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DNA定量与HBV模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定量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青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不同的HBV模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定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治疗的235例乙肝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标志物及肝功测定。结果 HBV-DNA定量测定显示HBcAg+HBcAb组与小三阳组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均<...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不同的HBV模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定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治疗的235例乙肝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标志物及肝功测定。结果 HBV-DNA定量测定显示HBcAg+HBcAb组与小三阳组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均<0.05),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定量在各年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cAg、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HBV-DNA与肝功损害指标PT、AST、ALB、ALT、PAB、TBIL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HBV-DNA定量测定结果与HBV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HBcAg、HBeAg、HBsAg是乙肝病毒标志物,与其相应的抗体作用,是判断肝功损害的指标之一,HBV-DNA与肝功损害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年龄、性别无关,针对乙肝患者,应全面检测肝功损害指标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肝功损害指标 hbv模式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2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标志物模式与HBV-DNA载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禄 杨娜 +3 位作者 罗启翅 李林丰 刘智 夏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5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标志物模式(HBV-M)、病毒载量(HBV-DNA)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标志物(HBV-M)及HBV-DNA载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标志物模式(HBV-M)、病毒载量(HBV-DNA)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标志物(HBV-M)及HBV-DNA载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85.5%,HBV-DNA平均载量为2.973×108copy/ml;七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大三阳组)检出率(98.1%)为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轻、中、重三组中以中度检出率(92.6%)为最高,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组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将HBV-M标志物模式与HBV-DNA载量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标志物模式 hbv—DNA载量
下载PDF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HBV-M模式差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洪涛 咸建春 +2 位作者 沈美龙 丁明东 王开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中表现模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BV-M五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的LC患者68例,HCC患者64例,对2组间HBV-M的表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C和HCC间HBV-M表现模式有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中表现模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BV-M五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的LC患者68例,HCC患者64例,对2组间HBV-M的表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C和HCC间HBV-M表现模式有明显差异,HCC中HBeAg阳性模式明显高于LC患者,2组分别为46.0%和23.9%(P<0.01),LC患者中则以HBeAg阴性的“小三阳”(B)和“二阳”(C)占多数,分别为34.3%和41.8%,而B、C模式在HCC患者中分别为20.6%和31.7%。结论HCC中HBeAg阳性的HBV-M模式明显高于LC患者;对于HBV感染者,尤其是HBeAg阳性的患者要警惕发生HCC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hbv—M模式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HBV表达模式的分析
4
作者 徐龙 涂相林 +1 位作者 孙水林 谢南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BV M表达模式以HBsAg、抗 HBc阳性率最高 ,为 4 2 .1% ;其次为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率为 2 8.4 %。HBV M中HBSAg、HBeAg、抗 HBe、抗 HBc各项阳性率分别为 95 .8%、15 .8%、34.7%、98.9% ,HBeAg阳性存活组与未存活组的S/N值分别为 2 5 .0 2± 15 .87、2 8.5 1± 15 .2 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感染HBV后其标志物表达模式HBeAg阴性与重型肝炎有密切相关性 ;HBV复制指标HBeAg阳性值高低并不影响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表达模式 分析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与HBV—M常见模式相关性探讨
5
作者 梁勇彪 区倩萍 蒙春华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10期1477-1477,1480,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和荧光定量PER255例患者,统计HBV—DNA检测含量值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HBV—M模式值,进行对比。结果:53例大三阳标本中...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和荧光定量PER255例患者,统计HBV—DNA检测含量值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HBV—M模式值,进行对比。结果:53例大三阳标本中,HBV—DNA阳性47例平均拷贝数为2.25×10^7/ml;在7例HBsAg、HBeAg标志物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5例,平均拷贝数5.40×10^6/ml;在57例小三阳标本中,HBV-DNA阳性者为24例,平均拷贝数为7.69×10/nd;而在122例HBV—M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中,仍有3例检出HBV—DNA阳性,平均拷贝数为4.54×10/ml。结论在各种HBV标志物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可表达HBV感染和复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载量 荧光定量PCR hbv—M模式 标志物
下载PDF
江门市人群HBV感染模式与HCV感染情况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火华 尹本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70-371,共2页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进行血清病原学检测.方法选取774例HBV感染阳性血清,同时用ELISA方法作抗-HCV检测.结果对1998年7月~2003年12月间体检中检出的774例标志物阳性血清归...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进行血清病原学检测.方法选取774例HBV感染阳性血清,同时用ELISA方法作抗-HCV检测.结果对1998年7月~2003年12月间体检中检出的774例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8种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多见,阳性构成比分别为42.38%和29.97%.在HBV感染者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6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4.38,P<0.001).结论既往感染过HBV,不仅没有交叉免疫力,而且重叠感染HCV的危险性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模式 HCV感染 人群 江门市 抗-HCV检测 抗-HCV阳性 双重感染 比分 归类分析 结论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HBV感染模式与AFP水平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叶煊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原发性肝癌 阳性 患者 hbv-M PHC hbv感染模式 水平 结论 比例
下载PDF
7013例血清HBV标志模式与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金钟 段雄波 刘宏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hbv标志模式 HBaAg
下载PDF
长沙某高校2001~2003年新生HBV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晖 杨学峰 +1 位作者 杨晓峰 顾佩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新生共计6918人 ,对全部新生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 ,再对HBsAg阳性者 ,运用酶联免疫法 ,再行乙肝“两对半”测定。  结果 HBsAg阳性者 468...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新生共计6918人 ,对全部新生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 ,再对HBsAg阳性者 ,运用酶联免疫法 ,再行乙肝“两对半”测定。  结果 HBsAg阳性者 468例 ,总阳性率为 6.67% ,男女有性别差异。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 ,男女有性别差异。ALT升高 67例 ,男女有性别差异。 结论 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 ,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 ,并采取综合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模式 大学生 防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嫦英 刘桃成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 4 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其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为 90 1 2 % ,有肿瘤家族史的比例为1 7 2 8%。感染模式以小三阳 (H...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 4 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其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为 90 1 2 % ,有肿瘤家族史的比例为1 7 2 8%。感染模式以小三阳 (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 )为最多 (占 48 86 % )。 结论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感染模式以小三阳为主 ,表明该模式的乙肝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应早诊早治。原发性肝癌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对新生儿要严格执行乙肝疫苗 0、1、6计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hbv感染模式 小三阳分布
下载PDF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利剑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大学生 hbv感染模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桂西北地区某高校5届新生HB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翠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标法(ELISA)测定近5届9485名新生的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其他4项乙肝血清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34%,且以HBsAg、HBeAg、...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标法(ELISA)测定近5届9485名新生的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其他4项乙肝血清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34%,且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83.18%。结论该校HBV感染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未见下降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模式 预防 控制 学生
下载PDF
HBV感染血清标记物与HBV-DNA定量结果分析
13
作者 张迎华 林宜 杨汝春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1期94-94,96,共2页
关键词 hbv感染模式 DNA定量检测 血清标记物 慢性HBSAG携带者 乙肝两对半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复制 PCR法检测 检测手段
下载PDF
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向茹 蔡炳 +3 位作者 张丽丽 刘海鹏 罗杰鹏 刘奇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41-3046,共6页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对IUI治疗后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受IUI治疗的周期,根据夫妇双方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4组:A组,仅男方HBsA...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对IUI治疗后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受IUI治疗的周期,根据夫妇双方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4组:A组,仅男方HBsAg阳性;B组,仅女方HBsAg阳性;C组,双方HBsAg均阳性;D组(对照组),双方HBsAg均阴性。比较四组间基本资料、临床结局及出生婴儿情况的差异。结果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子代情况方面,男方HBV感染组婴儿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67.3%vs. 46.7%,P=0.010),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高于对照组[(39∶14)vs.(107∶89),P=0.013]。女方及双方HBV感染组出生子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所有出生子代均无畸形及HBV感染。结论 IUI助孕治疗中夫妇双方或一方HBV感染可能不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男方HBV感染可能增加子代的剖宫产率,并且可能对出生婴儿的性别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hbv感染模式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出生婴儿情况
下载PDF
五邑大学6届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亚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1,共1页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1 997~ 2 0 0 2年连续对五邑大学 7455名新生测定HBsAg ,对HBsAg阳性的同学用ELISA法进行乙肝 5项及肝功能的测定。结果 HBsAg平均阳性率为 1 7.57%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以HBsA...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1 997~ 2 0 0 2年连续对五邑大学 7455名新生测定HBsAg ,对HBsAg阳性的同学用ELISA法进行乙肝 5项及肝功能的测定。结果 HBsAg平均阳性率为 1 7.57%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以HBsAg、HBeAg、HB cAb阳性 (大三阳 )和HBsAg、HBeAb、HBcAb阳性 (小三阳 ) 2种感染模式为主。结论 高校应做好新生入学时乙肝的防治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bv感染模式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HBsAg阳性1253例血清学标志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冯莉 王秀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4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方法1 253份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病毒学标志模式共有11种。最多以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者有896例,占71.51%,其次HBsAg、HBeA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方法1 253份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病毒学标志模式共有11种。最多以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者有896例,占71.51%,其次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者和HBsAg、抗-HBc均阳性,分别占12.21%和12.61%。结论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的模式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酶技术 血清学标志 hbv感染模式
下载PDF
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俊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16-2118,共3页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并有年龄、性别、城乡差异。[结论]该应加强新生中HBV的检测,并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学生 乙肝肝炎病毒 hbv感染模式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妇产科概论 先天性异常与优生学
18
《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 2007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异常 无创性产前诊断 优生学 hbv感染模式 母婴垂直传播 输血传播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 声像图特征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
19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7期128-135,共8页
原发性肝癌HBV感染模式与AFP水平相关性研究,αFU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研究,全身伽玛刀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彩超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研究,肝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NOS与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 原发性肝癌HBV感染模式与AFP水平相关性研究,αFU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研究,全身伽玛刀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彩超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研究,肝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NOS与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关系,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与甲胎蛋白的相关研究,海南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hbv感染模式 原发性肝癌患者 相关性研究 多烯紫杉醇 全身伽玛刀 诊断研究 临床研究 治疗前后 肝癌介入 细胞增殖 血管生成 CNOS 肝细胞癌 相关研究 甲胎蛋白 海南地区 P水平 αFU
下载PDF
榆林学院2006~2008年入学新生HBV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永东 李明军 延芸 《预防医学论坛》 2009年第8期718-719,共2页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模式 大学生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