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0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κ-c方法研究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天继 金明培 +2 位作者 李秋凤 缪素秋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5-2189,共15页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 本文基于研究区不同台网布设的156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利用H-κ-c方法获取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地壳物质组成特征、孕震环境及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研究区地壳厚度从西北的~70 km逐渐向东南方向递减至~39 km,大致以27°N为分界线,以北地壳较厚,以南地壳较薄.盐边—攀枝花地区莫霍面较周围地区明显上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冕宁、丽江—鹤庆—宁蒗以及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均为高泊松比(σ>0.28);木里断裂、盐源断裂与金河—箐河断裂之间的区域、以及澜沧江断裂、程海断裂所在的地区呈低泊松比(σ<0.26).结合高热流、低S波速度等特征,我们认为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的下地壳塑性物质导致了乡城—得荣—香格里拉和冕宁地区的地壳增厚与高泊松比,并可能沿着近NS或NW走向的断裂挤入丽江—鹤庆—宁蒗地区.考虑低热流、高泊松比、高密度以及高P波速度等的特征,我们推测盐边—攀枝花地区的莫霍面局部上隆很可能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减薄,冷却固结后形成了盐边—攀枝花—德昌地区的地壳基底铁镁质/超铁镁质层.以盐边—攀枝花地区为中心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阻挡了青藏高原的下地壳流动,使其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向西南方向转折.大多数MS≥5.0级的历史地震都发生在莫霍面陡变带上以及高泊松比周围或高、低泊松比过渡地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的木里至冕宁段及该断裂与大具断裂交汇处位于高、低泊松比交界地区,根据S波速度高梯度带、断层的强闭锁性、历史地震空段区以及较长的大震离逝时间,推测这两段可能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孕震环境,需要重点关注其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小金河断裂 地壳厚度 泊松比 h-κ-c方法 孕震环境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地壳分层结构研究——基于接收函数改进的序贯H-κ叠加方法的约束
2
作者 张笑晗 张瑞青 朱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6-2962,共17页
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单个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的研究中.为探测盆地的沉积层和结晶地壳结构,一些研究提出了序贯H-κ叠加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人工区分存在沉积层的台站和基岩台站,分别应用序贯H-κ叠加和常规H-κ... 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单个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的研究中.为探测盆地的沉积层和结晶地壳结构,一些研究提出了序贯H-κ叠加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人工区分存在沉积层的台站和基岩台站,分别应用序贯H-κ叠加和常规H-κ叠加方法.这种处理方式效率相对要低.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对序贯H-κ叠加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理论测试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适用于单层和双层地壳模型,易于对大批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其次,本文利用四川盆地及邻区近7年来的区域固定台站资料,以及威远地区布设的流动台网数据,基于改进的序贯H-κ叠加方法,对研究区地壳内部分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盆地中北部地区沉积层厚度为4.6~6.7 km,平均V_(P)/V_(S)值约1.9~2.9.盆地南部一些台站下方观测到了康拉德界面,埋深约21~25 km,进而估算上地壳占整个地壳厚度的比例约56%.研究还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变化明显,且断裂带南段地壳平均V_(P)/V_(S)值略高.此外,华蓥山断裂带局部地区下方呈现双Moho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康拉德界面 改进的序贯h-κ叠加 接收函数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H-κ-c叠加方法约束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地壳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穆青 黄荣 +7 位作者 严加永 卢占武 罗银河 张永谦 姜小欢 文宏斌 魏鹏龙 周万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9-383,共15页
贯穿中国内地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被认为是东亚重要的岩石圈分界线,本文利用布设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的43个国家地震局固定台站和10个流动宽频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并挑选了共计12 739条... 贯穿中国内地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被认为是东亚重要的岩石圈分界线,本文利用布设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的43个国家地震局固定台站和10个流动宽频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并挑选了共计12 739条高质量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综合其中7个台站H-κ叠加和46个台站H-κ-c叠加的结果,并结合前人结果获得了研究区的莫霍(Moho)界面起伏形态以及地壳平均波速比(v_(P)/v_(S))分布和通过H-κ-c叠加方法获得相应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在30~52 km之间,其中最厚的大巴山区域超过50 km,最薄的雪峰山以东地区仅约30 km,整体特征表现为西厚东薄。Moho界面梯度变化最大的区域,北起秦岭-大巴山东侧一带,沿着江汉盆地与武陵隆起的盆山耦合处,南至江南造山带中段北侧;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的分布特点表现为:高值(>1.81)普遍分布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以西地区,而低值(<1.75)分布以东地区以及江南造山带内部;地壳各向异性同样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两侧存在明显差异,以东地区快波最大极化方向为近E-W向,而以西地区则表现为NE-SW向。最后,我们推测武陵山重力梯度带附近及以东地区存在普遍的下地壳拆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重力梯度带 接收函数 h-κ-c叠加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复杂地壳接收函数H-κ叠加——以安纳托利亚板块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2 位作者 陈凌 崇加军 李志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48-4062,共15页
本文理论分析了具有不同沉积层和壳幔过渡带结构的接收函数及其相关的H-κ叠加结果,然后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和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北安纳托利亚板块的地壳厚度(H)、V_P/V_S(κ)和V_S结构.理论分析表明:厚的沉... 本文理论分析了具有不同沉积层和壳幔过渡带结构的接收函数及其相关的H-κ叠加结果,然后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和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北安纳托利亚板块的地壳厚度(H)、V_P/V_S(κ)和V_S结构.理论分析表明:厚的沉积层或沉积层和厚的壳幔过渡带共存都会使H-κ叠加失效;渐变型壳幔过渡带导致H-κ叠加的H位于过渡带中间,且随着频率增大逐渐靠近过渡带上方;倒转型壳幔过渡带导致H-κ叠加具有多极值,其结果可能反应过渡带内最大波阻抗界面上的地壳结构;1km·s^(-1)的V_P变化会导致H-κ叠加的H变化7km,而κ变化较小.实际资料分析表明:中北安纳托利亚H,κ和V_S具有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部分区域沉积层厚度<0.5km,局部地区壳幔过渡带厚度>3km;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切穿地壳,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流体;研究区存在残留古老的小陆块体.本文研究表明,仔细分析接收函数波形和其随方位角的变化特征且用其他地震学方法进行约束,有助于采用H-κ叠加方法获取复杂地壳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h-κ叠加 波形反演 沉积层 壳幔过渡带 安纳托利亚板块
下载PDF
倾斜界面和各向异性地层对H-κ搜索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查小惠 孙长青 李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本文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理论合成接收函数,研究了倾斜界面的倾角大小、埋藏深度和各向异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地层厚度、快轴的倾斜角度五个地层参数对不同方位角接收函数的H(地壳厚度)-κ(波速比)搜索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倾斜界面... 本文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理论合成接收函数,研究了倾斜界面的倾角大小、埋藏深度和各向异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地层厚度、快轴的倾斜角度五个地层参数对不同方位角接收函数的H(地壳厚度)-κ(波速比)搜索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倾斜界面使下倾方向的H估计值偏小,κ估计值偏大,且偏离程度和倾斜角度成正比关系,而对上倾方向的H、κ估计值影响不大.水平轴各向异性地层(HTI介质)使所有方位角的H估计值偏大,但不同方位角的H估计值变化不大,与快轴夹角较小方位角的κ估计值严重偏小,而且这种偏离程度与各向异性大小和各向异性地层厚度成正比.倾斜轴的各向异性地层使不同方位角的H估计值可能偏大或偏小,而κ估计值随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和水平轴各向异性地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界面 各向异性 h-κ 方位角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谭萍 陈赟 +3 位作者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波速比 P波接收函数 h-κ叠加方法 倾斜Moho面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Hi-CLIMB seismic array in the central-west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improved H-κ-c method 被引量:8
7
作者 Jiangtao Li Xiaodong So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1年第3期199-210,共12页
The Hi-CLIMB seismic array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Tibetan Plateau.The H-κ-c method(Li JT et al.,2019)was applied to receiver function data on the HiCLIMB,which corrects the back-azimuthal variations in the... The Hi-CLIMB seismic array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Tibetan Plateau.The H-κ-c method(Li JT et al.,2019)was applied to receiver function data on the HiCLIMB,which corrects the back-azimuthal variations in the arrival times of Ps and crustal multiples caused by crustal anisotropy and dipping interfaces before performing H-κstacking.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H-κmethod,the H-κstacking results after harmonic corrections showed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including greatly reduced errors,significantly less scattered H(crustal thickness)andκ(crustal v_(P)/v_(S)ratio)values,and clearer patterns of H andκin different Tibetan blocks.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H-κ-c method works well even for regions with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s,such as the Tibetan Plateau,when there are helpful references from nearby stations or other constraints.The variation in crustal thickness agrees with previous studies but tends to be relatively shallower beneath most of the plateau.Two regions with particularly high crustal v_(P)/v_(S)were observed,namely,one in the northern Himalaya block and beneath the YarlungZangbo suture,and the other in the Qiangtang block.Their correlation with mid-crust low S velocities from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s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fluid or partial melt in the two regions,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rustal flow model.In contrast,the Lhasa block had relatively lower crustal v_(P)/v_(S)and relatively higher crustal S velocity within the plateau,which is interpreted to be mechanically stronger than the Himalaya and Qiangtang blocks,and without mid-crust partial m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κ-c methodreceiver function Hi-CLIMB crustal thickness crustal v_(P)/v_(S)ratio
下载PDF
Crustal thickness beneath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based on two-layer H-κstacking 被引量:6
8
作者 Lingli Li Weisen Shen +2 位作者 Siyuan Sui Huajian Yao Ziwen Bao 《Earthquake Science》 2021年第1期47-63,共17页
Tanlu fault zone(TLFZ)is the largest active fault zone in eastern China.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ultiple faults and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An indepth ... Tanlu fault zone(TLFZ)is the largest active fault zone in eastern China.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ultiple faults and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crustal structures of both parts of the TLFZ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lithospheric and crustal thinning in eastern China,extensive magmatism since the Mesozoic,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etallogenic bel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In this study,a two-layer H-κstacking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thicknesses of the sediment and crystalline crust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vP/vS ratios based on high-quality teleseismic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 recorded by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stations in and around the TLFZ.The geological units in the study region were delineated,especially the crustal structures beneath extensive sedimentary bas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TLFZ.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1)The crustal thickness in and around the TLFZ greatly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egment.In the northern segment,the crust is relatively thin beneath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ngliao Basin,a broad uplift of the Moho can be observed,and the Moho descends from south to north.The crust below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segments becomes thinner from west to east.The thickness of the crust is less than 30 km toward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that is,significantly thinner than in other areas.In terms of the vP/vS ratios,high anomalies were detected in the central-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TLFZ,indicating the upwelling of deep mantle magma via deep faults.(2)Positive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TLFZ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wan segment.The crustal thickness is smaller than that obtained from the Airy model of isostasy.This suggests that the lower crust in this area may have experienced intensiv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crustal thinning(caused by crustal extension)and the strong uplift of the mantle in eastern China.The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ie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TLFZ indicate that the fault zone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3)Significant crustal thinning was observed beneath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TLFZ,suggesting that this area is prone to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Due to the subduction,compression,and retreat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 as well as the dehydration of subducting oceanic crust(within subduction zones),the asthenosphere and oceanic crust in eastern China partially melted,resulting in mantle enrichment.The basic magma from the mantle is accumulated at the base of the crust,leading to magmatic underplating.In areas with weak topography toward the east of the TLFZ,magma rises to the upper crust and surface,resulting in the enrichment of multiple metal deposits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layer P-wave receiver function crustal thickness Tanlu fault zone two-layer h-κstacking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的合成
9
作者 杨森 胡浩 陈铭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开发出了可见光诱导的分子内C—H芳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合成得到的产物用^(1)H NMR以及^(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光能驱动化学反应,避免了高温、高压等严... 开发出了可见光诱导的分子内C—H芳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合成得到的产物用^(1)H NMR以及^(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光能驱动化学反应,避免了高温、高压等严格的反应条件。此外,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泛、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诱导 C—H芳基化 6h-苯并[c]苯并吡喃 二氢菲啶 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非奇异H-矩阵的新细分迭代判定
10
作者 陶汶琪 李敏 +1 位作者 桑海风 刘畔畔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利用广义α-对角占优矩阵、不可约α-对角占优矩阵和具有非零元素链α-对角占优矩阵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矩阵非对角占优行的指标集进行细分,构造递进迭代系数,得到一组实用的非奇异H-矩阵判定的细分迭代新准则,通过数值例子说明新准则... 利用广义α-对角占优矩阵、不可约α-对角占优矩阵和具有非零元素链α-对角占优矩阵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矩阵非对角占优行的指标集进行细分,构造递进迭代系数,得到一组实用的非奇异H-矩阵判定的细分迭代新准则,通过数值例子说明新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奇异h-矩阵 Α-对角占优矩阵 不可约矩阵 非零元素链
下载PDF
非奇异H-矩阵的一组新判据
11
作者 陶汶琪 李敏 +1 位作者 桑海风 刘畔畔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0,共7页
基于广义严格α-对角占优矩阵及其相关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矩阵指标集进行划分并构造与之对应的正对角因子及设定新参数的方法,给出一组实用的非奇异H-矩阵新判据,拓广了非奇异H-矩阵的判定范围.最后,通过数值例子说明新判据的有效性.
关键词 非奇异h-矩阵 广义严格α-对角占优矩阵 不可约α-对角占优矩阵 具有非零元素链的α-对角占优矩阵
下载PDF
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对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戴峣 王鹏阳 +1 位作者 赵颖 张晓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对倒置结构,带隙为1.68 eV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层掺杂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以改善钙钛矿薄膜质量,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明显降低;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结... 对倒置结构,带隙为1.68 eV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层掺杂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以改善钙钛矿薄膜质量,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明显降低;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非辐射复合被显著抑制;最终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1.17 V,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1.42%,在氮气环境下储存1000 h后,未封装的太阳电池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6%,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晶体生长 宽带隙半导体 钝化 1 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
下载PDF
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通过NLRP3/Caspase-1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及焦亡作用
13
作者 舒志云 呼延子旭 +4 位作者 张文晴 谢世顺 成鸿源 徐国兴 李相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嘧啶并吲哚类衍生物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BFPI),探讨其是否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泡沫化作用。方法以2,4,6-三乙氧羰基-1,3,5-三嗪和2-氨基吲哚为起始原料合成BFPI,并通过1H NMR...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嘧啶并吲哚类衍生物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BFPI),探讨其是否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泡沫化作用。方法以2,4,6-三乙氧羰基-1,3,5-三嗪和2-氨基吲哚为起始原料合成BFPI,并通过1H NMR、13 C NMR、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A)组和治疗组(BFPI)组,各组细胞用对应培养液处理24 h后,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NLRP3、Caspase-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脂滴形成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加,脂滴形成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NLRP3、Caspase-1和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FPI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LRP3、Caspase-1和MCP-1的表达进而促进其增殖并抑制脂质吞噬能力,有助于延缓动脉粥化时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丁基-9 h-嘧啶并[4 5-b]吲哚-2-甲酰胺 NLRP3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细胞泡沫化 细胞焦亡
下载PDF
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
14
作者 杜薇 杨雷 +2 位作者 马卿 段明 苟绍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溶剂挥发的方式,在DMSO溶液中得到了DTTA的溶剂化物DTTA·2DMSO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DTTA·2DMS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a=4.630 2(5)?,b=23.278(3)?,c=17.069(2)?,140 K时晶体密度ρ=1.561 g·cm-3。测得其25℃下的粉末密度ρ=1.811 g·cm-3。采用Hirshfeld表面对晶体中各种近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晶体内占主导地位的是N…H&H…N作用,占比高达52.4%。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仪联用(TG-DSC)研究了DTTA的热分解性能,分解峰温为287℃。对DTTA的理论爆轰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爆速为8 419 m·s-1,计算爆压为24.8 GPa。采用BAM感度测试仪测试了其冲击感度为24 J,摩擦感度大于360 N。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活化能EK为200.25 kJ·mol-1,r为0.99,EO为199.38 kJ·mol-1,r为0.99。DTTA的综合性能较优异,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炸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4-氨基-3 7-双(1h-四唑-5-基)-[1 2 4]三唑并[5 1-c][1 2 4]三嗪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Hirshfeld表面分析
下载PDF
基于2-(1H-咪唑-4-基)苯酚和Keggin型多酸构筑的杂化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15
作者 郑泽心 史振雨 +5 位作者 杜江红 虎特 冯榜丽 郑玉国 郭晴晴 赵婕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42-44,47,共4页
利用水热工艺,选用H_(3)PMo_(12)O_(40), 2-(1H-咪唑-4-基)苯酚和CuCl_(2)为主要原料,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_(2)(HX)4(H_(2)O)2](H_(3)PMo_(12)O_(40))(H_(2)X=2-(1H-咪唑-4-基)苯酚。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 利用水热工艺,选用H_(3)PMo_(12)O_(40), 2-(1H-咪唑-4-基)苯酚和CuCl_(2)为主要原料,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_(2)(HX)4(H_(2)O)2](H_(3)PMo_(12)O_(40))(H_(2)X=2-(1H-咪唑-4-基)苯酚。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2 8(5) nm,b=1.705 8(5) nm,c=1.6128(5) nm,β=92.424(5)~o,V=3.031 2(19) nm^(3),Z=4,R_(1)=0.066 6,wR_(2)=0.171 3。该化合物中的[Cu_(2)(HX)4(H_(2)O)2]络合物片段和H_(3)PMo_(12)O_(40)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该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2-(1h-咪唑-4-基)苯酚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BWM与CRITIC权重组合的灰色H-凸关联模型
16
作者 裴卉宁 温志强 +3 位作者 黄雪芹 刘鑫宇 吴梦 田保珍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9-3491,共13页
为明晰用户视觉认知特征与人机界面布局美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为人机界面布局的优化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最优最劣法(BWM)与相关性定权法(CRITIC)权重组合的灰色H-凸关联模型。首先,对现有影响用户视觉认知的人机界面布局... 为明晰用户视觉认知特征与人机界面布局美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为人机界面布局的优化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最优最劣法(BWM)与相关性定权法(CRITIC)权重组合的灰色H-凸关联模型。首先,对现有影响用户视觉认知的人机界面布局美度影响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人机界面布局美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贝叶斯BWM与CRITIC方法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结合博弈论思想获取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再次,基于灰色理论构建组合赋权的灰色H-凸关联模型,量化用户视觉认知与人机界面布局美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虚拟博物馆人机界面布局设计方案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对人机布局美度指标正负关联性的判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h-凸关联度 界面布局美度 视觉认知 贝叶斯BWM CRITIC
下载PDF
5-溴-1-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对甲苯磺酸盐的合成
17
作者 刘亚彬 王中豪 +4 位作者 吕硕 张明才 杨宗义 李永杰 张希堂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探究合成5-溴-1-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对甲苯磺酸盐。重点考察了反应物料比、溶剂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5-溴-2,3,3-三甲基-3H-吲哚)∶n(1-丙基对甲苯磺酸酯)=1∶15,邻二氯苯溶剂量=2V(5-溴... 本文探究合成5-溴-1-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对甲苯磺酸盐。重点考察了反应物料比、溶剂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5-溴-2,3,3-三甲基-3H-吲哚)∶n(1-丙基对甲苯磺酸酯)=1∶15,邻二氯苯溶剂量=2V(5-溴-2,3,3-三甲基-3H-吲哚),110℃下保温反应4h,5-溴-1-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对甲苯磺酸盐收率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1-丙基-2 3 3-三甲基-3h-吲哚对甲苯磺酸盐 1-丙基对甲苯磺酸酯 合成
下载PDF
可见光催化合成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唑衍生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杰 朱磊 +1 位作者 孙茹萍 王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基于C-H键官能团化反应策略,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以2-芳基-2H-吲唑为底物,芳基酮酸为芳酰基自由基源,利用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作为光催化剂,通过可见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 基于C-H键官能团化反应策略,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以2-芳基-2H-吲唑为底物,芳基酮酸为芳酰基自由基源,利用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作为光催化剂,通过可见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唑衍生物,产率59%-81%。所得产物结构经过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和官能团耐受性,为2H-吲唑的C-3位C-H键芳酰基化反应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芳酰基化 2-芳基-2h-吲唑 脱羧 无过渡金属
下载PDF
给定边数的超仙人掌图的第二大Pareto H-特征值
19
作者 赵亚萍 朱忠熏 +1 位作者 郑李怡 谭连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18-720,共3页
设λ_(2)(H)是超图H的第二大Pareto H-特征值,探讨了超仙人掌图的Pareto H-特征值,特别地,通过刻画超仙人掌的极值图,给出了超仙人掌图的第二大Pareto H-特征值的上界并刻画出了该上界所对应的极值超图.
关键词 Pareto h-特征值 超仙人掌图 谱半径
下载PDF
3,3-二苯基-3H-萘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变色性质——一个综合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20
作者 赵以豪 饶继田 韩杰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将Claisen重排、光化学反应及固相合成等引入有机化学实验,开发了一个综合有机化学试验——3,3-二苯基-3H-萘并吡喃(3H-NP)的合成与光致变色性质研究。采用液相及固相合成两种方法合成了产物,对比考查了合成方法对收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 将Claisen重排、光化学反应及固相合成等引入有机化学实验,开发了一个综合有机化学试验——3,3-二苯基-3H-萘并吡喃(3H-NP)的合成与光致变色性质研究。采用液相及固相合成两种方法合成了产物,对比考查了合成方法对收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产物的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本实验将科学研究过程融入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苯基-3h-萘并吡喃 固相合成 光致变色 CLAISEN重排 绿色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