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与丙型肝炎病毒-6a型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文杰 叶欣 +5 位作者 付涌水 王怡仲 许茹 徐秀章 陈扬凯 贝春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广州地区HLA-Ⅰ类抗原和HCV-6a感染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022008年HCV抗体检测双试剂阳性无偿献血者250名,随机抽取621名广州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E1和NS5B基因,对E1和N... 目的:广州地区HLA-Ⅰ类抗原和HCV-6a感染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022008年HCV抗体检测双试剂阳性无偿献血者250名,随机抽取621名广州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E1和NS5B基因,对E1和NS5B区扩增阳性的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定的HCVE1、NS5B进行基因分型。LU-MINEX-SSO方法检测HLA-A,B检测样本HLA-A,B位点。根据公式对HLA型别相关性的相对危险性进行评估。结果:250名无偿献血者中有69个样本的HCVE1和NS5B区分型结果为HCV-6a,占到分析总数的27.6%。A*33、A*30与HCV-6a感染相关评估的RR值均大于4,B*56、B*54、B*55、B*58、B*76与HCV-6a感染相关评估的RR值均大于4,与HCV-6a感染具有强关联性。结论:广州地区HCV-6a的感染与A*19和B*22存在强关联性,对HCV-6a的地域性流行、治疗和预后评价有一定预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hcv-6a 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型1b及6a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宝桐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g皮下注射,1次/周。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PEG-IFN-2b组≥10.6 mg.kg-1.d-1,PEG-IFN-2a组为800~1 200 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联合治疗后血液系统明显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0.75×109/L发生率为12.87%,血红蛋白≤10 g/L发生率为16.96%;血小板≤50×109/L发生率为12.28%,经调整用药方案后血象均改善,患者均能坚持完成疗程。PEG-IFN-2b组和PEG-IFN-2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06%vs.12.90%(P=1.000);血红蛋白≤10 g/L为17.02%vs.16.12%(P=0.892);血小板≤50×109/L为11.35%vs.16.12%(P=0.544)。HCV基因1b和6a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41%vs.15.38%(P=0.750);血红蛋白≤10 g/L为16.56%vs.19.23%(P=0.137);血小板≤50×109/L为11.72%vs.15.38%(P=1.000)。结论 PEG-IFN-2b与PEG-IFN-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PEG-IFN比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1b和6a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均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HCV基因型1b 6a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杰庭 戎霞 +4 位作者 熊华平 许茹 黄珂 王敏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进行病毒滴度的定量检测,以及采用NS5B基因扩增和直接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的鉴定。对于标本的病毒滴度与基因分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52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99份标本成功获得病毒滴度和分型结果。HCV 1型(1a+1b)、2型(2a)、3型(3a+3b)和6型(6a)的比例分别为48.8%,8.7%,12.4%和3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滴度存在显著差异(F=6.675,P<0.01)。HCV 1型和6型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04,6.15 log10 IU/ml,均高于2型和3型(平均滴度分别为5.66和5.49 log10 IU/ml)。结论 HCV 1b和6a是广东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CV 1型(1a+1b)和6型(6a)的病毒滴度显著高于2型和3型。HCV 6a在广东地区的流行和传播可能其较高病毒滴度有关。研究HCV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广东地区HCV的防控策略以及各亚型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滴度 基因分型 HCV 6a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