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5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及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翟恒勇 张东丽 +1 位作者 刘翠霞 赵治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及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B组采用复合乳酸菌联合...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及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B组采用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C组采用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将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作为研究指标。结果治疗后,B、C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且C组较B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C组较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在HP感染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并且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有较好的作用,同时能明显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在临床治疗上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花胃康 复合乳酸菌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症状积分
下载PDF
山橿抗Hp有效组分筛选及其对Hp感染胃癌AGS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孙孝亚 段懿哲 +1 位作者 米阳 陈随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6-13,共8页
目的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抗Hp有效组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对Hp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的影响。方法药敏纸片法比较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 目的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抗Hp有效组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对Hp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的影响。方法药敏纸片法比较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有效成分,组建有效组分;对有效组分及抗Hp最强的化合物,以标准菌株Hp P12、三株多重耐药Hp菌株为实验菌株,克拉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细胞实验检测二者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Hp感染AGS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二苯乙烯类成分的抗Hp作用优于黄酮类成分,其中银松素的抗Hp作用最为显著;依据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8个二苯乙烯类成分的含量组建山橿抗Hp有效组分;山橿抗Hp有效组分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2~16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256~512μg/mL;银松素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6~32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64~128μg/mL,均明显优于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山橿抗Hp有效组分、银松素对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14.10μg/mL,59.75μg/mL,且二者均不影响AGS细胞凋亡,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p的定植。结论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其中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中以银松素的作用最强,其抗Hp机制与减少Hp的定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橿 幽门螺杆菌 hp 有效组分 银松素 体外抑菌
下载PDF
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并Hp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 谢晓红 +1 位作者 毕玉珍 于立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Hp的根除效果。方法:选取80例萎缩性胃炎并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Hp的根除效果。方法:选取80例萎缩性胃炎并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4、IL-3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可改善萎缩性胃炎并Hp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恢复内皮功能,Hp根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复春 铋剂四联疗法 炎症因子 hp根除率
下载PDF
Effects of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on Reducing Serum CagA and Hp-NAP in Patients with H.pylori-Related Gastritis
4
作者 Yang Weixia Wang Jinhua Chen Zhaoya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on treating H.pylori-related gastritis.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H. pylori-related gastritis treate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on treating H.pylori-related gastritis.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H. pylori-related gast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modified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The venous blood of one elbow wa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agA and Hp-NAP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The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H.pylori eradica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gA and Hp-NAP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CagA and Hp-NAP concentr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19.21±6.27) ng/L and(24.37±6.10) ng/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25.81±7.14) ng/L and(32.09±5.73) ng/L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ajor symptom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9 cases(95.1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1 cases, 75.6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05).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pylori was 38 cases(92.6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1 cases(75.61%)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gA, Hp-NAP of serum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pylori-related gastritis, improve efficacy of symptoms and eradication rate of H.pylori,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h.pylori-relatated GASTRITIS SYMPTOMATIC efficacy h.pylori ERADICATION rate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张凯 张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11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11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中使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可显著加强疗效,有效根除Hp,改善血脂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阳性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 hp清除率 血脂水平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及H.pylori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井贵平 刘晓棠 王莹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78-2782,共5页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种类型,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以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及数量减少为主,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或异型...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种类型,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以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及数量减少为主,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或异型增生[1]。胃黏膜的病理学变化更易转变为癌组织,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CAG也被称为癌前疾病[2],早期阻断其进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h.pylori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胃复康颗粒通过NLRP3炎性小体通路改善Hp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梁雪 徐洪远 +7 位作者 王伟 谭志康 陈小芳 苏传丽 宾金秀 郑超伟 杨洁净 毛莉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基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探讨胃复康颗粒干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2只。造模组采用Hp混悬液制备HpA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康组... 目的基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探讨胃复康颗粒干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2只。造模组采用Hp混悬液制备HpA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康组(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予胃复康颗粒(低、中、高剂量)及西药、中西药联合进行干预2周。比较小鼠胃黏膜Hp根除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HpAG小鼠胃黏膜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HpAG小鼠胃黏膜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pAG小鼠胃黏膜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IL-1β、IL-18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小鼠胃黏膜中NLRP3、ASC、Caspase-1、IL-1β及IL-1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胃复康颗粒显著降低模型小鼠Hp定植量;Elisa结果显示:胃复康颗粒抑制胃黏膜中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水平;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胃复康颗粒抑制胃黏膜中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基因和蛋白水平;中西医结合组改善Hp小鼠胃黏膜损伤,抑制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的作用尤其显著。结论胃复康颗粒通过NLRP3炎性小体通路保护Hp小鼠的胃黏膜、改善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康颗粒 幽门螺杆菌(hp) 胃炎 NLR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胃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1298AC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司佩任 房殿春 +3 位作者 张浩 杨柳芹 罗元辉 廖化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胃癌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 12 98AC多态性及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12 2例胃癌和 10 1例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 12 98AC多态性 ...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胃癌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 12 98AC多态性及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12 2例胃癌和 10 1例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 12 98AC多态性 :采用PCR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结果 胃癌组 12 98AA、12 98AC和12 98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9.8%、3 6.1%和 4.1% ,与对照组中 3种基因型频率 5 7.4%、3 7.6%和 5 .0 %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以 12 98AA基因型的OR为 1.0 0 ,胃窦癌AC基因型的OR为 0 .87( 95 %CI,0 .42~ 1.82 ) ,CC基因型的OR为0 .41( 95 %CI ,0 .0 5~ 3 .72 )。胃癌MTHFR 12 98AC 3种基因型中H .pylori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中MTHFR 12 98AC多态性可能是胃窦癌的保护因素 ,MTHFR 12 98AC多态性与H .pylori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多态性 h.pylori 胃癌
下载PDF
Hp感染及COX-2的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樊薇 禚静 +2 位作者 周涛 程宝泉 李延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3-705,709,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Hp与COX-2协同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2例COX-2表达情况,选择20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包括18例异型增...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Hp与COX-2协同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2例COX-2表达情况,选择20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包括18例异型增生及12例肠上皮化生)、12例浅表性胃炎,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12例(12/20,60%)。COX-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胃癌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Hp菌株感染可上调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Hp感染和COX-2过度表达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癌前病变 环氧合酶
下载PDF
SD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冬梅 侯艳玲 +3 位作者 林亚平 伍参荣 易受乡 封迎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尝试在SPF级SD大鼠胃内定植H.pylori,以建立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及4个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予NaHCO3溶液、56%酒精、消炎痛溶液、NaHCO3+消炎痛溶液联合H.pylori菌液灌胃造模,灌胃隔天1... 目的尝试在SPF级SD大鼠胃内定植H.pylori,以建立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及4个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予NaHCO3溶液、56%酒精、消炎痛溶液、NaHCO3+消炎痛溶液联合H.pylori菌液灌胃造模,灌胃隔天1次,连续5次,并于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第2、4、6周处死大鼠,取胃黏膜组织分别记录损伤指数、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涂片及病理切片。结果每组大鼠数、快速尿素酶试验及革兰染色阳性数:NaHCO3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6、4、4,56%酒精+H.pylori组分别为6、6、1,消炎痛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5、4、4,NaHCO3+消炎痛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4、4、4。损伤指数及病理切片:对照组胃黏膜形态正常,无损伤,各模型组胃黏膜肉眼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理切片观察第2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第4周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破坏,为活动性胃炎,第6周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但损伤无进行性加重。结论 4种造模方式均可使H.pylori在SPF级大鼠胃内定植,定植时间至少长达6周,并能导致胃黏膜炎性损伤,损伤在第4周时最为严重,但以NaHCO3+消炎痛溶液+H.pylori造模最为成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H PYLORI 胃炎 模型
下载PDF
微量元素、HP及COX-2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玉民 薛群基 +4 位作者 陈立仁 陈昊 柴琛 石斌 周彦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HP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 ,取甘肃河西地区 5 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 (R组 ) ,取当地 5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C组 ) ,监测血清微量元素、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 (HP)以及环氧合酶 - 2 (COX- 2 )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HP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 ,取甘肃河西地区 5 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 (R组 ) ,取当地 5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C组 ) ,监测血清微量元素、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 (HP)以及环氧合酶 - 2 (COX- 2 )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血清微量元素 Cu/ Zn、Fe值高于对照组 (P<0 .0 1,0 .0 5 ) :Zn、Mn低于对照组 (P<0 .0 1,0 .0 5 ) ,经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 ,进入方程的有 Zn(P<0 .0 1)。胃癌组 HP感染率和 COX-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8%和 78% ,而对照组则分别为 4 2 %和 0 (P<0 .0 5 ) ,提示 Zn降低可能为胃癌发生的癌前因素 ,其可诱发 HP的感染和 COX- 2的高表达而发生胃癌 ,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可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hp COX-2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 环氧合酶-2 肿瘤
下载PDF
平面裂纹问题的h,p,hp型自适应无网格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欣 朱德懋 +1 位作者 陆明万 张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8-318,共11页
无网格方法以其独特的优点:不需“网格”(即节点间的连接信息)划分,特别适合自适应的分析.在分析中只需在高梯度域简单地插入离散点(h型)或保持模型节点数、分布、覆盖大小均不变,只增加高误差覆盖上的覆盖函数的多项式阶次(... 无网格方法以其独特的优点:不需“网格”(即节点间的连接信息)划分,特别适合自适应的分析.在分析中只需在高梯度域简单地插入离散点(h型)或保持模型节点数、分布、覆盖大小均不变,只增加高误差覆盖上的覆盖函数的多项式阶次(p型),便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数值模型.针对平面弹性问题发展和推导一种显式后验误差指示公式,对平面裂纹实例进行了h型,p型,hp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无网格自适应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自适应无网格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方法 自适应 后验误差估计 平面裂纹
下载PDF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林 路荣 +1 位作者 陈莹 郭文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04例病例资料,另选择同期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04例病例资料,另选择同期收治入院的122例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2例)及156例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 3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Ⅱ(PGⅡ)及Hp-IgG进行定量及定性诊断,并对比3种指标的单项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4组受检者对比,血清PG I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浅表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癌组、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相比,Hp-IgG阳性率分别为胃癌组90.7%,浅表性胃炎组45.6%,萎缩性胃炎组52.5%,胃癌组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而癌前病变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就诊断效能而言,幽门螺杆菌联合胃蛋白酶原诊断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Hp-IgG、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具有变化显著,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等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高危hp相关性胃癌 胃镜
下载PDF
呋喃唑酮与替硝唑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育美 李继昌 刘海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32-35,44,共5页
目的比较呋喃唑酮与替硝唑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三联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法选取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替硝唑+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研... 目的比较呋喃唑酮与替硝唑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三联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法选取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替硝唑+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研究组予以呋喃唑酮+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采血测定胃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学积分和病理学积分显著降低,G-17、PG-Ⅰ含量显著升高,PG-Ⅱ含量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s IL-2R含量显著降低,CD_4+、CD_4^+/CD_8^+含量升高,CD8+含量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有效率、Hp转阴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呋喃唑酮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三联方案能提高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老年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间关系的有序资料分析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蒋咏文 王润田 孙晓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资料分析的比例比数、连续比和相邻比方法,估计了相邻比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 χ2=1711(P=0004);正常、B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资料分析的比例比数、连续比和相邻比方法,估计了相邻比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 χ2=1711(P=0004);正常、B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相邻类别比数比分别为3373、1050、0952、0534和0762。结论 胃癌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序资料分析
下载PDF
胃癌中Hp感染和Stat3活化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秀明 从丽 +6 位作者 张微 李一鑫 张楠 赵瑾 陶林 李锋 张文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细胞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活化水平,探讨Hp感染和Stat3活化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应... 为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细胞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活化水平,探讨Hp感染和Stat3活化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胃癌以及其中50例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中Hp的相对感染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上述样本中活化的p-Stat3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活化的p-Stat3水平也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2)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及p-Stat3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Hp相对感染量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活化的p-Stat3水平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胃癌中Hp相对感染量与活化p-Stat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7,P<0.001)。(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p相对感染量和p-Stat3的水平均与胃癌患者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胃癌中Hp感染与Stat3的活化有关,Hp感染可能通过触发Stat3的磷酸化,激活Stat3炎性信号通路,进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Hp感染及Stat3的活化水平可能作为临床上评估胃癌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PYLORI STAT3 实时荧光定量PCR 癌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口服NSAIDs、Hp感染相互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忠岩 黄丽红 +2 位作者 李岩 耿威 殷湘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 NSAIDs、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 1 4 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组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和 Hp感染检测 ,并统计 NSAIDs服用史。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 NSAIDs、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 1 4 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组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和 Hp感染检测 ,并统计 NSAIDs服用史。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服用 NSAID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胃溃疡病例组 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两组之间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明 ,服用 NSAIDs可以增加老年人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Hp感染与胃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而与十二指肠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无明显关系。偶尔服用 NSAIDs同样可以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结论 服用NSAIDs可增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Hp感染可减少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不明显。服用 NSAIDs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下载PDF
复方尿囊素与铋剂四联十日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丹 程晓娜 张丽莉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尿囊素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诊断为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复方尿囊素组和铋剂组,每组47例。复方尿囊素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四环素0.5 g/次,3次/d... 目的观察复方尿囊素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诊断为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复方尿囊素组和铋剂组,每组47例。复方尿囊素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四环素0.5 g/次,3次/d,呋喃唑酮0.1 g/次,3次/d,复方尿囊素3片/次,3次/d;铋剂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四环素0.5 g/次,3次/d,呋喃唑酮0.1 g/次,3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110 mg/次,4次/d。比较2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结果复方尿囊素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铋剂组(P<0.05)。复方尿囊素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嗳气和反胃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铋剂组(P<0.01)。复方尿囊素组患者不良反应与铋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尿囊素组患者半年后复发率显著低于铋剂组(P<0.05)。结论复方尿囊素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阳性 慢性胃炎 复方尿囊素 枸橼酸铋钾
下载PDF
Hp感染者胃粘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4 位作者 房殿春 王国安 滕小春 陈刚 何俊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粘膜癌前病变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83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Fas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采用...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粘膜癌前病变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83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Fas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 ,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0 %、36 .36 %、73.33%、4 3.75 % ,Fas抗原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 (P <0 .0 1及P <0 .0 5 )。Hp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为 6 0 .71% ,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 2 2 .2 2 % (P <0 .0 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 ,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 6 5 .96 %及 2 8.5 7% (P <0 .0 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 ,Fas抗原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抗原阴性组 (P <0 .0 5及P <0 .0 1)。结论 Hp感染对Fas抗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Fas基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 ,Hp感染可促进Fas抗原表达增加 ,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凋亡 基因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消化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抗Hp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英 黄晓曦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质子泵抑制剂(PPI)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既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又可以为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适合的酸性环境。随着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期一些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幽门... 质子泵抑制剂(PPI)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既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又可以为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适合的酸性环境。随着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期一些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消化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抗Hp治疗的价值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消化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