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2031例癌症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浩 梁晶晶 +2 位作者 陶义丰 潘小兰 方敏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态和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6日至2023年9月18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以肝癌、非肝癌进行分组,比较未感...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态和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6日至2023年9月18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以肝癌、非肝癌进行分组,比较未感染(全阴或Anti-HBs阳性)、感染(除外Anti-HBs任何一项阳性)、隐性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HBsAg阴性、血清或肝组织HBV DNA阳性)的占比。结果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73.75%(67876/92031),其中肝癌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97.65%(8922/9137),非肝癌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71.12%(58954/82894),肝癌组的普通感染率和OBI率均显著高于非肝癌组(均P<0.001)。肝癌组HBV血清标志物中HBsAg、HBeAg、Anti-HBe、Anti-H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肝癌组(均P<0.001),但Anti-HBs的阳性率低于非肝癌组(P<0.001)。肝癌组和非肝癌组分别有20种和27种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其中14种模式构成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均有7种OBI血清组合模式,其中5种模式构成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症患者HBV感染状态和血清学组合模式复杂,区分肝癌与非肝癌进行HBV感染统计更利于癌症患者的HBV感染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肝癌 hbv感染 hbv血清标志 隐匿性感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志 陈兰英 +1 位作者 周铭 周丽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 (即“乙肝五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5 7例HBsAg(+)血清 ,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 结果 :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有不同的相关性 ,其具有独立的检...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 (即“乙肝五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5 7例HBsAg(+)血清 ,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 结果 :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有不同的相关性 ,其具有独立的检测价值。结论 :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 ,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 ,对“乙肝五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清云 陈贤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三种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比较 被引量:52
4
作者 陈瑜 李兰娟 +3 位作者 楼滨 范剑 陈勇 李永红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AxSYM、Elecsys 2 0 1 0和ARCHITECTi2 0 0 0三种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分别对 1 2 0例随机选择的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及其抗体 (... 目的 探讨不同的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AxSYM、Elecsys 2 0 1 0和ARCHITECTi2 0 0 0三种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分别对 1 2 0例随机选择的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及其抗体 (抗 HBs)、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乙肝e抗原 (HBeAg)及其抗体 (抗 HBe)等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 ,并以AxSYM结果为参照 ,计算三种方法所获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对 1 2 0例随机血清标本 ,Elecsys 2 0 1 0与AxSYM比较测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HBsAg 99.2 %、抗 HBs 85 .8%、抗 HBc 87.5 %、HBeAg 99.2 %、抗 HBe 90 .0 % ;ARCHITECTi2 0 0 0与AxSYM比较测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HBsAg 1 0 0 % ,抗 HBs96 .7%、抗 HBc 91 .7%、HBeAg1 0 0 %以及抗 HBe95 8%。Elecsys 2 0 1 0与AxSYM测定抗 HBs的相关系数r =0 .90 ,ARCHITECTi2 0 0 0与AxSYMr =0 .98。Elecsys 2 0 1 0与AxSYM测定HBV五项标志物模式符合率为 6 5 .8% ,ARCHITECTi2 0 0 0与AxSYM测定五项标志物模式符合率为 85 .0 %。结论 三种方法测定HBV结果有一定差异 ,主要存在于三项抗体标志物以及低浓度抗原标志物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 测定 hbv血清标志 免疫分析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补硒后HBV血清标志物动态变化10年追踪 被引量:4
5
作者 倪正平 张启南 +1 位作者 陆建华 黄飞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服用亚硒酸钠片剂后血清HBV5项标志物动态变化。方法:持续检测补硒组和对照组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硒前、服硒期间(3年)和服硒后(7年)各阶段的血清HBV5项标志物。结果:服硒1年、2年、3年时,补硒组HBsAg转阴率...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服用亚硒酸钠片剂后血清HBV5项标志物动态变化。方法:持续检测补硒组和对照组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硒前、服硒期间(3年)和服硒后(7年)各阶段的血清HBV5项标志物。结果:服硒1年、2年、3年时,补硒组HBsAg转阴率分别为15.6%、19.4%和19.2%;对照组为9.8%、12.0%和13.9%;停服后1年时,两组分别为21.5%和13,1%,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值在0.012~0.001范围)。停服后7年时,血清HBV5项标志物完全正常者在补硒组中有6.5%(16/246),对照组中1.2%(3/254),差异有显著性(P双侧=0.002)。但此时两组HBsAg转阴率亦无显著差异(P=0.656);抗-HBs阳转动态亦有差异。结论:补硒在一定时期内能使乙肝患者HBsAg转阴率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清除HBV的能力,但必须长期服用才能显示其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血清标志
下载PDF
前S_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兴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目的研究前S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检出情况与HBV-DNA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进行前S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5项的检测,同时对乙肝患者运用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大三阳组前S2抗原(+)检出率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小三阳组,且与... 目的研究前S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检出情况与HBV-DNA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进行前S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5项的检测,同时对乙肝患者运用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大三阳组前S2抗原(+)检出率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小三阳组,且与小三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S2抗原(-)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89%;前S2抗原(+)组与血清HB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前S2抗原、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为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传染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2抗原 hbv血清标志 荧光定量PCR hbv-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关系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峻 殷华 +3 位作者 常玉荣 韩晓燕 阚志萍 王宏宇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88-289,共2页
1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与 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 ,对 5 3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HBV前 S1抗原与 HBV血清标志物 (乙肝两对半 )检测。 3结果 前 S1抗原在 HBe 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 1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与 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 ,对 5 3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HBV前 S1抗原与 HBV血清标志物 (乙肝两对半 )检测。 3结果 前 S1抗原在 HBe 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 Ag阴性组合者 ( P<0 .0 1) ;在 HBe Ag阴性组合中前 S1抗原多存在于抗 HBe阳性血清组 ,明显高于抗 HBe阴性血清组 ( P<0 .0 1)。在 136例 HBs Ag阴转且含不同抗体组合中均未检出前 S1抗原。4结论 血清前 S1抗原与 HBV血清标志物有不同的相关性 ,其结果对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病情分析、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
下载PDF
HBV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姣姣 孟伟 +1 位作者 李萍 何跃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通过对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三者的相关性,确定HBV前S1抗原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60例HBe Ag阳性标本和25例HBe Ag阴性标本进行前S1、HBVM检测,并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 目的通过对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三者的相关性,确定HBV前S1抗原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60例HBe Ag阳性标本和25例HBe Ag阴性标本进行前S1、HBVM检测,并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HBV前S1抗原和HBV-DNA在HBe Ag阳性标本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在HBe 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P<0.01);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相关回归分析,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 HBV-DNA的检测是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特异的方法,而HBV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HBV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 hbv-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丹 张然蓉 +1 位作者 杨妙琳 程琼 《生物磁学》 2004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 )、HBeAg( +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 ...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 )、HBeAg( +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 )、HBeAg( + )、抗HBc( + )标本中 ,有 679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86.61 % ;2 76例HBsAg( + )、抗HBc( + )标本中 ,有 1 97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71 .38% ;1 0 1 2例HBsAg( + )、抗Hbe( + )、抗HBc( + )标本中 ,有 46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46.2 5 %。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 ,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 阳性率 抗HBC 标本 同时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指标 病毒复制
下载PDF
术前和产前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的现况调查分析
10
作者 付红伟 童金凤 +3 位作者 赵燕玲 张艳萍 庞妍 胡志东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调查本院术前和产前患者的HBV感染现状,以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医源性传播的风险。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就诊的1916例术前、产前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院1916例调查对象的HBV血清标... 目的调查本院术前和产前患者的HBV感染现状,以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医源性传播的风险。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就诊的1916例术前、产前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院1916例调查对象的HBV血清标志物携带率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其5种血清标志物的总体携带率分别为:HBsAg6.25%,HBsAb 37.42%,HBeAg 1.2%,HBeAb 18.27%,HBcAb 25.37%;50.1%的调查对象5种标志物均为阴性。共发现9种不同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分布模式,未发现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模式。结论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措施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因医源性感染而导致的乙型肝炎传播问题仍相当严峻,医院管理者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血清标志 医源性感染
下载PDF
医院就诊人群的HBV血清标志物反应模式分析
11
作者 王亚婷 李丽 +4 位作者 包名家 王晓静 李剑华 马丽 刘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7期2117-2118,共2页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 医院就诊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反应模式 嗜肝DNA病毒 DANE颗粒 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率
下载PDF
HBV血清标志物微机处理结果分析
12
作者 张金忠 张金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7期1899-1899,共1页
目的 了解患者HBV感染程度 ,为观察临床疗效提供动态指标 ,指导合理用药及乙肝疫苗接种。方法用酶联免疫 (ELISA)方法检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 ,并将结果用科嘉软件处理。结果 测出 6 5 4 3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光密度值 (OD)。... 目的 了解患者HBV感染程度 ,为观察临床疗效提供动态指标 ,指导合理用药及乙肝疫苗接种。方法用酶联免疫 (ELISA)方法检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 ,并将结果用科嘉软件处理。结果 测出 6 5 4 3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光密度值 (OD)。结论 应用科嘉软件对HBV的光密度值进行科学处理后 ,其结果可以观察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 疗效 乙肝 酶联免疫法 预防接种 合理用药
下载PDF
HBV血清标志物阳性中各类疾病前S1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吴淑梅 郭品娥 +4 位作者 惠小阳 秦琴 张乐之 沈茜 高默杰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感染患者大、小三阳模式中,前S1抗原(Pre-S1)的阳性率及各种疾病在其中的百分比,探讨Pre-S1抗原与HBV复制及与肝硬化、肝癌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Pre—S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感染患者大、小三阳模式中,前S1抗原(Pre-S1)的阳性率及各种疾病在其中的百分比,探讨Pre-S1抗原与HBV复制及与肝硬化、肝癌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Pre—S1抗原。结果:Pre—S1抗原在HBV标志物感染大三阳模式中阳性率最高。Pre—S1抗原阳性中,原发性肝癌(HCC)最高。其次是肝硬化。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与Pre—S1抗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物阳性 前S1抗原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IL-2对慢性肝病HBV血清标志物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周勋念 张显华 +1 位作者 金伟 毕强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有关文献报道HBV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显著低下,其活性降低程度与HBV的复制有关。有人应用IL-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也证实了其对HBV有抑制作用。本文应用IL-2治疗31例慢性乙型肝炎,观察IL-2对慢性肝病HBV血... 有关文献报道HBV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显著低下,其活性降低程度与HBV的复制有关。有人应用IL-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也证实了其对HBV有抑制作用。本文应用IL-2治疗31例慢性乙型肝炎,观察IL-2对慢性肝病HBV血清学复制指标之一HBeAg及其它标志物的影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实验组31例,年龄15岁~66岁,平均38岁,其中慢活肝9例,慢迁肝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 慢性肝病 乙型肝炎 阴转率 抑制作用 血清 谷氨酸转肽酶 血清白细胞介素 慢性活动性肝炎 文献报道
下载PDF
HBV血清标志物联合Pre-S1抗原或HB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王涛 郑洪波 李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6期189-189,216,共2页
目的:浅谈HBV血清标志物联合Pre-S1抗原或HB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所选乙肝患者,分别用酶标双抗夹心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HBVPre-S1抗原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不同HBV-M模式下1,3,5Pre-S1阳性检出率为95.5%,而HBV-DNA阳性检出率为... 目的:浅谈HBV血清标志物联合Pre-S1抗原或HB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所选乙肝患者,分别用酶标双抗夹心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HBVPre-S1抗原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不同HBV-M模式下1,3,5Pre-S1阳性检出率为95.5%,而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1.3%。HBeAg与Pre-S1抗原阳性、HBV-DNA阳性检测结果有相关性,血清标本为HBeAg+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6%和94.2%;当血清标本为HBeAg-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5%和38.7%。结论: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检出率具有高度相关性,均可反映HBV复制敏感性;HBeAg对HBV-M检测精准度有一定影响,可联合Pre-S1抗原或HBV-DNA共同检测提高结果可靠性,为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 PRE-S1抗原 hbv-DNA
下载PDF
苏州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16
作者 徐红星 陈昭华 +2 位作者 赵星 吴元健 严章娟 《苏州医学》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评价2001~2003年苏州市38家医院检验科参加苏州市临检中心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室间质控的情况。方法每年质评2次,每次发放血清标本3份,每份标本用ELISA法测定6种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mcAb流(原倍... 目的评价2001~2003年苏州市38家医院检验科参加苏州市临检中心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室间质控的情况。方法每年质评2次,每次发放血清标本3份,每份标本用ELISA法测定6种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mcAb流(原倍血清测HBcAb)、HBcAb临(血清1:30稀释后测mcAb),要求各单位按规定时间检测并回报结果,然后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HBsAg、HBsAb、HBeAg三个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除0206批次的HBsAg及0104批次的HBeAg外,符合率达93%以上,而HBeAb、mcAb流以及HBcAb临的符合率较低,最低只有50%。结论苏州市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质量较好,而HBeAb、HBcAb流、HBcAb临的检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苏州市 室间质量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hbv) 2001~2003年 HBCAB hbv血清标志 HBsAg HBeAg HBEAB HBsAb ELISA法 mcAb 检测结果 医院检验科 符合率 室间质控 临检中心 血清标本 原倍血清 统计分析 乙肝病毒
下载PDF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17
作者 郭长劳 辛福 +1 位作者 田成武 郭振华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血清标志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 膦甲酸钠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员13024例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18
作者 韩文明 黄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105-105,共1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是国内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HBV的感染状况和HBV—M感染模式,收集了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是国内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HBV的感染状况和HBV—M感染模式,收集了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血清标志 健康体检人员 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健康体检人群 传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AST/ALT比值及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仝君 童师雯 +2 位作者 王丹 张大志 田亚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为检测HBV感染者在疾病不同阶段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比值及HBV血清标志物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速率法、ELISA法分别检测收集的296例HBV感染者和9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LT、AST水平... 为检测HBV感染者在疾病不同阶段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比值及HBV血清标志物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速率法、ELISA法分别检测收集的296例HBV感染者和9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LT、AST水平及HBV血清标志物,并计算其对应的AST/ALT比值。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的HBeAg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和原发性肝癌(HCC)组;HCC组的抗-HBe阳性率高于CHB组和LC组;CHB组、LC组、HCC组的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HB组的AST/ALT比值小于对照组,LC组的AST/ALT比值和HCC组的AST/ALT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和CHB组(P<0.05);三疾病组中HBeAg阳性患者的AST、AST/ALT比值与抗-HBe阳性患者的AST、AST/比值ALT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CHB组以AST/ALT比值为最大,为A=0.71;LC组以AST为最大,A=0.664;HCC组以AST为最大,A=0.675。患者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AST水平、AST/ALT比值发生规律性变化,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e阳性率相应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与体免疫紊乱有关,AST/ALT比值可为临床中HBV相关疾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CHB) 乙型肝炎肝硬化(LC) 原发性肝癌(HCC) AST/ALT比值 hbv血清标志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与前S1抗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DNA、前S1抗原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8.7%,78.4%。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hbv血清标志 hbv-DNA 前S1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