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期山西洪洞高分辨率粒度和磁化率记录的H5事件及其气候演化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卫蕾华 蒋汉朝 +3 位作者 何宏林 徐岳仁 高伟 魏占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源于北大西洋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波动的Heinrich事件在东亚地区不同气候记录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识别。但是,哪一次事件对东亚乃至北半球影响最显著还不清楚。山西临汾盆地作为中国东部的山间盆地保存了较为广泛的黄土沉积。本次研究对山... 源于北大西洋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波动的Heinrich事件在东亚地区不同气候记录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识别。但是,哪一次事件对东亚乃至北半球影响最显著还不清楚。山西临汾盆地作为中国东部的山间盆地保存了较为广泛的黄土沉积。本次研究对山西洪洞县洞峪沟剖面末次冰期厚10.5m的黄土进行光释光测年,0.5cm间距的粒度测量、磁化率测量。结果显示,该剖面跨越67.7~13.0ka,粒度和磁化率记录所反映的气候特征可以以H5事件(47.3ka)为分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早期(67.7~47.3ka)粗粉砂(20~63μm)和砂含量(>63μm)整体较低而磁化率较高,反映该时期亚洲冬季风较弱而夏季风较强;晚期(47.3~13.0ka)粗粉砂含量和砂含量整体较高而磁化率较低,反映该时期亚洲冬季风明显增强而夏季风明显减弱。山西洪洞以H5事件(约47.3ka)为分界点的末次冰期气候演化模式在东亚、东地中海乃至北美均可以对比,可能是北极地区冰量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发展,导致东亚乃至北半球气候向寒冷方向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认识对理解东亚MIS3气候演化趋势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磁化率 光释光测年 黄土 h5事件 临汾盆地
下载PDF
大学科研伦理的三维架构——“H5N1”所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勤 龚鉴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5,共4页
由《科学》杂志一篇关于H5N1论文的刊发问题,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分析这场争论所涉及的科研二重性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研结果更难以把握和掌控的今天,大学传承已久的学术自由应是理性的... 由《科学》杂志一篇关于H5N1论文的刊发问题,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分析这场争论所涉及的科研二重性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研结果更难以把握和掌控的今天,大学传承已久的学术自由应是理性的、承载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学术自由,在科研方面更是如此。为使大学科研生长于伦理道德的土壤,应建构以博雅教育为根本基石、以学术职业胜任力为内在要求、以学术问责制为制度保障的大学科研伦理的三维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事件 科研伦理 学术自由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