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开花特性及风媒传粉距离的检测 被引量:22
1
作者 鲁先文 马瑞君 孙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18-2525,共8页
连续两年对雌雄异株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进行了观察,检测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花粉一胚珠比,并进行厂人工授粉、套袋实验,检测结实率。结果显示中国沙棘风媒传粉发生... 连续两年对雌雄异株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进行了观察,检测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花粉一胚珠比,并进行厂人工授粉、套袋实验,检测结实率。结果显示中国沙棘风媒传粉发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单花花期约7d;传粉盛期在第3天到第5大,柱头的可授性从第2天到第4天或第5天。中国沙棘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冠、花药成熟时萼片从两个侧向的纵缝中裂开,形成有利于化粉散布的对流风洞。花粉活力和花粉.胚珠比都很高,具有典型的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和性状。中国沙棘花粉的传播距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通过重力玻片法检测可以看出,在风速小于3m/s时,主要集中在15-25m之间,当风速大于3m/s时,顺风向可超过85m以外。传粉效率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 sinensis rousi) 开花特性 风媒传粉 传粉距离 结实率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调节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根前 黄宝龙 +2 位作者 唐德瑞 赵一庆 王迪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82-686,共5页
根据无性系跟踪挖掘资料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调节规律 .结果表明 ,无性系分株群 (同一无性系所有分株的集合 )结构由增长型发展到稳定型 ,最后演变成衰退型 .在衰退过程中或其后的一段时间内 ,无性系能够通过分株出生... 根据无性系跟踪挖掘资料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调节规律 .结果表明 ,无性系分株群 (同一无性系所有分株的集合 )结构由增长型发展到稳定型 ,最后演变成衰退型 .在衰退过程中或其后的一段时间内 ,无性系能够通过分株出生调节使分株群结构 (年龄和高度级 )恢复到稳定型 .在分株群结构变化的同时 ,种群通过分株的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分株的克隆生长型 ,提高了无性系种群的持久性以及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无性系生长 分株群 结构动态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动态与遗传后果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李根前 黄宝龙 +2 位作者 唐德瑞 赵一庆 王迪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根据样地每木检尺和林缘扩散效应调查以及无性系跟踪挖掘材料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其遗传后果 .结果表明 ,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由增长型经过稳定型发展到衰退型 .在衰退的种群中 ,中国沙棘能够通... 根据样地每木检尺和林缘扩散效应调查以及无性系跟踪挖掘材料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其遗传后果 .结果表明 ,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由增长型经过稳定型发展到衰退型 .在衰退的种群中 ,中国沙棘能够通过无性系生长实施林窗更新恢复其稳定性或依靠林缘扩散使种群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自我维持 .同时 ,随着种群的自疏 ,无性系种群的组成由较多拥有较少分株的无性系向较少拥有较多分株的无性系转变 ,从而降低了无性系种群的基株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无性系种群 年龄结构 林缘扩散 遗传后果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雏 张浩 +2 位作者 顾恒 尹鸿翔 陈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 目的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Ⅲ)、丁香亭-3-O-芸香糖苷(Ⅳ)、山柰酚-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Ⅴ)、山柰酚-7-O-鼠李糖苷(Ⅵ)、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和槲皮素-3-O-芸香糖(Ⅷ)。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中国沙棘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胡颓子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黄酮醇苷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中国沙棘种子的萌发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坤 吕小旭 +2 位作者 苏雪 王瑞雪 侯勤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沙棘属植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种子萌发对策,为探求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至华北等海拔较低地区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的萌发对策,本文对中国沙棘在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特征...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沙棘属植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种子萌发对策,为探求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至华北等海拔较低地区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的萌发对策,本文对中国沙棘在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种子在15~30℃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其中在温度为15、20和25℃时发芽率达88%以上,显著高于30℃(73.33%)和35℃(4.67%)下的发芽率,萌发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也显著大于较高温度(30,35℃)下的长度,过高温度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及其胚根和下胚轴长都产生抑制作用.此外,中国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3~4d内开始萌发,7~15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缓慢萌发的特性.这些特性表明分布于较低海拔区域的中国沙棘具有与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沙棘属其他种类不同的种子萌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种子萌发 温度 萌发策略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树干液流日变化及其相关因子 被引量:31
6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1 位作者 臧春鑫 徐延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1-1076,共6页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8:00的沙棘叶蒸腾速率。结果表明:非降雨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日进程变化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的起伏趋势,白天液流速率变化有波动,夜间液流速率变化缓慢;降雨时,在降雨的开始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明显增大,降雨中后期,液流速率明显减小并趋于平缓;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单位叶干质量的液流量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耗散法 液流速率 中国沙棘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子午岭中国沙棘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坤 陈纹 +1 位作者 马瑞君 陈学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2687.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亚居群内,亚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24.03%(Gst=0.2403),AMOVA的结果也表明,有18.8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之间.这一结果符合中国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亚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仍要高于异交、风媒植物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平均值(Gst=0.1930).该地中国沙棘亚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生活环境和限制的基因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亚居群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坤 张玉娜 +3 位作者 苏雪 张辉 李金霞 温江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上色,因此不适合其生活力的检测;蓝墨水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能够快速地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但测定值均偏高,误差相对较大;离体萌发法适合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筛选中国沙棘花粉适宜的培养基时,发现中国沙棘花粉在蔗糖(O.15~0.20g·mL^-1)+硼酸(0.1×10^-4g·mL^-1)的培养基上萌发速度较快,有活力的花粉能够完全萌发且萌发率趋于稳定;附加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花粉生活力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根前 赵粉侠 +1 位作者 李秀寨 韦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l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and following excavation of clones,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dynam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in M...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l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and following excavation of clones,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dynam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in Mu Us sandland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s of plots arranged with age and reverse age class addition(RAA).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density of clone popu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population growth before 5-year-old. The population biomass accumulating also increased by Logistic equation in the period of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developed from increasing type to mid-decreasing type. Then they tended to be decrease. Whil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population biomass augmented again with the emergence of gap regeneration, and the dominant status of H.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were maintained.(2)The decrease process of density of daughter ramets population lagged behind that of mother ramets population, and the numerical ratio of daughter ramets popula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gradually enlarged. As the population thinned, the composition of population changed from more clones with less daughter ramets to less clones with more daughter ramet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 reduced.(3)The prosperous stag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appeared from 8-year-old to 16-year-old and its peak appeared at 12-year-ol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mean weight and population density could be expressed by the law of power-3/2 in the period of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developed from stable type to decreasing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中国沙棘 种群数量 动态分析
下载PDF
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林分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学良 朱清科 +3 位作者 赵彦敏 王露露 马欢 刘蕾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林分结构 新梢生长量 更新能力 林分改造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中亚沙棘中的原儿茶酸、芦丁和异鼠李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敏 王晓梅 +2 位作者 热娜.卡斯木 刘园园 胡君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采用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中亚沙棘中的原儿茶酸、芦丁、异鼠李素。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5:95→40:60→60:40),流速1.0mL·min^-1,检测波... 目的采用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中亚沙棘中的原儿茶酸、芦丁、异鼠李素。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5:95→40:60→60:4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6nm。结果中亚沙棘中原儿茶酸0.019~0,808μg(r=0.9998)、芦丁0.022~0.823μg(r=0.9998)、异鼠李素0.014—0.443μg(r=0.9999)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三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57%(RSD=1.57%)、99.13%(RSD=1.17%)、96.22%(RSD=1.81%)。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可为中亚沙棘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原儿茶酸 芦丁 异鼠李素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德兵 赵粉侠 +2 位作者 李根前 贺斌 李甜江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2,170,共6页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也是典型的克隆植物,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作用、觅养行为以及死亡风...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也是典型的克隆植物,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作用、觅养行为以及死亡风险分摊等特性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资源在时空异质性上对种群稳定性造成的压力,从而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能够通过平茬更新、林窗更新以及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稳定性 生理整合 觅养行为 克隆内分工 风险分摊
下载PDF
温度及盐胁迫对新疆两种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彬 胡安鸿 海利力.库尔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6-1204,共9页
以两种沙棘属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变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特点和不同盐浓度下种子的耐受性,为该属植物的种子繁殖、开发利用和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5/2℃低温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温度的升高对种子... 以两种沙棘属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变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特点和不同盐浓度下种子的耐受性,为该属植物的种子繁殖、开发利用和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5/2℃低温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温度的升高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俄罗斯沙棘与中亚沙棘种子萌发的最适变温均为30/15℃。盐胁迫条件下,两种沙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低于0.15 mol/L的NaCl溶液对俄罗斯沙棘、中亚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大于0.15 mol/L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当NaCl溶液大于0.30 mol/L时,沙棘种子萌发表现为全部抑制,转移至蒸馏水后,种子仍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恢复萌发率表现为随盐溶液前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中亚沙棘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强于俄罗斯沙棘,种子萌发期的耐盐能力与生境土壤盐分含量的高低表现出一致性,这可能与两种沙棘所处的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沙棘 中亚沙棘 种子萌发 耐盐性
下载PDF
中亚沙棘果综合加工中果肉油分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槐明 魏舜明 +4 位作者 周银莲 阮大津 王泽康 王斌 顾如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根据中亚沙棘原汁油、汁、渣的比重差及产品产量、质量对加工条件的要求,该研究采用逐级破碎、排渣、三相分离及对加工温度、流量、浓度、颗粒度等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沙棘果肉油的原汁出油率为2.69%,对原汁所含油得率55%;... 根据中亚沙棘原汁油、汁、渣的比重差及产品产量、质量对加工条件的要求,该研究采用逐级破碎、排渣、三相分离及对加工温度、流量、浓度、颗粒度等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沙棘果肉油的原汁出油率为2.69%,对原汁所含油得率55%;分离后原汁含油率0.03%~0.35%,Vc保存率90%,含固率4%~7%,果肉平均粒径3~5μm;果酱原料含固率23%,含油率7.00%~9.00%;分离果渣中沙棘种子发芽正常;果肉油、果酱、浓果汁、果汁成品符合质量标准,日加工沙棘鲜果达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果肉油 分离 工艺 沙棘
下载PDF
新疆中亚沙棘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文婷 胡兰 +1 位作者 古丽米热.阿不都热依木 热娜.卡斯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70-571,574,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新疆中亚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结合波谱学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胡萝卜苷(Ⅲ)... 目的:初步研究新疆中亚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结合波谱学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胡萝卜苷(Ⅲ)、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Ⅳ)、异鼠李素(Ⅴ)。结论:化合物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为首次从中亚沙棘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沙棘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德兵 李根前 +1 位作者 贺斌 李甜江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4期44-48,共5页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逃避 克隆生长 林窗更新 林缘扩散 平茬更新 稳定性维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国沙棘的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恒 张浩 +1 位作者 陈雏 刘显波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8年第3期10-16,共7页
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 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对考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资源分布 生态保护 年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沙棘果实的部分化学成分提取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雏 张浩 肖蔚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5年第4期25-27,47,共4页
据报道,中国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190多种。本文采用乙醇渗漉从沙棘果实中提取得总浸膏,经不同溶剂萃取,硅胶、聚酰胺低压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采用各种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对羟基苯丙酮、异鼠李素、... 据报道,中国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190多种。本文采用乙醇渗漉从沙棘果实中提取得总浸膏,经不同溶剂萃取,硅胶、聚酰胺低压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采用各种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对羟基苯丙酮、异鼠李素、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异鼠李素-3-O- β-D-葡萄糖苷和芦丁。苯甲酸、对羟基苯丙酮、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中国沙棘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量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1 位作者 徐延达 臧春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6,共5页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9:00的沙棘气孔导度等因子,并...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9:00的沙棘气孔导度等因子,并用Excel2000、VisualC++6.0和SPSS13.0处理所测定数据。经过分析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gH2O/(h.gDW)]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及分析,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用所建模型对该地区2006年7月23日和2007年7月2日的中国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进行了预测,可以获得满意的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株沙棘的日树干液流量[gHO/(d.株)]模型,经验证,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型二的精度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耗散法 液流速率 模型 中国沙棘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温度对新疆两种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彬 胡安鸿 +2 位作者 朱亚丽 宋晓勇 李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沙棘种子萌发情况差异均较大,2/5℃低温可以完全抑制两种沙棘种子的发芽,温度升高对沙棘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野生中亚沙棘在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高于俄罗斯大果沙棘。两种沙棘的最适温度均为20/30℃,在此温度下野生沙棘种子萌发率为92%,大果沙棘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中亚沙棘 俄罗斯大果沙棘 种子萌发 最适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