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2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昊 宫雪莲 丁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0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3.29±5.02)岁,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40.16±6.25)岁,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程度指标[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评分变化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70.00%(35/50)](χ^(2)=7.862,P=0.005)。治疗后,观察组ALT(90.35±35.52)U/L、AST(62.27±30.28)U/L、TBIL(35.09±15.2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27.96±48.32)U/L、AST(100.91±42.21)U/L、TBIL(51.15±20.57)μmol/L](t=4.435、5.259、4.437,均P<0.05);观察组ALB(34.98±8.34)g/L,高于对照组[(28.33±6.35)g/L](t=4.486,P<0.05)。治疗后,观察组LN(103.25±32.52)μg/L、PCⅢ(96.17±30.28)μg/L、CⅣ(56.12±26.19)μg/L、HA(155.42±72.71)μg/L,均低于对照组[(129.36±60.33)μg/L、(120.08±52.16)μg/L、(78.33±30.22)μg/L、(194.34±100.29)μg/L](t=2.694、2.803、3.927、2.22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1.03±0.18)cm、脾厚度(3.27±0.39)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27)cm、(4.33±0.31)cm](t=6.973、15.045,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肝纤维化,控制病情发展,同时用药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复方鳖甲软肝片 hbeag阳性 肝硬化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0
2
作者 赵立新 卢天虎 +1 位作者 庄海 陈应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00例,将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的50名患者...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00例,将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的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给予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阴率26.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9.63±1.42)、24周(8.57±1.45)、48周(7.43±1.57)Child-Pugh分级评分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74±1.21)、(9.45±1.33)、(8.57±1.0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V-DNA载量(2.23±1.25)显著低于对照组(5.18±1.63),且观察组治疗后(2.23±1.25)血清中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治疗前(6.47±1.55)(P〈0.05)。结论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HBeAg血清学转阴率高,且Child-Pugh分级评分分数降低,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HBE Ag阳性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在治疗69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中的临床作用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8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ADV)在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中的临床作用,为该疾病提供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方法 135例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ADV)在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中的临床作用,为该疾病提供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方法 135例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ADV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等;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腹胀、乏力、腹水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9、6.845、5.880,均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5,P<0.05)。治疗组的AST、ALT、TBIL、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4、5.623、5.120、3.159,均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65.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6、4.070,均P<0.05)。治疗期间ADV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69)。结论 ADV用于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 肝硬化腹水 HBE Ag阳性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红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乙肝肝硬化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先使用拉米夫定,后使用阿德福韦酯,研究组在初始治疗时即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乙肝肝硬化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先使用拉米夫定,后使用阿德福韦酯,研究组在初始治疗时即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HBeAg血清转阴率、Child-Push评分、HBV-DNA载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始治疗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失代偿期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詹昌丽 吴时胜 李尚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组给予恩替卡韦+扶...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组给予恩替卡韦+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HBV DNA载量、HBV DNA转阴率及HBe Ag转阴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好转;B、C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HA、LN、PCⅢ、CⅣ著低于A组治疗后,ALB高于A组治疗后;B、C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较A组明显减少;B、C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效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扶正化瘀胶囊 肝硬化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波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2412-2413,共2页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对照...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挽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Child-Pugh分级评分情况,在第12周时,两组患者的分级评分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够良好地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丘童 黄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3-1256,1302,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及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粪便中白色念珠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群计数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LSM)]、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HBV DNA载量,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粪便中白色念珠菌、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A、LN、PCⅢ、CⅣ、ALT、TBil、ET、DAO水平及LSM、HBV DNA载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分别为77.5%(31/40)和25.0%(10/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分布,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下载PDF
经门静脉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阎良 应荣 +7 位作者 花东明 黄建平 刘岗 顾宏刚 叶圳 冯寿全 梁超 冯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输注自体骨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治疗的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输注自体骨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治疗的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45例进行保肝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肝功能指标和评分。结果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上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MEL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这些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T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低,治疗后3、6个月联合治疗组Child-Pugh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低,治疗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ALT水平和MELD评分较常规治疗组低,PLT较常规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治疗虽然对部分肝硬化指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的总体效果更佳,维持时间更持久。自体骨髓移植可以明显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重建,改善肝硬化情况,降低Child-Pugh评分等级,为下一步脾切除手术创造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移植 肝硬化 肝功能重建 经门静脉输注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张帆 毛屏 +2 位作者 张晨 金星 李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并发肝功能衰竭(LF)患者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和肽素(Copeptin)、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并发肝功能衰竭(LF)患者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和肽素(Copeptin)、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预后情况分组为死亡组(55例)与存活组(88例),比较两组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收集HBV-DC并发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单独或联合预测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随访90 d时,有55例死亡,88例存活,死亡率38.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住院时间≥14 d比例、并发腹水比例、并发肝性脑病比例、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肌酐、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红素升高、并发肝性脑病、MELD评分升高以及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升高均为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utotaxin、LBP、Copeptin标联合检测预测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85.45%、88.64%,显著优于单项指标检测预测的效能。结论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高表达与HBV-DC并发LF患者短期死亡发生风险有关,且联合检测对HBV-DC并发LF患者短期死亡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自分泌运动因子 和肽素 内毒素结合蛋白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肺结核的个体化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
10
作者 邓珍珍 吴翠芳 王胜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7期1939-1943,共5页
1例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持续高热,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抗结核+抗感染方案:异烟肼0.3 g qd+利福平0.45 g qd+乙胺丁醇0.75 g qd+左氧氟沙星0.6 g qd,抗结核治疗一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两周后,患者胸腔积... 1例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持续高热,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抗结核+抗感染方案:异烟肼0.3 g qd+利福平0.45 g qd+乙胺丁醇0.75 g qd+左氧氟沙星0.6 g qd,抗结核治疗一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两周后,患者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但复查总胆红素升高(61μmol·L^(-1)),考虑患者出现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评估病情与肝功能情况,决定继续抗结核治疗,并加用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一周后复查胆红素较前未再升高;两周后肝功能显著好转,顺利出院。肝硬化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制订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抗结核药物的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以寻求获益与风险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肺结核 个体化 药物性肝损伤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芳 郑森元 冯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01-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50.0%)和研究组48例(50.0%),对...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50.0%)和研究组48例(5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普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随访2年无消化道出血事件生存率和无自发性腹膜炎事件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以及D-乳酸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以及门静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2年无消化道出血事件生存率和无自发性腹膜炎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和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益生菌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自发性腹膜炎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干预管理最佳循证证据总结
12
作者 曾芳 高莹 +4 位作者 方笑珍 林瑞弟 王凤智 陶星彤 黄霞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检索、评级和汇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干预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Best Practice、Up To Date、NIC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欧洲肝脏疾病... 目的:检索、评级和汇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干预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Best Practice、Up To Date、NIC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欧洲肝脏疾病研究会、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医脉通等,获取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干预管理所有的证据。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共计汇总27条最佳证据。主要涉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的概念识别、衰弱及肌少症的最佳评估工具选择、衰弱及肌少症营养干预管理、运动干预管理、药物干预管理、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整体化的干预理念7个方面。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衰弱及肌少症干预管理的最佳证据丰富,但是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外的循证资源,应用时仍需进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衰弱 肌少症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3
作者 耿楠 刘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球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3]。而对脓毒症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然而,脓毒症发...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球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3]。而对脓毒症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然而,脓毒症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症状及体征的高度变异性和非特异性,使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极为困难[4-5]。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分层风险、预测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客观测量和评价正常生物学过程、致病过程或治疗带来的药理学反应[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益骨散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黄雪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2期101-103,110,共4页
目的观察益骨散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骨散组和骨化三醇组,各40例。... 目的观察益骨散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骨散组和骨化三醇组,各40例。骨化三醇组常规予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益骨散组在骨化三醇组基础上加用益骨散治疗,2组均治疗60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氮(BUN)、磷(P)、钙(Ca)、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骨密度(BMD),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益骨散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骨化三醇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60 d后,2组iPTH、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a、25(OH)D、BMD水平上升,除骨化三醇组SCr、BUN与益骨散组SCr,余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益骨散组与骨化三醇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vs.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结论益骨散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骨代谢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骨病 益骨散 骨化三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杨健 詹前美 +2 位作者 黄妮 韦春雪 黎舒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治疗的指导价值,为临床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4年1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有输血指征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治疗的指导价值,为临床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4年1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有输血指征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监测下指导输血)和观察组(50例,TEG监测下指导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水平,输注血液制品用量、预后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观察组输血前后凝血最大振幅(MA)、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综合凝血指数(CI)水平变化。结果与输血前比,输血后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缩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与输血前比,输血后观察组患者R、K更短,α角更大(均P<0.05);两组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用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好转率及输血前后观察组患者MA、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监测下指导输血比,TEG监测下指导输血可以及时调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注血制品数量及种类,进而改善凝血功能,减少血制品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肝硬化 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再代偿
16
作者 陆伦根 《肝博士》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大家知道,肝脏是我们重要的器官。肝脏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消化功能,还包括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以及药物的转化和解毒功能等。这些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但肝脏在受到各种损肝因素如乙型和丙型... 大家知道,肝脏是我们重要的器官。肝脏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消化功能,还包括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以及药物的转化和解毒功能等。这些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但肝脏在受到各种损肝因素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酒精、药物和毒物、遗传和代谢相关疾病影响下会造成肝功能的损害。随着损害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丙型肝炎病毒 消化功能 解毒功能 谢相关疾病 肝功能 乙型
下载PDF
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王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07-210,共4页
探究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饮食护理),各100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干预后营养、肝功能改善幅度更大,child-pugh分级评分更低,P<0.... 探究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饮食护理),各100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干预后营养、肝功能改善幅度更大,child-pugh分级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00%,3/100)低于对照组(17.00%,17/100),P<0.05。结论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与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可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护理 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靖媛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02,共1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与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有关。关于PPI治疗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进一...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与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有关。关于PPI治疗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许多研究表明,PPI治疗,特别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这可能加重肠道细菌的易位,增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炎症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炎症状态是发生ACLF的患者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假设PPI治疗可能是ACLF发生的一个易感因素,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倾向评分匹配的肝硬化患者群体中,PPI治疗是否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 炎症状态 易感因素 肝硬化并发症 生态 危险因素 肠道细菌
下载PDF
Hepatology Research|急性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天生存预后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19
作者 全卉 于浩 江宇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0,共1页
酒精性肝硬化是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慢性肝病之一,首次进展至急性失代偿期作为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概率的转折点,表现出更严重的全身炎症及并发症的进展,以及显著升高的短期死亡风险。目前与急性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生存相关的危险因... 酒精性肝硬化是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慢性肝病之一,首次进展至急性失代偿期作为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概率的转折点,表现出更严重的全身炎症及并发症的进展,以及显著升高的短期死亡风险。目前与急性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尚未清晰,且患者在这一阶段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因此,对其早期预警因素的探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肝病 临床发病率 死亡风险 全身炎症 急性 预后不良 预警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20
作者 曾碧雨 姚春 +4 位作者 陈月桥 罗琪 张荣 莫宏英 周洁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丰富,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古今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归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内治和外治的防治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医内治 中医外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