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ations around interferon sensitivity-determining region:A pilot resistance report of hepatitis C virus 1b in a Hong Kong pop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Xiao-Ming Zhou Paul KS Chan John S Ta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8期5317-5323,共7页
AIM: To explore mutations around the interferon sensitivity-determining region (ISDR)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lb (HCV-lb) to interferon-α treatment. METHODS: Thirty-seven H... AIM: To explore mutations around the interferon sensitivity-determining region (ISDR)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lb (HCV-lb) to interferon-α treatment. METHODS: Thirty-seven HCV-lb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Hong Kong patients who had completed the combined interferon-α/ribavirin treatment for more than one year with available response data. Nineteen of them were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ders, while 18 were non-responder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extended ISDR (eISDR) covering 64 amino acids upstream and 67 amino acids downstream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ISDR were analyzed. RESULTS: One amino acid variation (I2268V, P = 0.023)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reatment outcome in this pilot study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while two amino acid variations (R2260H, P = 0.05 and $2278T, P = 0.05) were weakly associated with treat- ment outcome. The extent of amino acid variations within the ISDR or eISDR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reat- ment outcome as previously reported. CONCLUSION: Three amino acid mutations near but outside of ISDR may associate with interferon treatment resistance of HCV-lb patients in Hong K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lb Extended interferon sen-sitivity-determining region Interferon-R RESISTANcE HONGKONG mutation
下载PDF
A mutation of the start codon in the X reg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a patient with non-B,non-C chronic hepatitis 被引量:3
2
作者 Kiyotaka Fujise Keiko Tatsuzawa +6 位作者 Midori Kono Sadayori Hoshina Akihito Tsubota Minoru Niiya Yoshihisa Namiki Norio Tada Hisao Tajir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1年第2期56-60,共5页
There are cases of hepatitis involving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in which,even though the HB surface antigen(HBsAg)is negative,HBV-DNA is detected by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 con-ducted a seque... There are cases of hepatitis involving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in which,even though the HB surface antigen(HBsAg)is negative,HBV-DNA is detected by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 con-ducted a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entire HBV region in a case of non-B non-C chronic hepatitis in a 46-yearold female.A diagnosis of non-B non-C chronic hepatitis was made.Although HBV markers,such as HBs antibody(anti-HBs),anti-HBc,HBeAg and anti-HBe,were negative,HBV-DNA was positive.Nested PCR was performed to amplify the precore region of HBV-DNA and all remaining regions by long nested PCR.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two obtained bands was conducted by direct sequencing.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trains,the ATG(Methionine)start codon in the X region had mut ated to GTG(Valine).It is assumed that a mutation at the start codon in the X region may be the reason why HBV markers are negative in some cases of hepatitis that involve occult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X region mutation Non-B non-c chronic HEPATITIS Occult infection
下载PDF
Hepatitis C virus NS5A region muta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C genotype 1 patients who are non-responders to two or more treatm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sponse to a new treatment
3
作者 Paloma Munoz de Rueda José Manuel Fuentes RodríguezRosa Quiles Pérez +4 位作者 Ana Gila Medina Ana Belén Martínálvarez Jorge Casado Ruíz ángeles Ruíz Extremera Javier Salmeró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5期4538-4547,共10页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utations in the NS5A reg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response to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enotype 1 who are non-responders t...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utations in the NS5A reg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response to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enotype 1 who are non-responders to two or more treatments. METHODSSequences within HCV NS5A [PKR binding domain (PKRBD) and the interferon-sensitivity-determining region (ISDR)] were analysed via direct sequencing in a selected cohort of 72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01 treatments [interferon-alpha (IFN-α), n = 49; IFN-α + ribavirin (RBV), n = 75; pegylated (peg) IFN-α + RBV, n = 47; first-generation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 n = 13; and second-generation DAAs, n = 17]. Of these, 48/201 achieved a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 and 153/201 achieved no virological response (NVR). RESULTSFor both regions, treatments resulting in SVR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baseline mutations than were treatments resulting in NVR (SVR vs NVR; PKRBD: 5.82 ± 3 vs 4.86 ± 2 mutations, P = 0.045; ISDR: 2.65 ± 2 vs 1.51 ± 1.7 mutations, P = 0.005). A decrease or no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mutations over time between treatments in the PKRBD or ISDR, as shown by sequencing, wa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s who usually failed to respond to treatment (PKRBD, P = 0.02; ISDR, P = 0.001). Moreover, patients showing a post-treatment baseline viral load > 600000 IU/mL and increased ISDR mut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revious treatment were 9.21 times more likely to achieve SVR (P = 0.001). CONCLUSION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patients who have shown no response to two or more antiviral treatments, the likelihood of achieving SVR increases with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ISDR region (≥ 2 mutations or number of substitutions from the HCV-J and HCV-1 prototype), especially when the viral load is greater than 6000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eron-based therapy Interferon-free therapy chronic hepatitis c NS5A region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Number of mutations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成忠 王琴 +3 位作者 肖传宇 王建伟 谢强 侯文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1-83,8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数。结果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1896住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位A—T16例;发生nt1764位G〉A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住A—T1764位G—A双变异和1896位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DNA载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载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载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c基因 突变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廖宝林 林思炜 +4 位作者 陈伟烈 刘惠媛 陈铿 刘丽儿 施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所有伴肝活检的HBeAg阴性CHB患者71例纳入本项研究,提取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所有伴肝活检的HBeAg阴性CHB患者71例纳入本项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的S基因区与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性肝脏组织学异常相关的病毒性因素指标。结果:基因型B患者组与基因型C患者组比较,显著性肝脏炎症发生率(15.8%vs.27.3%,χ^2=1.398,P=0.237)及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71.1%vs.84.4%,χ^2=1.926,P=0.165)均无显著差异。纳入年龄、性别、HBV基因型以及变异位点(T1753V、A1762T/G1764A、A1846T和G1896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与显著性肝脏炎症相关(OR=4.296,P=0.037),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位点变异与显著性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HBV前C/C基因区变异可能可作为评估肝组织病理变化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c基因区 变异 肝纤维化
下载PDF
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华文 朱燕 +5 位作者 姚亚超 李亚红 李楠 曹东林 张智 胡亮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 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 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区突变 HBEAG 血清学转换 Hcc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秀梅 曲迅 +3 位作者 刘福利 孙成刚 商庆华 张玉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4 6例急慢性肝病的HBV前 C区A1896 (nt1896G→A)、A1899(nt1899G→A)及HBVC基...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4 6例急慢性肝病的HBV前 C区A1896 (nt1896G→A)、A1899(nt1899G→A)及HBVC基因启动子 (BCP)T176 2A176 4 (nt176 2A→T、nt176 4G→A)四位点突变 ,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基因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阳性率为 87 0 %。A1896突变 18例 (4 5 0 % ) ,A1899突变 10例 (2 5 0 % ) ,T176 2A176 4联合突变 30例(75 0 % ) ,多位点突变 14例(35 0 % )。各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比较 ,肝功损害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中较为常见 ,在急性乙型肝炎中未检出。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c/bcp区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下载PDF
HBVC区基因克隆和PCR条件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思礼 袁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279-1280,1284,共3页
目的建立PCR优化条件和方法,探讨HBVC区基因在乙型肝炎PC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摸索条件。方法将HBV基因组导入DH5α大肠杆菌,SDS碱裂解法小量提取大肠杆菌阳性构建质粒DNA,设计合适引物对HBVC区基因进行PCR扩增,对PC... 目的建立PCR优化条件和方法,探讨HBVC区基因在乙型肝炎PC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摸索条件。方法将HBV基因组导入DH5α大肠杆菌,SDS碱裂解法小量提取大肠杆菌阳性构建质粒DNA,设计合适引物对HBVC区基因进行PCR扩增,对PCR条件中的退火温度、Mg2+浓度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三种不同Taq DNA聚合酶的灵敏度。结果转化的大肠杆菌质粒DNA最佳退火温度为58℃,最佳Mg2+浓度为1.5mM,同时确定天源公司的Biostar Taq DNA聚合酶灵敏度最高,扩增到10-6。结论确立了HBVC区PCR的优化条件,将为后期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感染奠定基础以及为探索更有效的检测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c区基因 克隆 PcR条件优化
下载PDF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HBV前C区变异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张琳 冯国和 +2 位作者 李颖 乔光彦 穆桂玲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观察30例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检测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发生率。结果发现: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eAg、HBV、DNA及HCVR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 观察30例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检测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发生率。结果发现: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eAg、HBV、DNA及HCVR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抗HBe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HBV感染者;HBsAg、抗HBcIgG及抗HCV平均几何滴度也较单纯感染者低,而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发生率却高于单纯HBV感染患者。上述结果提示: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抑制;HBeAg的消失及抗-HBe的阳转既与HCV对HBV复制的直接抑制有关,又与HBV的前C区1896位点突变有关,且HCV可能是导致HBV前C区变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cV 重叠感染 血清病毒标志物 c区变异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赖蜜 胡蝶 +1 位作者 王晓玲 钟田雨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227-1230,12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和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的关系及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HCC患者200例,分为乙肝肝癌组(100例...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和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的关系及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HCC患者200例,分为乙肝肝癌组(100例)和非乙肝肝癌组(10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甘胆酸、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AFP、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前C区/BCP区突变,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乙肝肝癌组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非乙肝肝癌组的血清AFP(P<0.05);在乙肝肝癌组中,HBV基因突变组血清AFP高于HBV基因未突变组(P<0.05),其中BCP区突变组AFP水平高于BCP区未突变组(P<0.05)。结论:血清AFP水平与HCC类型和HBV突变类型有潜在相关性,对HCC的发病机制了解和诊断有重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甘胆酸 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突变
下载PDF
PCR检测HBV和HCV条件的优化
11
作者 张莉华 陈思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索早期诊断HBV和HCV的原理和新技术.方法:主要通过PCR反应条件的探索及改变PCR反应过程中Mg2+浓度、退火温度和改用不同的Taq DNA聚合酶,研究了HBV毒株前C区基因和HCV毒株C区核心蛋白.结果:在实验选择范围内,检测HBV病毒时,4.0 m... 目的:探索早期诊断HBV和HCV的原理和新技术.方法:主要通过PCR反应条件的探索及改变PCR反应过程中Mg2+浓度、退火温度和改用不同的Taq DNA聚合酶,研究了HBV毒株前C区基因和HCV毒株C区核心蛋白.结果:在实验选择范围内,检测HBV病毒时,4.0 mmol/L为最佳Mg2+浓度,61℃为最佳退火温度,天源公司的Taq DNA聚合酶灵敏性最高,对质粒浓度的要求达到10-9.当检测HCV病毒时,1.5 mmol/L为最佳Mg2+浓度,59.7℃为最佳退火温度,天为时代公司的iTaq聚合酶灵敏性最高,对质粒浓度的要求达到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c区核心蛋白 PcR条件优化
下载PDF
隐匿性HBV感染患者HBV 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曙光 孙海霞 冯柳芳 《肝脏》 2020年第8期857-859,共3页
目的研究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O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2~3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7 mL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核心抗体(抗-H... 目的研究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O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2~3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7 mL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核心抗体(抗-HBc)及HBV C区变异。分析HBeAg(+)与HBeAg(-)患者HBV C区变异情况,分析不同HBV DNA含量HBeAg(-)患者HBV C区变异情况,最后分析HBeAg(-)HBV C区变异患者抗-HBc(+)分布情况。结果80例OBI患者中HBeAg(+)55.00%,HBeAg(-)45.00%;其中HBeAg(-)组HBV C区变异率75.00%显著高于HBeAg(+)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含量HBeAg(-)患者HBV C区变异率分别为100.00%、78.95%、16.67%,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HBeAg(-)HBV C区变异患者抗-HBc(+)率81.48%。结论OBI患者HBV C区变异与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OBI的诊疗工作中应当关注HBV C区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 DNA c区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方仲年 周文红 丁世雄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前C区G1896A(nt1896G→A)、A1814C(nt1814A→C)及HBV C基因启...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前C区G1896A(nt1896G→A)、A1814C(nt1814A→C)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T1762A、G1764A(nt1762A→T、nt1764G→A)四位点突变,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AST水平。结果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6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A1762T+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BCP区突变率较HBeAg阳性的患者明显增高。G1896A突变后血清ALT水平与未变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组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G1896A+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HBV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c/bcp区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C基因区1896位点变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斌 宗成国 +1 位作者 蒋雪芹 尹家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 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区 1896位点 变异
下载PDF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攀 钟彦伟 徐东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对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逆转录酶区出现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慢性HBV感染者做回顾性调查与随访,并分析其突变前后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对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逆转录酶区出现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慢性HBV感染者做回顾性调查与随访,并分析其突变前后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3例发生逆转录酶区A181V突变的病例均对恩替卡韦产生了应答,2例发生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病例血清HBV DNA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结论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逆转录酶区的单独A181位点的突变为自然产生,HBV逆转录酶区发生自然突变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点突变 基因 病毒 恩替卡韦
下载PDF
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宝明 李彤 +9 位作者 董建平 胥婕 李晓光 严平 王凤水 闫玲 李文鹏 金晖 杨靖娴 庄辉 《肝脏》 200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 目的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以A~D基因型HBV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半巢式PCR(snPCR)法,并确定该法灵敏度。用所建立的snPCR对44份HBV DNA定量阳性(>5.0×102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snPCR可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对A、B、C和D基因型HBV质粒扩增的灵敏度分别为1.2×103、7.0×102、6.0×102和6.0×102拷贝/ml。snPCR检测HBV DNA>5×102拷贝/ml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88.64%(39/44),扩增阴性血清标本HBV DNA滴度均处于103拷贝/ml水平。扩增目的产物经直接测序确证无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样品中B和C基因型分别占35.90%(14/39)和64.10%(25/39);其中15.38%(6/39)发生RT区变异,包括4例为已知耐药变异;7例(17.95%)存在HBsAg编码区变异,其中2例为已知免疫逃逸变异;6例(15.38%)发生RT区和HBsAg编码区"镜像改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扩增全长RT区(涵盖全长HBsAg编码区)的snPCR。该法结合直接测序法,可同时分析我国HBVA~D基因型已知和潜在的耐药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区 基因型 耐药变异 免疫逃逸变异
下载PDF
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和S区基因突变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玉竹 张培珍 +2 位作者 章钧 周瑾 侯红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mL的孕妇41例,提取血清HBV DNA,靶向设计HBV... 【目的】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mL的孕妇41例,提取血清HBV DNA,靶向设计HBV各基因型的前S及S区通用引物,经PCR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和分析前S及S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①在41例样本中,共有29例(70.73%)样本存在前S1、前S2及S区基因突变,突变方式以碱基置换为主;前S1、前S2及S区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6%、9.88%和3.24%,前S1和前S2区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区(P<0.05)。②对41例样本根据S区点突变的特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树簇集分析,结果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9例,两基因型在全S区的基因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基因型分别形成独立的簇集,簇集间同源性<90%,但簇集内B、C两个基因型的同源性分别达96%和95%。【结论】①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及S区的基因突变普遍存在,突变形式以碱基置换为主,突变频率以前S1和前S2区常见,S区则相对稳定;②不同HBV基因型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按HBV不同基因型分别进行前S和S区基因突变模式的分析将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 前S和S基因区 基因突变 基因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悦晖 丁静娟 范学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88-889,904,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情况及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乙型肝病毒感染者血清132份,HBVDNA均阳性,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前C及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前CA1896联合BCPT...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情况及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乙型肝病毒感染者血清132份,HBVDNA均阳性,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前C及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前CA1896联合BCP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PCR-RFLP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在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为41.18%(14/34),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的11.22%(11/98)(P<0.01)。前C A1896联合BCP T1762/A1764变异在B基因型检出率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与基因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联合基本核心启动子 变异 基因型
下载PDF
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检出率及其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钧 廖昊 +6 位作者 刘璐洁 陈容娟 罗丹 思兰兰 黄碧霞 刘妍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91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vs.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vs.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hbv感染 病毒突变 主要亲水区 免疫逃逸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健 曾文兴 +1 位作者 方颖慧 曾小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66-474,共9页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组合模式、HBV DNA水平和HBeAg等特征,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研究的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NAs治疗的10...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组合模式、HBV DNA水平和HBeAg等特征,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研究的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NAs治疗的107例为治疗组,未使用药物抗病毒治疗的34例为对照组。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PCRRLP)检测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并对耐药相关变异的特点和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效果不佳组耐药相关变异检出率(82.5%)明显高于未治疗的对照组(5.9%)和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有效组10例未检出耐药相关变异)(P<0.01)。97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效果不佳的病例中80例检出140个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包括rtM204I 45个、rtM204V 32个、rtA181V 28个、rtL180M 25个、rtN236T 10个;变异位点组合模式主要有:rtL180M+rtM204I、rtM204V、rtM204I+rtM204V、rtA181V+rtM204V、rtM204I、rtA181V+rtN236T等;51个对NAs应答不佳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70.59%,46个病毒学突破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95.65%,差异明显(P<0.01)。NAs单药治疗病例早于多药治疗病例检出耐药相关位点(P<0.01);NAs治疗时间越长,耐药变异检出率越高(P<0.01);病例HBV-DNA水平等级越高,耐药变异检出率也越高(P<0.01)。结论⑴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HBV逆转录酶区变异,NAs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不佳与HBV逆转录酶区变异密切相关;⑵不同NAs药物导致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位点、变异模式特点不同;⑶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种类与方式、治疗时长,患者HBV-DNA水平等对HBV逆转录酶区发生耐药变异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提示在NAs治疗前、治疗过程合适时间点检测NAs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和HBV DNA水平,可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耐药 hbv逆转录酶区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