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谭萍
陈赟
+3 位作者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波速比
P波接收函数
h-κ叠加方法
倾斜Moho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被引量:
21
2
作者
韩如冰
李秋生
+5 位作者
徐义贤
张洪双
陈昊
郎超
吴庆宇
王晓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7-2489,共13页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地壳结构及泊松比变化特征,给出了南岭和武夷之间一条莫霍凸起带的高分辨图像.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31.2km,泊松比平均值为0.23,总体呈现薄地壳、低泊松比的特点.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由厚变薄,与区域地壳伸展特征相一致.(2)在韶关-赣州-吉安-南昌一线存在条带状薄地壳结构,平均值为28km,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对应的泊松比值略微升高.推测地壳减薄带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南海方向的地幔热流上涌有关.(3)江南造山带的泊松比整体偏低,存在两处平均值小于0.21的区域.华夏地块内地壳厚度与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表示随着地壳厚度的增大,铁镁质的下地壳厚度在整个地壳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κ叠加方法
地壳结构
泊松比
地幔热流
江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谭萍
陈赟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63)联合资助.
文摘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地壳厚度
波速比
P波接收函数
h-κ叠加方法
倾斜Moho面
Keywords
Crustal thickness
v P/v S ratios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
h-κ
stacking method
Slant Moho interfac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被引量:
21
2
作者
韩如冰
李秋生
徐义贤
张洪双
陈昊
郎超
吴庆宇
王晓冉
机构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滁州市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7-248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92,41774113)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D20179354,12120114067701)
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302,2016YFC0600201)联合资助
文摘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地壳结构及泊松比变化特征,给出了南岭和武夷之间一条莫霍凸起带的高分辨图像.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31.2km,泊松比平均值为0.23,总体呈现薄地壳、低泊松比的特点.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由厚变薄,与区域地壳伸展特征相一致.(2)在韶关-赣州-吉安-南昌一线存在条带状薄地壳结构,平均值为28km,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对应的泊松比值略微升高.推测地壳减薄带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南海方向的地幔热流上涌有关.(3)江南造山带的泊松比整体偏低,存在两处平均值小于0.21的区域.华夏地块内地壳厚度与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表示随着地壳厚度的增大,铁镁质的下地壳厚度在整个地壳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减小.
关键词
h-κ叠加方法
地壳结构
泊松比
地幔热流
江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
Keywords
h-κ
stacking method
Crustal structure
Poisson′s ration
Mantle heat flow
Jiangnan orogenic belt
Cathaysia bloc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谭萍
陈赟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韩如冰
李秋生
徐义贤
张洪双
陈昊
郎超
吴庆宇
王晓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