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modemity of HAN Dong's Poetry
1
作者 QIU Shi-cun QIU Jia-c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With the influence ofpostmodernism, "Third Generation" poetry rushes out of elite literature and makes Chinese new poetry focus on everyday life of common person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T... With the influence ofpostmodernism, "Third Generation" poetry rushes out of elite literature and makes Chinese new poetry focus on everyday life of common person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ird Generation" poets, HAN Dong has created many distinct postmodernist poems. Rejecting metaphor and symbolization, he takes an oral language of original ecology as his poetical discourse mode to affirm the everyday life of here and now, and then both deconstruct metaphoric and symbolic writing of"Misty Poetry" and construct a writing mode of "aestheticization of life". HAN Dong's poetry can be taken as a kind of construction in d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 dong POETRY postmodemity "Third Generation" poetry "Misty Poetry"
下载PDF
论小说艺术对韩东诗歌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郭海玉 杨依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翻译小说的译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第三代”诗歌创作。“第三代”代表性诗人韩东在诗歌的人物塑造、话语方式和时空叙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小说并长期进行小说创作有关。首先,他早期诗艺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翻译小说的译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第三代”诗歌创作。“第三代”代表性诗人韩东在诗歌的人物塑造、话语方式和时空叙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小说并长期进行小说创作有关。首先,他早期诗艺转型期的诗歌灵活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生成诗意;其次,他诗风成熟期的诗歌多使用本体式叙述和寓体式叙述两种话语方式来革新诗语和创造诗意;最后,小说多种多样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艺术手法的使用使韩东的诗歌取得了内在情思和语言形式高度合一的效果。分析小说艺术向韩东诗歌广泛渗透的现象,可进一步认识“第三代”诗歌超越并取代朦胧诗的某些重要表现和成因,看到文体跨界在诗艺革新中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韩东诗歌 翻译小说 文体跨界
下载PDF
从对立走向共生: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嬗变
3
作者 郭海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近40年韩东诗歌内容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整体上经历了从人与自然对立到人与自然共生的转变。其转变的内在依据与韩东的自然观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人文主义,审美观从人化自然的审美观转向生态审美观,感知视角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 近40年韩东诗歌内容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整体上经历了从人与自然对立到人与自然共生的转变。其转变的内在依据与韩东的自然观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人文主义,审美观从人化自然的审美观转向生态审美观,感知视角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艺术经验从象征、拟人转向感官化的叙述方式有关。这种嬗变轨迹表明韩东的诗歌精神从现代精神逐渐走向了后现代精神。韩东诗歌人与自然关系书写的价值在于不仅包含了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两种自然书写模式,而且从弃绝我执的大我视角来书写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使人与自然都回归到生态本性,暗示了宇宙间神秘力量的存在,可增强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东诗歌 人与自然 生态人文主义 文本细读
下载PDF
隐显之间:戴震对汉宋之学的态度变更
4
作者 肖芬芳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8-86,共9页
近代以来,在戴震研究中形成的一个经典判断是戴震思想有从宗程朱到反宋学的转变,但因为对戴震和考据学派关系的不同判断,学者将戴震思想转变的原因或系于颜李学派,或归于考据学派诸如惠栋的影响。近年来,有学者聚焦戴震独特的学习经历... 近代以来,在戴震研究中形成的一个经典判断是戴震思想有从宗程朱到反宋学的转变,但因为对戴震和考据学派关系的不同判断,学者将戴震思想转变的原因或系于颜李学派,或归于考据学派诸如惠栋的影响。近年来,有学者聚焦戴震独特的学习经历和学术方法,指出戴震早年并不服膺程朱,也没有受到惠栋的深刻影响。但这还没有解答戴震在不同时期对汉宋之学的态度差异问题以及戴震和考据学派的具体关系问题。通过仔细辨析戴震的思想文献,发现他一直都在判别汉宋学术,但因为其思想和学术环境之间具有紧张关系,所以其中存在“隐”“显”之别。戴震不仅早年在徽学环境中隐晦地反对程朱,中年以考据为职业后依然隐晦地指摘惠栋及其门人的治经方法是有缺陷的,认为惠栋“由汉代训诂以通义理”的治经方法,缺乏“由文字以通训诂”的小学方法。而戴震面对汉宋学术存在的“傅会凿空”之“私”“蔽”,力图用新的学术方法和构建新义理的闻道志向来补救汉宋学术之失,从而树立超越汉宋之学的学术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汉宋观 惠栋 隐显 私蔽
下载PDF
湖南汉族、侗族16对遗传性状的调查 被引量:65
5
作者 佘朝文 皮建辉 +2 位作者 舒孝顺 贺林 冯国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6-408,共3页
本文对湖南汉族、侗族的 16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计算出了每对性状的出现率及除扣手和交叉臂外的14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分析了民族间和性别间的差异 ,同时还分析了惯用手、扣手、交叉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遗传性状 汉族 侗族 基因频率 湖南
下载PDF
生命与空间:韩东诗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基林 王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如从时间性上区分朦胧诗与第三代诗,那就是前者"相信未来",后者立足"现在",而历时性的消解,必然带来空间性的空前开拓。韩东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领袖人物,他的生命诗学,在抛弃穿越历史隧道的"未来"这一纵向... 如从时间性上区分朦胧诗与第三代诗,那就是前者"相信未来",后者立足"现在",而历时性的消解,必然带来空间性的空前开拓。韩东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领袖人物,他的生命诗学,在抛弃穿越历史隧道的"未来"这一纵向时间后,于空间范围内还原生命本体的过程中发散出特有的生命经验。由此,在他的笔下,便出现了两种生命最常见的存在方式和展开方式,这便是空间中的"游走"以及由空间距离所产生的人际"间性"——所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空间 韩东 游走 关系
下载PDF
东—韩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彦婧 高潮 +1 位作者 邓杰 孔令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微裂缝,以溶蚀孔隙为主要类型;喉道... 采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微裂缝,以溶蚀孔隙为主要类型;喉道类型以细喉道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型为主,其次是小孔-细喉道型、大孔-中粗喉道型;孔喉半径越大,低渗透储层的渗透性越好;分选系数和歪度系数反映了低渗透储层喉道大小不均一、类型多样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喉道特征 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参数 延长组 东-韩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西汉“天人感应”思想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全兰 赵立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8,共7页
西汉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人的根源,天、人是同类,可以互动;"天"有意志、有人格,能赏善罚恶;"天"有道德理性,是人道的依据。这一思想包含浓厚的伦理意蕴:首先,培养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西汉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人的根源,天、人是同类,可以互动;"天"有意志、有人格,能赏善罚恶;"天"有道德理性,是人道的依据。这一思想包含浓厚的伦理意蕴:首先,培养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其次,根据天道确立国君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国君需效法"天"的"溥爱无私,布德施仁",并通过爱民、利民来体现尊天,使封建时代居于权力巅峰的国君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以天道为依据论证人际等级关系的合理性,对维护家庭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天人感应思想无疑具有迷信的成分和消极的影响,但我们对它的合理之处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伦理
下载PDF
《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段红云 王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下载PDF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思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本文为微型作家论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有代表性的几位作家的点评 ,以揭示他们在 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性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 小说 微型作家论 作家 王安忆 韩东 池莉 陈染 刘恒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东汉孝女曹娥原为“巫女”考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小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5,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曹娥是一名孝女,而不知道她还有另一种身份——"巫女"。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以"神道设教",因势利导,将中原儒家伦常观念植入曹娥故事,成功地把一个巫女塑造成为一个孝女。孝女曹娥的故事,是汉代以...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曹娥是一名孝女,而不知道她还有另一种身份——"巫女"。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以"神道设教",因势利导,将中原儒家伦常观念植入曹娥故事,成功地把一个巫女塑造成为一个孝女。孝女曹娥的故事,是汉代以降占据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伦常观念与正处于地域文化转型中的会稽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孝女 曹娥 巫女 会稽
下载PDF
汉代儒学的神学色彩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子今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儒学在汉代与政治权力相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有的儒学学者刻意迎合当权者的需要,将儒学改装为带有政治神学色彩的学派。后来"儒教"说法的出现,也与汉代儒学神学化色彩的浓重有关。汉代儒学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反映民间巫... 儒学在汉代与政治权力相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有的儒学学者刻意迎合当权者的需要,将儒学改装为带有政治神学色彩的学派。后来"儒教"说法的出现,也与汉代儒学神学化色彩的浓重有关。汉代儒学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反映民间巫术影响的痕迹,也值得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儒学 董仲舒 神学化 宗教化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汉文化影响下的侗族南北文化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耀宏 郎雅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源于百越族群的侗族,在唐宋以前主要分布在诚、徽、沅、靖州等地,并没有开始南北侗族的分化。明清两代中央王朝对侗族地区的经营形成了侗族南北两个区域在语言、民歌、建筑、风俗等方面的不同风格特征。侗族南北文化的差异,对于研究明... 源于百越族群的侗族,在唐宋以前主要分布在诚、徽、沅、靖州等地,并没有开始南北侗族的分化。明清两代中央王朝对侗族地区的经营形成了侗族南北两个区域在语言、民歌、建筑、风俗等方面的不同风格特征。侗族南北文化的差异,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变迁和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汉文化 侗族 南北文化 差异
下载PDF
独尊儒术与重继道统——汉、唐儒学文化观的个案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9,共5页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韩愈与宋代理学亦有内在的思想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儒学 董仲舒 韩愈 汉唐文化观
下载PDF
东汉游学活动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1-75,共5页
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奖崇儒术 ,广设学校 ,选举重经学、重名节 ,游学之风盛行 ,表现为游学内容的丰富性、游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游学者社会出身结构的复杂性 ,由此造就了大批专心著述讲学的经学大师 ,培养和网罗了大批智能之士充实各级官僚... 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奖崇儒术 ,广设学校 ,选举重经学、重名节 ,游学之风盛行 ,表现为游学内容的丰富性、游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游学者社会出身结构的复杂性 ,由此造就了大批专心著述讲学的经学大师 ,培养和网罗了大批智能之士充实各级官僚机构 ,推进了儒家道德教化 ,促使师长与学生封建依附关系日益凝固化 ,并结成庞大的私人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游学活动 儒家 道德教化
下载PDF
略论汉武帝“德法并用”的治国方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长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前,史学界多数论者认为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在治国之术上实行的却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武帝即位前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武帝用人行政、"《春秋》决狱"等方面考察,汉武帝在治国方略上实行的并非只是法...  目前,史学界多数论者认为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在治国之术上实行的却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武帝即位前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武帝用人行政、"《春秋》决狱"等方面考察,汉武帝在治国方略上实行的并非只是法家的法治思想,而是"德法并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德法并用” 治国方略 法治思想 德治 用人策略
下载PDF
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全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先秦时期思想自由、开放,人们可以各抒己见,没有所谓的权威、标准,各种思想学说纷杂并存。而古代的思想家又普遍认为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因此希望统一思想。一直到西汉汉武帝之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循的统一的主流... 先秦时期思想自由、开放,人们可以各抒己见,没有所谓的权威、标准,各种思想学说纷杂并存。而古代的思想家又普遍认为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因此希望统一思想。一直到西汉汉武帝之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循的统一的主流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从先秦百家之一的学说一跃而成为官方的主流的意识形态。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并被广泛接受,主要有几个原因:儒学的文化渊源最深远、社会影响最深广;儒学能为西汉的王权统治提供合法性依据;儒家有助于维护君主权威和社会秩序;儒学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当时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儒学 意识形态 大一统 董仲舒
下载PDF
论汉代儒学的两大特点及其与董仲舒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子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汉代儒学的两大特点:其一是儒学的经学化,其二是儒学对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的吸纳。这两大 特点都与董仲舒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汉代 儒学 董仲舒
下载PDF
乐山崖墓佛像与佛教传入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乐山崖墓佛像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难解之谜。通过对乐山崖墓佛像发现和研究情况的回顾分析,佛教传入乐山的线路问题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乐山地区则是可以肯定的。
关键词 乐山崖墓 崖墓佛像 佛教传入 东汉
下载PDF
“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和产生历史时期析辨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景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关于"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产生于什么历史时期,现在学术界对此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其中有道理的说法是:"三纲"的内涵是"要求‘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的绝对服从";"三纲"... 关于"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产生于什么历史时期,现在学术界对此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其中有道理的说法是:"三纲"的内涵是"要求‘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的绝对服从";"三纲"一词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但"三纲"思想的发明权在韩非,即韩非的"三顺"说,因为"三顺"说与"三纲"的内涵相同;韩非是战国末期人,所以"三纲"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各种其他说法均欠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三纲”思想 董仲舒 韩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