干判断准则.
关键词 矩阵微分系统 h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KRONECKER积
原文传递
h_0,h映射与(h_0,h)-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希林 王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5期262-263,共2页
考虑非线性微分系统关于两个测度的稳定性。直接利用两个测度函数h0,h本身的性质而无需另外构Lyapunov函数 得到了两个测度稳定性的几个判定结果。
关键词 非线性微分系统 测度 (h0 h)-稳定性
下载PDF
中立型比例方程变步长改进的Runge-Kutta方法的H_α-稳定性(英文)
6
作者 马淑芳 徐阳 刘明珠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研究中立型比例方程的改进Runge-Kutta方法的Hα-稳定性,给出了变步长改进Runge-Kut-ta方法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比例方程 改进的Runge—Kutta方法 hα-稳定性
下载PDF
微分系统的(h_0,h,L)-稳定性及判别准则
7
作者 王琳 傅希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7期391-392,397,共3页
将Lp-稳定性进行了推广,给出了非线性微分系统的(h0,h,L)-稳定性定义,并分别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及比较方法给出了微分系统的(h0,h,L)-稳定性的几个判别准则。
关键词 微分系统Lyapunov函数 (h0 h L)-稳定性
下载PDF
磁层顶电子剪切流K-H不稳定性
8
作者 谢涛 陶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42,共5页
磁层顶是由经过舷激波的太阳风和地磁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边界层,其上有电流流动.本文将这种电流看成电子剪切流,来讨论夜侧磁层顶的电子剪切流所引起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问题.电子剪切流受到的洛仑兹力中包括了电场的作用,... 磁层顶是由经过舷激波的太阳风和地磁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边界层,其上有电流流动.本文将这种电流看成电子剪切流,来讨论夜侧磁层顶的电子剪切流所引起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问题.电子剪切流受到的洛仑兹力中包括了电场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得剪切不稳定性要复杂一些.本文对电子剪切流激发的K-H不稳定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得知,电子流剪切引起的K-H不稳定性倾向于在磁层顶内侧激发,并且只有当剪切速率在上下两阈值之间时,才可能激发K-H不稳定性.本文对比了夜侧近地磁层顶和磁尾磁层顶,发现当磁层顶两侧电子数密度之比恒定时,高电子数密度的磁层顶侧易产生K-H不稳定性.而磁鞘侧电子数密度n2与磁层侧电子数密度n1之比n2/n1的改变对不稳定性的影响也很显著:较大的n2/n1产生的K-H波主要是在低速区域,其有效增长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磁层顶 电子剪切流 K—h(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
下载PDF
无穷延滞泛函微分方程解的H——稳定性
9
作者 杨清和 《新乡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0-53,共4页
H——稳定性是一个新的且重要的概念,本文我们讨论了方程 x’(t)=-a(t)x(t)+k(t,s—t,x(s))ds 并获得了一个新的判别定理,用此定理我们得到了上述方程的解的H——一致渐近稳定性的较文[1]中更广泛的结果,即去掉了对 a(t)有界的限制。
关键词 h——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泛函 积分微分方程
下载PDF
脉冲时滞控制系统的(h_0,h)-不稳定性
10
作者 李静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研究了一类脉冲时滞控制系统的(h0,h)-不稳定性,得到了一些判断不稳定的条件。
关键词 脉冲控制系统 时滞 LYAPUNOV函数 (h0 h)-不稳定性
下载PDF
积分-微分方程的(h_0,h,M_0)-稳定性
11
作者 袁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2期17-27,共11页
本文给出(h_0,h,M_0)—全局稳定性定义及(h_0,h,M_0)—有界性定义,并用Liapunov函数给出判别准则,所得结果补充了[1]且推广了[2]、[3]的相应结果。
关键词 M0-稳定性 M0-有界性 (h0 h M0)-稳定性
下载PDF
脉冲混合系统关于两度量的最终稳定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培光 樊永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给出了脉冲混合系统关于两度量的最终稳定性的定义,利用分段连续Lyapunov函数,得到了脉冲混合系统关于两度量的一致最终稳定性的结果,最后用实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脉冲混合系统 (h0 h)-最终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下载PDF
比较原理和无限时滞随机泛函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13
作者 王琳 卢钻仪 +3 位作者 周志权 黄泽滨 温营浩 林逢春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88-91,共4页
为无限时滞随机泛函微分方程建立一个新的比较原理,再利用该比较原理得到上述方程的(h0,h)-稳定性的判据.
关键词 比较原理 (h0 h)-稳定性 无限时滞
下载PDF
有限时滞差分方程基于两种测度的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李海杰 张书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16-1519,共4页
通过 Liapunov泛函讨论有限时滞差分方程零解的渐近稳定性 ,这里只须要求 Liapunov泛函的差分在一区间序列上负定 ,并引入两种测度下稳定性的概念 ,使所得结果更具一般性 .在验证零解的渐近稳定性时 ,指出要求
关键词 测度 有限时滞差分方程 LIAPUNOV泛函 (h0 h)渐近稳定性 (h0 h)一致渐近稳定性 零解
下载PDF
网络控制系统的事件触发与H_∞控制协同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敬奇 吴杰 沈卫利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78-3585,共8页
针对无线网络时变延时和通讯信道带宽对网络控制系统(NCSs)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事件触发控制机制,并设计了相应的H_∞协同控制。构建了NCSs的时滞数学模型,针对事件触发器与零阶保持器间的无线网络时变延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事件触发机制... 针对无线网络时变延时和通讯信道带宽对网络控制系统(NCSs)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事件触发控制机制,并设计了相应的H_∞协同控制。构建了NCSs的时滞数学模型,针对事件触发器与零阶保持器间的无线网络时变延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事件触发机制。利用李亚普诺夫-克洛索夫斯基泛函分析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证明了时滞独立的H$稳定性,并给出了求解事件触发机制参数和状态反馈H_∞控制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倒立摆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触发机制 李亚普诺夫-克洛索夫斯基泛函 h稳定性 协同设计
下载PDF
BTT导弹H_∞鲁棒自动驾驶仪的6DOF数学仿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建华 《计算机仿真》 CSCD 1998年第4期28-31,60,共5页
该文H∞对控制方法设计的BTT导弹自动驾驶仪进行六自由度(6DOF)数学仿真。与传统的逐段切换自动驾驶仪增益以控制导弹沿全弹道飞行方法相比,本仿真仅用对标准弹道上某特征点设计的一个H∞鲁棒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的全弹道飞... 该文H∞对控制方法设计的BTT导弹自动驾驶仪进行六自由度(6DOF)数学仿真。与传统的逐段切换自动驾驶仪增益以控制导弹沿全弹道飞行方法相比,本仿真仅用对标准弹道上某特征点设计的一个H∞鲁棒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的全弹道飞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H∞鲁棒自动驾驶仪能控制导弹在较大空域内稳定、准确地飞行,在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系统有很强的鲁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T导弹 h∞鲁棒稳定性 数学仿真 自动驾驶仪
下载PDF
The H-stability of the Solution for Infinite Delay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17
作者 李晓爱 尚德庆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1998年第4期94-98, ,共5页
H stability is a new and important concept. 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equationx(t)=-a(t)x(t)+∫ t -∞ k(t,s-t,x(s)) d sand we gain a new decision theorem. Using this decision theorem,we obtained a very extensive re... H stability is a new and important concept. 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equationx(t)=-a(t)x(t)+∫ t -∞ k(t,s-t,x(s)) d sand we gain a new decision theorem. Using this decision theorem,we obtained a very extensive result of the H uniformly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this equation. That is,eliminating the restriction that a(t) is bou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stability Liapunov func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下载PDF
Singular Stabilization and H_∞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Ordinary Homogeneous Properties
18
作者 FANG Jian-yin MU Xiao-wu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8,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singular stabilization, H∞ control problem of systems with ordinary homogeneous properties is considered. At first, we discuss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homogen...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singular stabilization, H∞ control problem of systems with ordinary homogeneous properties is considered. At first, we discuss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homogeneous. Secondly, by vitue of Hamilton-Jacobi-Isaacs equations or inequalities, we solve regular H∞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homogeneous properties. To overcome the H∞ problem of singular nonlinear system, we try to transform inputs of the singular nonlinear system into two parts: regular part input and singular part input. Following the previous results, we solve the singular nonlinear system H∞ control, we give the Lyapunov function and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of the singular nonlinear systems with homogeneous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ATION h control homogeneous system singular system regular system feedback state control
下载PDF
Robust control with compensation of adaptive model for dual-stage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 被引量:3
19
作者 SONG Jiang-peng ZHOU Di +1 位作者 SUN Guang-li QI Zhi-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15-2625,共11页
To achieve excellent tracking accuracy,a coarse-fine dual-stage control system is chosen for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The coarse stage is a conventional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and the fine stage is a sec... To achieve excellent tracking accuracy,a coarse-fine dual-stage control system is chosen for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The coarse stage is a conventional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and the fine stage is a secondary servo mechanism to control lens motion in the imaging optical path.Firstly,the dual-stage dynamics is mathematically modeled as a coupl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control system.Then,by incorporating compensation of adaptive model to deal with parameter variations and nonlinearity,a systematic robust H∞control scheme is designed,which can achieve good tracking performance,as well as improve system robustness against model uncertainties.Lyapunov stability analysis confirmed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control system.Finally,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desig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tage control 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 robust h∞control adaptive model
下载PD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for Adsorption of Oxygen and Water Molecules on 6H-SiC(0001) Surface 被引量:2
20
作者 Chun-he Fu Hui-li Lu Shao-rui Su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51-456,I0002,I0003,共8页
6H-SiC is an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e 6H-SiC wafer is always exposed to a high-humidity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 from the absorbed water molecule and some relative adsorbates is not negligible. Here, th... 6H-SiC is an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e 6H-SiC wafer is always exposed to a high-humidity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 from the absorbed water molecule and some relative adsorbates is not negligible. Here, the oxygen and water molecules absorbed on the 6H-SiC(0001) surface and the dissoci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n the 6H-SiC(0001) surface, absorbed O2 is spontaneously dissociated into O*, which is absorbed on a hollow site, and further transforms the 6H-SiC(0001) surface into SiO2. The absorbed H2O is spontaneously broken into OH*and H*, which are both absorbed on the top of the Si atom, and OH* is further reversibly transformed into O* and H*. The H* could saturate the dangling Si bond and change the absorption type of O*, which could stabilize the 6H-SiC(0001) surface and prevent it from transforming into 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0001) surface h2O absorption Dangling Si bond Stabilit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