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癌促进模型的HCC-X mRNA表达谱差异分析
1
作者 胡娟 王启军 +1 位作者 蔡亚青 李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了解肝癌相关基因HCC-X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肝癌的动物模型,将化学致癌后的肝组织、肝癌旁组织进行HCC-X mRNA水平分析。结果:HCC-X在肝癌组织中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目的:了解肝癌相关基因HCC-X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肝癌的动物模型,将化学致癌后的肝组织、肝癌旁组织进行HCC-X mRNA水平分析。结果:HCC-X在肝癌组织中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可能是肝癌的致病基因。结论:HCC-X对大鼠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因 表达
下载PDF
不同对比剂在肝细胞癌患者CT增强扫描中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志刚 高雪梅 +4 位作者 韩明光 康江 高剑波 崔卫东 周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对国产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螺旋 CT增强扫描中效果比较。方法:对19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螺旋CT(S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105例选用60%泛影葡胺(含 I 292 g/L),93例选用优维显(含I300 g... 目的:对国产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螺旋 CT增强扫描中效果比较。方法:对19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螺旋CT(S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105例选用60%泛影葡胺(含 I 292 g/L),93例选用优维显(含I300 g/L)。观察 2种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 CT影像质量。结果:泛影葡胺组中有3例(2.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轻度2例(1.9%),中度1例(1.0%);优维显组有1 例(1.1%)出现轻度不良反应。2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与死亡发生(P>0.05)。影像质量2组近似。结论: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对于无高危因素的人群安全可靠,并可获得质量满意的螺旋CT增强图像,是诊断HCC的有效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泛影葡胺 伏维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癌
下载PDF
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官云 尤书萍 +2 位作者 李维鸿 向志雄 张熙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PL)与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肿瘤病例,其中IPL 21例,HCC 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多期扫描对19例IPL患者诊断正确...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PL)与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肿瘤病例,其中IPL 21例,HCC 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多期扫描对19例IPL患者诊断正确,检出率为90.48%(19/21);对32例HCC患者诊断正确,检出率为96.97%(32/33)。CT平扫对IPL检出率为90.48%(19/21),对HCC检出率为87.88%(2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87)。CT多期增强扫描对HCC的总检出率(96.97%)高于对IPL的总检出率(90.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31)。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IPL与HCC病灶的血供特征,对明确两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假瘤 原发性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BVX基因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松挺 杨玉珍 程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HBVX基因对L02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HBVX基因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Bx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机制及HCC新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转基因细胞株L02/HBx,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 目的研究HBVX基因对L02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HBVX基因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Bx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机制及HCC新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转基因细胞株L02/HBx,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L02/HBx在形态学、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L02/HBx,观察发现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TT检测结果表明L02/HBx生长速度加快但经阿霉素(ADM)处理后凋亡速度加快。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L02/HBx凋亡率及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二倍体细胞比例降低,非整倍体细胞比例增高。经阿霉素处理后,L02/HBx细胞的凋亡率大大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仍比对照组低,S期细胞的比例亦比对照组高,二倍体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非整倍体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HBx能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恶性转化,在凋亡因子的作用下,HBx抑制损伤DNA的修复而促进细胞凋亡,并可能引起细胞的变异而导致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X基因 肝细胞 恶性转化 HCC FCM
下载PDF
肝癌导向治疗中三种^(131)I标记抗体的药代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汤文英 汤钊猷 +2 位作者 李君 曾昭冲 刘康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作者对131I标记铁蛋白多克隆抗体(131I-FtAb)、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131I-Hepama-1McAb)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单克隆抗体(131I-HBxMcAb)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1)裸鼠人肝癌... 作者对131I标记铁蛋白多克隆抗体(131I-FtAb)、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131I-Hepama-1McAb)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单克隆抗体(131I-HBxMcAb)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1)裸鼠人肝癌模型,131I-FtAb分别经静脉(iV)、腹腔(ip)途径给药,其药代动力学模式有很大差异,相同剂量的FtAb与HBxMcAb经ip给药,tmax分别为8.1h和8.4h,T1/2分别为40.5h和43.2h;不同剂量T的131I-HBxMcAb,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tmax分别为14.2h和8.4h,T1/2分别为36.1h和40.5h,两者有差异;(2)肝细胞癌病人:分别经动脉(ia)、ip给药后的131I-FtAb的药代动力学均为二室模型,T1/2α分别为9.3h和11.6h,T1/2β分别为56.7h和54.1h;相同剂量的131I-FtAb与131I-Hepama-1McAb经ia注射后其药代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T1/2α分别为9.3h和5.0h,T1/2β分别为56.7h和40.6h提示:131I-FtAb具有与131I-Hepama-1McAb相似或较优的动力学特征,FtAb仍不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肝细胞癌 免疫疗法
下载PDF
HBx基因诱发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周华 刘国珍 +1 位作者 郑芳 谭德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2-288,共7页
目的:在裸鼠体内转入HBx基因的QSG7701细胞株形成移植瘤,并探讨裸鼠成瘤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已成功构建的高表达HBx基因的pCMVX/QSG7701细胞株作为实验组,以pRcCMV2/QSG7701细胞株和QSG7701细胞株为对照组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能... 目的:在裸鼠体内转入HBx基因的QSG7701细胞株形成移植瘤,并探讨裸鼠成瘤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已成功构建的高表达HBx基因的pCMVX/QSG7701细胞株作为实验组,以pRcCMV2/QSG7701细胞株和QSG7701细胞株为对照组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能否成瘤。HE染色研究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以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MVX/QSG7701细胞、pRcCMV2/QSG7701细胞及QSG7701细胞的p53基因和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接种pCMVX/QSG7701细胞株的裸鼠在第2周开始出现移植瘤生长,周围器官和组织未发现转移灶。对照组至接种后第35天无移植瘤生长。HE染色证实移植瘤为肝细胞癌组织。移植瘤和pCMVX/QSG7701细胞中突变型p53和c-MycmRNA的表达量较pRcCMV2/QSG7701细胞和QSG7701细胞明显增高(P<0.01)。结论:HBx基因表达可以直接导致肝细胞癌变;HBx能上调移植瘤和pMVX/QSG7701细胞中突变型p53和c-Myc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导致肝细胞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肝细胞癌 突变型P53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探讨HBV X、TGF-alpha,c-myc及beta-catenin基因与高发区肝癌的相关性
7
作者 许杨 徐立斌 +3 位作者 高纪东 冯志俊 吴志远 孙宗棠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及DNA测序分析方法确定HBVX基因在细胞DNA水平的整合。以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V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用PCR RFLP方法确定 p5 3基因 2 49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 alhpa ,c myc ,beta catenin的表达。结果  2株细胞在DNA水平都存在HBVX基因片断的整合 ,但未见完整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序列分析显示 2株细胞的HBVX基因的序列各有特异性 ,并存在 13 0、13 1密码子的热点突变。PCR RFLP分析说明 2个细胞株中p5 3基因 2 49密码子均属野生型。免疫组化显示 2株细胞中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均有显著的积累。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HBVX基因对这 2株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而是 1种HBV感染的遗传标志。未见HBVX基因蛋白表达 ,可能由于X基因 3′端缺失变异所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的显著积累 ,说明多种癌基因的相互协同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X TGF-alpha C-MYC beta-catenin基因 基因高发区 肝癌 肿瘤 肝细胞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飚 杨永平 +1 位作者 郑超 刘志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在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6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检测与分析
9
作者 宋玉国 张吉林 +2 位作者 黄建文 熊英 毕胜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HBVX基因,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X基因检出率对比分析。方法在微孔板上包被HBVX基因片段的捕获探针;PCR扩增被检标本中目的片段,其引物用Bio-Ⅱ-dUTP修饰,在微孔板...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HBVX基因,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X基因检出率对比分析。方法在微孔板上包被HBVX基因片段的捕获探针;PCR扩增被检标本中目的片段,其引物用Bio-Ⅱ-dUTP修饰,在微孔板上杂交后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结果该方法检测HBVX基因灵敏,特异;乙型肝炎后HCC患者HBVX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论检测HBVX基因对HCC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微孔板杂交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及其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10
作者 宋玉国 张吉林 +2 位作者 黄建文 熊英 毕胜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1期1348-1349,共2页
目的建立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的方法,研究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孔板上包被HBV X基因片段的捕获探针;应用Bio-11-dUTP修饰的HBV X基因扩增引物,对待测标本进行PCR扩增,在微孔板上杂交后用链霉亲和素碱性... 目的建立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的方法,研究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孔板上包被HBV X基因片段的捕获探针;应用Bio-11-dUTP修饰的HBV X基因扩增引物,对待测标本进行PCR扩增,在微孔板上杂交后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结果成功建立了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HBV X基因的方法;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细胞癌患者X基因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纤维化患者(P<0.01)。结论检测HBV X基因对肝细胞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X基因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内HBV DNA及HBAg的分布与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慧霞 王文亮 +1 位作者 王春杰 张劲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痛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肝组织依次为76.5%、7...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痛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肝组织依次为76.5%、76.5%及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氏细胞浆有HBxAg检出。HBV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e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下载PDF
HBV X基因在HL-7702肝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并上调HSP70基因的表达
12
作者 陈红英 陈治新 王小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265-270,共6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V X)基因在肝细胞HL-7702中的稳定表达对其细胞凋亡和表达HSP70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将已构建好的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X转染人肝细胞HL-7702,48h后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HBV X基因的肝细...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V X)基因在肝细胞HL-7702中的稳定表达对其细胞凋亡和表达HSP70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将已构建好的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X转染人肝细胞HL-7702,48h后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HBV X基因的肝细胞株(L02/HBx)。RT-PCR、蛋白印迹实验鉴定L02/HBx细胞HBV X基因的稳定表达。以转染空质粒肝细胞(L02/pcDNA3)为对照,运用流式细胞分析、TUNEL分析和DNA ladder观察检测L02/HBx细胞凋亡情况。基因芯片技术筛查L02/HBx和L02/pcDNA3两组肝细胞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并运用蛋白印迹实验技术对差异表达的HSP70基因进行蛋白水平验证。结果 RT-PCR和蛋白印迹实验显示,L02/HBx细胞中有HBV X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和TUNEL分析显示,L02/HBx细胞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02/pcDNA3,DNA ladder可观测到L02/HBx的凋亡现象,而对照组未观测到。两次基因芯片结果筛查出L02/HBx细胞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HSP70,蛋白印迹实验进一步证实HSP70在L02/HBx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表达X基因的肝细胞组。结论 HBV X基因在肝细胞HL-7702中的表达促进了肝细胞的凋亡,上调了肝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病毒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细胞 培养的 肝细胞 HSC70热 休克蛋白质类
下载PDF
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丛 杨冬 +1 位作者 姜颖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4-710,共7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早期研究表明,HBx在...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基因编码的HBx蛋白(HBx) 肝细胞癌(HCC) 信号转导 DNA复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肝细胞癌病人门静脉主干癌栓的CT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滨 贺传基 周康荣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了80例由肝细胞癌(HCC)引起的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病例,提出主干癌栓的病例均有门静脉左支和/或右支癌栓存在。其主要CT表现除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为无增强的低密度外(100%),还见主干旁和肝门区侧支血管形成(93.... 分析了80例由肝细胞癌(HCC)引起的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病例,提出主干癌栓的病例均有门静脉左支和/或右支癌栓存在。其主要CT表现除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为无增强的低密度外(100%),还见主干旁和肝门区侧支血管形成(93.8%),部分出现管壁环状增强(17.5%)和主干内新月状增强影(32.5%)。另外,主干内癌栓可延续至肠系膜上静脉(7.5%);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后出现腹水的比例较高,同时对门静脉主干癌栓的形成和各种表现产生的机理,以及与HCC的类型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 肝细胞癌 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CT
下载PDF
GYS2与p53抑制HBV相关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新军 李循 +1 位作者 王书恒 李九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糖原合酶2 (GYS2)与p53蛋白抑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展.理论模型考虑乙肝病毒x蛋白(HB_(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G...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糖原合酶2 (GYS2)与p53蛋白抑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展.理论模型考虑乙肝病毒x蛋白(HB_(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GYS2表达,以及GYS2通过调控增强稳态p53(Sp53)表达,进而抑制肝癌(HCC)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GYS2灵敏地调控Sp53表达上调,从而使得未乙酰化的Sp53(FSp53)表达提升,抑制HCC的发生发展.部分Sp53经过p300蛋白乙酰化后与HBx、HDAC1结合形成复合体,通过负反馈抑制GYS2表达.通过考察不同浓度HBx条件下GYS2与FSp53的动力学特性,我们发现,较高浓度的HBx减弱了GYS2表达,进而弱化了下游FSp53的表达水平.另外,p300与部分Sp53结合,也在一程度上调低了FSp53的表达水平,减弱了FSp53对HCC的抑制程度,从而促进了HCC发生发展.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揭示GYS2与p53调控的HCC的抑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乙型肝炎向HCC转变通路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2(GYS2)与p53蛋白 乙肝病毒(HBV) 肝癌(HCC)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内HBV DNA及HBAg的分布与意义
16
作者 韩慧霞 王文亮 +1 位作者 王春杰 张劲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组织依次为76.5%、76.5...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组织依次为76.5%、76.5%、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细胞胞浆有HBxAg检出。HBV 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g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 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细胞癌 癌旁组织 HBV DNA HBXAG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he function of HBx in HBV-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17
作者 Zhaoliang Lu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the second cause cancer death in the world. HCC is frequently diagnosed at advanced stages with intrahepatic metstasis or vascular invasion and has a poor prognosis with a high mortali...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the second cause cancer death in the world. HCC is frequently diagnosed at advanced stages with intrahepatic metstasis or vascular invasion and has a poor prognosis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In the world, hepatitis B virus(HBV) caused over 50% HCC, making it the most common carcinogen after tobacco, and the encoded protein of the HBV X gene(HBx)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HBV-related HCC. There is a lot of literature about the function of HBx.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y the main function of HBx in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EPATITIS B virus(HBV) HBV X gene (HBx)
下载PDF
HBx基因上调组织蛋白酶S对HepG2 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智 孙兴 +5 位作者 肖艺 方兆山 黄海 吴曙粤 徐静 郭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357-2361,共5页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乙肝病毒X基因(HBx)、组织蛋白酶S(Cat S)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Bx与Cat S相互作用对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广西南宁市第一人...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乙肝病毒X基因(HBx)、组织蛋白酶S(Cat S)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Bx与Cat S相互作用对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HCC标本70例,根据临床血清学检验结果将其分为HBeAg(-)和HBeAg(+)两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t S、HBx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进一步构建pcDNA3.1-HBx质粒和对照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收集细胞,用Western 印迹实验检测Cat S和HBx蛋白表达,通过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HBeAg(+)的HCC组织中Cat 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的HCC组织(52.67%±0.33%与41.23%±0.52%,P〈0.05);在HBeAg(+)的HCC组织HBx阳性表达率达92.89%,而在HBeAg(-)的HCC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与转染对照质粒的HepG2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Cat S和HB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21.98%±1.69%与58.23%±1.47%)和侵袭(24.12%±1.15%与 64.25%±1.42%)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组织中HBx和Cat S的表达呈正相关,HBx基因可能通过上调Cat S基因的表达促进HepG2-HBx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X基因 组织蛋白酶S
原文传递
合成多肽抗原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 王锦红 +2 位作者 缪晓辉 Mark A Feitelson 戚中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建立用合成多肽抗原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的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利用筛选的5种与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诱导肝癌相关的细胞蛋白URG4、URG7、URG11、S15a和Sui1,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根据上... 目的建立用合成多肽抗原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的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利用筛选的5种与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诱导肝癌相关的细胞蛋白URG4、URG7、URG11、S15a和Sui1,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根据上述蛋白的序列合成多肽(L4A/L4B、L7B、L11-1/L11-3/L11-4、L12A/L12B和Sui1A/Sui1B),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间接ELISA法,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评价及临床应用。结果所建立的间接ELISA法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7.9%,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8%~5.6%和7.4%~10.3%;检测161份肝癌、肝硬化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中,1种指标以上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4%、92.6%和61.7%,2种指标以上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6%、70.6%和48.3%;39份正常献血员血清中,1种指标以上阳性检出率为12.2%,2种指标以上阳性检出率为6.3%。结论所建立的ELISA法可作为目前的AFP和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用于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 多肽 血清标志物 ELISA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TACE后CT形态学评价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广礼 王东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动脉内栓塞化疗(TACE)后CT形态学与生存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65例(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48例)HCC患者进行了264次TACE,药物为吡柔比星50mg/m2、艾恒/顺铂50mg/m2,碘化油5~20ml和明胶海绵颗粒。肝脏和肿...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动脉内栓塞化疗(TACE)后CT形态学与生存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65例(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48例)HCC患者进行了264次TACE,药物为吡柔比星50mg/m2、艾恒/顺铂50mg/m2,碘化油5~20ml和明胶海绵颗粒。肝脏和肿瘤体积用体积测量软件获得,碘化油沉积情况在治疗后3~4周随访CT评价。结果肿瘤体积<200ml(P<0.001)、肿瘤与肝脏体积的比值<5%(P<0.001)、碘化油完全沉积(≥75%)(P<0.001)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弥漫性生长方式的肿瘤(P<0.001)、存在9个以上病灶(P<0.001)和病变累及三个肝段以上的患者生存率较差。结论原发性HCCTACE后CT形态学评价与生存率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动脉内化疗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存率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