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邢汉前 辛绍杰 +6 位作者 赵景民 陈黎明 李保森 游绍莉 赵军 周光德 潘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29-1534,共6页
目的: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T、B 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HBV 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在肝内分布情况, 及HBsAg、HBcAg... 目的: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T、B 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HBV 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在肝内分布情况, 及HBsAg、HBcAg在肝细胞内表达状况,并与6例正常肝组织、17例免疫活动期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浸润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t=4.504,8.272, 4.742,P均<0.01),但明显少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 7.079,6.866,6.316,P均<0.01);疫耐受期患者肝脏汇管区CD4/CD8比值小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3.46,P<0.05), 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无差异(P>0.05);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B细胞数明显少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4.76,P<0.01), 但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 8.76,P<0.01). 结论:肝组织内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B 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肝内HBV 清除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浸润量低,与免疫耐受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期 B淋巴细胞 组织内 感染患者 hbv慢性感染 CD4/CD8比值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正常肝组织 HBcAg CD3^+ CD4^+ T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CD8^+T 慢性乙型肝炎 淋巴细胞浸润 hbv感染 HBsAg 活动期 淋巴细胞数 变化特点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邢汉前 辛绍杰 +6 位作者 赵景民 陈黎明 李保森 游绍莉 赵军 周光德 潘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为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与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在肝内分布情... 目的为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与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NK细胞及Kupffer细胞在肝内分布情况,以及HBsAg、HBcAg在肝细胞内表达状况,并与6例正常肝组织、17例免疫活动期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浸润Kupffer细胞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P<0.01),但明显少于免疫活动期患者(P<0.01);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NK细胞数与免疫活动期及正常肝组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免疫活动期患者(P<0.01)。结论肝组织内Kupffer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肝内HBV清除中起重要作用,而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NK细胞的作用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免疫耐受 NK细胞 KUPFFER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补肾解毒法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7及α-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建平 孙克伟 +1 位作者 银丝丝 伍玉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法对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中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α-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10例,体外培养脐带血pDCs。同时制备补肾方(六味地黄... 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法对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中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α-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10例,体外培养脐带血pDCs。同时制备补肾方(六味地黄丸)、解毒方(甘露消毒丹)、补肾解毒方(六味地黄丸合甘露消毒丹)含药血浆。将培养第7d的pDCs分为空白组、补肾药物血浆组、解毒药物血浆组、补肾解毒药物血浆组、无药血浆组5组进行干预。培养48 h后Real-Time PCR检测pDCs中TLR9、IRF7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Cs中TLR9、IRF7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pDCs培养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补肾与补肾解毒含药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含药血浆对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最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表达。补肾与补肾解毒方药物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pDCs培养上清液IFN-α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影响最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IFN-α表达水平。结论:补肾解毒方能更好地促进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 TLR9、IRF7的表达及恢复分泌IFN-α的能力,故补肾解毒可作为调节机体免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耐受 补肾解毒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9 干扰素调节因子7 α-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特点的研究
4
作者 杨丽莎 梁志清 +4 位作者 范剑薇 吴淋淋 苏元英 张兵 刘凌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免疫学分类、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状态各200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慢性HBV感染3个不同免疫状态组...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免疫学分类、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状态各200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慢性HBV感染3个不同免疫状态组出现的证型均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等。经卡方检验,P<0.05,表明3种不同免疫状态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耐受状态组以肝郁脾虚为主,免疫清除状态组以湿热内蕴为主,免疫不全状态组以肝肾阴虚为主。结论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不同,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HB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免疫耐受 免疫清除 免疫不全 中医证型
下载PDF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NKT细胞水平变化
5
作者 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 NKT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HBV感染者48例,分别处于免疫耐受期(13例)和免疫清除期(35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的正常体检人群3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NKT细胞占T...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 NKT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HBV感染者48例,分别处于免疫耐受期(13例)和免疫清除期(35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的正常体检人群3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NKT细胞占T细胞的比例,经过PAM、BFA等处理后,检测i NKT分泌的TNF-γ和TNF-α水平。结果耐受期组和清除期组患者i 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体检组,耐受期组患者的iNKT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体检组(P> 0.05),清除期组患者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低于耐受期组和正常体检组;耐受期组患者比例高于清除期组和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机体可通过iNKT细胞分泌的IFN-γ和TNF-α来抑制HBV的复制过程,感染过程中外周血i NKT细胞有所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感染 hbv INKT细胞 IFN-Γ TNF-α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补肾蠲毒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的效果
6
作者 殷冬林 李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蠲毒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讨补肾蠲毒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蠲毒丸。比较两组HBV-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HBeAg转阴情况和疗效、IL-10、IL-5、IFN-γ、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0、IL-5、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研究组IL-10、IL-5均低于对照组,IFN-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Ⅲ、HA、Ⅳ-C、L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Ⅲ、HA、Ⅳ-C、L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当中,补肾蠲毒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理想,有效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蠲毒丸 恩替卡韦 免疫耐受期 慢性hbv感染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酯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阻断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珺 吴婕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酯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阻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感染HBV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替...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酯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阻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感染HBV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替诺福韦酯组,各52例。记录两组治疗后新生儿HBV感染情况及母婴传播阻断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监测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HBV-DN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及月龄12个月时体重、身长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出生后7个月时替诺福韦酯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检测结果阳性率低于替比夫定组,母婴传播阻断率高于替比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ALB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替诺福韦酯组ALB水平较替比夫定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TBIL、ALT、AST水平均降低,且替诺福韦酯组较替比夫定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替诺福韦酯组低于替比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12个月时,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均较出生时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酯应用于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阻断治疗中均可改善孕妇肝功能,但替诺福韦酯改善效果更好且阻断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 孕妇 阻断
原文传递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清泉 洪沙 +3 位作者 徐哲 王进 王平忠 黄长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其与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不同临床表现成年慢性HBV感染者(HBsAb^+组5例、非活动肝炎组8例、活动肝炎组12例、免疫耐...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其与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不同临床表现成年慢性HBV感染者(HBsAb^+组5例、非活动肝炎组8例、活动肝炎组12例、免疫耐受期组10例)及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含量,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RT—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同时进行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慢性感染者[(12.35±6.48)个/ul;(1.82±0.87)%)]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8.91±3.11)个/ul,(1.35±0.39)%]中CD4^+CD25^highTreg绝对计数和其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发现,免疫耐受期组CD4^+CD25^highTreg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高于HBsAb^+组、活动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免疫耐受期组CD4^+CD25^highTrge绝对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CD4^+CD25^highTreg含量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发现,CD4^+CD25^highTreg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负相关(r=-0.418,P=0.038),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44,P=0.021),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r=0.118,P〉0.05);CD4^+CD25^highTreg绝对计数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0,P=0.015),与ALT水平及HBVDNA水平无相关性(r=-0.211,r=0.060,P〉0.05)。结论CD4^+CD25^highTreg在HBV慢性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免疫耐受期HBV感染女性孕期肝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希祥 张宝凯 郭凤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8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对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女性孕期进行肝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产检、生育并完成产后随访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女性共80例,根据产后肝功能分为肝功能异常组和正... 目的:探讨对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女性孕期进行肝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产检、生育并完成产后随访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女性共80例,根据产后肝功能分为肝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孕妇肝功能、HBV DNA水平、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产后婴儿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孕期平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孕28周HBV DNA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1。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异常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异常组的产后婴儿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χ2=5.000 0,P〈0.05。结论:免疫耐受期HBV感染女性的孕期肝功能和病毒复制监测对其产后肝功能、妊娠结局和婴儿预后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对此类女性的孕期肝功能监测,必要时予以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期 hbv感染女性 孕期 肝功能
原文传递
Treg细胞对不同阶段慢性HBV感染者长期免疫耐受状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观林 张琼 罗颖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15-2418,共4页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对不同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长期免疫耐受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感染的自然史...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对不同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长期免疫耐受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感染的自然史分期准则将其分成非活动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免疫耐受期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四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和肝组织内Treg细胞含量情况。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在肝受损、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含量、纤维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reg含量为(1.15±0.19)cells/hpf,免疫耐受期组为(2.39±0.53)cells/hpf,非活动期组为(3.28±0.97)cells/hpf,免疫清除期组为(13.86±4.25)cells/hpf,免疫耐受期组和非活动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清除期组高于其他三组(P<0.05);不同纤维化、炎症程度患者其Tre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升高含量逐渐上升。结论慢性HBV患者肝组织内大量聚集的Treg细胞并不能造成其长期免疫耐受状况,免疫清除患者机体内Treg高含量可对免疫反应产生抑制来保护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10检测值对HBV感染者临床意义的研究
11
作者 杨松涛 樊永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8期12-13,共2页
临床上检测HBV感染者血清IL~10水平,探讨其在HBV持续感染及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临床诊断作用。分离104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3例,慢性乙肝患者81例(轻度19例,中、重度62例)。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定量检测血... 临床上检测HBV感染者血清IL~10水平,探讨其在HBV持续感染及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临床诊断作用。分离104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3例,慢性乙肝患者81例(轻度19例,中、重度62例)。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IL—10水平,以20例健康门诊体检者的血清为正常对照,经过对比可以发现,HBV感染者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无症状携带者及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组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HBV—DNA高载量者明显高于低载量者(P〈0.05)。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0浓度升高与HBV持续感染、HBV—DNA高载量复制及肝损伤有关;无症状携带者IL-10浓度升高可能与其诱导的免疫耐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hbv感染者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应否治疗: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分层分析结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梅姐 萧焕明 +2 位作者 谢玉宝 黎胜 池晓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基于前期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层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中成药(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辨证治疗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为该群患者应否治疗及如何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基于前期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层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中成药(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辨证治疗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为该群患者应否治疗及如何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前期中药辨证阻断轻症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中选取慢性HBV免疫耐受期的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中药治疗组80例,安慰剂组50例)。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的不同,中药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48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理ISHAK肝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硬度值(LSM)的变化。结果:纳入的130例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有30.8%(40/130)表现为肝脏炎症分级G2,35.4%(46/130)表现为肝脏纤维化分期S2。中药治疗组的LSM值在治疗12 w后较治疗前显著减低(5.5 vs 5.0,P<0.01),其后一直到48 w治疗结束时LSM相对稳定,但安慰剂组的LSM值从0 w~48 w未发生明显变化。在病理方面,中药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改善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7.0%vs 12.5%,P<0.05);并且其肝纤维化进展率低于安慰剂组(19.6%vs 41.7%,P<0.05);但中药治疗组的肝脏炎症改善率未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1.7%vs 12.5%,P>0.05)。结论: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约1/3患者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确实需要得到积极治疗。中成药(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辨证治疗可降低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LSM值、改善肝脏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可作为该群患者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一种有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化纤丸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hbv 免疫耐受期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治过程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文萍 王丽旻 +3 位作者 王静月 谢思 靳婕华 黄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及治疗过程中评估作用。方法收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临床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者,并行1次以上瞬时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肝脏硬度值(LSM)。计数资...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及治疗过程中评估作用。方法收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临床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者,并行1次以上瞬时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肝脏硬度值(LSM)。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理论频数小于5,用Fisher’s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055例患者,其中男性669例(63.4%),女性386例(36.6%)。757例(71.8%)为未治疗的患者。未治疗患者中免疫清除期的LSM为(10.2±3.8)kPa(187例,40.4%),再活动期(114例,24.6%)LSM为(9.1±3.4)kPa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的(8.7±3.6)kPa(78例,16.8%)和免疫控制期的(8.4±3.5)kPa(84例,18.1%),4组比较,F=5.31,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LT男性:30 U/L,女性:19 U/L来界定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其LSM分别为(5.8±0.9)kPa、(7.1±2.5)kPa,显著低于现用的ALT正常值界定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的患者LSM,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确定期患者294例(38.8%),除外合并脂肪肝的患者,不确定期的患者分为灰色区(GZ)的4组:免疫耐受期:LSM为(5.1±1.3)kPa明显低于GZ-A的(6.5±2.4)kPa,t=2.06,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控制期:LSM为(5.6±1.5)kPa也低于GZ-C的(6.8±1.3)kPa,t=3.08,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清除期:LSM>8.0 kPa。扩大适应证的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随访3年LSM均呈逐年下降。结论ALT正常高值下降后界定的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患者的LSM显著下降,慢性HBV感染不确定期GZ-A、GZ-C患者LSM高于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患者的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诊断 慢性感染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不确定期 免疫耐受期 免疫控制期 免疫清除期
原文传递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反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国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以乙肝病毒(HBV)的表面抗原(s抗原)为基础的生物制剂,目的是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终止HBV慢性感染。HBV的e抗原与s抗原无抗原性关联,对e抗原的反应也与病毒及感染细胞的清除无关,因此以II期临床试验者血清...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以乙肝病毒(HBV)的表面抗原(s抗原)为基础的生物制剂,目的是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终止HBV慢性感染。HBV的e抗原与s抗原无抗原性关联,对e抗原的反应也与病毒及感染细胞的清除无关,因此以II期临床试验者血清有关病毒e抗原的数据结果,尚不能判断"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否有效。疫苗的应用是抵御病毒入侵,而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在病毒已经进入人体后应用,在患者肝细胞可能广泛受累的情况下,疫苗一旦打破耐受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除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和s抗原颗粒外,将直接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由于无法估计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感染程度,所以无法推测免疫反应发生后,免疫病理所致的肝损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在应用上隐含如此风险,是"治疗性乙肝疫苗"走不出实验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治疗性乙肝疫苗 免疫耐受 免疫病理
原文传递
具有周期免疫响应的乙肝病毒感染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语 闫崇喆 郑超 《生物数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建立了具有周期免疫响应的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病毒最终被清除.当R_0>1时,患者持续带毒,并且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响应 周期 计算机仿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