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薇甘菊在海南岛分布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调查
1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2 位作者 曾亚红 钟圣赟 卢国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甘菊在低海拔的路边、林边和水边最为常见;(3)薇甘菊常伴随禾本科、菊科、豆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出现。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薇甘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踏查研究可以明确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现状,为薇甘菊在海南省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薇甘菊 分布特征 生长环境
下载PDF
薇甘菊化学成分对六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2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2 位作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甘菊内酯(2)、去氧薇甘菊内酯(3)、异泽兰素(4)和泽兰黄酮(5)。采用平皿法测定了薇甘菊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6种核桃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炭疽菌、正丁醇萃取物对叶点霉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5000 mg/mL和1.66000 mg/mL;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和壳梭孢菌丝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的EC50分别为60.62μg/mL和89.13μg/mL,对壳梭孢的EC50分别为43.65μg/mL和61.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化学成分 核桃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薇甘菊对昆虫和病原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冯惠玲 杨长举 +1 位作者 张兴 叶万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5,共4页
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Pierisrap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和拒食作用。质量浓度为500mg·L-1的乙醇提取物对1~2... 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Pierisrap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和拒食作用。质量浓度为500mg·L-1的乙醇提取物对1~2龄的菜青虫的毒杀作用达到80%,LC50=293 4mg·L-1对2~3龄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达到70%以上,LC50=343 5mg·L-1。相同质量浓度的丙酮提取物对2种幼虫的毒杀作用略低于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25mg·L-1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2种幼虫均具有拒食作用,前者拒食率分别为97 4%和70 4%,后者提取物的拒食率分别为96 5%和98 3%。薇甘菊(干样 培养基)0 02g mL的甲醇、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l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菌丝的抑制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提取物 昆虫 植物病原真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五爪金龙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廖周瑜 赵则海 +1 位作者 侯玉平 彭少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943,共5页
五爪金龙是薇甘菊入侵群落中伴生的主要藤本植物之一。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薇甘菊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结果如下:五爪金龙叶片0.1、0.2和0.3g·mL^-1(以鲜叶质量计)的三种浓度水浸提液对薇... 五爪金龙是薇甘菊入侵群落中伴生的主要藤本植物之一。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薇甘菊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结果如下:五爪金龙叶片0.1、0.2和0.3g·mL^-1(以鲜叶质量计)的三种浓度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及根长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72、-1.2和-2.49,综合抑制率分别为35.29%、50.39%和67.27%。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薇甘菊的种子萌发抑制率从30.77%增至61.54%,而根长生长的抑制率则从60.65%增至82.92%,其受到的化感效应RI值是同浓度下种子萌发率的3-3.6倍,表明浸提液对薇甘菊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浸提液处理使薇甘菊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说明薇甘菊的光合作用也受到抑制。上述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抵御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化学性防御潜力,这对其在薇甘菊入侵群落中的伴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 化感作用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下载PDF
薇甘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双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711-3713,共3页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析了杂草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对入侵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使物种...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析了杂草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对入侵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使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薇甘菊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等性质的影响不明显。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形成了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生境
下载PDF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9-1443,共5页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群适应性 综合效应
下载PDF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在中国的新发现 被引量:41
7
作者 邵华 彭少麟 +2 位作者 刘运笑 张弛 向言词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薇甘菊(Mikaniamixeantha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 薇甘菊(Mikaniamixeantha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靠。大量工作表明,一些真菌和昆虫有望被用来进行薇甘菊的生物控制。本文中报道的薇甘菊天敌小蓑蛾(Acanthopsychesp.)为国内首次发现,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生物防治 天敌 中国 小蓑蛾
下载PDF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洪岚 叶万辉 +2 位作者 沈浩 曹洪麟 刘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8,共7页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基以MS+6BA 1 mg/L为最宜;不同种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式为单细胞内起源.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再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阶段,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状体,然后长成为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组织细胞学 植株再生
下载PDF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汉亭 范志伟 +3 位作者 黄乔乔 李晓霞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3-528,共6页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h)、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乩形)。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h)、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乩形)。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00~14: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砌)、比叶重(观形)、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b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光抑制 热耗散 入侵性
下载PDF
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庄世宏 郝彩琴 +1 位作者 冯俊涛 张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研究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小花假泽兰的全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1H-NMR和13C-NMR)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4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 为研究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小花假泽兰的全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1H-NMR和13C-NMR)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4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去氧薇甘菊内酯、二氢薇甘菊内酯和β-谷甾醇.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其中2种化合物(去氧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薇甘菊内酯)对8种重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100mg·L-1剂量下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61和18.24mg·L-1;对辣椒疫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3.88和12.84mg·L-1;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0.49和34.68mg·L-1;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48.79和75.47mg·L-1.这2种化合物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假泽兰 抑菌活性 去氧薇甘菊内酯 二氢薇甘菊内酯
下载PDF
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防效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岳茂峰 田兴山 +2 位作者 冯莉 曹坳程 张泰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9-82,共4页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250~9000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25~3375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50~6255ml/hm^2)、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250~9000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25~3375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50~6255ml/hm^2)、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240g/hm^2)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050ml/hm^2)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苗期、生长中期、成株期薇甘菊进行防除试验。防除试验完成后,将豆角、菜心、青瓜3种作物种植在喷施过4种药剂的土壤上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以确定有无残留药害发生。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薇甘菊的株(盖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氨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苗期、生长中期的防效与草甘膦相近,对成株期薇甘菊防效稍优于草甘膦。在喷施过氨氯吡啶酸的土壤上,豆角、菜心、青瓜均出现畸形,其他处理无异常变化。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一定的生境中可代替草甘膦。由于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而其应在农区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吡啶类除草剂 防除效果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三叶橡胶树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志辉 白郁华 +1 位作者 王雪松 刘兆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2-516,共5页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三叶橡胶 (Heveabrasiliensis(H .B .K)Muell. Arg)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的研究发现 ,三叶橡胶排放很少量的异戊二烯 (排放速率大约 0~ 1μgC·g-1h-1) ,而排放大量的单萜烯 (排放速率大约 10~ 10 0 μgC...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三叶橡胶 (Heveabrasiliensis(H .B .K)Muell. Arg)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的研究发现 ,三叶橡胶排放很少量的异戊二烯 (排放速率大约 0~ 1μgC·g-1h-1) ,而排放大量的单萜烯 (排放速率大约 10~ 10 0 μgC·g-1h-1)。造成这种排放特征的原因可能是橡胶树树叶叶绿体中合成异戊二烯所必需的异戊二烯合成酶 (IsopreneSynthase)缺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橡胶 异戊二烯 单萜烯 异戊二烯合成酶
下载PDF
海南薇甘菊调查监测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35
13
作者 范志伟 程汉亭 +1 位作者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9期1596-1601,共6页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昌江、东方和屯昌10个市县、约40个乡镇均有发生,面积约1 105.3 hm2。薇甘菊的入侵风险评估值R达2.3,具有高度的入侵风险。薇甘菊已经入侵到海南的橡胶园、香蕉园、甘蔗园和生态林地中,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薇甘菊 监测 入侵风险评估
下载PDF
薇甘菊不同时期的营养繁殖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天林 申时才 +2 位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张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7-1383,共7页
薇甘菊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危险性的外来植物之一,较强的无性生长与繁殖是其种群快速建立和扩散的主要原因。该实验采用生长期(40d、30d、20d、10d)和养分(1倍Hoagland’s营养液、清水+土壤、清水)二因子设计,探讨薇甘菊根、茎... 薇甘菊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危险性的外来植物之一,较强的无性生长与繁殖是其种群快速建立和扩散的主要原因。该实验采用生长期(40d、30d、20d、10d)和养分(1倍Hoagland’s营养液、清水+土壤、清水)二因子设计,探讨薇甘菊根、茎、叶的营养生长与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显示:(1)生长期对薇甘菊茎的存活率和养分对薇甘菊茎的净增生物量比例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生长期和养分互作除对薇甘菊根的存活率和茎的分枝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指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1)。(2)所有薇甘菊根处理中的存活率为0,茎的分枝数在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随着生长期和养分增加,薇甘菊茎和叶的存活率及其生物量逐渐提高,且茎的分枝长、叶的分枝长及其分枝数逐渐提高,但中等养分更有利于提高生长期较短的薇甘菊叶的存活率、分枝长、分枝数及生物量。研究表明,薇甘菊不同营养器官在不同生长期和养分条件具有不同的存活情况以及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营养繁殖 不同生长期幼苗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高峰 岳英 +4 位作者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欣 韩诗畴 +2 位作者 吕欣 李志刚 范志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9-685,共7页
薇甘菊是入侵性杂草,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同时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 薇甘菊是入侵性杂草,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同时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种子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pH≥3.5时均能正常萌发,pH≤3.0时不能萌发。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模拟酸雨pH值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pH3.5时,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达最大值;pH4.0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达最大值。结果表明薇甘菊对华南地区酸雨胁迫表现出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模拟酸雨 叶绿素含量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下载PDF
入侵杂草薇甘菊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岚 沈浩 +1 位作者 叶万辉 曹洪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2,120,共6页
对入侵中国华南地区的薇甘菊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的访花昆虫有30种,隶属于6目19科,以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主.稳定的和访花频率较高的传粉者主要为蜜蜂、丽蝇和食蚜蝇,其中以丽蝇的访花频率为最高.蜜蜂的... 对入侵中国华南地区的薇甘菊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的访花昆虫有30种,隶属于6目19科,以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主.稳定的和访花频率较高的传粉者主要为蜜蜂、丽蝇和食蚜蝇,其中以丽蝇的访花频率为最高.蜜蜂的每日访花频率的高峰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而丽蝇和食蚜蝇则为11:00—12:00和14:00—15:00.环境因子和同花期植物(如薇甘菊的伴生种火炭母)对访花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访花昆虫 访花频率 入侵
下载PDF
薇甘菊染料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珍 宋晓静 +2 位作者 李化 李华民 张呈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698-11700,共3页
[目的]为薇甘菊作为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提取法提取薇甘菊中的色素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水提取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 [目的]为薇甘菊作为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提取法提取薇甘菊中的色素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水提取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116个峰中的59种化合物,占提取物总含量的95.34%,主要化合物为植物甾类(44.58%)、酯类(26.22%)、胺类(9.45%),另外,还含有杂环化合物(5.34%)和醚类化合物(4.87%)等。[结论]薇甘菊可以作为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染料 气相色谱-质谱法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薇甘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蕾 吴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52-15355,共4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现今全球最为关注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因入侵性极强、生态幅宽和化感作用明显等特征,能够迅速占据生态位,使入侵地的植物无法生存。综述了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入侵假说和防治现状。
关键词 薇甘菊 入侵性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彩琴 冷晓红 +1 位作者 郭鸿雁 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62-15364,15367,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从其在精油化学成分、非精油化学成分、医用及农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 小花假泽兰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