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六六六的归宿和跨界面迁移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红英 曹军 +7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王学军 刘文新 陶澍 沈伟然 秦宝平 孙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8-554,共7页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以 80年代有机氯农药禁用前为时限 ,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条件下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在环境各相中的迁移和分布 .模型估算结果用同期各主要介质的实测浓度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 ,农业施用和农药厂排放是...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以 80年代有机氯农药禁用前为时限 ,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条件下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在环境各相中的迁移和分布 .模型估算结果用同期各主要介质的实测浓度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 ,农业施用和农药厂排放是该地区环境中六六六的主要来源 ,最大的汇则是土壤和水体沉积物 ,该地区最主要的界面迁移过程包括大气向土壤的沉降、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以及气相平流输出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六六六 跨界面迁移 多介质模型 逸度 迁移通量 农药污染
下载PDF
估算天津环境中γ-HCH归宿的逸度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红英 龚钟明 +3 位作者 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全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模型 ,用Matlab软件计算了γ HCH(林丹 )在环境各相中的浓度和相间迁移通量 .γ HCH在天津气、水、土壤、沉积物、鱼、作物、蔬菜各相中的浓度分别为 1 5 7× 1 0 - 11、7 95×1 0 - ... 以全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模型 ,用Matlab软件计算了γ HCH(林丹 )在环境各相中的浓度和相间迁移通量 .γ HCH在天津气、水、土壤、沉积物、鱼、作物、蔬菜各相中的浓度分别为 1 5 7× 1 0 - 11、7 95×1 0 - 7、1 1 7× 1 0 - 4、4 5 8× 1 0 - 4、6 0 3× 1 0 - 4、1 60× 1 0 - 4和 6 42× 1 0 - 5mol/m3,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估算结果表明农业施用和农药厂废水是该地区环境中γ HCH最主要的来源 ,最大的汇是土壤和沉积相 (占环境中总量的 99%) ,最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水 沉、气 土的扩散和沉降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是γ HCH消失的最主要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逸度模型 多介质模型 通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二噁英类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齐丽 周志广 +4 位作者 许鹏军 李楠 任玥 刘爱民 黄业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二噁英类为研究对象,利用Level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二噁英类在北京地区空气相、水相、土壤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二噁英类在空气和土壤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以I-TEQ计,全文同)范围分... 以二噁英类为研究对象,利用Level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二噁英类在北京地区空气相、水相、土壤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二噁英类在空气和土壤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以I-TEQ计,全文同)范围分别为0.32~0.34 pg/m3和0.33~1.14 ng/kg,而相应环境相中的实测值分别为0.33 pg/m3和1.48 ng/kg,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北京地区二噁英类的主要迁移过程为空气相—土相沉降和空气相—水相沉降.土壤和大气降解是二噁英类的主要消亡途径,二者占总降解量的99.1%.土壤相是二噁英类的最大储库,其占总量的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逸度模型 二噁英类 毒性当量浓度 迁移通量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兰州地区DDT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3 位作者 高宏 尚可政 姚焕炬 成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22,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这是DDT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DDT占总残留量的99.83%。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80×10-11mol·m-3,2.72×10-7mol·m-3,2.47×10-3mol·m-3和3.16×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DDT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粤港澳地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明金 徐志新 +3 位作者 左谦 黄铭洪 张干 陶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以广东省及港澳两地为研究区域,在完全混合和稳态假设下采用多介质逸度模型估算了目前状况下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16)在环境各相中的质量浓度及跨界面迁移通量,并采用实测质量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除个别数据外,预测质量浓度与验证质... 以广东省及港澳两地为研究区域,在完全混合和稳态假设下采用多介质逸度模型估算了目前状况下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16)在环境各相中的质量浓度及跨界面迁移通量,并采用实测质量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除个别数据外,预测质量浓度与验证质量浓度的差别在一个数量级以下,且多数在半个量级之内。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当地PAH16的主要来源,大气和土壤中的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途径,PAH16在该地区的最重要界面迁移过程是气地(水)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多介质模型 迁移通量 逸度
下载PDF
1950年以来BHC在杭州环境中积累、迁移与残留动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曹红英 梁涛 陶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482,共8页
根据区域环境背景值、BHC施用量及其物化性质参数 ,以逸度模型为工具 ,建立了描述BHC在杭州多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动态模型 .通过模拟结果了解各时期BHC在气、水、土壤、沉积物、鱼、植物叶和根等 10种环境介质中的积累、迁移和残留情... 根据区域环境背景值、BHC施用量及其物化性质参数 ,以逸度模型为工具 ,建立了描述BHC在杭州多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动态模型 .通过模拟结果了解各时期BHC在气、水、土壤、沉积物、鱼、植物叶和根等 10种环境介质中的积累、迁移和残留情况 ,并考虑了环境介质物理性质差异、温度对BHC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及对其环境行为和归宿的影响 .模型模拟了自 195 2年BHC在研究区域大量施用以来 ,在环境中逐渐累积并达到稳定 ,因BHC禁用又逐渐消失的过程中 ,BHC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分布、浓度及其在毗邻介质间迁移通量的动态变化 .对模拟结果与实测BHC浓度的验证表明二者吻合较好 .虽然杭州地区有机氯农药用量远高于其它地区 ,但由于该区温度较高有利于BHC的降解和挥发 ,目前BHC的浓度和残留量均低于北方地区 .该研究的成果可用于有机污染物暴露风险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C 逸度模型 浓度 迁移通量 参数灵敏度 蒙特卡罗模拟 杭州市 环境介质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酞酸酯在空气和土壤两相间迁移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媛媛 田靖 +1 位作者 吴国平 魏复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35-1541,共7页
以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空气中15种酞酸酯的浓度,并采用基于实测浓度的逸度模型探讨了酞酸酯在空气和土壤两相间的迁移方向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空气中15种酞酸酯总浓度(∑PA... 以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空气中15种酞酸酯的浓度,并采用基于实测浓度的逸度模型探讨了酞酸酯在空气和土壤两相间的迁移方向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空气中15种酞酸酯总浓度(∑PAEs)在170—487 ng.m-3之间;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DP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从土壤相向空气相迁移,迁移通量分别为93.5—117.0 g.month-.1km-2,50.2—108.2 g.month-.1km-2和9.4—15.5 g.month-.1km-2;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和DI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从空气相向土壤相迁移,迁移通量分别为530.6—1395.9 g.month-1.km-2,323.8—2408.8 g.month-1.km-2,1302.7—9839.6 g.month-.1km-2和131.4—205.9 g.month-.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酸酯 沉降通量 逸度模型 空气 土壤
下载PDF
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1 位作者 高宏 姚焕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0-2153,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1×10-10mol·m-3、9.39×10-7mol·m-3、7.13×10-4mol·m-3和9.17×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苯并(A)芘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萘的多介质环境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清芳 冯玉杰 +2 位作者 武晓威 高鹏 张照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萘在松花江流域多介质中的迁移及归趋,利用Level 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条件下萘在松花江环境相间的迁移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是萘的最大储库,占总滞留量的40%;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中,...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萘在松花江流域多介质中的迁移及归趋,利用Level 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条件下萘在松花江环境相间的迁移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是萘的最大储库,占总滞留量的40%;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中,萘的含量分别为3.58×10-6μg·g-1、0.142μg·L-1、5.28×10-4μg·g-1、3.62×10-3μg·g-1.模型计算含量与同期实测含量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晓涛 陆愈实 杨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46-2153,共8页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模型关键输入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α-HCH与p,p′-DDT在土壤相,水相以及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野外样品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当研究系统达到平衡时,环境各相对α-HCH与p,p′-DDT容纳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物,土壤,水及空气;α-HCH在土壤与沉积物中的储量之和为总储量的97.42%,p,p′-DDT则为99.89%,是其主要的汇区;α-HCH与p,p′-DDT从研究区域迁移消逝的主要途径为水的平流输出,在环境相间迁移过程中,α-HCH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而p,p′-DDT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灵敏度分析指出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 Kow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晋江流域 多介质逸度模型
下载PDF
南京地区DDTs跨界面迁移与归趋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利江 柳敏 +1 位作者 李向阳 高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5,共9页
以DDTs(p,p’-DDT,o,p’-DDT,p,p’-DDD)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南京地区DDTs的四级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DDTs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及相问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以p,p’-DDT为例,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相中... 以DDTs(p,p’-DDT,o,p’-DDT,p,p’-DDD)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南京地区DDTs的四级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DDTs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及相问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以p,p’-DDT为例,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分别为9.72x109,9.87x105,4.61×106,8.28×106mol/m3,与当地对应环境相中的DDTs实测浓度2.69×109,2.41×109,8.15×106,2.43×105mol/m3在数量级上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并预测了2000-2050年间DDTs在各相中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了各城市间多介质环境迁移特征,结果娃示,南京地区的DDTs相间迁移过程与杭州地区近似,主要迁移过程依次为:气-土沉降,水-沉积物相沉降,气-水沉降,土-水流失(土壤侵蚀),水-气扩散,但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以气-土沉降,气-水沉降或水-气扩散为主.南京地区早期的农药施用是DDTs的主要来源,占总输入黾的97.69%,大气和土壤中的降解则是DDTs的主要消失途径,占总降解量的95.44%-95.96%,其余4.04%~4.56%通过水、沉积物、植物降解和气/水平流输出而消失.今后几十年中,土壤和沉积物成为DDTs的主要储库,占总量的99.28%左右,并且植物相中的浓度已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四级逸度模型 DDTS 相浓度 迁移通量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娇 王小萍 +2 位作者 王传飞 龚平 姚檀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该区域污染物的主要输入过程,而降解损失则是主要的输出途径。就最终归趋而言,土壤是POPs在纳木错流域的重要储库,其存储了大于50%的POPs。此外,湖水和沉积物分别对α-HCH和PAHs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大气中POPs的浓度及其理化性质是影响POPs在环境中分布的关键参数。本研究明确了纳木错流域不同POPs的迁移方向和归趋特征,这将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辽河口湿地苯并[a]芘的多介质归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敏杰 郎印海 +1 位作者 程芳芳 王楠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对苯并[a]芘在辽河口湿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分布进行模拟,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成功模拟了各相中苯并[a]芘浓度分布,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各相间的迁移通量... 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对苯并[a]芘在辽河口湿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分布进行模拟,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成功模拟了各相中苯并[a]芘浓度分布,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各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苯并[a]芘的浓度分别为7.79×10-11、2.52×10-6、6.32×10-4、1.10×10-3和1.51×10-8 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土壤和沉积物是苯并[a]芘最主要的储库,占区域总量的94.0%;大气和水的平流输入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占总输入量的99.3%,大气和水的平流输出是其损失的主要途径,占总输出量的92.8%;各相间迁移通量以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通量为最大,依次为沉积物向水体和大气向土壤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湿地 苯并[A]芘 逸度模型 多介质迁移
下载PDF
巢湖水域四溴双酚A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浩淼 陈玉茹 +4 位作者 赵永岭 朱腾义 汪靓 谢正鑫 程吉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320,共7页
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 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模拟关键参数.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沉积物是TBBPA最大的储库(占系统总储量86%以上).同时,由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会改变系统再悬浮特征以及降解半衰期等关键参数,进而降低了各环境相中TBBPA的浓度值,增加了水相和再悬浮颗粒相中的储量比例,并增加了水体-再悬浮颗粒、沉积物-再悬浮颗粒的相间交换通量.此外,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为沉积物相的降解(占入湖总量8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逸度模型 水动力 多介质迁移 水-沉积物系统 巢湖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transfer and fate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in recent 50 years in Beijing,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CAO Hongying1, LIANG Tao1 & TAO Shu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2期2203-2213,共11页
Taking Beijing as a study area, a dynamic fugacity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fer and fate of technical HCHs according to the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udying environment and HCH isomers. Dynamic ch... Taking Beijing as a study area, a dynamic fugacity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fer and fate of technical HCHs according to the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udying environment and HCH isomers. Dynamic changes of the transfer flux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HCH isomers during 1952―2003 were simulated and the model results suggest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HCH isomers. During 1952―1983, the average input and output amount of HCHs through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and degradation are 130 t and 150 t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transfer processes of HCHs in the study area are air-soil deposition, soil erosion and soil-air diffusion, transfer fluxes of these processes are 80 t?a?1, 16 t?a?1 and 11 t?a?1, which account for 92% of total transfer fluxes of HCHs isomers.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253t HCHs in all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of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is period and 97% of which existed in soil compartment. Air and water advection became the dominant input sources of HCHs after 1984 whe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HCHs was prohib-ited, concentration of HCHs quickly descended to a quite low level in several years. Total amount of HCHs isomers remaining in the study area environment now is less than 5% that before 1983, and this percentage may descend to 0.5% after 20 years by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acity model hexachlorocyclohexane compartment transfer flux fate.
原文传递
成都市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多介质归趋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印红玲 李磊 +2 位作者 李世平 邓旭 刘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89-3497,共9页
多介质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行为的主要模型.本文运用三级逸度模型(四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和城市多介质归趋模型(六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植物、不透水层)模拟研究了成都市7种典型有机磷酸酯... 多介质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行为的主要模型.本文运用三级逸度模型(四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和城市多介质归趋模型(六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植物、不透水层)模拟研究了成都市7种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丁酯(Tn BP)、磷酸三异辛酯(TEHP)、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三氯乙酯(TCEP)、磷酸三氯丙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归趋行为,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及模型不确定性分析.通过与文献提供的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模拟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基本在1个数量级范围内,符合计算精度.四相环境介质的三级逸度模型中OPEs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和沉积物是OPEs的主要归趋,其中,土壤中富集了93.34%的OPEs,沉积物中富集了6.63%的OPEs.而六相环境介质的城市多介质归趋模型(MUM)模拟结果表明,达到平衡时,不透水层中∑7OPEs的浓度为1.01×10~3mol·m^(-3),是大气相浓度的2.42×10~9倍;植物相中OPEs达到2.38mol·m^(-3),是大气相浓度的1.61×10~7倍,说明城市中不透水层及植物相对OPEs的污染归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s 多介质归趋模型 城市 迁移 逸度
原文传递
应用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废旧电器拆解区多溴联苯醚的迁移及归趋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南冬 陈宣宇 +2 位作者 杨兵 秦普丰 龙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326-4332,共7页
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模拟了浙东某废旧电器拆解区域多溴联苯醚(PBDEs)3种同系物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通量.在稳态假设条件下3种PBDEs同系物在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 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模拟了浙东某废旧电器拆解区域多溴联苯醚(PBDEs)3种同系物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通量.在稳态假设条件下3种PBDEs同系物在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PBDEs的基本性质如蒸气压、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在介质中的半衰期是影响化合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废旧电器拆解区大气中PBDEs对下风向的地区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在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主要蓄积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占所有环境介质中PBDEs的95%以上,土壤和沉积物是PBDEs污染的重要二次污染源;PBDEs在介质间的迁移以大气-土壤和水体-沉积物途径为主;废旧电器拆解区土壤中降解是PBDEs在环境中消减最主要途径.研究结果将为废旧电器拆解区PBDE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多介质逸度模型 废旧电器拆解区域 迁移 归趋
原文传递
半干旱地区典型POPs硫丹环境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以兰州河谷盆地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慧 郭强 +5 位作者 方利江 毛潇萱 黄韬 吴军年 马建民 高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对除常数之外的20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较高的模型灵敏度影响因素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植物和沉积物相是硫丹在兰州河谷盆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储库;大气平流输入和农药施用是研究区硫丹的主要输入源,沉积物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为研究区的主要消耗和输出途径;亨利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等化合物理化性质参数,以及沉积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参数对模型的灵敏度影响比较显著;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相差在一个数量级之内,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α-硫丹和β-硫丹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及归趋行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兰州地区 河谷盆地 硫丹 多介质逸度模型 跨界面迁移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α-HCH在太湖地区环境中的长期迁移与残留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崇国 李一凡 马建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80-2194,共15页
根据太湖地区1/4°×1/6°经纬度网格的地表特征及α-HCH施用量,建立了一个基于同精度网格系统,包含迁移和传输2个模块的质量平衡模型.迁移模块使用逸度方法描述α-HCH在每一个网格的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传输模块使用... 根据太湖地区1/4°×1/6°经纬度网格的地表特征及α-HCH施用量,建立了一个基于同精度网格系统,包含迁移和传输2个模块的质量平衡模型.迁移模块使用逸度方法描述α-HCH在每一个网格的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传输模块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描述α-HCH在不同网格间的大气平流和水体径流.模型模拟了α-HCH在研究区域开始施用至今(1952~2007年)α-HCH在5类4层土壤、气、水和底泥23个环境相中的积累、迁移和残留情况.模拟值与实测α-HCH浓度对比验证表明两者吻合得很好.环境温度是影响α-HCH在各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最重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α-HCH使用时期,在土壤中的年积累趋势约为年使用量趋势的5.7%;在停止使用后,其减少趋势为积累趋势的50%.在α-HCH使用期间,太湖流域α-HCH的年使用量与其水-气界面沉积通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土-气界面通量则无显著相关性.α-HCH停止使用后,太湖流域水-气界面通量表现为向大气的挥发,且自1985年其年挥发通量大于土-气挥发通量.底泥是α-HCH水-气界面挥发的主要补给源.2007年太湖流域内α-HCH大气浓度普遍高于流域外大气浓度.整个模拟时段α-HCH的主要输出途径是流出太湖地区,且以大气平流为主;其次的减少途径是在环境介质中的降解,其中土壤降解量占绝大部分.2007年环境中残留的α-HCH为总使用量的0.005%,以土壤残留量为主,其次是底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HCH 太湖地区 模型 浓度 迁移通量 质量平衡 参数灵敏度
原文传递
黄河头道拐冰封期α-HCH逸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珍 裴国霞 +2 位作者 张琦 曹伟娟 李汗青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4-189,共6页
在稳态假设下,利用LevelⅢ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预测了黄河头道拐冰封期α-HCH在大气、冰、水、悬浮物、底泥相中的浓度分布,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和相内降解量。结果表... 在稳态假设下,利用LevelⅢ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预测了黄河头道拐冰封期α-HCH在大气、冰、水、悬浮物、底泥相中的浓度分布,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和相内降解量。结果表明:α-HCH在大气中的浓度最小,在底泥中的浓度最大,底泥是α-HCH的"汇";各相间的迁移通量以气相向冰相的迁移通量为最大;随冰相光降解是α-HCH从研究区域环境介质中消失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头道拐 冰封期 α-HCH 逸度模型 多介质归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